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姥姥看着这样的老人,心里也有气,每天和姥爷也是小闹不断,可都是被关在屋里没有被老人知道。而老人就真的不知道吗?毕竟他们是住在他们里屋的,那个时候的房子哪有什么隔音效果的?
总算是挨到了小婶子生了孩子,第一胎是个男孩,所以老爷子和老太太很高兴这个大孙子的降生,就是姥姥和姥爷也很高兴。
于是问题又来了,小婶子生完孩子总是要干活吧?家里的地什么的都分开了,小叔子自己忙不过来,这孩子总是要人看的吧?于是老爷子和老太太就帮着小儿媳妇看孩子,可是饭呢还要在老大这边吃,就是孩子也要在这屋看。
姥姥的心里不免有些不平衡,对老人的态度也不是很好。可是老人家只能装聋作哑的当看不见,依然看着大孙子。而姥姥这时也怀孕了,可是地里的活还是要和姥爷一起去做,每天饭吃不饱,活一样没少干,准备坐月子攒点鸡蛋都被老人给了大孙子。姥姥那会就有点生气,可是一个大人总不能和孩子一般见识吧?再说孝敬老人也是应该的,她便就没有再说什么。
而随着月份的增加,姥姥的身体也越来越不灵活,地里的活也做不多少了。老爷子一看,心疼儿子,就帮着去了地里做活。小婶子看了,就不时的说些风凉话,说自己怀孕那会小叔子如何自己一个人种的地,如何一个人养家,没人帮没人管的。老爷子和老太太心里不免就觉得似乎有些对不起小儿子,于是老爷子就帮着小叔子一起种地干活,而老太太呢则看着大孙子和大孙女。
就在姥姥怀孕七个多月的时候,一天大姨和姥姥小叔子家一岁多点的孩子为了一个鸡蛋争抢的时候,小婶子过来对着大姨就是一个耳光,嘴里还说什么赔钱货不配吃鸡蛋。当时姥姥和老太太都在一边洗衣服,看着大姨被打,两人都站了起来。只不过一个奔着自己的女儿,一个奔着自己的孙子。
那个时候是农历十月份,为了养家,家里的三个男人都去了山里,想着打些猎物好过冬,所以家里只有三个女人。看着三岁的女儿被打的红肿的脸,姥姥这两年的气再也忍不住了,气愤的和小婶子打了起来,而老太太只能在一边哭喊着住手。大姨也哭着帮着妈妈打婶子。
下场不言而喻,姥姥被打败了,肚子里还不足月的孩子被打掉了,那还是个男孩。为了这事,姥姥第一次和姥爷打了起来,要和他散伙。而姥爷也知道这事是自己的媳妇受了委屈,最后只能无奈的找了村里的人,再次分了家。
这次小婶子也知道自己不能再闹了,要不是老人和自己男人压着,妯娌是要把她送官的,毕竟孩子没了。所以她乖乖的没说什么,也没什么要说的。因为姥姥和姥爷要搬出这个房子,和他们彻底的分家。而老人呢,留在这里,他们每年给些粮食。至于房子,老爷子给了些钱,算是分家分得的,让他们在村里再另起一座房子。于是有了现在这处房子的原址。
可是老爷子给的那点钱,也只能把房子起到一半,好在姥姥的娘家帮着,村里的人帮着,这房子算是盖起来了。当然了这是来年春天的事了,而他们这一冬就在山根底下盖了个茅草房,熬过了这一冬。这一冬让姥姥冻出了毛病,毕竟刚刚流产过,所有现在姥姥的腿和腰在刮风下雨的时候还是会疼,什么药都没有用。也就是最近童新蕊在用空间里的水果榨汁,姥姥喝了才好些。
接下来的事情就更不用说了,房子盖好了,姥姥和姥爷的日子也终于有了起色。而老爷子和老太太还在帮着小叔子干活看孩子,直到姥姥的第二个孩子,也就是舅舅出生,他们也没能帮着姥姥看孩子,姥姥每天都是拉着大姨,背着舅舅上地里干活,回家做饭,喂猪,洗衣服。就完全当自己没有老人,没有外援。日子倒也顺心。
而好日子过了没几年,小婶子的肚子再也没有生过孩子,村里人都偷偷的说是报应。而老爷子和老太太却日渐衰老,她也就觉得没什么用了,每天里不是打就是骂,而小叔子就装作听不见或者干脆不在家。如此不到一年,老爷子被活活气死,老太太也被气的直哭,身子越来越不好,眼看着也没多少日子了。这个时候才知道自己多傻,也才知道大媳妇的好。
