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李赤然将军回忆录-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奋起抗击。这就是震惊中外的“七七”芦沟桥事变。从此,日本帝国主义开始了全面的侵华战争。

日本帝国主义发动全面侵华战争,是蓄谋已久早有准备的。1936年5月,日军参谋本部就在《帝国军队用兵纲领要旨》中提出:“制敌先机,采取攻势,谋求速战速决”的战略方针,陆军部据此方针于6月即制定了《昭和十二年(1937)度的对华作战计划》。其中规定的战略企图和兵力部署是:在对华北作战时“除过去(计划)的两个军(5个师团)外根据情况再增加3个师团,必要时还可能在华北五省进行作战”。对华东方面,“原来计划第九军(3个师团)占领上海附近,但是,这方面中国军队增加了兵力,构筑了坚固阵地网。因此,计划调新编第十军(两个师团)从杭州湾登陆,从太湖南前进,两军策应向南京作战,以实现占领和确保上海、杭州、南京三角地带。”对华南的作战计划是:“仍按去年计划大致为一个师团的用兵计划”。为了巩固和扩大其全面侵华的前进基地,日军还将驻北平、天津、山海关等地的兵力由1700人增至5700人,并多次进行军事演习,为进一步夺取北平创造条件。

“七七”事变爆发后,日本政府于7月9日放出“不扩大事态”的烟雾,以争取时间调动兵力。11日发出《派兵华北的声明》。日本参谋本部还发布命令:从朝鲜和中国东北抽调第二十师团和混成第一、第十一旅团,赶赴华北。12日新到任的香月清司中将司令官认为,“对华一战”的形势正在形成。于是,命令所属部队“作好适应全面对华作战的准备”。16日日军参谋本部规定:“在华北方面能使用的主要兵力集结完后,即以主力指向北平近郊,一举击溃平津地方之中国军队”。当即第二十师团和混成第一、第十一旅团到达天津、密云和怀柔以南之高丽营,完成对平津地区的进攻部署。又于20日作出“使用武力,首先夺取平津”的决定。尔后,以平津为出发地,夺取华北的冀、察、晋、绥、鲁五省。

日军完成首先夺取平津的部署后,26日攻占廊坊。同时,向中国发出最后通牒,限中国军队在27日中午前撤退,否则将采取行动。通牒遭中国军队的拒绝。28日,日军即向平津发起疯狂的进攻。驻守北平南苑的国民党二十九军第三十八师和北上增援的第一三二师部与日军展开了激战。副军长佟麟阁,第一三二师师长赵登禹相继牺牲。29日、30日北平、天津“沦陷”。此后,日军组成以寺内寿一郎大将为司令官的华北方面军。调集8个师团继续向华北腹地进攻:一路沿津浦铁路向山东进攻;一路沿平绥铁路向察哈尔、山西、绥远方向进攻。华北处在危机之中。

与此同时,在华日军于8月13日大举进攻上海,于11月12日侵占上海,12月13日侵占南京。

在日军大举进攻的情况下,蒋介石下达了抗日总动员令,并亲任陆、海军总司令。先后将华北、华中、华南划为6个战区(后增至12个战区。调遣100余万军队开赴前线,奋起抗战。在平津、平汉、津浦、京绥等地开展有组织的抵抗。进行了淞沪会战,忻口、太原会战,徐州会战以及武汉保卫战。李宗仁、白崇禧指挥的徐州战役,毙、伤日军两万多,在国内产生了重大影响。

但是由于国民党执行片面抗战的路线,推行的是单纯防御的战略方针,军队内部派系林立、矛盾重重,战场上只顾各自保存实力,互不配合,屡屡丧失歼灭敌人的良好战机。甚至有些部队在日军进攻面前,不战而逃,节节败退,造成国民党正面战场的严重失败。

