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时间横跨几十年,囊括了约翰·纳什绝大部分人生时段,这就像那句话:说得多错得也就越多。
“……我并不想对纳什先生不敬,他是位不容争议的数学天才。但同时必须要承认的是,他本身也存在着巨大的争议。天才等于疯子这个公式虽然不是通用的,但在纳什先生身上我们却可以清楚的看到这一点。那么对于同样有着天才名头的安吉拉小姐来说,如何客观的舍取就成了一个值得考虑的问题。毕竟,每个人看问题的角度都不一样……”
——《芝加哥论坛报》克洛弗·拉姆
这位拉姆先生虽然向来以毫不留情的尖酸嘲讽风格著称,谁的账都不卖,可在这篇文章里仅仅只在字里行间隐约着透露一点不认为安吉拉能很好平衡其中的争议的观点。相比他以前文章已经是非常的含蓄了,熟悉他的人们甚至以为这是别人借他的名头写的。
很正常,不管怎么说这部电影目前只放出了预告片,离公映还有段时间。而安吉拉已经给了人们太多的惊喜,尤其是去年那记耳光可是又响又亮。所以如果想要写带预言性质的文章时,都必须要考虑这个问题。
当然,这只是个开头,等《美丽心灵》公映后他们绝对会进一步挑刺,那时肯定不会再有这么多顾忌。还好,安吉拉对此多少已经有了心理准备,因为试映后受邀前来观影的人们基本上分成了两派。
一派认为相当不错,将纳什从天才到疯子然后再在妻子朋友的帮助下清醒的过来的故事拍得非常的感人和激励人心;而另一派则认为,这有些过于的失真以及美化纳什,虽然这是个不错的故事,可以对于一部传记电影——尤其是具有争议人物的传记电影来说,这样处理稍微有些不妥。不过即使双方的分歧较大,都承认罗素的演技非常出色,和上半年出演的马克西姆斯是两个完全不同的形象。而各个配角,无论是埃德·哈里斯还是保罗·贝塔尼,又或者达科塔·范宁都相当出色,出演艾丽西亚的凯特更是不落罗素的下风。
“无论是人物的演绎还是故事的讲述,这部电影都还算出色,问题仅仅在于传记电影以及对纳什先生的争议上面。”安吉拉最后这么总结地说道。
“那又如何?”开在办公桌后面的高靠背椅子上的艾德双手一摊,“观众们买票进电影院是去看一个故事,一个可以让他们害怕、感动或者激励、欢乐的故事。你既然很好的讲述了这个具有争议人物身上发生的故事,那么还担心什么呢?这是电影不是记录片。”
“我知道,其实在处理这个故事的时候已经尽量避开了纳什教授那些无法定论的争议,只是……”安吉拉说道这里撇了撇嘴巴没有继续。只是被所有人捧惯了,有些不习惯面对赞扬和批评同时并存的情形——尤其是那些挑刺般的批评。
“这其实是好事,就像去年所有人都质疑你能否执导出《钢琴师》那样。到后来我们不仅没有因此亏损,反而小赚了一笔。所以对于电影来说,只要受观众喜欢,那么越有人争吵越好。”艾德摇头晃脑地说道,一副商人本色。
“好了,不说这个了,”安吉拉失笑着挥了挥手,将话题转移,“我想约翰他们应该会很高兴,我终于执导了部符合皮克斯风格的电影。”
艾德不由大笑起来:“当然,当然,你以后要求导演动画电影的话,他肯定不会拒绝。”
“这个主意不错,”安吉拉煞有介事的点了点头,“我会好好考虑的。”
的确,如果两种观点闹得不可开交的话对于电影来说反而是件好事。在回去的路上安吉拉坐在车中这样想着。话题多多也就代表关注度足够高,票房和影响力自然也就水涨船高。
她的心里忽然一动,如果自己想要完成自己的目标,这也的确是个不错的办法。如果按计划不出太大的意外自己将会有足够的影响力,如果再引起巨大的争议……当然,前提条件是电影本身必须足够出色。
安吉拉忽然轻轻叹了口气,不用在意《美丽心灵》公映后那些可能冒出来的故意挑刺的批评是因为这部电影依然没有跳出原版的框架,虽然她同样加入了自己的思考和技巧。
我还是学到了很多东西,同时还要学更多的东西。少女在心里对自己默默地说道,那么接下来自己需要的,是一部群戏,可以让自己学到多线路讲述的群戏拍摄技巧的电影,同时还要保证能被奥斯卡提名最佳导演——如果今年电影学院依然不肯给她这座小金人的话。
“干嘛皱着眉头,虽然你这个样子依然很漂亮,可做得太多的话光洁的额头可就保不住了。”开着车的凯特看着后视镜这样问道。
“有那么一点小问题。”回过神来的安吉拉笑了笑。
“我可以知道吗?”凯特对着后视镜眨了眨眼睛。
“哦,当然,我对罗素非常的不满。当大家一致认为他的演出很出色的时候,那眉飞色舞的样子仿佛别人看不见似的。”安吉拉煞有介事的说道,“但是我的凯特就不一样了,你端庄的坐在那里含蓄的笑着,对每个夸奖你的人都礼貌地点着头。哦,完美极了。”
“是这样吗?”凯特抬起头来想了想,“我怎么记得我同样也是眉飞色舞的?”
