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文娱抗日上海滩-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牌。就像桥牌一样,你得假装作你是在赌钱,或是为了什么别的东西而打赌。没有人提起下的赌注是什么。”没有了爱情,游戏结束,老死不相往来是什么鬼?

    所以,忍不住用出声,表达一下意见。毕竟在他想来,即便他对这部电影有所评论,这两个年轻的东方男女也认不出他的身份。却不料,余生一口叫出他的名字,并用一副追星的口气继续道:“海明威先生,我看过你写的《太阳照常升起》《午后之死》、《乞力马扎罗山的雪》,知道冰山原则,知道——越少,就越多!真的没想到会在香港遇到你!”

    海明威的写作风格,在一九三二年的时候基本成熟。他借用美国建筑大师罗德维希的名言“越少,就越多”,提出写作上的“冰山原则”,让其作品更加韵味十足。

    海明威大笑,对身旁的一个女子说道:“你看,在中国也有看过我写的书的年轻人!”

    转而对余生说:“我刚去过中国,明天就要回美国。在中国像你这样的年轻人并不多见!”

    海明威身旁的女子,白了他一眼没有吭声。余生见海明威和这个女子的神态,这才想起他在后世看过的资料。

    一九四零年,海明威与费芙的婚姻结束,并发表以西班牙内战为背景的反法西斯小说《丧钟为谁而鸣》。而在海明威奔波与西班牙内战前线时,与女战地记者葛尔虹建立了深厚的感情。葛尔虹的母亲和罗斯福的夫人是大学闺蜜,所以,葛尔虹也算得上背景深厚。由于其深厚的关系,所以,葛尔虹在美国的《柯里尔》杂志任职,经常会被《柯里尔》杂志派遣到世界各地,进行相关的采访和报道。

    一九四一年二月,刚刚和海明威结婚的葛尔虹,再次受到《柯里尔》杂志的派遣,前往远东,即中国,进行为期三个月的访问。爱好冒险与旅行的海明威欣然同往。

    二战到了此刻,已经进入到僵持阶段。德国人基本上已经占据欧洲大部分地方,并与苏联人比邻对峙。日军在中国的战局久无进展。士气衰落,已经不复当年三个月灭亡中国的锐气。所以,世界上所有和二战有利益牵扯的国家,都在思考打破僵局的方法。而海明威和葛尔虹的远东调查和采访,做的就是决策前,基本的信息采集。

    一九四一年二月,海明威和葛尔虹乘坐玛特桑尼号,途径夏威夷,前往东南亚。然后乘飞机到达香港。在香港逗留一个月,了解了中国基本的风土人情后,便乘坐飞机,飞越日本人占领区,到达韶关。

    而老蒋由于宋家的关系,自一开始,便是亲美一派。宋美龄也曾多次到美国寻求援助。所以,对于美国知名的记者略带政治色彩的一番采访,自然是重视至极。

    所以,此时的国民党军事委员会曾致电国民党战地党政委员会副委员长李济深。电报中称,美国现实主义作家海明威来华,已经到达韶关,将很快到达战区进行前线考察,其此行的目的是了解中国的抗战情况,因此要求工作人员谨慎准备下列问题:(一)中国抗战能否坚持到底;(二)假使美国供给飞机,中国驾驶人员是否会用;(三)国内关系问题。并特别强调,在接受采访时,要注意谈话分寸。

    然而,海明威和葛尔虹,并没有机会在前线呆太长时间。老蒋这一帮人还指望海明威和葛尔虹在报道里面多说他们几句好话,从美国人手里多要点援助呢。

    所以,海明威和葛尔虹只不过在第七战区的司令部和千军万马的重重保护下呆了一个月,便被孔祥熙给请到了重庆。然后,这两个人便体会到了中国式的运营和公关。三日一小宴,五日一大宴,山珍海味,层出不穷。住行出入,更是最高的接待规格。

    老蒋知道葛尔虹的背景和海明威的影响力,所以,礼数周全至极。由他和宋美龄等一众高层亲自接待。

 第一百一十六章 海明威(二)(第二更)

