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盛世古玩商-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伍子和韩笑雨挤进人群,韩笑雨紧紧拉住伍子的衣角,生怕过往人流把他们挤散了。两人还是老样子,只在地摊上寻摸,古董商铺一概不去,比较而言,在地摊上捡漏的几率要明显高于商铺。

两人顺着市场上的摊位几乎转了一圈,一无所获,连稍微看上眼的东西也没有。这也不奇怪,若想在潘家园这地方捡漏,最好是一大早就来,那时候地摊刚摆上,或许还有好东西。现在都快傍晚了,地摊上的东西被来来往往的人流不知过滤了多少遍,即使有好东西也被人淘走了。

韩笑雨在人群里挤了这半天,直抱怨腿疼,伍子没办法,搀着韩笑雨往市场外边走。突然他看见一家古玩店的牌子特别熟悉,六朝坊,这不是自己出手青花蕉叶纹花觚的那家店铺吗,掌柜的叫宋万。没错,就是这家,既然有过生意上的往来,进去歇歇脚、喝杯茶也好。从出手花觚到现在,已经有些日子没来,不知道掌柜的还认不认识自己。管他呢,反正自己现在累了,以顾客的身份进去歇歇脚,也没什么不妥。

伍子把想法跟韩笑雨一说,她也同意,两个人肩并肩走进六朝坊。

掌柜的见有顾客登门,赶紧迎接,抬头见是伍子惊喜道:“哎呦,这位小兄弟,您又来了。请进请进!”掌柜的说话间已教店伙计进去沏茶。

第51章 竹雕笔筒

伍子挺高兴,想不到时隔两个来月,对方还认识自己,他不得不佩服掌柜的惊人的记忆力。这样的店铺每天都会有人光顾,能记住两个月前的顾客,着实不简单。他和韩笑雨做在一对古色古香的仿红木椅子上,酸麻的双腿终于得到解脱。店伙计端过茶水,然后一边忙自己的去。等伍子把一杯茶水喝完,掌柜的亲自过来续上水,才不紧不慢的问伍子道:“怎么了兄弟,又有好东西要出手?”

伍子说话前先和韩笑雨对视一眼,“我们眼时没有出手的东西,倒是想看看宋掌柜的有什么压箱底的好东西。”

宋掌柜的一听这话,稍微犹豫一下,然后对伍子和韩笑雨说道:“二位稍等,老哥我最近还真收上来一件东西,只是不知道能不能入二位的法眼。”说完话朝里屋走去,看样子去拿压箱底的东西了。伍子暗暗好笑,开古玩店的人怎么都这样,好东西藏在里边,外面摆的都是水货赝品。

工夫不长宋掌柜的捧着一个包装盒过来,把盒子放在红木桌上,打开,里面放的是一个笔筒。伍子一眼就认出来,这是一个竹雕笔筒,直径有十多公分,高有将近二十公分。笔筒通体为棕黄色,包浆自然匀称,一看就是有年头的老东西。

竹雕的最早起源可追溯到商代以前,也就是说比甲骨文还要早,比如竹简,就是竹雕的早期表现形式。现在所指的竹雕艺术品,起源于汉唐、发展于宋元,明清时达到鼎盛。现在市场上流行的一般都是明清时期的作品,明代以前的十分罕见。一方面这跟竹雕盛行的年代有关;另一方面跟竹雕作品的特性有关,竹子这东西比较容易开裂,不易保存,温度高了不行、温度低了不行,太干了不行、太潮了也不行。

竹雕在拍卖行被列为杂项类,最近十几年行情一路看涨,自九十年代中期交易开始火爆,从最初的不到一万元涨到几万十几万。到了2000年的时候,佳士得春季拍卖会上一件明末清初的竹雕“竹林七贤”更是拍出了42万元的高价。一年以后,巴黎拍卖会上,一件竹雕人物楼阁笔筒更是创下54万法郎的天价(人民币416万)。两年以后,中国国内也出现了价值过百万的竹雕拍品,一件竹根雕拍出264万元。之后竹雕行情更是一路上扬,2005年香港佳士得春拍会上一件清康熙年的竹雕山水人物笔筒创纪录的拍出1215万元,竹雕作品的一路火爆可见一斑。

对于竹雕的市场行情,伍子和韩笑雨当知道,眼前这件竹雕如果是老的,而且出自名家之手,其价值肯定不菲。伍子抬头对宋掌柜的说道:“掌柜的,这东西能不能上手?”

