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多。
二、多进少出的经理人员阶层
经理人员阶层在社会阶层中仅次于国家及社会管理者,在当今社会是一个居于优势地位的阶层,而且是改革开放以后出现的新兴阶层,其流动有自己鲜明的特征。从流动表可以看出,经理阶层是一个多进少出的阶层,最初职业为经理人员的,绝大部分约四分之三(73。03%)的人员目前的职业还是经理,这从侧面说明在深圳经理阶层在社会结构中的优势地位,人们流入到该阶层后不想再流入到其他阶层,或者进入到经理阶层是人们的奋斗目标。进入到八十年代的深圳特区,这一价值取向更为明确,初始职业为经理的有88。89%目前仍然担任经理职务。经理人员的去向较为明确,最初作经理的人员有22。37%和4。61%分别流入到了个体户及专业技术人员阶层,而80年代以后,流出的11。11%全部流入到专业技术人员行列。
经理阶层的流入渠道比国家及社会管理者要广泛得多,从表 67看出,最初职业为经理的只有约十分之一(9。80%)的人员还在担任经理,其余的十分之九分别依次来自于专业技术人员(36。36%)、办事人员(22。77%)、工人(14。65%)、商业服务业劳动者(9。71%)、农民(5。47%)、国家及社会管理者(0。62%)和私营业主(0。62%)等阶层,吸纳的阶层比较广泛。经理阶层尽管作为经济改革中出现的新兴阶层,拥有较高的社会地位,但是,它对较低阶层没有明显的排斥性,它为低层的工人、商业服务业员工以及农民提供了向上流动的机会,也为国家及社会管理者阶层‘专业技术人员阶层流动提供了一个新的去向当然,它作为一个新生阶层,其成员没有比较一致的标准,经济改革大潮遍及城镇和乡村,各种体制下产生的企业管理人员如国际跨国集团的高层管理者和乡镇企业的经营管理者都可以划归到经理阶层,阶层成员之间的职业背景、教育程度、管理模式、生活方式、经济收入、价值观等各个方面都有巨大的差距。但是随着该阶层的日趋成熟,其成员的标准将会日渐统一。
改革开放以后的经理阶层的流入情况大体相同,只是各行业进入的比例稍有不同罢了,也是最初职业为经理的约十分之一(11。86%)仍然是经理,其他的分别来自于专业技术人员(34。11%)、办事人员(27。33%)、工人(13。35%)、商业服务业劳动者(10。38%)、国家及社会管理者(1。48%)和私营业主(1。48%),这一结果最大的不同就是农民被排斥在经理阶层之外,这是流动表中农民比例减少的结果。80年代以后的流动表中职业为农民的仅有2%还不到,人数才6人。但也许正如前所述,经理阶层选择成员的标准越来越严格,对较低阶层的排斥性增强。
三、流动比较单一的私营企业主阶层
社会各阶层流动鸟瞰(2)
私营业主是拥有一定数量的私人资本或固定资产并进行投资、雇佣他人劳动的人,他们掌握着经济资本,属于优势阶层,在我们的分层研究中排列第三位。私营业主是改革开放后重新崛起的阶层,都是创业者,成员中只有167%的人最初就业就是开办企业、成为私营业主的,绝大部分成员都有多次较复杂的职业变换经历。
在总流动表中,私营业主流动比较单一,最初为私营业主的有一半(50%)至今仍然是私营业主,另一半(50%)则流出上升为经理阶层。私营业主一方面不愿意流出本阶层,说明该阶层掌握一定的经济资源的优势和优越的社会地位,另一方面私营业主几乎难以进入最高等级的国家及社会管理者队伍,同时享有组织资源,所以只有流向与其职业相关性较强的经理阶层。但是私营业主的来源却是多样的,专业技术人员(26。25%)、办事人员(24。58%)和工人(21。24%)是其三大主要来源,商业服务业(14。80%)、国家及社会管理者(9。78%)也有部分进入私营业主行列,农民进入的最少,只占1。67%。
