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性的学习-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作品:性的学习
  作者:马晓年
  内容简介:
  中国的性学研究领域不知度过了多少个羞羞答答、遮遮掩掩的岁月,如今,顺着 改革开放的春风,全民思想素质的提高,性话题这块坚冰终于在普通百姓面前打破了——与性相关的各种级别的讲坛、论坛、夜话、出版物、学术论文、法律援助相继出现。本书倡导“弘扬性文明,普及性教育,提高性素质,享有性健康”的四项“性认识”原则,向社会推广正确的性学习方法。
  正文
  第一篇 中国性史简读
  中国古代性学发展史迹
  说今宜鉴古,无古不成今。性学习亦然。中国性学的发展源远流长。从追溯远古年代,到近代性学生态的现状的分析,学界专家总结出一个较为统一的结论是:天人合一。“天人合一”是贯穿中国整个古代性学发展思想体系的理论基础。古人倡导曾以“天道”和“人道”、“自然”和“人为”是“合一”的内核。根据有关史料记载,性学论述最早起于远古的商周,先秦便有初步的雏形,秦汉隋唐发展较为迅猛,从宋到元朝,性学受到了阻滞,到了明清两代,虽然性学研究得到了谨慎的承认,但除了文学作品外,在学术论著方面却不见新的突破。长期的封建社会的桎梏使性学研究受到限制,因而造成我国古代性学研究的初步成果失传或传至国外,在西方和日本等地得到了保存和借鉴。尽管如此,近年来的考古发现仍可使我们从历史遗留下来的古建筑、具有人文意义的自然景观、历史文献、文物或艺术品等追踪到古人性观念的变迁,说明中国不愧是世界性文明的最重要的发祥地。下面我们不妨从悠久的几个时期中性学发展的史迹和古代性文化遗产中寻觅一下中国古代性学和性教育的思路和实践。为此,我在本书中特呈予读者数百件性文物或艺术品,以帮助我对这一话题进行探讨和分析。
  虽然古人对性的认识经历了迷惘、朦胧、敬畏、崇拜、探究、实践、再探究、再实践的曲折而反复的漫长过程,而且随着社会的变更时而开放、时而避之惟恐不及。但从历史上看,中国仍把性看作是一种积极的、有益的人生乐趣,看作是一种技艺和一门学问,不断进行探索和研究,因此我们不难从中梳理出一些头绪。如果我们不对性的发展史进行研究和探讨,我们对性的认识将是不全面的。
  性崇拜中有缘由
  Xing爱是人类两大生产方式之一,没有Xing爱便没有人类的自身再生产,没有性也就没有人类的历史,就不会继往开来。人类在原始时期性与生殖崇拜是普遍存在的。先民之所以存在性崇拜(包括生殖器崇拜、生殖崇拜、性茭崇拜),就是因为他们对性活动带来的那种非凡快感及性活动的生育后果总感到无限疑惑和惊喜,因此才把性与生殖活动看得那么神奇和神秘。性与生殖仿佛成了一种超自然的力量,于是敬畏和崇拜之心油然而生。如把石笋、蝉、蜥蜴、龟等比喻为男性生殖器,把洞|穴、石环、双鱼、蚌、瓜、荷花等比喻为女性生殖器,把蛙、蟾蜍、葫芦、石榴等看作是生殖和多子的象征,而双蛇缠绕、鸟叼鱼等则是性茭的象征。
  1979年,辽宁西部东山嘴、牛河梁地区“红山文化遗址”中发现了母系氏族社会的象征物——陶质妇女裸体小像。这类小像,国外在旧石器时代晚期至青铜时代初期多有发现,被称为“早期维纳斯”。这些小像通常都对女像的臀、腹、Ru房等处作夸张处理,表现对女性生殖能力的崇拜。东山嘴“祭坛遗址”发现的两件无头孕妇裸体像也是如此,腹部隆起,臀部肥大,荫部也有三角形记号。1974年,青海柳湾“新石器时代遗址”中出土一件人像彩陶壶,其上塑有一裸体人像,Ru房突出,生殖器却兼具有两性特征,为“两性同体”像。相比之下埃及“女神摩特”更加典型,秃鹫的头,Ru房表明女性躯体,却有一个勃起的荫茎。神话学研究表明两性同体为古人生育与爱情等神祗的特征。
