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老头儿是学校里面专门研究中医的一位教授,今天听说了有人用针灸救治心脏病患者,顿时大感惊奇,赶到医院的时候,就听医生们正在议论,说是病人的确是心脏病发作,而且是非常严重的心脏病,血栓程度很重,但是救治者不知道用了什么方法,居然以针灸之术将血栓给化解掉了,这才救回了这位学生的性命,否则的话,等到救护车过去,这学生估计也就不行了。
于是老头儿就跑了过来,想见识一下这位能够以针灸之术化解血栓的学生。
“你是学医的吗?”老头儿问道。
“国贸。”范无病回答道。
“国贸?!”老头儿脑门儿上的青筋都爆出来了,有些出火地喊道,“你这么一个医学的天才,居然去学国贸?!难道多赚点儿钱就比治病救人更有成就感吗?!”
看着老头儿一脸的冲动表情,范无病忽然笑了起来,他斟酌了一下后回答道,“手上的一根金针,充其量一辈子也就只能救助上万人而已,或者还不到这个数目。而选择了国际贸易,专供经济学,或者日后可以帮助几十万、几百万、甚至几千万上亿的人走出困境。难道说,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多赚点儿钱的用处会比治病救人差吗?”
老头儿听了范无病这话,顿时就平静下来了,然后问道,“你是今年的新生?”
“特招的。”范无病点点头道。
“没听说有特招的中医特长的学生啊?”老头儿顿时有点儿糊涂了,有艺术类特长生,也有体育类特长生,可是从来没有听说过复旦招收过中医特长生的。
范无病发觉这个老头儿很有意思,便笑着解释道,“不是我的特长,而是家长有特长。”
老头有些不解,不过转念想了一下,便明白是怎么回事儿了,看了看范无病,然后摇头叹道,“唉,即使你不是特招的,也完全有资格到任何一所大学深造,遗憾的是,现行的教育制度实在不适合人才的成长。”
说完之后,老头儿就那么走掉了,也没有问范无病的名字。
“家长有特长是什么意思?”有同学对范无病的话感到非常困惑。
“笨啊!”心思活络一点儿的同学立刻回答道,“就是说家长是当官儿的呗!”
“这个也能算特长?什么特长?”那同学还是不理解。
“就是善于领导别人的特长呗!”有人解释道。
过了一阵子,教官就喊人,继续去操练了。
这个时侯任小柔就凑了过来,然后问范无病,“我倒是不知道,你这个特长生居然是后门儿生?你家里父母是高干吗?”
“算是吧,不过这个跟我又有什么关系?事实上,我上任何一所大学,都没有丝毫的愧色。”范无病回答道,“难道你认为我是那种考不上学校,需要依靠家长的权力来作交换的学生?”
“这个我真没有把握。”任小柔狡黠地回答道,“国贸可是很复杂的专业,我真有点儿担心像你这样的高干子弟,有没有能力应付下来,我就不信你样样都能天才。”
见识了范无病的金针将一个心脏病人从死亡线上抢救回来之后,任小柔当然要将范无病给归入医学天才中去,但是了解到他的家庭背景,和特招的缘由,又对他的学习能力产生了怀疑,国贸专业的录取分数线是相当高的,很难想象一个依靠特招进入大学的高干子弟,有这个能力应付下来以后的各种功课。
听到这话之后,范无病哈哈一笑,然后对任小柔说道,“虽然我不知道国贸系的老师们理论水平有多高,但是如果单纯地从国际贸易的实际操作上来计算成就的话,我相信他们捆在一块儿,也比不过我的。”
“你就吹吧,牛都不知道飞到哪里去了。”任小柔一脸的不信。
这个学生有点儿能耐,可是说话也太没谱儿了,你根本就搞不清楚他的哪句话是真的,哪句话是假的,任小柔在心里面想道。
第二百三十章 有点儿怨念
复旦出了很多人才。
正所谓“日月光华,旦复旦兮”,一年又一年,一天又一天的这么过下去,每一届的复旦毕业生都会出现很多优秀的人才。
不过范无病对于这个复旦校名的出处,就有点儿不大认同,“旦复旦兮”,这四个字,很容易就看成“日复旦兮”,被心理邪恶的家伙来分析,那就有问题了。
