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地主婆的红火日子-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刘氏虽然恨不得鱼儿立马就一副龙马精神的模样,但见鱼儿脸色有些憔悴心里也是心疼得紧,于是也就不再念叨了,直接让那一早请来给鱼儿梳头的妇人进屋。

那梳头娘子是刘氏特意从城里请来的,只见她一进屋就手脚麻利的拾掇起鱼儿来,先是取了木梳把鱼儿的一头青丝梳顺,嘴里也按照规矩说着一些吉利话儿……

待把规矩做足了,梳头娘子才往木梳上抹头油、替鱼儿梳了个妇人发式,随后便取出胭脂水粉来替鱼儿描眉、点唇,不一会儿就把鱼儿收拾得漂漂亮亮的,只差往鱼儿头上插些金钗、珠花,便可以盖上那红盖头了。

话说不但杨家这边鱼儿早早就起来装扮,赵家那边小栓子也起得很早,作为准新郎官,小栓子一早就要换上喜服前去祭拜赵家的列祖列宗。这北宋新郎官迎亲前祭祖,一来是告慰祖先自己已经成人,就要大婚了;二来是祈求祖先保佑,自己能够顺顺利利的迎娶到新娘,并保佑自己婚后的生活和和美美。

小栓子郑重其事的祭完祖后,便带着一个人、浩浩荡荡的前往杨家迎新娘子过门,一路上又是敲锣奏乐、又是点放炮仗好不热闹,才走了几步就引了许多人出来看热闹。

小栓子带领着迎亲队伍到达杨家后,给了不少的利是钱才能顺利将杨家紧闭的大门敲开,随后小栓子便带着迎亲队伍进了杨家,人一全都涌到地坝上,小栓子就马上按照习俗让乐官作乐催妆。

而此时鱼儿还没完全梳妆打扮好呢,因此一听到外头响起了喜乐、鱼儿当下就急了起来,终于不再一副懒洋洋没睡醒的模样,而是马上连连催促那梳头娘子,让她赶紧把自己给打扮好,免得误了吉时。

那梳头娘子一面替鱼儿插花,一面笑着说道:“这是男家来迎亲的人想多讨点利市钱呢,八娘子你不用着急,且让他们奏上一阵。”

…………………………………………………………………………………………………………………………………………………………………

那啥,洞房花烛夜,要不要写肉呢?这是个问题……

PS:清明假期小云要回老家扫墓啊,因要跑好几个地方扫墓,所以明天就要开始扫了,可能这三天假期会没时间码字更新,先和大家说一声、请个假~~当然如果时间允许,小云还是会尽量保持每天一更,谢谢大家的支持!

第二十四章     喜庆洋洋(三)

梳头娘子话音才落,刘氏便撩了帘子把林氏喊了进来,嘱咐她按照习俗出去地坝撒些利是钱,嘱咐完折回来也催了梳头娘子一句:“是得紧着些打扮,一会儿新人还要去祭拜祖先呢!”

梳头娘子听了不敢有所怠慢,当下手上的动作便快了几分,很快就按照规矩把鱼儿这个新嫁娘给打扮齐整了。这时小栓子已给了拦门的杨家人不少利是钱,好不容易才越过重重阻碍进到鱼儿的闺房、见到鱼儿。

不过小栓子才刚刚进屋还没来得及同鱼儿说上话,就被故意捣乱的杨六郎几人笑嘻嘻的左右夹住、不由分说的把他往门外拉去,嘴上还不忘嘻嘻哈哈的说道:“时辰到,该去祭拜我们家祖先了!”

说着杨六郎就把好不容易进了鱼儿闺房的小栓子拉了出去,而鱼儿也在刘氏和林氏的搀扶下慢慢的走出闺房,按照北宋女子出嫁前的风俗,和小栓子一起去祭拜杨家列祖列宗……

鱼儿和小栓子一起恭恭敬敬的祭拜完列祖列宗后,马上就有两位福高德重的五福之人一左一右的将鱼儿搀扶住,其中一人手里打着一把红色的油纸伞,小心翼翼的遮盖在鱼儿的头顶,一直到把鱼儿送到地坝、登上花檐才将伞收起来。

而鱼儿端坐在花檐里后、花檐却没有立时起步,几个抬轿子的轿夫也依旧嘻嘻哈哈的立在原地,一点抬轿子出门的意思都没,似乎一点都不着急。

甚至还有胆儿大的轿夫,直接嘻嘻哈哈的冲新人家说道:“这利是钱不给足,我们这些抬轿子手脚的力气就不足哟!”

