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战阵,情知大事不好,慌忙起身告辞。提弥明配合地上去把赵盾扶起,两人急步下堂。
晋灵公迅速反应过来,高呼放狗、甲士杀出。一时间,人奔犬吠,都扑向赵盾二人而去。饿了多日的恶狗最先冲到赵盾背后,就要向赵盾的后心咬去。就在恶狗飞身跃起,千钧一发之时,提弥明转身弯腰,一手扼住恶狗的喉咙,一手托住恶狗的身子,将它高高举起。不等恶狗挣扎,提弥明狠命地把恶狗掼在地上。恶狗哀鸣了几声,死了。
提弥明摔死恶狗后,耽误了逃跑的时间,被冲上来的甲士团团围住。那一头,赵盾没能跑到大门口,也被逼了回来。主仆二人被一圈圈长矛利刃紧紧逼迫。提弥明不等敌人逼近,猛地拔出赵盾的佩剑,拉着赵盾杀向大门。甲士们没有料到赵盾和提弥明冒死突围,更被提弥明的气势所震撼,渐渐让出了一条路。提弥明大喊杀敌,左突右冲,掩护着赵盾踏上了宫门。晋灵公恼羞成怒,跺着脚在堂上高呼,莫要放走了赵盾!甲士们硬着头皮杀向宫门。提弥明一把将赵盾推出宫外,毅然转身堵在门口,疯狂挥剑退敌。血战中,提弥明多处受伤,最后一脚跪地作战,直至身亡倒地。
这时,奔出宫门的赵盾四处寻找,却找不到自己的车辆。他年纪大了,加上朝服肥大累赘,一时间不知道如何是好。更要命的是,宫廷甲士又陆续围了上来。其中有一个甲士跑得最快,赵盾都能看到他的面容了。赵盾顿时有一种上天无路,入地无门的感觉。谁想,围杀赵盾最快的那位武士突然丢开长矛,一把背上赵盾就跑。那人还边跑边说:“正卿放心,我这就带您去车辆那儿。”赵盾惊魂稍定,忙问他是谁。只听那甲士说道:“您还记得桑树下奄奄一息的那个人吗?”原来赵盾一次在首山(即首阳山,今山西永济县东南)打猎时中途在一片桑树林中休息。休息时,赵盾发现不远处一棵浓荫的桑树下躺着一个人,就过去问他是否生病了?那人回答说自己已经三天没有吃东西了,又放不下脸皮去乞讨,所以在桑树下等死。赵盾于是给他干粮。那人狼吞虎咽了一半,突然停了下来,把剩下的包起来不吃了。一问,原来他的家中还有老母,也是三日未进食。赵盾好心地送了他更多的食物和肉,并给了他一百枚钱让他找点事情做。此人名叫灵辄,后来进宫做了卫士。当天灵辄参加了围杀赵盾的行动,念及旧情,不忍杀害忠臣,就在赵盾的生死关头挺身而出相救。灵辄将赵盾背上他的车辆,猛拍马匹,看着赵盾驾车冲入大街,他自己才寻路逃亡。
闹朝击犬(3)
赵盾洒泪上车,催马向城外跑去。甲士们冲到大街时只看到赵盾车辆扬起的长长灰尘。
晋灵公夷皋的宫廷刺杀行动失败了。
三
遭到国君迫害的赵盾侥幸逃脱后,选择了逃亡。
赵盾带上儿子赵朔,紧急逃出首都,准备逃往国外。他的这个举措为自己赢得了声誉。赵盾并不是没有反攻晋灵公,为自己讨个说法的能力——历史上的权臣经常这么做——而是主动逃避,说明他并没有谋逆之心。联系之后事态的发展,如果赵盾脱险后立刻纠集力量,不论是攻打宫廷,还是自卫,那么他在历史上的评价将会是另外的情况。
我们不知道赵盾在流亡途中的言行。事实上,赵盾逃亡的时间非常短。几天后,晋灵公就被赵家的势力杀死了。有关晋灵公之死的关键内容,正史上的记载简单得不能再简单了。这就为传闻的流传生长提供了肥沃的土壤。流传最广的说法是赵盾还没有逃出国境,就在逃跑的途中巧遇了自己的族弟、晋灵公的姐夫、将军赵穿。赵穿之前不在首都,听到赵盾的哭诉后,异常愤怒。他让赵盾先不要出国,自己再去和晋灵公“谈谈”。赵盾就在国内找了个地方暂住了下来,不久便传来了赵穿杀死晋灵公的消息。
