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
众人一阵哄笑,调侃了几句后,也都善解人意的散了。
舒琪临离开前,递给沈冲一个文件袋,说道:“阿冲,这是我给严浩写的剧本初稿,你帮我看看。”
“我没写过剧本啊,哪能看的明白。”沈冲推脱。
不是他不愿意看,一来最近太忙,没时间,二来是不敢看——依他的追求完美的强迫症性子,看过之后,肯定会忍不住修改。
互联网时代,高清电影视频资源到处都是,作为一个电影控,沈冲完全可以夸下海口,这个时代里没有人看的电影比他还多。
所谓没吃过猪肉,还能没见过猪跑吗?电影看多了,品位自然会上升,加上沈冲还看过不少杂七杂八的电影教材,可以预见,要是看了剧本,肯定会被他改的面目全非,先不说这么做会不会伤了舒琪的自尊,关键是他对现在的香港流行文化没什么了解,以他来自未来的审美观和思维逻辑,改过后的剧本,未必会受市场欢迎,要是票房惨败,岂不是会影响舒琪和严浩的前途么……
沈冲改《疯劫》的剧本,也只敢改动一些逻辑上的硬伤,至于故事脉络和人物形象,沈冲只是提了意见,具体改动还是让陈韵文去做,他不敢插手。
()
“别谦虚,我都听陈姐说了,第一次看剧本,半个小时,就指出了本子里的问题,而且给出了极好的建议,陈姐向来不服人,对你可佩服的很。”舒琪坚持把文件袋递给沈冲,说道:“以前都是和人合作写剧本,这是我第一次担纲独自写,有点心虚,阿冲你帮我把把关,严浩催的急,下周一就要开工拍了。”
“那好吧,我就拜读一下,学习学习,以后有机会,我也写写剧本。”沈冲无奈,拿过文件袋,“舒琪大哥,你要是有空,多来杂志社帮我。”
“你不说我也会的,杂志社是我一手创办的,跟自己的孩子一样,怎么能说撒手就撒手。”舒琪拍了拍沈冲的肩膀,说道:“行了,赶紧走吧,别让女朋友等久了。”
“那行,再见。”沈冲叫了辆出租车,和舒琪挥手告别。
第一卷 第十八章 剧组
元宵节前,沈冲在李唐的带领下,去了趟长城电影公司的制片厂,见了张鑫炎一面。
没怎么深谈,只是闲聊了一些父辈的往事,临走时,沈冲提出想要进剧组学习如何拍摄电影,张鑫炎也没有反对,答应给他安排一个剧务的闲职。
元宵节后,随着市场的饱和和盗版的侵蚀,魔方的销量进一步下滑,之前平均每天能卖五六千个,现在下滑到不到两千,好在台湾和日本那边陆陆续续的来了几个数量不错的大订单,总体利润保持的还不错。
李开元对此忧心忡忡,沈冲倒是看的开,第一桶金挖到手后,香港本地的零售已经不再重要,随着盒装魔方的上市和月底《科学美国人》的发行,公司该转行做批发了。
算算从1月15日上市,到现在差不多满一个月了,不算外地市场的订单,只在香港本地,就卖出去了近20万个魔方,销量惊人,能有如此好的销量,一方面是上市时间好,正值春节,消费市场火爆,买几个魔方,不管是给自家小孩玩还是当礼物送别人家小孩,“便宜”又益智,皆大欢喜。
另一方面是魔方是个新生玩意,有新闻噱头,在它流行后,多家报纸都有报道,不仅免费打了广告,还无形中造成一股不大不小的时尚潮流,推高了魔方的销量。
20万个魔方,镜面魔方占了三分之一,其中沈冲专门用来坑人的金色镜面魔方也卖了两万多个,那可是168一个,利润惊人,每卖掉一个魔方,沈冲就收取10%%u7684专利费,加上公司分红,这一个月下来,赚了五六百万。
visicalc还处在开发状态,沈冲自然不会全额支付10万美元,他只给布里克林两人留了2万美元的研发费用,剩下的等开发完成后再注资。
收购《电影双周刊》也没花多少钱,即使加上为了杂志改版,先期投入的筹备金,也才不过花了100万。
至于个人方面,沈冲没什么特别的嗜好,日子过的比较节俭,最大的一笔私人花费,大约是给李开元买的那个红宝石吊坠了,几千美元而已。
