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葱油拌面!我老人家我厚着脸皮要讨要一碗了。”唐博年笑着打趣道。
“欢迎之至。”方默南笑着说道,“就怕不合您老的口味。”
“放心吧!我不挑食的,年轻的时候,什么没吃过。”唐博年笑着摆手道。
葱油拌面是沪上的一道名小吃,有人说评判一家本帮餐厅的菜肴是否够功力,就尝一尝那里的葱油拌面,别小看这一碗拌面,即便是在沪海,能做得地道的餐厅也不多。这道看似简单的面条,其实讲究颇多,没有多年的本帮菜功力,很难做到十全十美。(未完待续……)
PS:求票
第984章
国人吃了四千多年面条,四千多年的华夏史,也如同长长的面条,有滋有味地流淌了下来。面条作为承载着文化的产物,它也有自己的“骨”——它讲究体格上的筋道,讲究味道上的内涵,它也在一直攻城拔寨,扩大着自己的地盘,从北到南,从中到外,从黄河流域的吃食,到世界美食文化里的重要元素。
葱油拌面是北方的一个特产,是将煮熟的面条放上葱花和麻油一起伴着吃。
而扬名的却是海派的面点,在所有海派面点里,最简单的就属阳春面和葱油拌面。或许正是由于简单的原因,真正能把这两个面做得好的人家并不多。
“就做这么简单的面条,招待唐老合适吗?”许诚看着在炉灶前忙活的方默南道。“诚意会不会不足!”
方默南轻笑道,“你想说咱们是礼仪之邦,招待唐老要不遗余力,让唐老有宾至如归的感觉!”她接着笑道,“像唐老这样的富豪,天上飞的、水里游的、地上跑的,什么没见过,什么没吃过。”
“这也是……可是葱油拌面。”许诚摇摇头,“不成!不成!”
“我保证唐老肯定爱吃。”方默南保证道。
许诚还想再说什么,正巧电话打来,他接完电话就匆匆离开。
他一走,林嘉祥就讥诮道,“打肿脸充胖子,踮起脚做高个。真是的,嫌弃我们不会送一桌满汉全席过来。”
“千万不要说国人虚荣。主要意思就是谦虚。这是几千年的一种待客之道。生怕照顾客人有不周的地方。体现国人讲义气重感情的文化。”林奶奶笑着说道。
“朋友来了有美酒,豺狼来了有猎枪。”梁子满含杀意地说道。
“梁子感触很深吗?”方默南挑眉笑道。
梁子笑而不语,却是深有体会。
方默南失笑摇头,“克己待人是其中的一个方面,你也许对此很不理解,像林哥你们请客根本就不需要拿出最好的东西,因为是AA制。”
“说到底最终还是东西方文化的诧异。”林嘉祥思索道。
方默南接着笑道,“如果我请你吃非洲干鮑,五十万美元一斤,你自己也得掏二十五万美元……。”
“噗……这哪是待客。分明是坑人。”林佳佳噗嗤笑道。“对呀!这可是坑人最佳的方法。”她一双明媚地大眼提溜提溜直转。
既然是葱油拌面。那么揉面则是关键,面团要反复的揉压,看着方默南揉面那个大开大合的,真是好比征战沙场。杀气腾腾的。摔的面团咚咚作响。
看得众人是瞠目结舌的。“啧啧……这么大的力气,我这细胳膊,细腿可干不来。”林佳佳摇头。一副敬谢不敏地样子。
揉好面团,放在一边醒面。
“我来擀面条。”姥姥看面醒的差不多了道。
“那我来做葱油。”方默南说道,顺便把冷水做开,一会儿下面条。
除了面,葱油是最为讲究的一个环节。普通的拌面用干葱和猪油熬制,考究一点的葱油中,要用到好几种葱:干葱、洋葱、京葱、香葱,加上小细葱,用酱料和红糖熬制,再与在丁香、鸡油一起熬制收干,熬出来的葱油红里透黄,鲜里透香,自然味道更加浓郁。
当然有些偷懒的餐厅用红烧排骨的酱汁浇在面上,再洒上一些油炸过的葱粒来做“葱油拌面”,不论是香味上还是口味上,都与正宗的相差甚远。
“好香啊!”林佳佳嗅嗅鼻子道。
“真是葱香四溢!老远就闻到了。”唐博年背着手踱着步走了进来。
“正好水也开了!马上下面,就能吃了。”姥姥头也不抬的继续切面。
“这刀工真是一绝。”唐博年看着粗细长短几乎一样的面条,赞道。
“熟能生巧,还没有案板高的时候,我就开始站在小凳子上擀面条,这一干就是五十多年。现在闭着眼睛,我都能切好!”姥姥笑着说道。说着把切好的面,一提,根根顺溜。
将煮好的葱油倒入碗中,将面条煮熟捞出沥干水分,放入汤汁中拌匀,撒上和葱末即可。
“真是一小把面条,一撮葱花,熬熟的葱油浇上去,滋一声,香气四溢。”唐博年满是情感地说了一声。
“咦!还少一样东西。”唐博年抬眼说道。
“早备好了,开洋!”方默南拿出一碟东西。“葱油拌面都会在最后放上一些开洋增味,也能使整碗面看上去料更丰富一些,所以葱油拌面的全称是‘葱油开洋拌面’。”
“哦!原来是海米啊!”林佳佳笑道,“你们为什么叫开洋呢!”