此时,创办复兴高科技的郭广昌,创办证券之星的高利民,设计了国内第一台路由器的上海博达数据通信有限公司创始人陈群,以及后来凤凰卫视的著名女记者闾丘露薇已经毕业离开了复旦。
倒是意外地发现,盛大网络的创始人陈天桥陈老板正在经济系上大三,如果再往上数一数的话,像是唐家璇、陈至立、赵化勇、梁晓声等等,都是复旦毕业的,至于后来网络时代兴起的一大群总裁和CEO们,就多得不可胜数了。
范无病之所以肯老老实实地窝在这里的一个原因,就是这里人才多啊!尤其像是国贸系这种地方,根本就不用发愁找不到自己需要的人才。
眼看着再过几年,香港也该回归了,二十一世纪也要到了,网络时代也快来了,自己再不储备点儿人才的话,这么多年打下来的一点儿家业可就支撑不住了。
因此范无病觉得来上海上学,来复旦上学,是一个无比英明的决定,这里即将成为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人才的流动性自然是最快的,而且跟世界各国的学术交流经济交流也是最广泛的,吸纳海内海外的人才,都是最方便的。
北京、上海、广州、深圳,这四个地方,范无病比较看重的还是上海。北京的政治味儿太浓,学术造假太严重,范无病很难判断出那些论文当中有多少是真材实料。广州经济发达,但是科技含量就要逊色一些,多年来并没有什么值得推崇的科技人才聚集地出现。而深圳虽然是特区,技术人才也集中,但是范无病一想到血汗工厂就有点儿不太舒服。因此想来想去,他还是决定将自己对外拓展的桥头堡建立在上海,其他城市就算派人进驻,充其量也就是联络处分公司的级别了。
更何况,日后上海将重新成为亚洲经济中心,大学的四年,范无病是铁了心要将上海这边儿打造成为自己的又一个重要基地了。
范无病在这里悠然自得,却没有想到孙立新那边儿早就急得跟热锅上的蚂蚁一般了,因此证据确凿,警察局可就先把人给拘禁起来了,虽然这事儿闹得比较大,一时之间难以决断,但是该走的程序还是要走的,更不用说范无病的一群律师们虎视眈眈地在密切关注这案件的进展。
负责审理此案的工作人员实在有些不解,怎么一个娱乐公司的小老板,竟然有这么多的私人大律师?你当他是不要钱的啊?这种级别的大律师,一个人的年薪起码是在百万元以上的吧?
不过孙立新的祖父还是有一些门路的,一大片的网子撒下去,终于在南京军区找到了自己的老部下们,请他们帮助解决一下这个事情,起初军区的人听说孙老爷子的孙子出了点儿事情,需要他们帮忙,答应的还是很爽快的。
可是后来一了解情况,得知孙立新居然是为了给范无病栽赃才惹上麻烦的,就有点儿打退堂鼓的意思了。范无病是什么人?别人不知道,他们中的高层可是知道的,谁也不想沾染这个麻烦。
但是孙老爷子催得又紧,老头儿一把鼻涕一把泪的,讲起当初的事情来,老部下们也有些为难,最后只得硬着头皮来跟范无病交涉一下,看看有没有寰转的余地。
军区的高层要是忽然来大学的话,肯定会显得比较突兀的,但是现在时间赶得巧,不是正在军训嘛,他们过来倒是能够找到正当的理由的。
于是正在军训的新生们就得到了一个非常令人振奋的消息,军区的首长们要过来检阅一下大家的训练成绩,对于训练的标兵,可能还有物质上的奖励。
当带队的教官团长将这个消息带给大家的时候,任小柔就觉得有些好奇,“平常最多过来一个少将意思意思就完事儿了,怎么这次居然会出动这么多的大人物?军衔最低的也是中将级别了。”
“管他呢,反正我的病假还没有休完呢,他们过来折腾,我就回宿舍睡觉去。”范无病一副无所谓的样子,压根儿就没有把这事儿给放在心上。
这也难怪了,当初范无病小时候接触到的那些将领们,此时最少都是三颗星了,有些都已经退居幕后了,而在卫星发射基地见到的那些将领,三颗星的也不少,两颗星的只能是负责一些具体事务的,一颗星的范无病连名字都记不住。
南京军区这边儿的高级将领们,他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