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就这样,当年便形成了“蒋家王朝陈家党,宋氏家族孔家财”的新格局。
此外宋子文的私营经济活动中,还有一个重要基地;便是中国银行。当年,他拥有占中国银行1/4的资产。这在旧中国,也是一个不小的天文数字。
有了钱和自己的企业,何愁不能干一番大事业呢?当时宋子文可谓是踌躇满志。宋子文的下一步目标,便是利用上面的那些基地,积极垄断经营工商业,就像其父辈当年一样,真正成为中国的大实业家。
宋子文首先选中了纺织业。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宋子文利用中国银行,通过抵押借款摆占了不少丧失赎买权的纺织工厂。当时,他用这种办法有力地控制了15家纺织企业,拥有35万纱锭,大约占华资纱厂的13%。并且中国银行和交通银行还利用债权关系直接经营7家丧失赎买权的工厂,又投资经办4家,由银行的附属机构收购了4家。于是,中国银行的财产一时间遍及全国。如河南的豫丰纺织厂,原系受到美国教育的实业家穆湘阴在1932年设立,该厂是当时内地最大的工厂之一,在经济萧条时期倒闭,1934年归于中国银行。还有山西的雍裕纺织公司也因破产,于1936年冬天为中国银行购得。
在此基础上,宋子文当时还和一些省政府联营开展投资活动。如1937年4月,中国银行和湖南省政府合建衡中纺织公司,资本总额为350万元,其中70%由中国银行组织上海财团认购,20%由湖南省政府认购,10%由湖南的私人资本认购。、中国银行的贝祖治负责管理新建的公司,其总办事处设在上海。
接着宋子文又选择了纺织业以外的行业进行投资。1937年春天,他以同样方式买断了即将破产的渤海公司的面粉厂。电力公司和商业公司。一时间,他或是投资或是分股,资产广布全国各地,的确显得财大气粗。
说来宋子文也不愧为留洋博士和银行金融家。他的商业活动,当时还有多种组织和投资计划。如1936年宋组织中国棉业公司,1937年5月确定该公司资本为1000万元且只分1万股,其中大部分由上海的银行认定:中国银行4430股、交通银行3000股、中国建设银公司1000股。该棉业公司的开设和建设银公司相似,它自己的资本有限,主要是利用参加该公司的银行业财团的资金。当时上海银行界头面人物多是该公司的董事,包括钱永铭、周作民、贝祖诣和宋子文等人。公司的业务,名义上是经营纺织厂,实际主要活动是商品买卖以及进行投机。该公司在上海物品市场上很活跃,开张的第一年,就成为中国最大的商品交易公司之一。其原棉交易总额达1300万元,纱布经销约500万元。
难怪当时有人说:“宋子文从事许多‘私人’商业活动,依靠的主要是同南京政府的关系及其控制的银行资源,他的公务和私事实际上是很难分开的。”
据当时有关史料记载:
1936年7月,广州的分裂运动失败后,蒋介石南京政府竭力加强对广东省的控制,新的军事和政治控制双管齐下。同时和南京政府有联系的重要人物包括宋子文、宋子良和孔祥熙等人,均着手控制广东的私营企业。当时由宋子良主持改组广东省银行,并使之受南京政府控制;而宋子文则着手恢复广州银行。他们运用自己的私人活动和政府职权,加强了南京政府对广东省的控制。当然,同时他们也从中乘便作了对个人有利的投资。
1937年春宋子文去广州改组该省财政之后,又成立了华南米业公司。新公司亦决定资本1000万元,并表面上宣称从事华中、华南大米的改进、生产、运输和销售业务。宋子文为该公司董事长,董事有孙科、宋子良、吴铁城(时任广东省政府主席)和银行界的宋汉章、唐寿民、王志率等。而在实际上,华南米业公司最重要的经营,是供应华南饥荒地区的大米。因为1937年春天华南地区大米奇缺,老百姓茹草度日。显然,这又给他们谋取私利,提供了机会。
1936年秋天,南京政府为解救两广饥荒,曾考虑从东南亚免税进口 200万担大米。计划经过半年的考虑,于1937年4月新任广东省政府主席及米业公司董事吴铁城批准免税大米由广州进口。这样华南米业公司垄断了大米进口。该公司自称它的宗旨是为开发国内大米销售市场,实则进口洋米乃是它的大宗业务。不过,1937年春天,宋子文确曾指示过在浙江、江苏和湖南等省采购大米,但这是因为当时这些地区稻谷丰收,米价低廉。