()
手上有钱,沈冲自然去折腾他计划中的事情,至于魔方的日常运营,就彻底的抛给李开元了,元宵节后,他每日上班,都是去楼上新租的办公室,牌子也挂上了,“东方魅力电影制作有限公司”。
他没什么起名字的天赋,“东方魅力”是后世2000年互联网泡沫高峰时,香港几个艺人捣鼓的网络公司,没搞出什么气候,白瞎了这么个好名字,沈冲拿过来用,毫无心理压力。
2月14号,情人节。
沈冲在办公室里,坐等穿越后,人生重要一步的来临。
当然不是求婚了——是许鞍华终于搭建好了《疯劫》的剧组班底,今天要来正式签约,准备开拍。
大概十点钟,沈冲桌子上的电话响了。
“沈先生,许导演和陈编剧过来了。”
“让他们进来。”沈冲按住电话机上的通话键,吩咐道:“你也进来,做下会议记录。”
沈冲把六七十平米的小小办公室,特意分割成两间,把新招聘的助理放在外面,然后弄了两台电话机,有什么电话或者有什么人来访,都让助理先上,然后再通知他——其实以他狭小的人际关系圈和一文不名的状态,几乎每个电话都是熟人打来的,必须接的,而访客?许鞍华是第一个……
这是沈冲的恶趣味,前世里他很喜欢看《广告狂人》,剧中屡次出现秘书转接电话的桥段,让他好生羡慕,一直想试试这种装x模式,但从无机会,现在算是了结了一桩心愿。
“沈先生,你怎么把珍姐请过来了?”进了办公室,许鞍华就诧异道:“当年我刚去tvb的时候,就很受珍姐照顾,想不到现在拍第一部电影,又要受珍姐的照顾。”
“我是个新手,从没拍过电影,怕做的不好。”沈冲和许鞍华,陈韵文分别握了握手,招呼她们坐下,然后说道:“正巧听说珍姐在tvb的合约到期了,想要换个环境,于是我就请过来帮忙,现在公司刚刚成立,一穷二白,只好先委屈她做个助理。”
珍姐,名叫曾励珍,74年就进了tvb,从最底层的场记做起,演员,助理编导等等台前幕后的工作都做过,经验很丰富,而且面试的时候,沈冲发现她很有专业精神,做事有章法,不轻易妥协,这让他十分满意,于是开出双倍于tvb的薪酬,把她挖了过来。(注1)
闲聊了几句之后,进入正题,许鞍华拿出拟定的剧组人员名单,递给沈冲。
沈冲接过来细看,许鞍华按照他的要求,分门别类的填好了名单,而且在后面注上了薪资要求。
导演——许鞍华;
编剧——陈韵文;
这两个人后面都没写薪资要求,沈冲略一沉吟,就知道缘故了,许鞍华作为导演,可以和制片人直接对话,薪资当然面谈为宜,陈韵文大概是被他改剧本改的有点气短,不好意思直接提要求。
再往下看。
演员:
张艾嘉——饰演连正明,30000;
赵雅芝——饰演李纨,20000;
万梓良——饰演阮仕卓,20000;
林子祥——饰演医生,10000;
曾江——饰演探员,5000;
徐少强——饰演疯汉,3000;(注2)
……
虽然早知道是这样的班底,沈冲仍然忍不住有点眼冒星光,暗自佩服许鞍华的人脉,短短时间里能找到这么豪华的阵容。
在1979年,香港电影行业正处在旧式大片场制度悄然崩解,新的明星制度尚未诞生的空档期,演员的片酬都不高,这份名单里,名气最大,要价最高的张艾嘉,才三万港币,和后世动辄过百万的演员片酬相比,寒酸的可怜。
沈冲拿着名单,装作不熟悉,问了问许鞍华和曾励珍,弄明白了这些演员当前的处境。
()免费TXT小说下载
张艾嘉早年在嘉禾做配音,后来回台湾拍了不少电影,76年得了金马奖最佳女配角,前年在李翰祥轰动一时的电影《金玉良缘红楼梦》里演林黛玉,目前在电视台做节目主持人,和曾是tvb高层的周梁淑怡关系极好,两人还合作开了家小电影公司。
赵雅芝已经拍过几部电影,比如许冠文的《半斤八两》,吴宇森的《发钱寒》,但都是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