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原来是粲然禅师,佩服佩服”我连连向虚空中拱手致意,“这茅山老道士打扰您清修,实在是大不应该,他还抢了我一块玉石不还,正要麻烦您老人家明辨是非,主持公道。咦,您老人家现在哪里?“
廖师兄从地上爬起,胸腔中铿然作声,一只樟木匣自他胸中溢出,犹如流出汗珠一般,皮肉皆合,并无裂缝。我看得目瞪口呆,这种术法不伤活体,不损寿命,具大神通,具大慈悲,岂是茅山大开剥之术可比?
“转侧木人惊梦破,雪芦满眼不成眠”,那樟木匣半空漂浮,苍老声音正出自匣中,“木马逐风,泥牛吼水,年轻人可曾悟此大道?”
我向上拱了拱手,正要说话,突然发现那个陶吉老道不见了,不禁大吃一惊。踏破铁鞋无觅处,我正要找这干瘦老头算账,如何能让他轻易溜掉?当下也来不及和粲然禅师说话,一跃而起,向半空中飘去,以我的元神修为,只要那陶佶老道在十里方圆之内,就逃不出我的视线。
不料元神刚刚升起,就如挨了当头一棒,原来那樟木匣正漂浮在我的头顶,阻住了我的去路。
第一卷 琴心三叠第四十八章乌鸡行雪 “乱山横亘,鹃啼无歇”苍老声音喝道,“你已元神离体;还悟不透自己本来面目;不知晓一切随缘的道理吗?”
我心中大急;陶佶老道这一远走高飞;我到那里寻那块玉石去?谁知无论身形如何变幻;总是被那只樟木匣阻挡;不禁气恼万分。
“啥叫一切随缘?难道就任他胡作非为不成?你这老和尚滥做好人,耽误我降妖除魔,快些让开,不然休怪无理了!”
苍老声音呵呵大笑。那道士施用障眼法术,你以为刚才站在此处的还是他么?不过是影象而已。你已元神离体,仍动般若大火,不怕扯动心魔吗?
我一惊,离体元神尚且识不破障眼法术,难道自己功法存在谬误之处?既然陶诘老道已早早离开,追赶无及,那玉石也并未被他化为阴丹,我又何必急在一时?当下安静下来,细听那苍老声音的教诲,不料听了半天,越听越是起疑,大感不耐。
“老禅师所讲确是至理名言,只是小子无知,参不透其中道理。冰炭相聚共存,猫鼠一笼无伤,是不是宣扬的阶级调和论?以前早已受到批判,现在老调重谈,太不新鲜”。
苍老声音莫名其妙。“老衲所言皆为禅宗至理,见你垂首听训,以为心中有感,怎么忽出此言?原来你愚昧无知,如乌鸡行雪,分明黑白,证悟不足,尚未开窍。不过我曹洞宗讲究顿悟,你既已身具慧根,一旦顿悟,定然一日千里,证得不灭不生,无始无终的大道”。
“石女机梭声轧轧,木人舞袖出庭前,只是我宗由体起用的浅显道理,老衲可以细细讲授,启你大觉大悟。”
我对漂浮在半空中的樟木匣子拱了拱手说,“老禅师不吝赐教,小子深表感激。只是入夜已深,老禅师昏睡百年,乍醒之下,还应保重身体,注意休息。这小道士离家出走,须得及早送回,小子这就告辞”。
苍老声音笑道“你这小子不错,知道疼惜前辈身体。只是老衲乃得道元神,神智澄明,早已脱离皮囊劳累之苦,且百年未曾传道,正要诲人不倦。小子福泽深厚,得传我宗大道,不知珍惜,如何便要离开?”
我苦笑几声,怪不得人说老年人爱絮叨,这老禅师元神守在灵骨塔内不知几百年了,听他把百年见闻一一说来,还不得耗上三日三夜?当下一言不发,转身对躺在地上人事不知的廖师兄施用挪移术。
樟木匣子里“咦”了一声,似有所悟,转而呵呵大笑。“老衲看你本体为茅山宗,宾体甚杂,原来是学了龙门支派的功法,呵呵,正合我曹洞宗之意。“主中主,主中宾,宾主相见知天机”,有主有宾,能阴能阳,方是大道之征啊。那茅山老道枉修术法,还道你功法驳杂,不成道统,当真可笑啊可笑!”
“打破顽空须悟空,观你出窍元神,正处在“顽空”境界,只有顿悟,方可悟空”。
“我宗讲求顿悟,直指人心”苍老声音对我当头棒喝“夜半正明,天晓不露,今天你悟了没有!?”