“没关系,就算是你也眉飞色舞那也是完美的眉飞色舞!”安吉拉用力一摆手,然后凑到凯特的座位后面:“接下来我们去哪里,明天我就回波士顿,要及时行乐。”
“让我想想……安吉!”凯特忽然恼怒的叫了句,“我在开车!”
“没关系,放慢车速就行了。”安吉拉笑嘻嘻地回答着,伸到座位前面的手故意加重了力度,跟着还在凯特的后颈上吻了一口。
“当心狗仔……”凯特的脸蛋闪过一丝红晕,咬牙切齿的低声说了句。
“没关系,他们现在都跟保镖的车去了,不会有人打搅我们的。”安吉拉嘿嘿说道,跟着心头忽然一阵猛跳,凑到凯特的耳边低声说了几句。
“这就是你的计划?”凯特眼波流转的瞟了眼后视镜,“你不怕我报复?”
安吉拉并没有说话,只是双手重重捏了下。凯特轻哼了句当即一打方向盘,驾驶者车子往另一条街区驶去。
第133章 两种观点
又是一年就要过去了,伴随着的依然是圣诞和新年的假期。如过去的两年那样,天才小姐的新电影选择年末上映——圣诞节的第二天。虽然这部电影不像去年的《钢琴师》那样从开始拍摄就引起过无数争议,可无论是喜欢安吉拉的人还是讨厌安吉拉的人全都在翘首以盼,并且第一时间买票进场观看。
而接下来发生的事情和预料的差不多,赞扬的和批评的几乎持平。不少批评完全是为反对而反对,比如之前那位以辛辣批评著称的名叫克洛弗·拉姆上影评人一反之前的含蓄,在自己的专栏里大肆的嘲讽:“莫名其妙的剧情,总是神经质的主角,天才小姐似乎已经耗尽了她的才华。五角大楼或许应该考虑向安吉拉提出抗议,因为他们逼疯了一位数学天才;普林斯顿也应该发表声明,告诉大家他们不鼓励学生在生气后发泄到公共财物上面。
好吧,以上有些过于的挑剔,可剧情确实就在这样一种不知所谓当中发展着。我们看不出纳什是如何出众,博弈论竟然是在追求女孩当中诞生的,不知道纳什本人看到这里该哭还是该笑——虽然这个点子很有趣……”
除了这些,这个家伙对演员们的表演也是尽极嘲讽。说什么罗素从头到尾都是副眼神游弋的模样,完全没有投入到表演中去;而凯特无论表演得多么夸张,依然是个花瓶;保罗和埃德则除了神经质还是神经质。所有演员当中只有达科塔幸免于难,或许是因为她年纪小。
总之,在他看来这电影处处是漏洞,完全不值得花上数美元到电影院里去坐上两小时。
当然,大部分人还是持肯定意见,《纽约邮报》的一遍文章就这样写道:“这是部出色的电影,人性的力量贯穿整个故事。一个人在精神世界如此凋残零乱的状况下,在狂乱和绝望的挣扎中依然没有放弃理性之光,没有放弃一个智慧生物对世界的观察能力和思辨能力,这种坚强既温暖又激励人心,值得每个人再三回味。”
同样,那些被拉姆讽刺的地方也被受称赞:“不得不承认,用追女孩来解释博弈论是个绝妙的注意,这种深入浅出的手法能让观众更容易了解纳什的理论。看得出安吉拉在这上面花了不少心思,很完整很顺利的给出了纳什发疯以及清醒的理由。至于事实怎样就不用过多追究了,毕竟这部电影不是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