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会议结束以后,不善喧闹场合的严明要到女儿那里去吃饭,也好尝尝久违了的小尚的手艺。不过严明也很体谅林海难处,没让他跟自己到佳园去,而是留下了陪其他人。
所以马民远等省委领导和一些部委领导在晚宴上就没了约束。和林海熟悉的那些人上桌后还没开始动筷子,就对也陪同在场的林海连声抱怨他的讲话太长了,这个说胃病犯了,那个说血压高了,平常吹嘘自己身体好的这时也在喊腰疼,一致要林海给他们弄些特效药品来。
不过,在闻讯过来的王晓燕以一人一箱金樽明月为代价替林海解了围以后,所有人的病瞬间便全都好了,即刻就精神焕发的投入到了杯盏交错之中,让刚才在一旁跟着紧张了半天的不知情者和赶来的保健医生目瞪口呆。
“用白酒来治疗胃病和高血压?这是世界医疗奇迹!”
林海这篇讲话引起的波澜迅速的蔓延,先是第二天的河中日报和万阳日报做了全文登载,接着全国各大报刊也做了转载。很多领导和理论专家们一致公认这是几个月来对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最为精辟全面解析一篇讲话,最后被中宣部定为了各级党员干部学习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的参考
之所以定位参考文章而不是必读是因为对林海这篇讲话也有不少人的意见向左,大多是集中在了他讲话的后两部分。确实,如果要是把林海的讲话分开来看,就其中的一些内容最少可以给他扣上一顶“妖言惑众”的帽子。可林海的巧妙就在于他紧紧抓住了十一届三中全会这条主线,首次把十一届三中全会抬到了可以与遵义会议相提并论的位置,使得一些人不便把否定的结论下的太早。
中央首长们对林海的讲话也进行了议论,对其中的一些观点也是看法不一。不过最后的观点还是统一到了一点上,“既然是实验区,就让小顾问大胆去闯吧!”
但是不管哪一方面的人都在关注着万阳市的下一步动态。
城市经济改革涉及面相当广,前世是从扩大企业自主权开始起步的。包括苏联在六七十年代也做了类似的改革,但最后又回到了原路。
林海认为,扩大企业自主权实际上就是一个调动企业积极性、发挥生产潜力、初步尝试市场经济的过程。这项工作应该不难做到,尤其是在我国目前各类商品还不能充分满足市场需求的情况下,扩大企业自主权在短期之内会有相当明显的效果。
但是接下来呢?由于计划原料和非计划原料、计划产品和非计划产品所构成的生产成本与产品销售之间的不均,低价原料转为计划外销售的巨大利益,必将会使价格体系受到严重的冲击,企业也无法处于一个起跑线上,在市场商品达到一定需求量的时候,各种社会的矛盾就将被引发了出来。
前世解决这个问题的做法是实行原料和产品价格的双轨制,并逐步的过渡到一定意义上的以市场确定价格的单轨制。这种做法虽然是从计划经济走向市场经济的一个必要过渡手段,也确实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在由于其它方面、尤其是廉政以及法规建设上的滞后,致使价格双轨制所带了的官商不分、**的**现象,更是为后来的权钱交易的盛行和社会风气的恶化奠定了基础,激化了社会矛盾,也给国家造成了巨大的损失,从一定程度来说也是延缓了中国经济发展的步伐。
所以,更多的人把眼光盯在了市委和市革委将会采取哪些经济和政策举动时,林海却把党政机关的廉政及工作效率放到了头等重要的位置。
林海有一种预感,怎样在特定的环境和条件下,做到经济发展与廉政建设同步进行,这将是他今世面临的一个最大挑战。而且在这方面具体怎样做才更有效,他也没有在手的把握,现在只能是从开始就抓,尽力的堵住**的源头。
所以,万阳市新领导班子的第一个重大举措并没有放在经济方面,而是首先放在了制定各级各部门工作考核标准和干部任用管理制度的改革上,其核心还是沿用了林海在丰裕县所采用的公开监察制度和干部任用连带责任制。超编或者是没有人敢为其承担责任的干部一律离岗学习,然后担任监察员或是另行分配其它工作。
几乎所有的人都拥护改革,几乎所有的人都想享受改革的成果,可是又是几乎所有的人都不愿意改革触动自己的利益。
这是林海总结的前世改革过程中贯穿如一的一个巨大心理矛盾。今世也必当如此。
果然,市委的决定一公布,整个万阳市的官场就如同遭受了强烈地震。
但面对下面的纷闹一团,许宏滨的态度却极为强硬。他在全市处级以上干部会议上宣布道:“我们担负着经济改革试点的重任,必须要有一个适应改革需要而有效运转机构和廉政的干部队伍。谁要是不想干就提出来,市里拿钱出来养着你都行。但是对于那些又想要权又不想担责的人,在万阳市我绝对让你混不下去。在一个星期之内,要么去告倒我,要么就执行市委决定。留在位置上的就赶快把你的工作做好,不要让别人抓住了你的把柄。我相信大多数同志应该是拥护市委决定的。”
这怎么听也不像是一个市委书记讲的话,倒像是??????不好形容!
