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从草根到皇帝:刘备的奋斗-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过,不管以何种形式参与讨董行动,都只能证明刘备当时和一众方镇大员相比,充其量也就是个跑龙套的。

他不受人待见是肯定的,这也就解释了为何如此重大的历史事件,《先主传》中却一点记载都没有。

至于《三国演义》中的几处精彩段落,经过“百家讲坛”及一些书籍的大力宣传,列位应该知道华雄是被孙坚军所杀,自然没有“关羽温酒斩华雄”这档子事。

至于“三英战吕布”,不能说完全没有这个可能,但可能性极低,起码不会是在虎牢关,并没有董卓军和关东军在这里开战的记载。

旧时学伴

董卓见关东军势头滔天,生怕有个什么闪失,便在二月时将皇帝迁往西都长安,并一把火烧掉了洛阳宫殿,他自己则继续留在东线与关东军对峙,一直到次年四月被孙坚所逼,这才西撤入长安。

刘备在关东联军中跑了多久的龙套不清楚,只知道过了没多久,他又收到了新的任职命令,这次是青州平原国的高唐县,位置还是县尉。至于命令是长安的朝廷所下,还是关东联军的酬庸,现已不可考。

刘备接到这一新职务时,一定是满肚子脏话:“顶你个肺!老子绕了大半个中原,到头来还是被丢回青州,还是干一个半大不小的县公安局长,现在回青州去还能干什么?还不就是打黄巾!”

不爽归不爽,此时刘备也已经看出来,继续待在关东联军中,恐怕也搞不出什么名堂来,只好摸摸鼻子,带着自己的兄弟回青州上任。

刘备在高唐县尉任上没干多久,就升职为县令,成为一县之长。不过这倒不见得是好事,多半是前任县令壮烈殉国或弃官逃亡所留下的缺。刘备也没啥心情搞庆祝活动,因为他的老朋友黄巾军马上便为他送上了一份大礼。

青州在诸位长官(以青州刺史焦和、北海相孔融为代表)“宽大仁慈”的治理下,成为黄巾军的天堂乐土,累积人数达百万之众。经过两年的发展和探索,他们觉得只有脱离本土,进入更加广阔的天地,造反事业才能迎来更多的机遇。

具体规划是:走出青州,与河北黑山军会合。

于是初平二年(公元191年),三十万青州黄巾大军由东向西,往冀州与兖州移动,而刘备所在的高唐县,很幸运地(或很不幸地)出现在他们的移动路线上。

虽然刘备之前打黄巾军打得还算顺手,但面对三十万之众却是无能为力。他尽力¨。w。é。n。 。ré。n。 。s。h。ū。 。w。ū。¨。与黄巾军打了一仗,结果大败,只好第二次施展“泥鳅功”,从高唐往西一路逃窜,进入到苍茫的河北平原。

此时他身后有黄巾大队穷追不舍,前方则是陷入军阀混战的冀州,已经到了而立之年的刘备,此刻想来应该对自己坎坷的人生充满了惶惑与不安,感叹天下虽大,却不知何处才是他的立足之地。

所谓“上天无路,下地无门”,应该是他当时境遇的真实写照。

然而往往就是这样,人的境遇,一旦跌至最低谷,便会触底反弹。反之亦然,一旦达到巅峰,便开始走下坡路,好比时下某些肚子里没料的歌星影星,一旦红得发紫,离过时也就不远了。

“过时?我才刚上路哎!”刘备如是说。

正所谓天无绝人之路,就在刘备感叹世事无常,为自身境遇自怨自艾时,一个熟悉的身影乘着白马出现在他的面前。

这个人的出现,使刘备不禁回想起过去校园里发生的种种,那已是十五年前的事了,当年他们都还年轻,对世间的一切都充满了好奇。

而如今,两人却已各自历经沧桑。

那个人便是公孙瓒。

千石高位

公孙瓒自打从卢植老师门下毕业后,便返回故乡辽西郡担任上计掾,负责向中央呈报地方事务,之后又转任辽东属国长史。

他有勇力,又善骑兵与矛术,很快就转为武职,在公元187年张纯、张举之乱中担任官军前锋,并于石门一战大破敌军,升职为降虏校尉,封都亭侯,负责边境军事。

此时的公孙瓒正值事业的上升期,他也并不满足于只当个小小的边将,便建立了属于自己的私军,选善骑射之士,乘白马,号为“白马义从”,以积累自己的名望,一时间在幽州乌桓间颇有威名。

问题来了,原本在幽州混得风生水起的公孙大哥,干吗跑到冀州来?

