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启禀母后,因母后笃信慈航道长所谓预言,一直禁绝儿子与皇后圆房,未央宫中遍布母后眼线,儿臣前脚踏进来,后脚就有人去通报母后。
所以,儿臣只好出此下策。在除夕之夜,将未央宫人都灌醉,让玉蝉将皇后带到缪贤妃宫中。那晚儿臣是在缪贤妃宫里过夜,但儿臣临幸的是皇后。
请母后不要责罚贤妃,贤妃只是为儿臣所迫,不得已帮儿臣行此举。儿臣怕母后事后责怪,是以得知皇后有孕后,迫其喝下红花水。却没想到,会引起今夜的血崩。”
一时殿中静寂无声,只听得见余太后稍稍急促的呼吸。那是她在极力控制胸中翻滚的怒意时,发出的喘息。
缪筠还是纹丝不动地伏地垂首,心里却在想,“听皇上这番话,他好像对那晚的事已经尽知?他是怎么知道的?是那晚就知道的,还是今日发生这些事后,他推想出来的?既然知道我要害他,为何还要替我开脱,自担罪责?他怕太后得知我谋害圣躬,会降罪于我?难道他心里对我还是很有感情的?对了,皇后都已经应验那血光之灾了,皇上怎么还没有动静?
“琰儿……”余太后双唇颤抖,容色凄惶,“你……你身为万乘之主、九五之身,怎可拿性命涉险?对慈航道长的预言,就算你半信半疑,也应该宁信其有。六宫嫔妃如云,为何非要跟皇后……”
“母后……”高君琰阴沉的声音蓦地响起,打断了母亲的话,“儿臣为什么非要跟皇后圆房,自有儿臣的理由,你想不想听?”
余太后脸色骤变,双眸微微张大,惊愕地瞪着儿子。
高君琰也直视着母亲,少顷,扬起邪恶的笑意:
“想听吧,母后?那就请母后稍移玉趾,驾临儿臣的含元殿,儿臣慢慢给您道来。此处反正已经没什么大事。母后以为如何?”
高君琰吩咐缪筠和玉蝉先回淑景宫,并增派了心腹侍卫去看守着。沁水这里,他也多留下了几个太监和侍卫看守。并且让吴太医留在未央宫不要离开。
然后,皇帝和太后的两乘步辇,一前一后,起驾往含元殿。
未央宫外,是黎明前最浓的夜色。残星黯淡,月华收练,春寒料峭。
含元殿是高君琰的寝殿,自他登基以来,除了母亲,还从来没有女人来过这里。
余太后进殿后,看见各种古书满地扔的情形,摇头叹气。就连侍女,一般都不允许踏足此处,所以才这么凌乱。
“要不母后去东堂吧。”高君琰抓抓后脑勺,也有些尴尬自己寝殿的状况。
余太后却不答言,只蹲下身,拿起脚边最近的一本书,是一本《尚书》,已经被翻得像一卷海菜,里面写满了注解,可见看过无数次了。
深深叹息着,余太后仿佛自语般,“琰儿七岁就能熟读《左传》,八岁熟读《韩非》,九岁熟读《尚书》……我的琰儿,你是母亲的骄傲啊……”
“不过那时,儿臣只是凭着过人的记忆力熟背,并不能真正理解。最近几日,儿臣重读《尚书》,读懂了很多以前没有理解的地方。”
“《尚书》是一本需要用一生去反复重读的书……”烛影里,余太后眉目间有久远的伤感。
高君琰听着母亲语气里的恍惚,眼底弥漫起越来越深的森寒。
“今**我母子就坐在书堆里谈心吧。”余太后撩开织锦长裙,在书堆里抱膝而坐,绣满洁白花瓣的深碧色长裙铺展开来,宛如落了一地芳华,“坐拥书城的感觉正好……”
高君琰在母亲对面盘膝坐下。
余太后尽量将语气控制得平缓,“你说吧,你究竟为何要冒着性命之虞同皇后圆房?”
高君琰先不答,而是紧盯着母亲的眼睛。叵测的笑意如阴寒的冷雾,从他的嘴角弥漫开来。
儿子的笑容让余太后浑身一紧。
“母后,父亲和大娘是怎么死的?”高君琰仍旧是笑着,语气淡淡地问。
这突如其来的一个问句,犹如当头霹雳,震得余太后面白如死。烛光的影子摇曳在她褪尽所有血色的脸上,更觉得阴惨,凄戾。
☆、第十三章 复仇公主(3)
“琰儿……你……你什么时候发现的……”余太后深吸一口气,问道。
“母后一直隐瞒自己的歧黄之术,但是儿子与你多年相依为命,你以为儿子真的一无所觉?好几次儿子生病,你偷偷将郎中的药方改了,你以为儿子不知道?”
