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学生文言文知识辞典-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94)予购三百盆,皆病者。(龚自珍《病梅馆记》)

——予:第一人称代词,作主语。

(95)……属予作文以记之。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范仲淹《岳阳楼记》)

——两个“予”字,都是第一人称代词,用在自叙中,第一个作宾语(又是兼语);第二个作主语。

(96)四人者……余弟安国平父。(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余:第一人称代词,作定语。

(97)问之,则曰:“吾祖死于是,吾父死于是,今吾嗣为之十二年,几死者数矣。”(柳宗元《捕蛇者说》)

——三个“吾”字:都是第一人称代词,用在对话中,前两个作定语,第三个作主语。

(98)狼曰:“……初,先生救我时,束缚我足,闭我囊中,压以诗书,我鞠躬不敢息……”(马中锡《中山狼传》)

——四个“我”字,都是第一人称代词,用在对话中,第一、三两个作宾语,第二个作定语,第四个作主语。

(99)汝心之固,固不可彻。(《列子·愚公移山》)

——汝:第二人称代词,作定语。

(100)三岁贯女,莫我肯顾。(《诗经·魏风·硕鼠》)

——女:第二人称代词,作宾语。

(101)若毒之乎?余将告于莅事者,更若役,复若赋,则何如?(柳宗元《捕蛇者说》)

——三个“若”字:都是第二人称代词,第一个作主语,第二、三两个作定语。

(102)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蒲松龄《促织》)

——而:第二人称代词,作定语。

(103)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毋望告乃翁。(陆游:《示儿》)

——乃:第二人称代词,作定语。

(104)秦王恐其璧破,乃辞谢。(《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其:第三人称代词,在“其破璧”这个句子中作主语。

(105)项伯杀人,臣活之。(《史记·项羽本纪》)

——之,第三人称代词,代项伯,作宾语。

(106)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左传·曹刿论战》)

——两个“其”:都是第三人称代词,代齐军,作定语。

2。指示代词

按其所指代的人或事物与说话者的距离远近、时间的远近以及对象的情况,指示代词一般分为近指、远指、虚指、无指四种。

(107)凡四方之士,无有不过而拜且泣者,斯固百世之遇也。(张溥:《五人墓碑记》)

——斯:指示代词,指代上句所述情况,作主语。

(108)之二虫又何如?(《庄子·逍遥游》)

——之:指示代词,作定语。

(109)是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山海经·精卫填海》)

——是:指示代词,指代上文所说的“精卫”,作主语。

(110)书于石,所以贺兹丘之遭也。(柳宗元《永州八记》)

——兹:指示代词,作定语。

(111)彼君子兮,不素餐兮。(《诗经·魏风·伐檀》)

——彼:指示代词,作定语。

(112)项氏世世将家,有名于楚。今欲举大事,将非其人不可。(《史记·项羽本纪》)

——其:指示代词,作定语。

(113)或以为死,或以为亡。(《史记·陈涉世家》)

——或:指示代词,不指明是谁,是虚指,作主语。

(114)天子射上林中,得雁,足有系帛书,言武等在某泽中。(《汉书·苏武传》)

——某:指示代词,虚指某个地方,作定语。

(115)权以示群下,莫不响震失色。(《资治通鉴·赤壁之战》)

——莫:指示代词,指代没有哪一个人,作主语。

(116)妇人左右、前后、跪起皆中规矩绳墨,无敢出声。(《史记·孙子吴起列传》)

——无:指示代词,指代没有哪一个人,作主语。

3。疑问代词

(117)谁为大王为此计者?(《史记·项羽本纪》)

——谁:疑问代词,代人,作主语。

(118)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柳宗元《捕蛇者说》)

——孰:疑问代词,代人,作主语。

(119)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孰与:对两个人表比较。

(120)良问曰:“大王来何操?”(《史记·项羽本纪》)

——何:指事物的疑问代词,什么东西,作宾语(在疑问句中宾语移置动词前)。

(121)(鲁肃)且问备曰:“豫州今欲何至?”(《资治通鉴·赤壁之战》)