这轿夫嚷嚷着要钱倒不是故意刁难新人,而是按照北宋的规矩习俗行事,这在北宋叫做“起担子”,意思就是给足了喜钱轿夫才肯抬轿起步,也只有给足了喜钱这轿子才算是抬得吉利。

这杨家早就办过几次喜事了,因此刘氏对这些习俗十分了解,一见轿夫嚷嚷着要利是钱,就马上朝林氏使了个眼色。林氏见状立马识趣的取了那贴了“囍”字红纸的小箩筐过来,抓了里头的铜板儿便往地坝上撒,几个轿夫见状立马身手敏捷的接起了喜钱来。

一旁陪小栓子前来迎亲的赵家亲眷,也是巴不得这抬着新娘子的花檐赶紧抬出杨家门、进他赵家门,于是也急忙忙的拿出喜钱塞给轿夫,催促他们赶紧抬轿子出门、千万不可误了吉时……

地坝里悠扬的乐声长奏不停,迎亲的队伍拿足了利市钱,才喜笑颜开的抬起了花檐子,领头的人吆喝了几声、说了几句吉利话儿后,鱼儿乘坐的花檐便被稳稳当当的抬出了杨家门。

这花檐一出门,林氏便急忙把一碗事先备下的清水端到刘氏面前,刘氏接过那碗清水后,一边抹着眼泪、一边按照风俗习惯把碗里的水洒在了轿子后头。此举代表着鱼儿已是杨家泼出去的水,以后的一切杨家再也不予过问,也有祝福鱼儿今后在赵家能够事事如意的意思。

而花檐出了杨家的大门后,小步走着跟在花檐旁的媒婆赶忙低声提醒了鱼儿一句:“轿子出门了,新娘子该掷扇了!”

鱼儿得了媒婆的提醒,赶忙将一早就准备好藏在袖口的扇子拿了出来、丢到了轿子外,早在一旁候着的杨六郎见了马上上前将那扇子捡了起来。这扇子掷了后鱼儿也按照规矩哭了几声,随后便有人在轿子后头盖上一张“竹筛”,以象征繁荣。

轿夫抬着花檐不紧不慢的绕着小岞村慢慢行走,一路上更是没少放炮仗,一直到把小岞村前前后后都绕了一遍,轿夫才把鱼儿乘坐的花檐往赵家抬去。迎亲的队伍一到赵家大门前,女方跟随的人以及男方的亲友、便闹哄哄的围着林氏等人讨要喜钱花红等物事,这一风俗和先前的“起担子”相对应,被北宋人称作“拦门”。

这喜钱给足了,鱼儿才得以在媒婆的搀扶下慢慢的走下花檐,并在媒婆的指引下踏在一条青布条上。鱼儿临出门前刘氏就反复的叮嘱过她,让她下了花檐后一定要小心翼翼的按照媒婆的指示行事,一定要把脚落在青布条上,千万不能让双脚踩到土地上,以免让人觉得新娘子还没进门就做了不吉利的事儿。

而鱼儿才刚刚下了花檐,就有一位赵家事先请来的阴阳先生(算命先生)站到了花檐前,只见那阴阳先生手里拿着一只斗,斗里盛着谷子、黄豆、铜钱及果子等物事。

那位阴阳先生一见鱼儿下了花檐,口里便开始念念有词,念了片刻后便抓起斗里的物事向门前抛撒,围在门前的孩童见状嘻嘻哈哈的争先抢拾,有几个调皮的差一点撞到鱼儿,让被媒婆扶着的鱼儿心下意识的悬得高高的。

而阴阳先生此举叫“撒谷豆”,北宋人认为这样做可以镇住青羊等杀神,让新娘子平平安安的进门。

待阴阳先生撒完谷豆,便有一人捧着一面镜子倒退着行走,引鱼儿从马鞍、草垫及秤上跨过。鱼儿因头上盖着红盖头,只能看到自个儿的脚尖,因此这一系列动作她都是在媒婆的指引下完成的,并且一直都屏气凝神、不敢有一丝走神。

一直到媒婆低声在鱼儿耳边说了句“进屋了”,并按照“坐虚帐”的规矩把鱼儿引到帐子内坐下,鱼儿才敢把那一直提着的那口气暂且松了去,一直紧握的小手也才慢慢松开,心里为北宋娶妻的一系列繁琐规矩感到头痛和无奈。

而杨家跟随迎亲队伍前来的亲眷,把鱼儿送到屋里坐下后,每人快饮三杯酒后便起身告辞,只留下杨大柱、刘氏以及杨六郎等直系亲属在赵家,这也是北宋婚嫁的规矩,北宋人称之为“走送”。

随后便暂时没鱼儿什么事了,鱼儿只要在新房里歇着便成,倒是小栓子要忙前忙后的招呼前来贺喜的一干宾客,或是主动给长辈敬酒,或是被交好的友人拉着灌酒,一刻都不得闲。

待酒过三巡,身穿礼服、头戴花胜的小栓子满面春风的登上一个事先摆在中堂的木塌,那木塌上按照风俗习惯放置着一把椅子。

但小栓子登上木塌后并没有马上坐下,而是先将媒人请了过来,再请了姨母或妗子等长辈过来,各斟了一杯酒请他们饮了;随后再把刘氏这位丈母娘请了过来,恭恭敬敬的敬上一杯酒,待刘氏把小栓子敬的那杯酒饮了,小栓子方才敢坐下,此举称之为“高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