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银河这个名字好象一夜之间传遍了大江南北,成了众人瞩目的焦点。李成了名人,但她却仍然像年轻时那样大胆、直率。有了扎实的专业知识,又进行了深入的社会调查,李发现人们心中存有不少陈规陋习,而这些是需要改变的。李银河有心向这些陈腐而顽固的观念挑战。她发出了一次又一次地呐喊,引来人们一次又一次的关注。
她指出,性是人的一个基本人权,不应该被任意剥夺。
她声称:同性恋是人类一种自然现象;同性婚姻应该合法化、卖淫问题应该非罪化;三人以上的自愿性活动不应该受法律惩罚;Se情品应该合法化;男女应该同厕;大学生应当有性权利等一个个新锐观点。
她的观点大胆而刺耳,却又针对的是一些重要的问题,让人无法回避。
她本人也引起了人们两种截然相反的态度。有人对她击节赞叹,也有人对她嗤之以鼻。我劝大家不必过于激动,即使你不同意她的观点,也应该认同她的勇敢精神。中国有句老话:枪打出头鸟。这句话是如此的深入人心,以致于中国人当中做老好人的不少,人云亦云的也不少,而真正敢于站出来说话的却不多。而李银河却是一个例外。仅仅就这点而言,我们也应该感到欢欣鼓舞。况且,李银河关注了这么多重要的社会问题,对于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又给出了自己的观点。中国不正是需要这样的学者吗?
也许正是由于上述原因,李受到了媒体广泛的关注和评论。
1999年,被《亚洲周刊》评为中国50位最具影响的人物之一;
2001年,被中同新闻网评为中国同性恋十大年度人物之一;
2002年,被国内书业界一家权威杂志评为“文坛十女将”之一⑦;
2004年初,新浪网举办文化大型调查:谁是中国最有名的人,共有100位候选人,李银河排名第71位;
2004年9月,被《南方人物周刊》评为影响中国的50位共知识分子之一;
……
心静如水
李虽然频繁出现于各类媒体之中,但她的内心却没有因此受到太大的波动。我曾与她有过几面之缘。她穿着朴素,表情宁静而从容,里面暗藏着一些善解人意。
有一次,她到上海做讲座,大概是因为飞机晚点的原因,李银河顾不得吃晚餐,直接到报告厅准备讲座了。整个讲座过程,她都是饿着肚子进行。我记得,那天她脸上化了妆,还涂抹了一层淡淡的口红。但却仍旧难以掩盖她那已经衰老的面容,她的额头上已经出现皱纹,脸上的皮肤也略显粗糙,而且还出现了许多老年斑。而此时,她也不过52岁而已。
另一次,她到广州中山大学去讲座。她在宾馆不慎摔了一跤,右手骨折。到医院包扎完了就立刻往学校里赶。等到她上楼梯时,却无论如何也上不去了。中山大学的男同学看到这种情况就主动抬着轮椅把她送上楼。走着走着她有点儿不好意思,跟抬轮椅的同学说,对不起啊,我太胖了。
……
2004年9月,李银河被诊断为心脏早搏,她对出差、讲座、说很长时间的话感到吃力。她已经明显的感到衰老正朝她迅速的走来,而生命就在这花开花落之间匆匆而过。有时候,她能感受到,在另一个世界中,有个称她为“吾友”的人时常对她发出呼喊:“你好哇,李银河。”
她渐渐放宽了对自己的要求,把日子安排得平静而又充实。她的作息时间十分规律,从不熬夜,每天晚饭之后就休息。在闲暇时间里,她会看看书、影碟,或者是足球。她说,她喜欢看郝海东踢球。不过,自己却总是记不住人名。
在经历了人生的大喜大悲之后,她对一切都看得很淡,进入了一种无欲无求的境界。
她是个怎样的人
对于李银河,每个人可能都会有自己的看法和评论。而在这里,我想说说自己的感受。
在我看来,李银河是一位智慧勇士、一位权利斗士、一位博学的学者、一位追求独立、自由和爱的女人。
在上文的叙述中,笔者有意遗漏了李银河生命中的两个重要人物,一位是福柯;另一位是王小波。前者是她精神上的导师;后者是她感情深厚的丈夫。前者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她的学术方向,而后者则给予了她刻骨铭心的爱情。