    而接待中,老蒋连平常维持形象用的假牙都不戴,宴席中谈笑风生,宾至如归。旁敲侧击中,将他自己对国内政局的观点滴水不漏的传达给海明威。

    老蒋却不知,但凡是能在一个行业登顶的人,哪有一个是那么容易被忽悠的。更何况,海明威不但读过万卷书,行过万里路,而且还亲历战争与生死。对人心所有的冰凉与火热,险恶与诡诈早有明悟。心性坚韧,难以动摇。更何况,老蒋东方式的交际技巧,对海明威和葛尔虹而言,完全是明珠暗投。所以,这二位,根本不吃老蒋的这一套。

    后世,葛尔虹对与孔祥熙和蒋介石见面的回忆中,描述:“某个晚会上,我遇见了孔夫人,她很会穿着打扮。她的衣服是我所见过的最漂亮的一件,是中国古典式,黑天鹅绒的。旗袍从衣领到下摆的小扣子都是钻石。据说孔夫人还有红宝石和祖母绿的扣子,蓝宝石是因为显不出来,就不用了。”

    这一番话,看似是一个女人对另一个女人穿衣讲究的赞美,但是,结合当时中国危如累卵的时局来看,这倾国的奢华和美丽,却成为莫大的讽刺。而海明威在回到美国后,也写了《苏日签订条约》、《日本必须征服中国》、《美国对中国的援助》、《日本在中国的地位》、《中国空军急需加强》和《中国加紧修建机场》六篇关于中国时局的调查报告。

    老蒋对他的忽悠成果,完全没有在报告中体现。

    一九四一年,四月十六日,海明威和葛尔虹离开重庆,乘飞机去往昆明。然后乘汽车沿着滇缅公路南下到达仰光。停留一周后,回到香港。准备在此乘飞机,返回美国。

    一切任务都结束的时候,海明威和葛尔虹都觉得这次的长途旅行有些疲惫。于是在离开的前一天晚上,一起到香港的酒吧中,喝两杯饮料,放松一下。却不料,遇到了余生一行!

    海明威对余生道:“男人之间的争斗,女人是不会理解的。除非你这一部电影,纯粹是拍给姑娘们看的,否则,这种斗争便必不可少!”

    “那么,海明威先生,你觉得什么样的斗争比较适合这部电影呢?”

    “这有什么好选择的?你们的国家正在和日本人打仗,并且我也看得出来,这场战争是不死不休的一场战争,两个国家必然要倒下一个才算结束。你有什么好考虑的?既然日本人占着你们的上海,那你就该在上海揍他!一个人可以被打死,但是不能被打败!”

    余生哈哈一笑,对海明威道:“我也是这么想的。”

    张爱玲虽然并不同意海明威所说,但是,这个海明威的名声远比张爱玲大许多。而且,张爱玲也看过海明威的书,不得不佩服这个海明威的才气。只是,出于小女生的自尊和天才的傲气,并没有开口辩驳。只是摆出一副“我很不服”的表情,看着海明威,企图用眼神消灭他。

    而此时,葛尔虹在旁边对海明威道:“这个中国的年轻人很不简单,他的电影作品在中国很受欢迎,我们在美国也看过的。”

    “哦?难道是《大闹天宫》和《万里长城永不倒》么?在美国著名的中国电影只有这么两部!”

    “没错,就是这个姓余的年轻人!”

    海明威大笑,喝了一大口威士忌,对余生道:“余先生,我非常喜欢《大闹天宫》里的猴子!”

    余生作为后世的英语四级,这两个人的简单对话还是听得懂的。也笑道:“海明威先生,我想把你的名字加到电影编导里面去,可以么?”

    “如果你采纳了我的意见,当然要加我的名字!”海明威大笑。

    有了海明威的名字在这部电影中,这部电影的影响力,便不止于中国了。以余生名下的电影在美国的销售成绩和海明威的名气,《上海滩》在美国上映后,大卖可期!

    所以,余生大喜道:“今天的酒,都算到我的账上!再来十个威士忌!咱们一醉方休!”海明威听说有酒喝,也是大喜过望。他这一生,烟酒女人,打仗冒险,但凡和男性荷尔蒙有关的事情,无一不喜欢。

    两个男人在说的高兴了,在一起拼酒。只剩下葛尔虹、张爱玲和青小艺三个女子面面相觑,不过,这三个女人都会说英语。所以,女人天生的交友功能便自动开启,嘀嘀咕咕的说起女人共同关心的话题。两个小丫头片子,听着葛尔虹讲述她在西班牙内战前线,炮火纷飞中的历险,对如此人生经历满是钦佩和羡慕。

    葛尔虹讲述到半夜,余生和海明威已经都喝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