●中国共产党的抗战路线和战略方针

危难关头,中国共产党提出全面的全民族的抗战路线,并提出持久与积极防御的战略方针。“七七”事变的第2天,我党在通电中提出:“开放全国民众爱国运动,发扬抗战的民气,动员全国的海、陆、空军,准备应战”,“全中国同胞、政府与军队,团结起来,筑起民族统一战线的坚固长城,抵抗日寇的侵掠”。7月21日,我党又在《关于目前形势》中重新提出了以上观点。同时建议“统一指挥”,“采取攻势防御的战略方针”以及“在敌后开展抗日游击战,配合主力军”的作战主张。23日在《为日本帝国主义进攻华北第二次宣言》中指出:立刻派遣大军增援二十九军,还要求“立即召开国防会议,集中抗战的领导、建立各战线的统一指挥,积极抵抗日寇的进攻”。同日,毛泽东在《反对日本进攻的方针、办法和前途》中,提出全面抗战的八大纲领,再一次明确提出“全国总动员”的口号,他说“民力和军力结合,将给日本帝国主义致命打击。民族战争而不依靠人民大众毫无疑问将不能取胜”,“全中国人民,政府和军队团结起来,筑成民族统一战线的坚固长城”。

为取得持久战的最后胜利,中共中央还明确提出了抗战的战略方针和作战原则,提出了《确立全国抗战之战略计划及作战原则案》。提案中分析了敌我双方的军事力量后,明确具体地提出全国抗战应采取的战略方针,原则是:一、战略的基本方针是持久的防御战,但应抓住时机给予全线反击,把日寇从中国赶出去;二、在战役上应采取速战速决的原则;三、作战的原则是运动战。集中优势兵力,选择有利于我军的地理和时机,突然出击,避免持久的阵地消耗战;四、在政治经济中心和战略要地建立坚固的防守工事、配置重兵,钳制敌人;五、阵地应避免单独构筑、正面狭小纵深伸长,部队作战采取积极主动,反对单纯的死守防御;六、战略战役指挥上,以外线作战歼灭敌人为主;七、积极开展游击战,深入敌后,扰乱敌人的部署,分散、疲惫敌人,清除汉奸,运动中消灭敌人。

8月4日,张闻天、毛泽东致电准备赴南京参加国防会议的周恩来、朱德、叶剑英,就国防问题向国民政府提出建议时指出:“总的战略方针,暂时是攻势防御,给进攻之敌以歼灭性的反击,决不能单独防御,为将来的战略进攻做准备,收复失地”。“正规军与游击战相配合,游击战以红军及人民武装担任,在战略部署上给予独立自主的指挥权”。8月11日,周恩来、朱德、叶剑英在军政部召开的谈话会上,明确提出我抗战在战略上实行持久战,积极防御,开展游击战、运动战的建议。为国民党政府军事委员会制定全国抗战战略方针产生了积极影响。

8月22日至2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陕西洛川召开会议,分析了中日战争敌强我弱和全国抗战的形势,正式确定了“全面的全民族的抗战”路线,持久战以及八路军实行独立自主的运动战、游击战方针。毛泽东对这个方针,曾在后来发表的文章中深刻揭示了中国抗日战争必须经过持久战才能取得最后胜利的客观根据。他说:中日战争不是任何别的战争,乃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和帝国主义的日本之间在20世纪40年代进行的一个决死的战争。他在分析中日双方存在着4个基本特点的基础上,科学地预见到抗日战争的3个阶段是“战略防御、战略相持和战略反攻”。他说:通过这3个阶段,在双方力量对比上,中国必将由劣势到平衡到优势,而日本则必将由优到平到劣。其中,战略相持阶段时间相当长,我们遇到的困难也将最多,然而它是整个战争转变的枢纽。在这个阶段,我们的作战形式主要是游击战、运动战。“如能坚持抗战,坚持统一战线,持久战,中国将在此阶段中获得转弱为强的力量”,以至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

●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

8月25日,中央军委以主席毛泽东、副主席朱德、周恩来的名义,发布关于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的命令。为确保党对这支军队的绝对领导,党中央做出了《关于红军中党及政治机关在新阶段的组织决定》和《红军改编后党的组织与工作》的指示。总政治部做出《关于新阶段的政治工作的决定》,在分析了新阶段的基本特点之后,对部队政治工作的基本任务提出了3点,其中之一是:保证党在红军中的绝对领导,依靠党内领导的加强,保持红军的光荣传统,巩固与提高部队的战斗力。

为了坚持与加强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中央决定师以上及独立行动的部队,建立军政委员会,指导全部的军事、政治与党的工作。师团两级及总部、师直属队,则组织党务委员会,连队建立党支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