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君子为什么斗不过小人-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萧何觉得有道理,就按照召平原所说,认真地为自己预留退路。
  刘邦了解到真相后,表面上非常气愤,说要拿萧何是问,安抚了民众,内心却在窃喜,他以此认为萧何胸无大志,根本不足为虑,从此便放松了对萧何的戒备,萧何也得以从容地全身而终。
  灵魂透视:
  萧何的自侮,和小人的自轻自贱不同。不这样,又怎能避免祸乱呢?因此,并不应把正常人为避难保身而采取的伪装招法说成是小人勾当,不然,天下君子还有活路吗?

………………………………
激流勇退,英才保身
………………………………

  春秋末年,范蟸为了谋取功名,到越国辅佐越王勾践,被封为大夫,后升至上闺怨军。
  此时,越国与吴国结仇,吴王夫差日夜操练兵马准备攻越,越王勾践想先发制人去伐吴。范蟸就劝阻勾践说:“大王不能这么做,我听说兵器是不吉利的东西,战争是违背道德的,争斗是各种事情中最末等的事,违背道德,好用凶器,干末等之事,老天爷也是不赞成的,所以无故起兵是不利的。”但是勾践不听劝告,于是吴越两军交战,结果越军大败,越王勾践被吴军包围。这时,勾践悔之莫及,就向范蟸请求救国之策。因此,范蟸就建议勾践派人去给吴王送厚礼,并向他们求和。于是勾践就派文种去向吴王求和。
  文种多次求见,吴王夫差才同意勾践的请求,撤兵回国,但要把勾践夫妇带回吴国做臣子并伺候自己。勾践把国家大事托给大夫文种,自己带上夫人和范蟸到吴国去做人质。到了吴国,夫差让他们住在先王坟墓旁的石头屋里,为吴王养马。吴王每次出去,都要勾践为其拉马。范蟸就更苦了,他在人前与勾践一起伺候吴王,在人后还要伺候勾践,还得不断活动,给人送礼,观察形势,勾践有时忍不住了,范蟸还得安抚他,以免前功尽弃。这样经过三年的痛苦生活,吴王夫差认为勾践真的臣服自己了,于是就把他们放回越国。
  勾践回到越国后,为了能使自己牢记亡国的耻辱,不让在卧室内铺放锦绣被褥,只铺上柴草,还在屋里挂一个苦胆,每次吃饭之前,都要尝一尝胆的苦味。勾践觉得范蟸的才能和忠诚都可信任,就打算把国政交给他,范蟸却说:“操练兵马、行军打仗,文种不如我;治理国家、安抚百姓,我不如文种。”于是勾践就把国家政事交给文种,让范蟸负责操练兵马。
  后来范蟸在苎萝山上找到一个名叫西施的美女,说服她为国舍身。范蟸亲自把西施送往吴国,夫差一见马上就被迷住,日夜与西施在姑苏台上作乐。西施牢记范蟸的嘱托,总在夫差面前说越国好话,于是夫差就放松了对勾践的警惕。从此,越王勾践礼贤下士,在范蟸、文种两人的齐心辅佐下,经过十年艰苦奋斗,使得越国实力逐渐强盛了,并做好向吴国复仇的准备。
  周敬王三十八年(前482年),越国出兵打败了吴国,从此不再向吴国称臣进贡。五年之后,即周敬王四十二年(前478年),越军攻到姑苏城下,围城三年,终于彻底打败吴军,夫差自杀。然后勾践率越军横行于江淮一带,成了霸主。
  后来越王勾践论功行赏,范蟸作为一个从始至终辅佐勾践完成霸业的有功之臣,官超过计划上将军。然而他却不恋虚名,不图富贵。作为大臣,他辅佐主公完成了大业,圆满地完成了自己一生的事业。
  功德圆满之后,范蟸要开辟自己新的生活。于是,他给勾践留下了一封信,信中他告诉越王勾践:“当年主公受辱于会稽山,主辱臣死。现在天下已定,请主公给臣下降罪处死。”之后,范蟸乘船不辞而别,永远地离开了越国。在走的时候,范蟸没有忘记老朋友文种,也给他留下一信,说明鸟尽弓藏的道理,并劝他也远走高飞。但是文种并没有听从范蟸的劝告,终于被勾践逼得自杀了。
  范蟸泛海北上来到齐国,更名换姓为夷子皮。他带领儿子们不问政事,只经营生产,没有多久,家产多达千万。齐国国王听说他有如此才能,叫他当宰相。他吧息道:“居家则致千金,居官则致卿相,引布衣之极也。久受尊名,不祥。”于是他又交还相印,散发资财,只带亲属和少量珠宝,离开了齐都,躲到陶这块地方,从此改名为陶朱公。
  范蟸在陶居住了十九年,曾经“三致千金”,就是散了又挣、挣了又散三次,成为天下首富。后来他又离开了陶地,只带着西施,浪迹太湖,过着无拘无束的生活。
  名利财货,声色犬马,这一切令人心迷神醉,永无止境地追逐,结果使人身体精神两受疲累。范蟸助越灭吴后,他的个人成就已臻至顶峰,此时抽身引退,弃政从商。之后,又千金散尽,隐居江湖,不被外物所蒙蔽,实在生活得惬意自如。
  灵魂透视:
  范蟸深知勾践的性情,可共患难不可共荣华的小人性情。因此,他果断地抛弃功名利碌,不贪婪“走钢丝”式的上层仕途,及时退出激流险滩,确是明智之举。