1936年底,宋子文想到要去发展他的故乡海南岛。于是其开发海南岛计划和米业公司成立的情况相似,也是亦公亦私性质,既为国家又为个人。当时,宋子文希望南京政府增强对海南岛的控制,以阻止日本入侵该地区,当然同时也希望开发海南岛的经济。并且宋子文的计划也包括了为个人投资以赚取私利。1936年11月,宋子文在广州举行的海南故乡开发会议上,宣布了他开发海南岛的计划。其全部计划包括公路、铁路和码头等方面的投资。1937年6月,他到海南岛开始执行这一计划,但很快就因抗战爆发而中止了。
此外宋子文在其他方面的投资,则纯粹为了个人赚钱,其中最明显的是他购买了足以控制南洋兄弟烟草公司的股份。南洋兄弟烟草公司是当年中国最大的的一家烟草公司。早在20年代,它就和其他很多华商烟草公司一样,兴盛一时。但后来,由于英美烟草公司的竞争和自身经营不善而摇摇欲坠。因当时南京政府实行的税制政策有利外商,则使这些问题更为严重。1932年烟税实行二级税率制,中国公司主要产品的低级烟的税率比英美公司高级烟要大得多。1934年上海华商烟厂向南京政府请愿,迫切要求恢复以前的七级税率制,并指出:因多数中国烟厂生产低级烟。过往的经验证明,原来的七级税率制对中国工厂最有利,修改为三级税率制后利益减少,而现在的二级税率制只有利于外国工厂。但南京政府不顾华商公司的具体困难,只求增加税收,拒绝改变税率。其后,1935年南京政府财政部又向英美烟草公司借款1000万元,并承诺继续实行二级税率制,直到还清借款。
因经济萧条时期南洋烟草公司困难加剧,宋子文加入南洋公司并出任董事长虽然简氏会失去对公司的控制,但以宋子文为主则会从南京政府得到更多的照顾。1937年3月达成协议,宋买得能控制该公司的半数股票;当初虽估价为1810万元,而后来宋子文仅用100万元即行购得。
宋子文控制南洋兄弟烟草公司后,1937年4月财政部宣布实行新四级烟税制,各级烟的税率都提高,尤其高级烟比较低级烟增加的百分比较大。当时按箱计算,每箱值100元的增税25%,每箱800元的增税167%。新税制因此有利于中国烟厂。
1937年6月南京政府又宣布进口各级纸烟一律增税80%。由此看来,一当宋子文购买当时中国最大的南洋烟草公司后,南京政府对洋烟与华商烟厂的政策立即就趋于一致了。而在此之前,华商烟草业资本家要求改变征税的请求,却一直是无人理睬的。
当年宋子文还积极参与筹组中国汽车制造公司,试图在国内生产中国自己的汽车。在1936年12月汽车制造公司成立会上,决定公司资本150万元,制造工厂设在湖南东部,总公司设在上海。该公司董事包括宋子文、宋子良、张嘉、叶琢堂、陈果夫和全国经济委员会总务长秦汾。后来不久,该公司的经营亦因战争爆发而中断。
那么在这里,我们怎样评价宋子文呢?有人说他是中国工商界发展的促进派,当年为中国工商业的发展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又有人说他以权谋私,中饱私囊,是一个十恶不赦的国家蛀虫。总之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莫衷一是。所以这里笔者亦不愿妄加评论,结论还是留给历史去评说吧。但不管怎样,宋子文当年通过他自己的努力,使当时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旧中国工商业,有了一个较大的突破,这一点事实,应该是历史存在的。当然,在这期间宋子文也中饱私囊,为自己及整个来氏家族攫取了堪称巨额的私人财富。此一点,亦是历史所无法回避的事实。
第十一章 宋庆龄坚持反蒋
1.斯诺采访孙夫人
本世纪30年代一个金风送爽的季节。
一天在上海静安寺路旁的一家巧克力商店里,宋庆龄打量着一位约见她的美国小伙子。这是她当年留学时见惯了的那种美国南方小伙子……挺拔的个头,栗黄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