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君子为什么斗不过小人-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关羽的后方,樊城之危即可不战自解。”曹操派使者致函孙权,孙权贪利忘义,果然派大将陆逊、吕蒙偷袭关羽后方。
  荆州位于魏、蜀、吴三国之间,是南北交通要道、兵家必争之地。赤壁大战后,曹操、刘备、孙权各自有荆州的一部分,其中刘备占有荆州的大部分,孙权出于联合刘备共同抗击曹操的需要,还把南部借给了刘备,因此,荆州实际上是在刘备控制之下。刘备人川后,荆州交由大将关羽镇守。
  关羽远征樊城,对后方的东吴本来有所防备。东吴守将吕蒙为了麻痹关羽,故意借治病为名退回京都建业,而让名不见经传的青年将军陆逊接替自己。陆逊文武双全,到任后,立即派使者带着他的亲笔信和一份厚礼去见关羽。陆逊在信中对关羽大加吹捧,对自己百倍贬损,并再三致意关羽多加关照,蜀、吴两家永世和好。关羽读罢书信,认为陆逊不过是个乳臭未干的书呆子,收下礼品,放声大笑,随后下令,把防范东吴的军队全部征调到樊城前线去了。
  关羽攻取樊城,胜利在望,忽然得报孙权偷袭自己的后方,并且已攻取了公安、江陵等地,慌忙撤军,企图回师江陵。但吕蒙老奸巨猾,他攻占公安、江陵等地后,对蜀军家属加倍关照。蜀军将士得知家属平安,一个个均离关羽而去,投降了东吴。关羽回天无术,败走麦城,被吕蒙设计斩杀,荆州从此落人东吴手中。
  一代名将关羽因麻痹大意,疏于防范,而导致兵败、地失、身亡,其教训是何等惨痛!
  灵魂透视:
  关羽不仅仅是一代勇将,同时,又是个熟读经史、满腹才学的人。他之所以遭人暗算,就是他太自信,过分相信别人。按照他的文才武略,如果能时时内省,果断而又慎重地处理大事,肯定是立于不败之地的一代精英。

………………………………
“死人”救不活,君子遭极刑
………………………………

  汉元帝懦弱无能,宠信宦官石显。朝中有个郎官,名京房,精通易学,擅长以自然灾变附会人事兴衰。鉴于石显专权,吏治腐败,京房制订了一套考课吏法,以约束各级官吏。元帝对这套方法很欣赏,下令群臣与京房讨论施行办法。京房明白,不除掉石显,腐败的吏治不能改变。于是他借一次元帝宴见的机会,向元帝一连提出七个问题,历举史实,提醒元帝认清石显的面目,除掉身边的奸贼。可事与愿违,语重心长的劝谏并没有使元帝醒悟,丝毫没有动摇元帝对石显的信任。
  既然考核吏法不能普遍推行,元帝就令京房推荐熟知此法的弟子作试点。京房推荐了中郎任良、姚平二人去任刺史,自己要求留在朝中坐镇,代为奏事,以防石显从中作梗。石显早就把京房视为眼中钉,正寻找机会将他赶出朝廷。于是,趁机提出让京房作郡守,以便推行考核吏法。元帝不知石显用心,任京房为魏郡太守,在那里试行考核吏法。郡守的官阶虽然高于刺史,但没有回朝奏事的权利,还要接受刺史监察。京房请魏郡太守不隶属刺史监察之下和回京奏事的特权,元帝应允。京房还是不放心,在赴任途中三上密章,提醒元帝辨明忠奸,揭露石显等人阴谋诡计,又一再请求回朝奏事的权力。元帝还是听不进京房的苦心忠谏。一个多月后,石显诬告京房与其岳父张博通谋,诽谤朝政,归恶天子,并牵连诸侯王,京房无罪而被下狱处死。
  灵魂透视:
  既然汉元帝是个昏君,可又为什么要不厌其烦地向昏死的人说道理呢?对于根本不可救药的人,就不必再伸手扶他、拉他。如果为了救活“死人”而反遭小人陷害,就更划不来啦!

