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本也算不得什么特别的消息,这些年来,由于南北两个少林的渊源,常常是你来我往,交流佛法武功之类的,很是频繁。特别是,今年不仅弘愿师伯来了,并且还带来一个重要的消息。南少林准备在来年七月十五盂兰盆节的时候,举办一次盛大的佛教盛会────盂兰法会,并在全国范围内广邀各名山大寺的高僧,弘愿师伯此来一是加深交流,二便是向少林下请帖。
晚上君宝与师傅说起这件事情的时候,觉远师傅笑着说他早已经知道了,并且到时候他也将随首座一同南下参加此盛会。他这里所说的首座是菩提院的玄空大师。
听到师傅也要南下,君宝便动了心了。想想自己,来到这个世界依然十五个岁月了,便一直生活在寺里,最远的夜就是去嵩山脚下的小镇了。这次倒是一个好机会,若能随师父南下,便可以好好游历和了解这个世界了。于是君宝便趁机央求师傅,师傅笑着说明天问过首座再做决定。
看着师傅慈爱的眼神,君宝就知道此事基本上已经搞定了。因为师傅佛法精深,首座师伯对师傅一向很敬重的,这样的小事情应该没有问题。
次日,师傅带给君宝一个更好的消息。原来方丈首座他们很是看重这次法会,准备大力协助南少林办好此次法会,于是准备过年之后,大量派遣门下的弟子,分批派往南少林。在师傅的大力推荐下,君宝也顺利的加入到了南行的队伍中了。
自从宋朝南迁以后,中原地区刀兵不断,为避免战火殃及,少林便避世不出,自己独守嵩山,连门人弟子也很少在江湖上走动了,于是嵩山少林在全国的影响力便慢慢减小了,泰山北斗的地位也慢慢动摇了。而这些年来,福建南少林的发展却是兴旺的很,在南方几省中隐隐领袖佛门的气象。俗语有云,静极而生动。嵩山少林多年避山不出,玄法方丈此时便有借协助举办盂兰法会之机,向天下表示少林重新出山之意。于是便有了派君宝等门人赶往福建少林之事。
次年,刚刚过完上元节,第一批弟子便开始下山了。他们一行四人:法相,明见,明性和君宝。其中法相不但是从南少林来的,更是他们中年龄最大经验最多的一位,理所当然的是几人的带头人。
夕阳已坠,暮霭渐渐升起,在通往登封的官道上,此时已空无一人,宽阔的官道显得空旷悠长。毕竟此时刚刚过完年,人们还都在家中回味着年味,很少有人此时出远门。况且此时也已渐黄昏了,所以官道上显得冷冷轻轻。
蓦地,远处道路的尽头出现几个黑点,不久黑点慢慢变大,却是四个背着行囊的和尚,正在路上奔行。这自然就是正要赶去南少林的君宝一行了。因天色已晚,路上又无人,四人便不自觉的脚下发力,使用轻功赶路。君宝的三位师兄修习武功数十年,均是功力精深,而君宝的九阳神功,经过这些年的苦修,更是把武功的修习融入到自己生活,随着日常的一举一动,先天真气时刻在运转自如。
刚开始三位师兄还怕君宝跟不上,不过一段时间后,见他能轻松跟上,除了暗暗称奇外,也就完全施展开轻功赶路了。但见,头前带路的法相,脚下施展挪移功夫,一纵身便有几丈距离;而明见师兄步伐轻盈,行动若浮云,明性师兄大步前进,每一步却有几尺之远,也显得也游刃有余,行动自若,居于中间;而君宝因没有专门修习过什么身法,行走间如同前世中的竞走一般,脚下却忙而不乱,也紧随其后。
休息的时候,三人都对他的脚力暗暗惊叹,君宝便解释说,也许这就是每天上山下山挑水的成果吧。三人于是也都带着三分疑惑的恍然了。闲话不提,当天几人终于赶在城门关上之前进了城。
第二日,在城中游玩的时候,君宝和明见都显的特别兴奋,特别是明见,仿佛山里的孩子进了大都市一样,见到新奇的都想上去研究一番。而君宝此时也如飞出鸟笼的小鸟一样,心神眼睛都徜徉于古老的建筑和来往的行人上,感受着这古老的令人心醉的风情。而明性师兄和法相师兄倒没有什么特别的表现。明性性格内敛,且也曾来过登封城几次;法相师兄自不必说了,几番来往于南北少林,更是见识广博。所以一路上唯有君宝和明见时而东张西望,时而手舞足蹈、满脸兴奋的样子,常常令二位师兄摇头哑然。
不过,出了登封地界之后,渐渐的,几人便谁也兴奋不起来了。一则是渐渐的看惯寺外风情,二则,更主要的是映入眼帘的往往是一幅破败的景象,虽然此时刚春节不久,但一些村庄却毫无节日的喜庆,看去寂然阴沉,哪有丝毫节日气息。还有大片的农田荒芜,衰草遍布。眼前的一切,又如何能够让人心情愉快的起来。一时间,师兄弟四人默然赶起路来。
赶过一段路之后,法相师兄才向三人解释道:“虽然蒙古和我们一起联合灭了大金之后,中原地区归我们了,不过好景不长,蒙古人狼子野心,蒙古铁骑常常进犯中原,每次来时,都是烧杀强掠。而他们走了之后,很多流民便成了土匪流氓,继续祸害一方,以至于现在这里,一片破败。哎!现在连这里的我朝大军都已经全部南撤了。”
他转而看向君宝三人,振声道,“幸好登封地区,有我少林在那里镇压,才保得中原地区的一方安宁。”
明见兴奋的道:“这样的话,如果每个地区都建立一个似我少林这样的势力,不是就可以保的百姓安居乐业了么?!”
