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的话,信访局的动作没有这么快。如果自己的猜测没错,胡德清可能就与湟源县的事情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现在自己带吴丽娇去省委督查室,并不是明智之举。
为了验证自己的猜测,叶鸣便打了一个电话给汤学礼,用一种很轻松的语气问道:“汤科长,我想请问一下:胡主任在来省委督查室工作之前,原来在哪里任职?我听说他原来当过某县的县长,对不对?”
汤学礼很热情地说:“没错,胡主任原来在下面当过县长。在来省委督查室工作前,他是梅溪市湟源县的县长,在湟源干了十几年呢!叶科长怎么忽然对领导的来历感兴趣了?是不是想去领导曾经战斗过的地方探寻他们成长的足迹?哈哈哈!”
叶鸣也陪着他笑了几声,说:“汤科长,你别想歪了,我不过就是突然想到了这个问题,所以找你打探一下,我才不想去探寻什么领导曾经战斗过的地方呢!呵呵!”
在挂断汤学礼的电话后,叶鸣立即就皱起了眉头,心里觉得沉甸甸的,很不是滋味:看来,自己的猜测没错!这个胡德清,可能真的与湟源县的领导有勾连!怪不得他一反常态要亲自带队去湟源县督查,原来他是想要去给这个县隐瞒真相!
由此,叶鸣也推断出:湟源县的非法集资现象,肯定非常严重,也肯定隐藏着巨大的危机!并且,该县的领导已经知道了省委督查室的专项督查计划,所以,他们便提前找到了胡德清,让他亲自带队去开展前期的调查摸底工作,以免被别的人调查出真相来……
在想通了这一节之后,叶鸣便改变了主意,对吴丽娇说:“大姐,我们现在去找一个僻静的茶馆,你先跟我说一说你的遭遇。你记住:现在你再不要去**,也在不要去鸣冤叫屈,以免再次被你们县里的人以造谣闹事的名义抓住,好不好?”
吴丽娇忙到头说:“好的,我听叶科长安排。”
于是,叶鸣便带着吴丽娇来到一条小巷子里,找到一个名叫“清心茶庄”的小茶馆,要了一个小包厢,便开始倾听吴丽娇一家的遭遇。
吴丽娇的丈夫蔡和顺原来是湟源县从事铅锌矿开采加工的一个大老板,在十年前铅锌矿价格疯涨的时候,他一度成为湟源县这个资源大县的首富。据吴丽娇说:在“和顺矿业有限公司”最鼎盛的时候,他们家的资产有好几个亿,光是开采铅锌矿的矿区就有五个,手下的的矿工和管理人员有几千人。其时,蔡和顺才刚刚三十出头。
很难得的是:蔡和顺尽管年纪轻轻就成为了当地首富,但是他为人非常低调,不喜欢炫富露富,热衷于公益事业,曾经资助过上百名贫困山区的大学生,帮助他们完成学业。而且,他对家庭也很负责任,从不像有些一夜暴富的“土豪”那样,在外面包二奶、养小蜜,花天酒地纸醉金迷,而是将全部身心都投入到“和顺矿业有限公司”的发展壮大上面。同时,他与吴丽娇也非常恩爱,两个人生了一子一女,吴丽娇就一直在家里相夫教子,从不插手丈夫的公司事务,也不参与和顺公司的经营管理。
但是,在五年前,随着国家经济发展速度放缓,各类矿产资源的价格忽然间开始暴跌,几个月不到,铅锌矿市场价就跌到了开采成本价之下,也就是说:蔡和顺的铅锌矿,每开采一顿矿石出来,其所提炼出来的铅矿和锌矿成品,卖价要低于开采成本。
而且,由于“和顺公司”的摊子铺得太大,管理成本太高,所以,公司亏损的速度非常快,不到半年时间,蔡和顺的资产就缩水50%以上。
蔡和顺分析矿产资源价格短期内不会再涨,只好忍痛关闭了所有的矿区,停止生产,并开始考虑转行——此时,他的资产还有上亿元,如果转行成功,他是很有东山再起的希望的。
但是,在转行的过程中,蔡和顺听信了湟源县一些领导的私下建议,决定开一家资产投资公司,从事股票和期货买卖,同时也打点擦边球,向一些煤矿、房地产商以及其他投资公司,以三到五分的利息放贷,赚取高额利息。
