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了凡四训-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译文】

辛未年举人们赴京会试,我们嘉善的同学共有十人,其中只有丁宾字敬宇的,年纪最轻,为人非常谦虚。

我告诉费锦坡兄说:“这位丁兄今年一定能考上。”

费锦坡问:“何以见得呢?”

我说:“只有谦虚才能受到福报。费兄你看看这十人中间,有像敬宇兄那样温和而诚恳、不敢在人之先的人吗?有像敬宇兄那样对人恭恭敬敬、小心谨慎就像畏惧一样的人吗?有像敬宇兄那样受到侮辱也不反驳、听到毁谤也不辩解的人吗?人能做到这些,就是天地鬼神,也会保佑他的,还能不发达吗?”

等到名单公布,丁宾果然考中了。

【点评】

辛未年,了凡先生与来自嘉善的同学,共有十人,参加京城举行的会试。按照明代科举取士制度,会试每三年一次在京城举行,各省乡试中式的举人皆可应试。考试地点在礼部。因汉代应举之人均用公家车马接送,所以古人也以“公车”代称会试的举人。清末光绪年间的“公车上书”运动就是发生在举人赴京参加会试期间。当时正值甲午战败之后,李鸿章赴日本签订《马关条约》,这激起全国人民的反对。参加会试的康有为集各省举人在今北京宣武门外的松筠庵起草上光绪帝书,提出迁都、变法、练兵、拒和等主张,在社会上产生了深刻而广泛的影响。

与了凡先生一同应试的人中有一个名叫丁宾,号敬宇的,年纪最轻,为人非常谦虚。结合上面“人道恶盈而好谦”的理论,了凡先生认为“谦光可掬”的丁敬宇必将发达,于是对同行的费锦坡说:“这位仁兄今年一定考中。”费锦坡说:“你是怎么看出来的?”了凡先生就说:“只有谦虚的人才有福气。你看我们这十人当中,有谁能像丁敬宇那样温和恭顺、诚恳忠实、不为人先?有谁像丁敬宇那样毕恭毕敬、谨小慎微?有谁像丁敬宇那样受到侮辱、听到有人诽谤也不开口辩解?一个人能够做到这样,就是天地鬼神也都要保佑他,哪有不飞黄腾达的道理?”了凡先生全面阐述了丁敬宇谦让不争的品德。这也是道家所极力提倡的优秀品质。老子在《道德经》中将其所提倡的道德原则总结为“三宝”,“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不敢为天下先”,就是指谦让不争,柔顺处下。

等到发榜,不出所料,丁敬宇果然考中进士。

※※※

※※※

丁丑在京①,与冯开之同处②,见其虚己敛容③,大变其幼年之习。李霁岩直谅益友④,时面攻其非,但见其平怀顺受,未尝有一言相报。予告之曰:“福有福始,祸有祸先。此心果谦,天必相之。兄今年决第矣。”已而果然。

【注释】

①丁丑:指1577年。

②冯开之:名梦祯,字开之,嘉兴府秀水县(今属浙江)人。明神宗万历年间,高中会试第一名会元。官至翰林院编修。

③敛容:正容,显出严肃的神色。

④直谅:正直诚信。语出《论语·季氏》:“益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

【译文】

丁丑年在京师,我与冯梦祯先生住在一起,看到他虚怀若谷,神情庄重,完全改变了幼年时的习性。李霁岩先生是他正直诚信的诤友,时常当面指摘他的错误,只见他心平气和地虚心接受,不曾回报一句气话。我告诉他:“福有福的根源,祸有祸的先兆。心中果然谦虚,上天一定会相助的。老兄今年一定会考中的。”后来果然考中了。

【点评】

丁丑年,在京师,了凡先生与冯开之住在一起,看到他虚怀若谷,神情庄重,完全改变了幼年时的习性。想来冯开之幼年之时必是年轻气盛,狂傲不羁,锋芒毕露。他的好友李霁岩正直诚实,心直口快,不顾及别人的感受和颜面,时常当面指摘他的过失,只见他心平气和地虚心接受,不曾回报一句气话。“直谅”语出《论语》,是孔子对于良友、益友的品质的论述。孔子认为和正直、诚实以及见识多的人交朋友,这是有益的。而和逢迎谄媚、花言巧语以及当面奉承背后毁谤的人交朋友,则是有害的。和“直谅”之友相交,可以互相学习,相互提携进步。这是相对于择友而言,而如果是君臣之间,如此当面指责帝王,则难免会惹来杀身之祸。人们常以触动“逆鳞”,来比喻因劝谏而惹怒帝王。“逆鳞”语出《韩非子·说难》,据传龙喉下有逆向生长的鳞片,如果有人触动逆鳞,则必定会激怒龙而惹来杀身之祸。夏桀时,大夫关龙逄辅政,直言敢谏。桀作酒池,淫逸放荡,荒于政事,关龙逄竭力劝阻,桀拒不纳谏,并且将其杀掉。所以历史上敢于直言进谏的贤臣,也会考虑进谏的艺术,曲折委婉地将意思表达出来。如《战国策·齐策》中“邹忌讽齐王纳谏”,《战国策·赵策》中“触龙说赵太后”,都是很好的例证。