宋掌柜的一摆手,“兄弟你随便看,这是竹子雕刻的,又不是纸糊的,老哥没那么小气。”

伍子也不客气,戴上宋掌柜递过来的一副白手套,伸手拿起这件竹雕笔筒上下把玩。韩笑雨也把身子凑过来,跟伍子一起欣赏。竹筒上雕刻的是刘玄德三顾茅庐的故事,远处是群山,近处有一间茅草屋,一带篱笆;刘备在茅屋外垂首站立,等着诸葛亮午休起床;张飞仰着头举着胳膊,看样子在发脾气;长胡须的关云长在一边劝解,看过三国演义的都知道,关羽要是不劝住张飞,这家伙早把茅屋给烧了。画面上刘关张都在,唯独不见诸葛亮,估计这老哥还在茅草屋里睡觉呢。

整个故事寓意体现的非常好,刘备那种求贤若渴、挽救苍生的心理体现的淋漓尽致。雕工非常精细,根本看不到竹子本身的粗糙纹理,好像这根本不是竹雕,而是一种硬木的雕刻。无论是雕工还是内容,称得上刀工流畅、意境深远。竹筒上留有“可笔老人”四个行草大字,彰显出浑厚的书法功力。伍子几乎可以断定,这绝对是古人留下的珍品,不说别的,单就这四个婉丽遒劲的行草字迹一般人就模仿不出来,要是有人把字体模仿成这样,他也不用做假了,直接就是一流的书法家。

伍子把玩过以后,伸手要把笔筒放回盒子里,他已经断定为这事真品,无论是刀工、寓意和笔法还是包浆和成色,都没有任何问题,绝对是开门见山的真品。这时候韩笑雨轻轻拉了伍子一把,伍子马上会意,他知道韩笑雨可能从中发现了问题,于是把笔筒递给韩笑雨。

韩笑雨接过笔筒,仔细看看笔筒的某一个部位,然后又指给伍子看。伍子顺着韩笑雨嫩白的手指看向竹筒的某一个部位,只看了几眼,便发现了其中的疑点:韩笑雨指的地方正是“三顾茅庐”的主角之一刘备,客观的说刘备这个人物雕刻的相当不错,毕恭毕敬、求贤若渴的神态,细致入微的衣着,无不显示出作者高深的雕刻功力。不过仔细看就会发现其中的问题,这个刘备头上带的帽子有问题,他竟然带着王冠,这绝对严重违背了历史。众所周知,刘备当时被曹操打得灰头土脸,不得已寄居在刘表手下,兵马驻扎在新野小城,兵不过千,将不过关张赵,要多狼狈有多狼狈。不要说王冠,连州牧的帽子恐怕也没资格戴。刘备当时要戴王冠,不要说曹操,刘表就先把他给灭了,再说刘备自己也不敢。

一个王冠,彻底把这个笔筒给否定了。首先,明清的竹雕大家都是文人雅士,不可能犯这么低级的错误;其次,即便这件竹雕的作者不是文化人,三国演义他肯定也有耳闻,“三顾茅庐”这么重要的历史事件不可能被他搞错;第三,退一万步说,这件竹雕是真的,由于这个王冠的失误,其价值也会大大缩水。一切不通情理的事情,只能说明一个问题:它是假的。

伍子刚才鉴赏这件竹雕,太多注重于宏观,这个微小的地方没有在意。而韩笑雨毕竟是女人,看东西喜欢从微观入手,很敏感的发现了这个细微的疑点。

伍子惊出了一身冷汗,幸好有韩笑雨在,不然又得打眼。他把竹筒放回盒子里,盖上盖子推到送掌柜的面前。“掌柜的,这东西有问题呀。”伍子说完话用眼睛盯着宋掌柜的,察言观色也是做古董交易的一个必备手段。

第52章 刘备头上的王冠

宋掌柜的一开始挺自信,瞅着伍子鉴赏这件竹雕,似笑非笑、气定神闲一副颇有把握的样子。可等到韩笑雨把竹雕的一个细节指给伍子的时候,宋掌柜气定神闲的神态陡然消失,好像做错了事被人家发现,又好像人家揪住了自己的小尾巴,脸色变得难看起来。

伍子瞅着宋掌柜脸色的阴晴变化,心里更多了几分把握,这竹雕肯定有问题。宋掌柜尴尬的笑笑:“小兄弟,当着真人别说假话。这竹筒是我半个月前收上来的,当时吧我怎么看这东西都像真的,唯有一点令人产生怀疑。这一点想必你也看出来了,就是刘备头上的帽子,确切的说是王冠,这一个小细节几乎把整个作品给毁了。我当时心里也打鼓,吃不准的东西按说不能收,可是这个笔筒无论成色、包浆、做工还是意境都无可挑剔,因为刘备一顶帽子把整件作品给否了,似乎有点草率。兄弟你说是不是?”

伍子点点头,宋掌柜这话应该是实话,作为古玩店大掌柜的,他不可能看不出这件笔筒的可疑之处,更不可能看不到这件笔筒的可贵之处。一件古玩,有好的地方,同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