“开洋就是腌制并晒干的小虾仁,色金黄,味鲜咸,也被称为‘金钩’、‘海米’,是调味添鲜的佳品。至于‘开洋’这个名字如何由来,已经很难找寻了,江浙、闽南一带古时候把出海称为‘开洋’,或许其中有关联。也有的有说古时休渔期结束后,渔民在开洋出海前有先吃此物的习俗。”
“方医生懂得很多嘛!”唐博年抬眼笑着问道。
“唐老尝尝够不够味儿。”方默南笑道,打了请的手势。
唐博年用筷子拌了拌面,挑起来吸溜进嘴里,慢慢地咀嚼起来,他抬眼,竖起大拇指,“方医生,很正宗。我多年没吃过这么正宗的葱油拌面了。”
唐博年吸吸鼻子,“面条韧中带滑,颇有嚼劲,最适合热拌这种做法。以前切面都是用手工做的,揉压的强度不大,切出来的面也比较宽,虽然现在改用机器制作后。切面的口感提升了许多,面条也能做得更细了。但是少了那份最原始的味道。”
“你怎么知道我祖籍江浙的。”唐博年好奇地问道。
“乡音无改鬓毛衰。”方默南用了唐代贺知章的名句。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唐博年念叨,人生易老,世事沧桑,心头涌上无限感慨。
一时间室内安静地只有姥姥切面的声音,一刀一刀,切在心上,哀婉备至。久久不绝。
“爷爷。我饿了。”唐毓宁跑了进来,脸蛋儿因为运动而变的红扑扑的。
“有没有吃的。”妞妞拉着毛头一起跑了进来。
“好了,好了。”姥姥把下好的面端了上来。
“来来,妞妞、毛头是咸的。毓宁地是甜的。”姥姥把三碗面条放在三个小家伙面前。
“我的。还有我呢!”小嘟嘟不甘示弱地说道。
“少不了你的。”姥姥捏捏他的小鼻子道。
“谢谢!”四个小家伙齐声喊道。
“乖。赶紧吃吧!”姥姥笑着说道,看着孩子们的天真无邪地笑脸,心情超好。
“嘟嘟。用不用喂啊!”秋红叶问道。
“不用!不用!”小嘟嘟摇摇头道,“自己吃!”用筷子拨拉着吃。
“好了!我们的葱油拌面也好了。”方默南笑道。
结果餐厅里吸溜、吸溜面条声,是此起彼伏。
“在饥肠辘辘之时,能有一碗香气四溢的肉丝葱油拌面果腹,即使有再多的小菜,也不会多看一眼得!吃起来滋味好。”唐博年笑道。
“许书记,来得正好,这葱油拌面做的非常的正宗,真是好吃!”唐博年看见站在门口的许诚道。
许诚诚惶诚恐地走了进来,他很怕招呼不周,怠慢了贵客,没想到人家吃得挺开心的,这颗七上八下的心终于放下来了。
“方医生,再来一碗。”唐博年说道。
“好嘞!”方默南看向许诚,笑着问道,“许书记你要不要也来一碗啊!”
“不了,我吃过了。”许诚婉拒道。
“跟我们还客气什么?”姥姥笑道。
“那莫婶我就不客气了。”许诚笑着坐下道。
“你们很熟稔。”唐博年好奇地问道,他对内地体制非常熟悉,一般家庭很难跟当地的父母官扯上关系的。
姥姥简单地介绍了一下和许诚的渊源。
“原来如此啊!”唐博年点点头道。
姥姥拉着方默南的手,感动地拍拍,虽然着葱油拌面做的要贵气多了,也要好吃多了。这份心意让姥姥感动地稀里哗啦的。
方默南看着姥姥笑了笑,回握着她的手,“感动吧!”她俏皮地眨眨眼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