——何:代处所的疑问代词,哪里,作宾语(移置动词前)。

(122)王曰:“取吾璧,不予我城,奈何?”(《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奈:动词。何:用来表示询问事物的疑问代词,作宾语。

(123)水奚自至?(《吕氏春秋·贵直》)

——奚:指处所的疑问代词,哪里,作介宾词组的宾语(移置介词“自”前面)。

(124)曷为久居此围城之中而不去也?(《战国策·赵策》)

——曷:指代事物的疑问代词,询问理由,为什么,作介宾词组的宾语(移置介词“为”的前面)。

(125)胡为至今不朝也? (《战国策·齐策》)

——胡:指代事物的疑问代词,询问原因为什么,作介宾词组的宾语(移置介词“以”的前面)。

(126)君谓计将安出? (《三国志·诸葛亮传》)

——安:指处所的疑问代词,作宾语(移置动词“出”前)。

(127)沛公安在? (《史记·项羽本记》)

——安:指代处所的疑问代词,作宾语(移置动词“在”前)。

(128)且焉置土石?(《列子·愚公移山》)

——焉:指处所的疑问代词,作宾语(移置动词“置”前)。

【相关链接】

文言中常用的第一人称代词是“吾”“我”“余”“予”,都是“我”的意思,都可作主语、定语、宾语。第二人称代词有“汝”“女”“尔”“若”“乃”“而”等等。“汝”“女”“尔”“若”都可作主语、宾语、定语,“而”“乃”一般只作定语。第三人称代词有“其”和“之”,尤其是“之”,使用十分普遍。“其”只作定语,略等于现代汉语“他的、她的、它的”,有时可作词组、句子或分句的主语。作为人称代词的“之”,一般用作宾语,略等于现代汉语的“他、她、它”。

指示代词有“是”“此”“斯”“兹”“彼”“其”“之”“某”“或”“无”“莫”等等。按其所指代的人或事物与说话者的距离远近、时间的远近以及对象的情况,指示代词一般分为近指、远指、虚指、无指四种。近指代词常见的有“是”“此”“斯”“兹”,在句中可以作主语、定语、宾语,相当于现代汉语“这”“这个”“这样”“这里”等。还有一个“之”,作定语用。远指代词最常见的是“彼”和“其”,在句子里通常作定语,相当于现代汉语“那”“那个”“那样”“那里”等。“彼”后来发展成为带有人称代词的性质,差不多完全等于现代汉语的“他”或“他们”,它的语法功能也扩大了,可以作主语、宾语、定语。文言中常见的虚指代词有“或”“某”等。“或”通常用来指代人,也可以指事物,而且只作主语。有时又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或”字前后相应,以表示列举。“某”可以指代人,也可以指事物,通常作定语。常见的无指代词有“无”“莫”等,通常作主语。

疑问代词有“谁”“孰”,前者代人,后者可以代人,也可以代事物,通常作主语。“孰”常常跟“与”、“若”连用,构成“孰与……”、“与其……孰若……”的句式,表示对两个人或两件事物进行比较、选择。“何”、“奚”、“曷”、“胡”是代事物、处所的疑问代词。“安”“焉”这两个带有疑问意义的词作疑问代词时,一般是指代处所,作宾语,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哪里”。但有时它们作疑问副词,不指代处所,作状语,就相当于现代汉语的“怎么”。

二、虚词

虚词分为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和叹词等五类。

(一)副 词

【要点点击】

副词是修饰和限制动词、形容词等词的词,它表示动作、行为、性质、状态的特征。文言中的副词在语法功用上和现代汉语一样,主要是作状语或补语,在一定条件下也可以充当谓语。

文言中的副词数目非常多,也使用得十分广泛。按照其本身的含义和作用,可分为时间副词、范围副词、程度副词、情态副词、否定副词、表敬副词等六种。

【示例平台】

1。时间副词

表示动作行为发生的时间、快慢、连续、频率等的副词叫时间副词。表示正在发生某种动作行为的时间副词,常见的有“方”、“正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