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一个电影帝国的诞生-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摸了摸昨晚刮的干干净净的胡子,继续说道;“票房分账虽然麻烦,但是打交道的人也多。内地局势蒸蒸日上,咱们现在受重视,能经常和高层往来,以后未必还有这样的机会,几位前辈都是儿孙满堂的,我记得有句俗话说的好,叫做留金留银,不如留个人情。”

    三个老家伙,最年轻的傅奇也已经50了,都是有家有口的,他们相互对视了一眼,纷纷沉默,过了半响之后,廖一原缓缓点头,说道:“小沈啊,你年纪轻轻,就世事洞明,真是天授奇才,难怪能让司徒部长和陈局长青眼相加。”

    “我看这样吧。”沈冲含笑说道:“在报告正文里,就以卖片花为主要的交易方式,票房分账作为备案,因为这种模式比较复杂,咱们再选择几个有代表性的票房分账案例,作个附件,提供给领导参考,你们觉得如何?”

    “我看这样不错。”傅奇说道:“廖老,你看呢?”

    “这样好,有实际案例做参考,更有说服力。”廖一原拿起茶杯,说道:“小沈啊,我们几个都老了,精力不济,这份报告,你来主笔好了,我们打下手。”

    “那怎么行!”沈冲连忙客套,“我只能做做写字这种体力活,理论知识和实际经验,给三位提鞋也不配啊……”

    沈冲一心想要推销票房分成制度,其实不是为了香港独立电影公司的利益——这些公司中的绝大多数,是死是活,他毫不在意。

    当然更不可能是为了惠及子孙的人脉资源,他才20岁,况且身为穿越党,该结交谁,一清二楚,完全不需要用票房分账这种蝇头小利去拉拢人。

    他的目的,是想打破中国电影发行放映公司的垄断地位。

    两个月前,8月10日,文化部电影局会同财政部文教局,联合拟定了《文化部、财政部关于改革电影发行放映管理体制实行方案》,在方案里,明确的规定了中国电影发行放映公司是领导并管理全国电影发行放映业务的专业公司,凡在全国上映的各类电影,由中影公司统一发行。

    而中影公司的发行方式,就是买断——以每部故事片70万的价格,从各大电影制片厂统一购买。


()好看的txt电子书
    这个价格看似不错,但内地电影制片厂受制于体制,效率低下,成本高昂,这个价格,别说盈利,维持生计都难,而另一方面,内地的电影市场却如火如荼,一片热闹。

    古诗有云: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

    制片厂辛辛苦苦的拍片,做了好大的蛋糕,却只能眼睁睁的看着中影公司大快朵颐,自然怨气冲天,沈冲听魏报国说过,前段时间,北影厂的厂长亲自上书给中央,要求改革。

    这种局势,对沈冲非常有利。

    内地现在已经出现了两个垄断性质的电影公司,一个是中国电影发行放映公司,一个是刚刚成立的中国合作制片公司,然而,还有一个大腕没出场……

    后世中影集团牛气冲天,除了发行放映方面的优势之外,还手握一个超级大杀器——中国大陆唯一拥有影片进口权的公司。

    而在最初,这个权利并不是中影公司的,而是中国输入输出公司的,只不过整个80年代,内地都是国产电影的天下,这家公司名声不显,作用不明,所以后来被并入了中影公司。

    这家公司还没成立,但根据沈冲最近打听到的消息,很有可能在年底之前成立。(注3)

    看名字就知道了,香港电影想要进入内地,必然需要经过这家公司。

    而沈冲在陈播面前,可没提全国两个字,只是建议香港电影进入说粤语的“广东地区”放映,漫天要价,坐地还钱,他的心理预期其实很低,只要能在深圳放映,就心满意足了……

    深圳是特区嘛,特事特办,机会还是很大的,在来北京之前,沈冲已经从江之强那里获悉,深圳欢迎香港商人投资经营电影院。

    中影公司是负责全国放映的机构,在深圳一地放映,就不算全国,打个擦边球,避开政策规定,况且深圳现在只是个小渔村而已,30多万的人口,弹丸之地的蝇头小利,中影公司未必在乎,即使在乎了,抵制的欲望也不会很强烈。