高君琰的目光如尖锐的凿子,想要从母亲的眼睛深处凿出埋藏多年的秘密:
“父亲与大娘都暴病而亡,普通的郎中发现不了异常。但对于医道圣手的母后,一箭双雕瞒天过海,应该不是难事。”
余太后紧咬着颤抖的嘴唇,抱膝的双手扣得极紧,指节发白。低垂的眼睫遮蔽了眸中的情绪,但纤长的睫毛一直在微微地颤栗。
当年,南汉皇帝猜忌外戚,将高寒朗贬至边地。
高寒朗娶了当地豪强之女朱月桐,凭借朱家的势力财力,招贤纳士,广结英豪。
后来,逃到南汉的北卫冯翊王谋反,南汉大乱。皇帝不得不起用高氏勤王。
高寒朗最傻最没用的小儿子高君琰,正是在勤王之战中崭露头角。
勤王成功之后,有救国大功的高氏,带兵入朝,成为权臣。
高皇后也被堂兄高寒朗从冷宫里救出来了。
高氏正像初生的太阳冉冉高升的时候,高寒朗暴病而亡,继而,高寒朗的正妻朱月桐也因伤心过度,一病呜呼。
朱月桐有四个如狼似虎的儿子,但对于父母死因,连郎中都归因疾病。所以,这四个儿子一时也没有怀疑。
接下来,在高寒朗的葬礼上,由于缪筠父亲的报信,高君琰得知了南汉皇帝埋伏了人马铲除高氏的阴谋。
高君琰一举拯救了高氏全族,在家族长辈的合计和支持下,高君琰取代了四个哥哥,继承父亲爵位——楚国公。
于是,有了后来的南楚。
这一过程顺理成章,没有人怀疑过余太后在其中的作用。
但高君琰何等聪明,何等了解母亲。
“母后,你有没有想过……”高君琰深深地看着母亲,寒星般明亮的黑眸里,忽然有沉重的悲哀,“你我能在朱氏的威胁下,平安度过这许多年。除了我们能装、能忍,其实,也有父亲的庇护。你……怎么下得了手?”
高君琰话语中并无责备的语气,却含满了深沉的悲悯。他看向母亲的目光,没有了方才的尖锐,而是流露出难以言喻的苍凉。
一滴清泪从余太后低垂的眼睫,慢慢滑下。折射着淡淡的烛光,泛出一道凄清的冷光。
高寒朗靠朱氏起家,所以朱月桐在高家的地位是无可比拟的。高寒朗对正妻相当敬重,与她生了四个儿子。一生只纳了一个妾,就是余太后。
高君琰母子在高家的处境可想而知。多年来,一直活在大娘与其四个儿子的威权之下,小心翼翼,如履薄冰。
高君琰很小的时候,母亲就教他读很多书,而且多是兵书和治国之书,却不让他说出去。还让他在四个哥哥面前装傻示弱。
余太后自己对朱月桐也是做小伏低,百般奉承。
高君琰至今记得那年大娘手臂长了脓疮,母亲竟然主动为大娘吮吸脓液,大娘痊愈后,果然极是感动,待母亲也不再那样猜忌妒恨。
那恶臭的脓液,小小的高君琰看着都觉得恶心,他不知道母亲是怎么忍住的。
他不相信母亲是出于善良和爱心。
小的时候,他以为母亲是为了自己,为了自己能在高家平安地生存下来,不被加害。
但是随着年龄渐长,他越来越感觉,母亲多年隐忍,并不是为了自己。
“琰儿……”余太后突然仰起脸,她的脸上已经满是泪水,保养得很好的眼角,每一道细微的纹路都蕴满了深彻入骨的悲痛与仇恨,“母后小时候,曾经有过比你这间寝殿更大的书房……”
高君琰一震,心脏剧烈地跳起来,他不由紧紧地屏住了呼吸:那个埋藏多年的秘密,母亲终于要说了。
他一直都怀疑母亲隐瞒了一个天大的秘密,父亲和大娘正是知晓了母亲的秘密,才被害死。这个秘密,肯定与沁水有关。所以,他才要一再请求母亲解除沁水的禁足,并不是关心那女人,而是以此试探母亲……
“母后曾有一个博经通史、满腹经纶的哥哥,很小的时候,我就在他的指导下博览群书。母后还有几个柳嫣花媚、如珠似玉的妹妹,我们一起长大,一起学习琴棋书画……”
这样的回忆,让抱膝而坐的女子,身子如秋风中的落叶,颤颤地抖动起来。往事的惨痛与血腥,从记忆深处喷薄,像沉睡多年后爆发的火山。本来早已被焚毁的五脏六腑,又经历了再一次的劫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