这一切,都源自一个袁绍风格的阴谋。

话说董卓西迁长安之后,“勤王救国”的关东联军便自觉陷入到狗咬狗的局面。“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关东联军对这一至理名言做了相当完美的诠释。

先是兖州刺史刘岱杀东郡太守桥瑁,这是一个引爆点,于是卸下面具的联军诸侯们便如受困的狼群般互相撕咬,竭力壮大自己的地盘与兵力。

渤海太守袁绍与冀州牧韩馥是另一个范例。韩馥担心袁绍军力太强无法控制,于是减少对袁军的粮食供给。而袁绍则采用逢纪的计策,发书给镇守北方幽州的公孙瓒,请他率兵南下,迫使韩馥主动交出冀州的统治权。

公孙瓒这时还只是个小小的校尉,虽然有些名望,但仍旧难以进入方镇列强之林。他接到盟主袁绍的密函自然是大喜过望,于是率领边境卫队南下,表面上打着“讨伐董卓”的旗号,私下里却是图谋冀州。

韩馥原本就不是什么雄才大略的人物,后方被这么一逼,再加上内部大将麴义造反,立刻便起了“不跟你们玩了”的念头。初平二年(公元191年)七月,韩馥将冀州牧的位置让给了袁绍,奠定了袁绍河北霸业的基础。

请神容易送神难,个人造业个人担。袁绍既然邀请公孙瓒南下,就得好好招待这位贵客不是?

话说回来,刘备逃入冀州后,碰巧遇到公孙瓒南下的部队,便前往投靠。

公孙瓒看到这位可怜兮兮的小老弟,一面感到好笑,一面又很同情,但肯定也是十分高兴的,毕竟在乱世之中,能遇到一位老同学、老朋友,又有战斗经验,而且还活着,这样的概率实在不高。

应该说公孙瓒还是很够意思的,他把刘备留在自己的阵中,暂时给了他一个“别部司马”的位置,让他统领原有的部众,算是给了他一个能够勉强挡风遮雨的地方。

这里稍微解释一下东汉的军队建制。

东汉的正规军队编制为五人一伍,二伍为什,五什为队,二队为屯,一屯约百人,屯以上则为曲,一曲人数约二百至五百人,曲以上则为部,设部校尉一人为主官,军司马一人为副官,一部约数千人,为最主要的战斗单位。

部以上便是军,由将军统率,一军通常有五部,但有时为机动起见,会设置五部以外具有独立编制的队伍,由“别部司马”这个军职负责统领。

东汉末年,天下类似刘备这种浪人部队如过江之鲫,多如牛毛,军阀们想不到什么正式的官职,就简单任一个别部司马,让他们继续统率自己的属下。也正因为此,这一职位大为泛滥,变成了民兵头子进入政府军一个最基本的称谓。

刘备见到公孙瓒,仿佛又回到当年那个逃课、打鸟、泡妞的美好时光,他看着公孙大哥强大的胸肌(应该是强大的骑兵队),顿感安心了不少。

但眼下并非叙旧之时,三十万青州黄巾军已越过青、冀两州边境,朝渤海郡滚滚而来,刘备想到那漫山遍野的兵势,不由得面露忧色。

公孙瓒看出他的忧心,用力拍了拍刘备的肩膀,豪迈地说:“老弟,不用怕,三十万黄巾军算个鸟,便是来三百万,也有大哥我挡着!”说完,提着惯用的两刃矛,跨上白马,朝刘备拍了拍自己的左胸,“为了帝国的荣耀!”

刘备倒是没那么强的信心,有气无力地拍了拍左胸:“为……为了帝国的荣耀。”

以上除白马与两刃矛为真实以外,其余皆为想象画面,请勿当真,也请勿模仿。

不过,从事后的发展来看,公孙瓒并没有说大话,他的确很能打。

初平二年(公元191年)十一月,青州黄巾军三十万入寇渤海,公孙瓒率领两万步骑混合编队,在东光县迎击,大破敌军,斩首三万余人,缴获车重数万辆。黄巾败军南逃渡河,公孙瓒强力追击,于河畔又杀死数万人,河水为赤,另生擒七万余人,车甲财物不可胜数。

这是公孙瓒成名的一战,此战之后,他被拜为奋武将军,封蓟侯,威震河北,正式跃入列强之林。

至于小弟刘备,他在此战中应该没什么表现,否则《蜀书》上早就大书特书了。

不过公孙瓒并没有因为这场大胜而欣喜,此刻南方豫州传来他弟弟公孙越的死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4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