本来,蔡和顺的投资公司,开始是不向社会融资的,想凭借自己的资金炒股放贷赚钱。但是,县委有些领导却一定要私下放钱到他的公司,每月按两分的利息支付给他们。而且,他们还暗示蔡和顺可以把公司做大做强,并向社会融资,赚取利息差价。而且,有一位领导还拍着胸脯对他保证:和顺公司即使将来被认定为非法集资,也绝对不会受到查处和打击,因为他们自己也放了钱在公司里,他们一定会给公司提供庇护的。
蔡和顺开始还坚持不向民众融资,只是收下了那几位领导的“存款”,并按月支付高额利息给他们。
但是,由于蔡和顺自己没有炒股和炒期货的经验,他请的操盘手和业务经理水平也很有限,加之当时股票一直在下跌,期货市场也不景气。因此,和顺投资公司经营几个月后,就出现了巨额亏损,并面临资金短缺问题。
至此,蔡和顺已经别无他路,只能向民间大量融资,融资的利息是月息两分到三分。
第一千零一十六章 挤兑
由于蔡和顺曾经一度是湟源县的首富,在当地名气很大。而且,由于他为人谦和诚恳,而且没有任何不良嗜好,在当地百姓中有良好的口碑和信誉。因此,当他的“和顺公司”开始向社会融资后,湟源县的老百姓、公务员、煤矿老板,凡是家里有点积蓄的,都是倾其所有将钱投到“和顺公司”来赚取高达二分、三分的月息。有些家庭甚至将房子抵押,在银行贷款投到“和顺公司”来。一时间,和顺公司的资金暴涨,最多的时候,蔡和顺一天收到的现金存款达到了惊人的八千万元,公司的会计出纳收钱将手都数痛了。
就这样,在短短的半年时间内,和顺公司吸收的公众存款达到了七八个亿。于是,蔡和顺除了继续炒股买卖期货之外,将剩余的资金全部以月息五分的利息,贷给了一些严重缺乏资金的煤矿、铅锌矿以及房地产公司,希望赚取中间的差价来实现公司盈利。
在开始几个月,那些贷出去的几亿元资金,还能够顺利收回利息。但是,随着经济形势的持续低迷,那些从“和顺公司”贷了巨额资金的煤矿、房地产公司,纷纷出现资金链断裂的现象,很多煤矿老板、房地产公司老板无力支付贷款利息,被其他债主逼上门去,无奈之下只能选择“跑路”。一时之间,湟源县的很多原来很有钱的老板“跑路”成风,许多逃跑了的人都是在在和顺公司借了巨额贷款的老板。
此时,和顺公司因为收不到贷款利息,也回不了本金,已经到了风雨飘摇的时候,随时都有可能崩塌。好在蔡和顺还有良好的信誉在那里,并且咬着牙坚持按时支付那些到公司来存款的集资者的利息,想等到国家经济形势好转、铅锌矿、煤炭涨价的时候,在一举翻身。
然而,就在这最关键的时候,那几个县委的领导却看出形势不对,赶紧逼着蔡和顺将他们的存款退给他们。这几个领导,每个人在和顺公司都放了几百万元存款,月利息也比别人的高,都是三分甚至四分。所以,他们在和顺公司存钱一年多,每个人都赚了差不多翻倍的钱。这时候他们眼看风声不对,便要抽回他们的存款了。
此时,蔡和顺手里的资金只有几千万元,而那几个领导的存款加利息,合计起来就有近三千万元。如果这笔存款一抽走,蔡和顺再要按时给集资者支付利息,就很困难了。
因此,蔡和顺苦苦哀求他们暂时不要抽回存款,让自己顶过这一年再说。但是,那几个领导坚决不干,并且威胁他:如果和顺公司不将他们的存款退给他们,就会以非法集资的罪名将他抓起来。而且,他们在和顺公司集资,都是以亲戚的名义入账的,因此也不怕蔡和顺揭露他们。
蔡和顺知道自己斗不过这些人,于是只好将他们这几个人的集资款连本带息支付给他们,自己又从银行贷了五千万元,想继续支撑下去。
然而,就在这之后不久,又发生了一件令蔡和顺始料未及的事情,彻底将和顺公司击垮了。
原来,蔡和顺在投资公司成立后,从一个人才市场聘请了几名操盘手,其中有一个叫李冬泉的,就是湟源本地人,据说炒股水平很高。于是,蔡和顺便让他负责股市操盘。
在开始的时候,李冬泉工作也很卖力,也帮公司在股票上赚了一点钱。于是,他就向蔡和顺提出要从公司借五十万元,他自己也想利用这五十万炒股票赚点钱。并且,他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