了凡先生见冯开之虚己待人,就告诉他:“福有福的根源,祸有祸的先兆。心中果然谦虚,上天一定会相助的。老兄今年一定会考中及第的。”在事物萌生的前期,必有征兆显露。了凡先生将谦逊的品质作为考中及第的征兆来看待。而后来冯开之也果然考中了。

※※※

※※※

赵裕峰光远①,山东冠县人,童年举于乡,久不第。其父为嘉善三尹②,随之任。慕钱明吾,而执文见之。明吾悉抹其文,赵不惟不怒,且心服而速改焉。明年,遂登第。

【注释】

①赵裕峰光远:即赵光远,字裕峰,山东冠县今人,中万历十七年(1589)进士。

②三尹:明朝编制,知县称大尹,县丞称二尹,主簿称三尹,又称少尹。

【译文】

赵裕峰,名光远,是山东冠县人,不满二十岁就考中举人,此后却多年未考中进士。他父亲任职嘉善三尹,他跟随父亲到任。他仰慕当地饱学之士钱明吾,就带着自己的文章去请教。钱明吾把他的文章全部否定了,赵裕峰不但不生气,而且心悦诚服地迅速改正自己的文章。第二年,赵裕峰考中了进士。

【点评】

赵裕峰,名光远,是山东冠县人,还不满二十岁就考中举人,以后参加会试,却多年都没考中进士。科举进仕之路并非一帆风顺,越到后来竞争也就越激烈。他的父亲任职为嘉善县的主簿,他跟随父亲到任。他很仰慕当地饱学之士钱明吾的才学,便带着自己的文章去请教。钱明吾把他的文章全部否定,他不但不生气,而且心悦诚服,虚心接受,并迅速改正自己的文章。诗人白居易作诗后,常常先念与老妇听,并听取她们的意见,然后修改,直到她们听懂为止。唐太宗李世民也说:“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谦虚使人进步,此言不虚。

赵裕峰虚心听取别人意见后,果然在第二年就进士及第了。

※※※

※※※

壬辰岁①,予入觐②,晤夏建所③,见其人气虚意下,谦光逼人。归而告友人曰:“凡天将发斯人也,未发其福,先发其慧。此慧一发,则浮者自实,肆者自敛。建所温良若此④,天启之矣。”及开榜,果中式。

【注释】

①壬辰:指1592年。

②入觐(jìn):指地方官员入朝觐见帝王。

③夏建所:即夏九鼎,字玉铉,又字建所,号璞斋,嘉善人。受业顾宪成,万历二十年(1592)进士,授浮梁知县,改衢州府学教授,卒于途。

④温良:温和善良。儒家所倡导的五种德行:温、良、恭、俭、让。出自《论语·学而》。

【译文】

壬辰年,我入京觐见皇帝,遇到了夏建所,见此人虚己待人,谦虚之光逼人。我回去后告诉朋友说:“凡是上天将要使某个人发达的时候,在降福给他之前,先开启他的智慧。这个智慧一经启发,则浮躁的人自然变得沉稳,放肆的人自然会有所收敛。夏建所这样的温和善良,一定是上天启发了他。”等到发榜,他果然中了进士。

【点评】

壬辰年,了凡先生到京城觐见皇帝。先秦时代诸侯朝天子称“觐”,后世之王公百官、外国使节等进谒皇帝,称“觐见”。了凡先生在京城遇见了夏建所,见他神情谦逊,谦光逼人。了凡先生回去后告诉朋友说:“凡是上天将要使某个人发达的时候,在降福给他之前,先开启他的智慧。这个智慧一经启发,则浮躁的人自然变得沉稳,放肆的人自然会有所收敛。夏建所这样的温和善良,一定是上天启发了他。”等到发榜,夏建所果然中了进士。了凡先生认为,只要是有才智之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