法相师兄道:“呵呵,师弟想到太简单了!事情若有这么简单,那里还有今日之乱世啊!”
一时间,几人默默而行,各自想着方才的对话,想着解决的方案。
当晚四人找了一座无人的破败寺庙安身不提。不曾想当天夜里竟然下了一场大雪,次日等到雪散天晴,出来看时,雪居然有半尺深厚。虽然外面天气寒冷,冷风肃肃,寒冷入骨。不过四人均是功力精深之辈,运传内力,自然不惧这自然的严寒,于是继续踏雪而行,向南赶路。
俗语有瑞雪兆丰年之说。不过这句话是针对和平盛世来讲的,而对于现在这个兵荒马乱的世界来说,大雪带给人的,特别是带给穷困百姓的,却只有寒冷,饥饿,绝望和死亡。象现在这些所谓的中原地区,名义上都还属于大宋的疆土,不过这也只是名义上的疆土而已了。大宋政府在这里的控制完全是名存实亡,兵力更是都撤回到了淮河以南。衙门里面也是空空如野,此时又有谁能帮助这些处于冰雪中瑟瑟发抖的百姓。所以一路踏雪行来,本该是无比风雅的事情,但入目的一切却让四人人感到阵阵凄凉。所见虽没有“千里无鸡鸣”的荒凉,但却常有“路有冻死骨”这样的惨景。
本来四人每人都背了一个包袱,里面是若干银两和一些换洗的冬衣,但在经过几个村庄之后,大家的备用衣物连同包袱都全部送出去了,都送给了那些在冷风中瑟瑟的穷苦人了。现在再看到这样的场景,四人都已相顾无言唯有心情沉重,暗自为他们念叨“佛祖保佑”了。明性师兄眉头紧皱,默念阿弥陀佛。明见的紧绷着的清秀的脸上也多了一层青色,而法相师兄则是闭目微微摇头叹息。
譬如刚刚在身后的那个小村子里,众人看到一位年迈的老婆婆带着一个约五六岁、瘦弱不堪的幼童,在一间四壁漏风的茅屋里瑟瑟发抖,四人进得屋去,只见的家中连一床像样的棉被都没有,一老一小,身着单薄,小男孩依巍在老婆婆的怀抱…………
几人留下来往唯一的衣物后就匆匆出来了,因为他们心里都知道,这一老一小想要渡过这个冬日,真的不容易,估计…………君宝不忍往下想了。苦难的人是如此之多,而他们现在业已经身上空空,一时间,他们才认识到自己是如何的渺小,力量是如此的微薄。
第二章 风陵渡镇 巧逢郭襄姐弟
更新时间:2009…1…24 9:18:45 字数:2964
出了那个村子,几人一直心情郁郁,一路沉默着无人开口,却不禁越走越快,最后竟奔跑了起来,企图用这种方法来排解心中的郁郁沉闷。
将心中的愤懑发泄了一阵之后,法相师兄才幽幽的说:“以前我也见过许多苦难中的百姓,不过却远远没有他们悲惨阿!”
明见恨恨的说:“这些都是残暴的蒙古蛮子造成的结果,这些人以后肯定都要下阿鼻地狱。”此时明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