………………………………
苦忍大悲保身创大业
………………………………

  王莽末年,刘秀的哥哥刘褾是最早起兵反抗王莽的,威名远扬,众心拥戴。因此更始皇帝刘玄在心里对他产生了极大的猜忌,于是就找机会在宛城将刘褾无端地杀害了。
  地皇四年,起义军各路将领为了扩大队伍,增加号召力,一致认为应当立一位刘氏宗室做皇帝。当时,他们看中了生性懦弱、又无兵权、便于控制的刘玄,让其即皇帝位,建立“更始”政权。
  在攻克宛城和昆阳的战役中,刘褾虽然没有公开争夺皇帝的宝座,但他的部将却都为他没能当上皇帝而愤愤不平。因而在刘玄称帝时,刘稷气愤地说:“此次起兵图谋复汉大事的,本是刘褾、刘秀兄弟,今天称帝的刘玄可做了些什么?”刘玄因此怀恨在心,为了惩戒刘稷,他为抗威将军。刘稷不肯受命,刘玄就下令逮捕他。当要诛杀刘稷时,刘褾表示反对,并为之与刘玄争辩。这时有人趁机劝刘玄杀刘褾,这正中刘玄的心意。于是,刘褾与刘稷在同一天惨遭杀害。
  当刘秀听到此消息时,内心十分悲愤,然而表面上仍十分镇定。因为此时的刘秀处在弱势地位,他深知自己稍有问题,就会遭到杀身之祸。于是,他就表示出合作的态度,立即前去朝见更始帝,向他谢罪。然而对于自己在昆阳所立的战功,刘秀却从来身别人提起。他也不为刘褾服丧,仍像平常一样吃喝谈笑,对刘玄杀兄之事一点也不在意。刘秀的坦然神情,使得更始帝等人解除了对他的猜忌。这时更始帝也觉得对不起刘秀。其实刘秀一直都将仇恨压在心头,他经常暗中哭泣,泪湿枕席,决心为兄长复仇,取代刘玄。
  后来,刘秀以破虏大将军行大司马事的身份到了河北,镇慰州郡,大力罗致人才,招兵买马,开始了自己统一中国的伟大事业。
  事实上,忍耐不是胆小怕事,而是对真实感情的一种掩饰,是为了保全自己而不是苟全性命。忍耐只是暂时的,最终是要大有作为的。
  灵魂透视:
  君子保身并不是消极的沉沦,而是为了保存自己创大业,不然的话,还有什么意义呢?可以清楚地看到,古今大有作为的君子,在成功创业过程中,无不忍受了常人风气无法忍受的苦痛,其中包括闪躲小人伤害。看来,做君子还是以先保身再成业的好。

………………………………
屯田避祸
………………………………

  这个智谋见于《三国演义》第一百一十五回“诏班师后主信谗,托屯田姜维避祸”。
  当姜维在祁山一带同魏将邓艾殊死战斗时,后主刘禅在成都听信宦官黄皓的话,依恋酒色,不理朝政。朝中大臣因后主荒淫,对国家前途不免忧心忡忡,一时之间,贤人逐渐离去,而小人却乘虚而入。当时有个名叫阎宇的右将军,什么功也没立,只因善于巴结宦官黄皓,居然位居高官。他听说姜维在祁山战斗不利的消息,便求黄皓对后主刘禅说:“姜维一次又一次出兵都毫无建树,可以让阎宇代替他。”后主自然听从,便派出使臣,携了诏书,命他班师。他无可奈何,只好从命。
  回到汉中以后,姜维安排人马,便同使者一起到成都去面见后主。可后主一连十天都不上朝,姜维心中十分疑惑。这一天来到了东华门,正好遇见秘书郤正。姜维问他:“天子要我班师,你知道是什么缘故吗?”郤正笑着回答:“大将军怎么还不知道,这是黄皓为了让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