  到了父系社会,男性生殖器崇拜物也随之出现,如我国珠江流域的新石器时代遗址及柳江金兰寺等处发现的陶祖、泉州等地的石祖等。还有如1968年河北满城汉中山靖王墓出土的玉祖,1982年西安三店村西汉墓出土的铜祖也都属于此。其中的陶祖历史比铜祖还早4000年。“祖”即是男性生殖器,它是由象形字“且”发展而来,旁边加上“礻”部,意为祭祀男性生殖器。
  在天津文管处保存的一件棱柱状战国玉器就颇似男性生殖器,其上的铭文更形象地记录了男性性生理过程,能长能短,能伸能缩,能吞能吐,最后还讲“顺则生,逆则死”。至于近年来多次发掘的岩画中更是存在大量大胆、清晰表明男女性器官、交媾、生殖、欢庆的场面,说明性与生殖崇拜的历史是悠久的,它们在古人的生活中占据有重要的地位。仅就考古发掘来看,华夏民族在性崇拜和生殖崇拜方面并无特异之处。进入文明社会之后,这种崇拜仍持续且深刻地植入于传统观念之中。古代传说中女神女娲造就了人类又为人类建立了婚姻制度,被后人传为婚姻之神,备受祭祀。
  远古商周阴阳学说的缘起
  我们的先祖曾经历漫长的原始公社时代。经过母系氏族部落阶段,至黄帝以后,转为父系氏族部落,并进入部落联盟时期。性学的初期正缘于此。在原始社会,人类的生存是依附于大自然的,所以人类对大自然的膜拜远远超过了对人类的本身的膜拜。人类在对大自然膜拜中,也没有停歇对大自然的探索。人类从探索中总结了一条不可违逆的自然规律:宇宙间一切事物都带有二元性,这种二元之说就是“阴阳”二字。阴阳是宇宙间相反相成的两种根本力量。阴阳最初的含义是指日光的向背,背日为阴,向日为阳,可引申为气候的寒暖。把阴阳引申到两性关系后,认为男女的交合不仅是单纯的欲望发泄,更是阴阳两种宇宙力量在人类身上的具体体现。
  战国时子思、孟子率先提出了“天人合一”的理论,后来汉儒董仲舒也强调“天人之际,合而为一”。宋儒程颢则说:“天人本无二,不必有合”。正因为这样,古人认为,天能干预人事,人的行为也能感应上天,自然界的灾异和祥瑞表示着天对人的谴责或嘉奖。在这些感应之中,人类的性行为和天的感应尤其密切。《老子》说:“玄牝之门,是谓天地之根”,这就是从女阴的生育功能引申出天地阴阳学说的起源。
  先祖把表现阴阳作用的人体的一部分——男女生殖器官视为神圣,而渐衍成性器崇拜的习俗。古人一些部落对“性”的张扬与对性器官的崇拜由此开始向外域逐渐扩散。广东韶关仁化县境内有岭南第一奇山,又称中国红石公园的丹霞山,最近发掘出二处绝景——阳元石、阴元石,堪称世界之最。阳元石在锦江之西、玉女峰旁,高达28米,直径7米,形状色泽酷似勃起的荫茎,充满阳刚之美;阴元石在锦江之东、长老峰下,高10。3米,阔4。6米,形状酷似少女阴沪。两奇石与玉女峰、双|乳石、望夫石等共同构成一组具有特色的、具有生殖文化意味的丹霞山奇观。1988年,在内蒙古曾陆续发现了出自3000多年前青铜时代的岩画,内容可分为男根女阴、男女交媾,求育舞蹈等几类,反映出阴山远古居民生殖器崇拜的特有心理。
  上古生殖崇拜的遗风是求子,因而崇尚“石祖”,认为“石祖”是男性生殖器象征。儒家经典中有大量佐证:天与地,阴与阳,要交合才好,才是万物的生机。因此男女交合是一种带有神圣意义的现象,是一种值得崇拜和讴歌的美事:“天地姻媪,万物化醇;男女构精,万物化生”。“归妹”即嫁女,把嫁女提到这样一种高度来认识:“归妹,天地之大义也,天地不交而万物不兴”。孟子肯定性需求和食欲一样是每个人应该获得满足的最基本要求,对于老子“食色,性也”的说法也无异议。
  《诗经》国风部分也收有大量情歌、恋歌。孔子非道家,但他称赞《诗?周南?关睢》为“乐而不淫,衰而不伤”。因此,儒家哲学本来不是禁欲哲学。由原始的性——生殖崇拜,进而表现为重后嗣、敬祖先,以及阴阳交合的天人感应论,再加上在人的物质生活中把性欲和食欲看成同等重要的基本需求而倍加重视,这使儒家哲学带上了不少人道主义和人性的色彩。
  古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