出于篇幅和结构上需要,笔者把福柯、王小波对李银河的影响分别单列一章加以介绍,为您揭露人物背后的故事。
()免费TXT小说下载
以上这些,就是学者李银河的大致经历,在这些经历背后,我们能看到一个人的成长。而这个成长本身就是一种收获。
这也可以看作本节取名“经历与收获”的一个题解吧。
3,留美与回国
有关李银河留学美国与选择回国的经历,上文已经做了叙述。不过,上文的叙述的侧重点在于记录事件。对于人物的内心感受,却没有进行深入地挖掘。而本节则侧重描述李留学与回国过程的内心感受。
留学美国
1982年,李银河独自一人漂洋过海,开始了她的美国留学生涯。美国也许是一个富裕、自由的天堂式国家,但那也是对于美国人而言的。对于一个亚洲来的黄种人来说,在美国受到歧视则是时常发生的事,尤其是在那个年代。到美国不久之后,李就感觉到了强烈了文化压力。中国与美国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文化,文化乡愁是难以避免的。已经30岁的李银河,正体验着一种前所未有的孤独与压力,她已经开始感到寝食难安了。
20世纪80年代初期,美国人大都对中国文化缺乏了解。这两种不同文化中的人很难取得真正意义上的交流。李银河后来回忆说:“美国人当老大当惯了。对别的民族和别的国家难免兴趣缺乏,有的年轻人竟然能够问出中国大陆面积大还是台湾面积大这样无知的问题。”⑧
然而,即使是在这样的艰苦条件下,李硬是要把留学坚持到底。她知道,这次留学的机会难得。如果一旦错过,就会前功尽弃。这时候,她想起了自己早年在内蒙古插队时的艰苦经历。她以此来勉励自己,大不了把这次美国留学当成一次“洋插队”。就这样,李银河一直坚持着海外的漂泊生活。
事情的改变发生在1984年。那一年,丈夫王小波同样考入了美国匹兹堡大学。于是,夫妻两人可以在海外团聚了。这件事对他们夫妻两人来说,都是意义非凡的。李银河想在美国拿博士学位,就需要在那里度过6年的时光。如果他们夫妻两人在异地分居长达六年,那简直是一件极其残酷的事情。而且那六年时间正是他们青春年少,人生的黄金时期。谁能忍心眼睁睁地看着它从自己身边流走呢?弄不好还会造成移情别恋,虽然他们之间的感情很不错。
王小波的到来改变了这一切,他让李银河感受到了温暖、感受到了爱。王到了之前,李曾有这样一个愿望。一天,李无意中看到一本摄影集,全是美国的旷野、森林和消息。她简直着了迷。她想象着,她与小波两人坐在那水边的石头上。旁边是一棵巨大的红枫,周围是寂静、清新的空气。她完全陶醉在那样的情境中了。
也许是上天偏爱这个爱做梦的小女孩。不久,李的愿望就成为了现实。那一年暑假,王与李从匹兹堡出发,经中南部的70号公路驾车横穿美国,一路走走停停,用了10天的时间终于到达了西海岸,游览了粗旷壮丽的大峡谷,在黄石公园、“老忠实”喷泉前留恋忘返,还饱览了绚丽地自然风光和大小城镇的生活。一路上,他们或者住汽车旅馆、或者在营地扎帐篷,留在内心里则是永远难忘的浪漫与欢乐。⑨
这次旅途的快乐并不是因为他们看到了美丽的景物,这不是主要的原因,真正的原因在于两个孤独的心灵可以走到一起了。这样,他们不再感到孤独、感到害怕。王没来美国之前,那些美丽的景物就是客观存在的,那时侯李为什么没有兴致独自一人去游览美景?一个人,的确需要一个,至少是一个,与他分享快乐或痛苦的人。
选择回国
现在,选择出国留学的人可以说是越来越多了。当他们留学生活结束时,不得不面临一个重大的选择,是留在海外,还是回到祖国。李银河也曾在这样的人生十字路口中徘徊过。或许她的选择能够为许多人起到借鉴作用。
1988年,李拿到博士学位。她开始面临留在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