第一百九十四章 如烟
开始的时候,姥爷几次都忍不住要把老人接过来,可是姥姥总是想起老太太抱着孙子不顾自己女儿的一幕,还有老爷子帮着小儿子干活,却完全没有理会自己家的事情,所以总是阻拦姥爷。直到老爷子被气死了,她也有些后悔了,便和姥爷商量着把老太太接过来。
小叔子和小婶子乐不得这样的事,所以老大一去说,他们就赶紧的把老太太给送过来了。却没有说什么米粮的,好似老太太只有老大一个儿子似的。姥姥虽然生气,可也没有和他们计较这些,就当老人只有他们这一个孩子吧,从那以后两家完全当成了陌生人。
而老太太在姥姥的照顾下,身体也渐渐恢复了些,能帮着姥姥看孩子做饭什么的。姥姥家的日子越见红火起来,就是姥姥的肚子也是争气,虽然后来没有生过儿子,可是女儿却又生了两个,而且各个都聪明懂事。再看小婶子,只有那一个孩子,还被她惯得什么都不懂什么都不会。
而老太太虽然喜欢这个孙子,可惜孙子不喜欢她,也从来没有来看过她,就是路上遇到了也是赶紧的跑过去,好似她是个病毒似的。倒是姥姥家的孩子都很敬重她,有好吃的第一个想起她,这更是让她无地自容,如此过了几年在解放后的第二年,她也就去了。
随着孩子们的长大,老人的故去,两家更是形如路人。姥姥家的日子越过越红火,而姥爷弟弟家的日子则紧紧巴巴。
好在后来解放了,孩子们都能读书了。他们家的小子读书倒是不错,最后初中毕业后被市里的工厂招工给招走了。而这一走也就再没有回来过,当然这个回来不是说一次都没有回来过,是那种不再回来住的意思。而回来的次数也是有限的,第一次是要结婚了,过来要钱买家具;第二次带着媳妇回来,给老人看;第三次。则是带着孙子过来,那时是三两粮,在城里吃不饱,而这次住的时间长。最后孙子更是留在这里。直到城里环境转好,他们才回来把孩子接走,而从此后再也没有回来过。
据姥姥的小叔子和小婶子对别人说的,给汇钱了。可是没有谁见过汇票,更没有谁见他们的生活改善了。大家私底下都说这是报应,谁叫他们不孝顺老人了?所以他们的儿子有样学样也不孝顺他们。而且他们连儿子家都没有去过,住在哪里都不知道,就是儿子的单位他们也说不清楚。至于后来生的孙子孙女就更没有见过了,想必现在孙子孙女都结婚了吧?可是谁见过来接奶奶和爷爷的?
听了姥姥的讲述,童新蕊心里倒是觉得很解气。可是看着姥姥纠结的表情。再想想今天的事情,她知道这是老太太有些心软了,想请他们过来一起吃晚饭。
“姥姥,你还想和他们说话吗?”姥爷故去后,两家更是没有说过话。就是那时他们家也没有过来帮着姥姥安排姥爷下葬的事,所以童新蕊的舅舅和姨妈也不理他们,就是见面了也不说话。
姥姥想起了过往,听了童新蕊的话,倒是一时间不知道该怎么回答了。
童新蕊知道姥姥还在犹豫,“你想和他们恢复关系吗?”
姥姥还是没有回答。
“那么你用什么借口去接他们来吃饭?是说你服软了?还是说你原谅他们了?或者说你可怜他们没儿子尽孝?”
童新蕊越说,姥姥的脸色越难看。最后更是气恼的瞪了她一眼。“我就知道你不赞成。”
童新蕊笑嘻嘻的说:“这事是你们老李家的事,我不参与,但是要是问我意见的话,我是不想理会这样的人家的。他们上对不起自己的父母公婆,下对不起自己的兄嫂叔侄,旁对不起左邻右舍。这样的人还有什么好让人惦记的?根本就是臭狗肉,扔哪哪臭。再说了,犯了这么多的错误都可以被原谅,那么像我爸爸那样的是不是就更能得到谅解了?”
姥姥听到她提起那个杀了自己女儿的人时,顿了一下。脸上的表情也发生了变化,最后更是变得坚定。“你说的对,这样的人家根本就不用谅解他们。或者他们根本就不稀罕我们的谅解,心里把我们当傻子在笑呢。”
越说,姥姥越觉得是这样,心里也就越气愤。最后倒是释然了,是呀,自己现在是借了外孙女的光了,可以招待村里人吃饭。要是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