80年以后的私营业主的流向与总表完全一致,而来源发生了一些变化:专业技术人员(33。33%)的比例明显高于其他阶层,办事人员和商业服务业人员基本持平(22。22%),工人(16。67%)呈下降趋势,而地位最高的国家及社会管理者、地位最低的农民均被排斥在私营业主阶层之外,也许该结果与样本取样有关,国家及社会管理者只有6人,因此不排斥其进入私营业主的可能。私营业主吸纳的都是具有某种专业技能(专业技术人员)或用拥有社会资源(办事人员)或积累经营管理经验(商业服务业人员)的人员,形成一个具有真才实学、精明能干的阶层,因此,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私营业主的社会地位越来越高,人们逐渐改变过去将其视为一夜致富的暴富群体,这也是今天素质越来越高的民营企业家赢得了社会普遍的尊重的原因之一。
四、流出与流入相等的专业技术人员阶层
专业技术人员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从事各种专门性工作和科学技术工作,掌握较多的文化资本,在文化资源的占有上处于优势,一般有家庭的继承性,改变了过去处于被动的社会地位,在社会中地位稳定且普遍受人尊重。
总流动表显示,专业技术人员接近一半的人员(44。15%)留在本行业,流出的主体(22。89%)成为经理人士,其余三分之一分散在各个阶层。而表 68的情况也几近相同,51。49%的专业技术人员留守在本行,20。07%进入经理阶层,9。10%的成为办事人员,流入私营业主、个体户和商业服务业的各有500%左右。专业技术人员的来源主要还是本阶层,表 67和表 68分别有7433%、7564%人员的最初职业就是专业技术人员,这与全国的数据(74。6%)相同,办事人员的比例略有上升,从8。96%增加到10。26%,工人则呈下降趋势,农民则完全从专业技术人员的队伍中消失。
专业技术人员的职业特征是必须具有相应的专业知识或技能,获得从业资格,之前必须经过长期的学习、付出艰辛的努力,甚至包括金钱的投入,因此一旦人们进入该行业,是不会轻易放弃多年习得的专业知识。另外,缺乏专门技术知识的人无法从事该职业,难以进入专业技术人员队伍。由于深圳特区的农民阶层几近消失,因此专业技术人员与农业劳动者之间的流动不存在。
五、相对稳定的办事人员阶层
办事人员在现代社会中是社会中间层的重要部分,既是国家及社会管理者、经理和私营业主优势阶层的后备军,又为工人、农民和商业服务业人员提供上升的渠道,因此,它是社会流动链中重要的一环。总流动表显示,办事人员队伍相对稳定,44。15%的人员仍然从事原来的职业,同时其流向也最为广泛,各个阶层都有一定比例,主要流向商业服务业(16。45%)和经理阶层(12。09%),其他行业的流入率都大致在5。00%,进入国家及社会管理者的最少,只有1。92%。初始职业在80年以后为办事人员的,有一半仍在从事办事人员工作,14。69%的上升为经理阶层,而十分之二的人员进入商业服务业(10。70%)和失业人群(9。25%),这一时期却没有办事人员流入到最高地位的国家及社会管理者阶层。
办事人员的流入与流出渠道相比有较大区别,其来源主体除了自身外(分别为55。94%和59。45%),总流动表显示,工人(17。93%)是进入办事人员的主要来源,专业技术人员(879%)、农民(814%)和商业服务人员(677%)也按大体相同的比例进入该行业;表2则显示工人(16。17%)、商业服务人员(10。55%)和专业技术人员(10。00%)是办事人员的主要来源,而最高层次的国家及社会管理者和最底层的农民都有1。92%的微小比例进入办事人员。
社会各阶层流动鸟瞰(3)
由此看出,办事人员的流动处于上下衔接的位置,向上和向下流动的比例大致相同,位于中间阶层,但相对而言向下流动的可能性要大些。
六、来源多元化的个体户阶层
个体户阶层是指拥有较少量私人资本并投入生产、流通、服务业等经济活动的而且以此为生的人,主要包括:小业主或小雇主和自我雇佣者以及小股东、小股民、出租少量房屋者等。个体户阶层是经济改革以来出现的阶层,根据总流动表的分析,个体户中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