()好看的txt电子书
许宏滨这样做也有自己的小算盘。“这次要搞好了我就可上到省一级,搞不好了我就找儿子拿钱供着我到全国去旅行。”
许宏滨也是横下了一条心,同时也感到了无后顾之忧的官当起来真爽!
当然许宏滨也不是一味的强硬,按照中央和省里给的特殊政策,在职的干部们可以享受比较优厚的岗位津贴,对岗不对人,最高可拿到每月七十元,最低也可以拿到二十五元。此标准将随万阳市的经济增长幅度而浮动,而且还有相应的考核扣罚办法。当然,如果万阳的经济改革没有显著成效,这个津贴也就会随之取消。
岗位津贴的数额基本上是参照现在在岗人员工资标准百分之五十来制定的,这对于各级干部们来说无疑是一个相当大的诱惑。不就是多出点力吗?不就是工作多负点责任吗?又不是要命的事,有钱不挣是傻瓜!
对于那些工资低、职务高的中青年干部来说,津贴在收入中所占的比例还要大。像王晓燕,基本工资加各种补贴是五十几块,可她的副处级津贴就可以拿到四十五元,惹得琳姐姐也嚷着要调回万阳市工作。
“你缺那点钱吗?”这完全是找个借口试看林海小弟听不听话。
果然,在林海提出给严琳安排个副厅级,让她每月多拿六十块钱以后,琳姐姐就只当是没这回事了,到了晚上反而对小弟对自己的重视给予了特殊的奖励。
解决完机构和干部问题以后,市委和各独立单位的领导就带着提纲到基层去进行为期十天的调研工作了。
林海则在王晓燕的提醒下想起了自己还是一个研究生,而且因为打仗还有几门课没有考试,所以不得以乖乖的跟着王晓燕来到了河大,认真坐下来参加了五天的学习和补考。
当然几门考试肯定是会全部通过,但所谓上课的却又一次的走了样。
万阳市被确定为经济改革实验区这一消息,本来就足以令搞经济教学和研究的学者们瞩目和跃跃欲试了,而自己的学生却是经济改革试验的组织者,这不由让欧阳教授等更是欣喜若狂。机会难得,所以林海几天上课的时间基本上都成了围绕城市经济改革而进行的交流和探讨,连法律系的教授们也带着弟子加入了。最后教授们和林海达成了协议,在任何时间里他们都可以给林海和王晓燕单独授课,教授们则组织两个课题组,跟踪研究万阳的经济改革以及法规建设、并且为市委提供相关的咨询服务。
而王晓燕这次真的是眼都没眨,就给了经济系和法律系各两万元的课题研究经费。
不过由于林海和王晓燕现在都已经成为了河大以至于整个万阳市的超级名人。所以当第一天听到了林海和王晓燕回校上课的消息后,他们所在的教室外就很快的就围满了老师和学生。不得已林海和王晓燕只得各自出来和大家见面,可谁知一出来后人却越聚越多,要求签名的和没完没了的提问令两人应接不暇。最后校领导和校保卫处只得倾巢出动极力劝阻,还在教室的走廊上设置了警戒线,这才使林海和王晓燕得以重新坐回到教室里。
而林海一时心血来潮,本想找柯建阳借一个饭钵,中午去重新体验作为一个学生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