我给他的声音震得头晕脑胀;有些着恼“小子愚笨,勤修苦学都不得领会,何谈顿悟?半夜三更,老禅师说话低声些,休要惊扰了别人”。
苍老声音连道奇怪,莫非老衲竟看走了眼?小子既然修成元神离体,必是聪慧玲珑之人,于禅法自是一点就透,举一反三,怎么不能顿悟,竟然蠢如木牛?
这话说得我心里很不是滋味,忍不住反驳道:“老禅师这话不对啊,您听过拔苗助长的故事吗?从前有个人嫌禾苗长得慢,向外拔高些,结果禾苗都死光光了。事物发展是有规律的,有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那能一下就起变化了?所谓不积珪步,无以至千里,不积河流,无以成江海。我们唯物主义不讲顿悟那一套”。
老禅师连声赞叹,妙哉斯言,虽然老衲不甚明白你说的话,却感觉其中包含无上禅理,颇合禅宗渐悟的法门。只是略有不对之处,以你资质,实在可以明见自性,顿悟虚空之道。
我嘴上谦虚道“小子愚笨,于术法细微之处领悟不深,做不到举一反三,简直是举一反零。世间自有聪慧人士在,你看这小道士,他是佛学院学生改入道门,佛法道术无一不精,老禅师不妨让他顿悟,收为弟子,曹洞宗兴盛定将指日可待”。
老禅师冷笑一声,你这小子看人完全没有眼光。此人额无生骨,眼无守精,鼻无梁柱,脚无天根,又兼命犯桃花,实为奸邪夭寿之徒,如何瞒得过老衲慧眼?不过这小道士修习释、道两门,恰可作为收取老衲元神的鼎器,那茅山道士实有一定道术,你今后不可小觑了。
“是了,小子有一事请教。这茅山老杂毛假扮镇岳宫观主,惟妙惟肖,天衣无缝,难道他练成了形意相会的无极大道,能够身外化身?”
“呵呵,这道士如何能达到那种境界?施用障眼法术而已。左道小技,何足挂齿?听你语气,和他似有旧怨,又是什么缘故?”
“这老杂毛贪得无厌”提起陶佶老道我就气愤,“他抢走我的玉石也就罢了,竟然又来打老禅师的主意,真是是可忍孰不可忍,前辈定要大展神通,打他个落花流水”。
“修道之人怎可逞勇斗狠?喜怒哀乐不落形相才是修行之道。那茅山道士也是情非得已,他吞食玉石阴魂,道身被阴气侵蚀,几成至阴之体,幸亏他术法高深,以元神与阴气相争,才不至堕入魔道。他欲取老衲纯阳之元神,是与那阴魂配合,练就阴阳和合大药,不但能够解救自身苦处,更能成就仙体,证得大道”。
我气得差点栽倒在地上。这陶佶老道如此可恶,竟要取这老禅师的元神与玉石阴魂配合,炼阴阳和合药。我那玉石阴魂是一个古代少女,怎能和老禅师这样的糟老头子相配?
老禅师在樟木匣子中兀自喋喋不休,我再也没有心情听他的絮叨,暗自筹划,待张铁嘴的事情有了着落后,自己一定要和张铁嘴一起寻觅,就算追到天涯海角也要捉拿住陶佶老道,让那玉石中的少女重见天日。
第一卷 琴心三叠第四十九章血光之灾(上) 那个廖师兄莫名其妙的失踪,又莫名其妙出现在镇岳宫里,把镇岳宫上下都弄得乱了方寸。早晨一个小道士开宫门,看见门前的青石地面上躺着一个人,以为是个死尸,仔细看才发现是廖师兄,不过气息奄奄,和一具死尸也没什么区别了。大家七手八脚的把他抬进宫里,灌汤捶背掐人中,好不容易苏醒过来,却是状如痴呆,无论问什么都是“哦;哦”的答应,傻子一般。不过既然廖师兄已经回来,案件告破,就没有再拘押我们的理由了,我和老观主当天就被释放回宫。
我又回到了镇岳宫。按我的本意,并不愿意回到这里苦侯,张铁嘴长久不至,极有可能在华山中遇到了什么变故,在镇岳宫干等不是什么好的办法,但桀然禅师一句话让我改变了主意。
“见豕负涂,载鬼一车,依老衲观之,近日你有血光之灾。来者去处,就是去者来处,还须多加在意”。
我有点半信半疑。我年轻力壮,身体自是无恙,遵纪守法,打流扫黑也打不到我身上,能有什么血光之灾?老禅师大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