    在深圳自建院线,然后借用中国输入输出公司的外皮,以电影分账的方式结算票房,这就是沈冲的计划。

    以深圳的发展速度,沈冲相信,最多两三年,票房分账的数据,就能让内地电影制片厂的厂长站起来造反了。

    只有中影公司统购统销的垄断地位被摧毁了,内地电影市场才算真的活了,否则,在垄断的阴影下,任何繁荣都终归是镜花水月一场空。



    沈冲敢这么做,也是抓住了改革开放之初,国家转型的空白期。

    十年动乱,让内地损失了大量的人才,同时又摧毁了很多行业旧有的规章制度,所以在改革开放之初,很多行业都是在一片空白上重建秩序,这时候,一个专家,就有可能决定一个行业未来十几年或者几十年的命运。

    沈冲虽然年轻,但他在香港彗星般的崛起,白手起家,月赚千万,连破香港电影票房纪录,如此种种,给他蒙上了经营奇才、电影专家的外衣,内地现在求贤若渴,即使不算黄山的际遇,他到北京,也能获得不俗的地位。

    这就是所谓的时代红利啊!

    比如李开元在深圳,号称投资1000万港币,其实先期只投了200万,就能让省一级的领导亲自出席奠基仪式,而再过几年,别说1000万,就是1个亿,投到深圳,连个水花都不会冒。

    内地电影在动乱期间,几乎完全停滞,曾经连续数年,全国没有出品过一部影片,动乱结束后,电影行业基本是在依照50年代的规则运作,完全跟不上时代的需要,所以不管是高层领导,还是底层职工,都有强烈的改革意愿。

    所以,沈冲此时,仿佛是一个站在一片废墟上建筑商人……

    ——————————————————

    注1:数据参见卓伯棠的《香港新浪潮电影》。

    注2:见《中国当代电影史》第二册。

    注3:中国电影输入输出公司是1979年12月30日挂牌成立的。

第二卷 第二十八章 合拍

    票房分账虽然麻烦,但对内地来说,好处也是显而易见的——容易把香港那些见风使舵的墙头草死死的绑在内地,这对宣传第一,赚钱第二的政府来说,诱惑力比买片花要大的多。

    因此沈冲觉得,如果香港电影能进入内地放映,票房分账模式,还是颇有竞争力的,不过这件事的最终结果如何,不是他可以左右的,能做的,也只是用心写好报告,尽力鼓吹票房分账,尽人事,听天命而已。

    反正在改革开放之初,任何事情,只要努力去做,都有可能发生。


()免费电子书下载
    比如1985年,就有一份名叫《现代人报》的报纸在广东成立,港资控股超过70%%uff0c堂而皇之的在全国发行,销量70多万,风头甚至盖过了南方第一大报《羊城晚报》,成为很多机关单位最受欢迎的报纸,这在后世,是难以想象的事情。

    只不过这份报纸时运不济,在1994年,先被猪一样的香港队友拖累,接着又被同城道友《南方周末》牵连,撑了九年之后,最终还是寿终正寝了,从那以后,内地再无外资控股的报纸媒体。(注1)

    ……

    沈冲在招待所呆了一天,第二天下午,又被电影局召了过去。

    他在北京电影学院演讲内容,以难以想象的速度在北京电影圈里流传,让《空山灵雨》的热度急剧飙升,拷贝从中南海出来,刚送到北影学院,还没来得及再放,就被北京电影制片厂以“借鉴香港先进拍摄技术”的名义借走了,北影厂放了一天,电影局又以“参考海外成熟的合作制片模式”为由拿走了……

    说实话,这有远超沈冲的预料,他把《空山灵雨》带到北京,其最初目的,就好像暴发户买了世界名画,到处显摆一样,用来妆点自己品位而已。

    胡金铨是公认的武侠电影史上承前启后的大宗师,在他之前,武侠电影是胡打乱斗的街头把戏,在他之后,武侠电影登堂入室,自成一派,成为世界影坛独特的一个电影类型。

    他和李翰祥,楚原,张彻一起,并称香港六七十年代的“四大名导”,其余几人,作品数量数以十计,票房累计数以千万,而胡金铨寥寥数部作品,单片最高票房不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