………………………………
莫向小人说真话
………………………………

  唐朝大诗人刘禹锡,诗名很大,但是做人不够圆通,惹来不少麻烦。当时有项风俗,举子在考试前都要将自己的得意之作送给朝廷有名望的官员,请他们看后为自己说几句好话,以提高自己的声誉。襄阳有位才子牛僧孺这年到京城赴试,便带着自己的得意之作,来见刘禹锡。刘禹锡很客气地招待了他,明白了他的来意之后,便打开了牛僧孺的大作,毫不客气地当面修改他的文章。刘禹锡应该算是牛僧孺的前辈,同时又是当时文坛大家,亲自修改牛的文章,对他创作水平的提高是有好处的。但是牛僧孺是个非常自负的人,他从此对刘禹锡记恨在心。后来,由于政治上的原因,刘禹锡仕途一直不很得意,而牛僧孺却官运亨通,最后成为了当朝宰相。而这时,刘禹锡还只是个小小的地方官。一次偶然的机会,刘禹锡与牛僧孺相遇在官道上,两个人便一起投店,喝酒畅谈。酒酣之际,牛写下一首诗,其中有“莫嫌恃酒轻言语,曾把文章谒后尘”之语,显然对当年刘禹锡当面改其大作一事耿耿于怀。刘禹锡见诗后大惊,方想起从前的事,赶紧和诗一首,以示悔意,牛僧孺才解前怨。刘惊魂未定,后来对弟子说:“我当年一心一意想扶植后人,谁料适得其反,差点惹来大祸,你们要以此为戒,不要好为人师。”
  灵魂透视:
  说真话是做人的应有品格。君子常常以说真话为荣,说假话为耻,却常常忘记了是在跟什么人打交道。

………………………………
武夫之风不可逞
………………………………

  灌夫是汉代的一个武将,他酒后与丞相赌气,怒而失言,遭到了杀身之祸。一年夏天,汉武帝的丞相田蚧娶燕王的女儿,太后诏令,召集列侯和宗室都要去祝贺。魏其侯窦婴前去拜访灌夫,要他一块去。灌夫说:“我因为醉酒失礼得罪了丞相,丞相现在又跟我有隙,我还是不去的好。”魏其侯还是硬拉着他去了。
  酒兴正浓的时候,丞相起身向众人敬酒,客人都离开座位,俯伏在地上接受。魏其侯敬酒时,只有老朋友离开座位,灌夫很不高兴,起身依次斟酒,斟到田蚧时,田蚧说:“不能喝满杯。”
  灌夫大怒,讥讽说:“丞相是贵人,应喝尽。”又斟到临汝侯灌贤,这时,灌贤正与长乐宫卫尉程不识交头接耳,又不离开席位,灌夫没地方发泄,就骂道:“平日诋毁程不识不值一钱。现在长辈向你敬酒,却像女孩子那样说悄悄话!”
  田丞相对灌夫说:“程将军、李广将军是东西宫的卫尉,今天你当众侮辱程将军,难道不给李广将军留有余地吗?”
  灌夫说:“今天就是砍头,把胸膛穿透也不知道什么程将军、李将军。”
  客人一看形势不好,纷纷借口上厕所,悄悄地走了。魏其侯离开时,挥手要灌夫出去。田蚧大怒,说:“这是我放纵了灌夫。”说着,就下令扣留灌夫。灌夫想出去,出不去。籍福起身替灌夫道歉,按着灌夫的脖子要他道歉,灌夫不肯道歉,更加愤怒。田丞相令人绑了灌夫,召来长史,弹劾灌夫大骂朝臣,犯了“不敬”之罪,把他囚禁在居室里,再调查以前的事,派遣官吏分头捕捉灌夫的亲属,都判为杀头示众。
  灵魂透视:
  灌夫在战场上很可能是一员猛将,是征服者。但一旦他把武夫之风用于小人,却只有下地狱的份!从他的为人和性格来看,是个血气方刚,有啥说啥的硬汉。这种处事态度,对待君子正好,对待小人必遭。

………………………………
清高自负惹祸端
………………………………

  诸多正人君子他身上的“病根”就在“我行我素”和“无所顾忌”,说到底,就是不懂得“狂放不羁,遭人嫉恨”道理。
  西汉人杨恽是司马迁的外孙,非常有才干,喜欢结交儒生与豪杰,在朝廷中有很高的名望,汉宣帝任他为郎官。大司马霍禹谋反,杨恽事先得到消息,上报皇帝。因这件事皇帝加封他为平通侯,升中郎将,再升光禄勋。杨恽这个人什么都好,只有一样不好,就是我行我素。比如,宫中有尧、舜、桀、纣的画像,杨恽指着桀、纣的像对人说:“当今天子经过此地时,要是能对他们的过错一一指明,就知道怎样做天子了。”
  这话在当时是大逆不道的,但是杨恽却不在乎。廷尉于定国查明属实后,便奏请皇帝逮捕杨恽治罪。汉宣帝认为杨恽对自己有功,不忍心杀了他,就下诏把他免为庶人。
  杨恽不吸取教训,失去官职、爵位后,便借招朋聚友、狂饮浪醉来发泄自己的不满。他又添置产业,经商逐利,西汉大臣讲究身份,杨恽这种与民争利的行为也是离经叛道的,一时人们议论纷纷。杨恽的朋友孙会宗当时是西河太守,得知这个情况后,就写信劝杨恽要谨慎自守,闭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