有关赵穿刺杀晋灵公的传说版本也有两个。其中一个版本是赵穿先去找晋灵公讲理,问他为什么要谋杀赵盾。然而晋灵公不但不听,还对赵穿恶声恶语。出离愤怒的赵穿就带领军队一拥而上,在桃园杀死了晋灵公。第二个版本被记录在《东周列国志》中:赵穿进了宫后,哭哭啼啼,主动向小舅子承认错误,还主动要求惩罚与赵盾同族的自己。晋灵公很感动,自然没有处罚赵穿,反而更信任姐夫了。赵穿之后几日一直陪着晋灵公在桃园游玩,趁机指出桃园缺乏强大的护卫军队。晋灵公就放心地让赵穿组织一支护卫军队。赵穿挑选亲兵组成了桃园的卫队,还向他们灌输了晋灵公是昏君,逼走忠臣赵盾的思想。这一晚,夜很深了,晋灵公还在桃园饮宴。赵穿很轻易地率领卫队杀死了晋灵公。
()
《史记》对这么重要的事件的记载只有一行字:“盾遂奔,未出晋境。乙丑,盾昆弟将军赵穿袭杀灵公於桃园。”这是典型的“春秋笔法”。赵穿弑君是难以否定的。但晋国的史官既没有说赵盾参与赵穿刺杀晋灵公的谋划,也没说赵盾对赵穿的行为毫不知情。赵盾在整个事件中角色和地位模糊不清。
晋灵公死后,赵盾返回首都,仍然执政国家。他主持立晋襄公的弟弟、晋灵公的叔叔黑臀为新国君。这就是晋成公。晋成公并没有追究赵氏家族的责任,对赵盾等人相当客气。晋国恢复了一团和气。
难判对错(1)
一
赵盾在君位更替后,面临着心灵的煎熬。
赵盾重掌大权后,非常在意史官对晋灵公之死的记载。于是他把太史令董狐找来,询问他相关的记录情况。董狐坦率地把大事记录给赵盾,让他亲自去看。上面赫然写着“秋七月,赵盾弑其君。”董孤还告诉赵盾,这段记录已经在朝野公布了。赵盾猛然感到仿佛被晴天霹雳击中。
春秋时期历史记录和史官的地位远远高于之后的朝代。史官们忠实地记录发生的一切,百姓们都信任历史记录,将历史记录作为前后相望、褒贬人物的主要依据。政治人物虽然权力、金银、美女什么都有了,但依然逃不过舆论和历史的评判。他们尤其在意历史记录。赵盾当即质问董狐:“先君不是我杀的!我当时并不在都城,你怎么让我承担弑君罪名呢?”董狐坦然回答说:“您身居相位,的确在国君被弑时逃亡了。但您没有走出国境,而是居留在国内,归来后又不惩办凶手。凶手又是您赵家子弟。您说您没有参与弑君,谁能相信呢?”赵盾听后叹息说:“为臣者,行为一定要谨慎。我就是一个教训啊!”
赵盾的感叹引起了后人更多的感叹。宋代文天祥的《正气歌》里就有这个典故:“在齐太史简,在晋董狐笔。”后人普遍认为,晋灵公被杀时,赵盾逃奔在外,应该是没有参与对晋灵公的刺杀行动,认为董狐的记载是对赵盾的不公。孔子就为赵盾惋惜:“赵宣子,古之良大夫也,为法受恶,惜也,越竟乃免。”孔子认为赵盾是忠臣,如果他当初能够逃过边境,那么之后的评价会对他有利得多。晋景公三年(公元前 597年),混到司寇的屠岸贾计划诛杀赵氏家族,曾说过:“盾虽不知,犹为贼首。”可见,即使是赵盾的政敌也认为赵盾确实不知道弑君一事。但是没有确定的证据证明赵盾没有参与弑君行动的谋划,赵盾在这件事情上怎么样都是说不清楚的。正如他感叹的,为臣者的确要万分谨慎才行。
二
赵盾和赵穿杀死晋灵公更立他人,客观上开了晋国大臣专权的先例。
晋灵公没有为君之道,行为失当,典籍有确凿的记载。赵盾等人力谏无效,还招来杀身之祸。在这种情况下,晋灵公的死解决了很多问题,既处理掉了君臣冲突,也为晋国的励精图治提供了可能。但在整件事件的背后,赵氏的专权是不可否认的历史事实,赵盾不仅是忠臣,还是干臣。在赵盾执政期间,晋国的霸业继续维持,他的政绩是需要肯定的。赵盾辅佐晋灵公、晋成公两代,保存了晋国国力和国际地位的稳定,为晋景公在春秋后期的复霸及一系列胜利奠定了基础。只是这一切都是建立在权臣专制的基础上的。
晋灵公的遇刺客观上也起到了推动大臣专权的作用。晋成公即位后,晋国统治集团中需要缓和政治紧张气氛。晋成公就对以赵家为主的卿大夫做出了更多的让步,立卿大夫嫡子为公族,余子为公室,庶子为公行,赐给土地,作为食邑。赵盾的异母弟赵括被封为公族大夫,儿子赵朔娶晋成公女儿为妻,并受封“旄车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