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我想上前,林辉拦住我,“他会做得天衣缝。时间还早!上面有露台,可以看到整个县城,去吗?”
我点点头。好不容易凑上两个人单独相处,我决定今晚就问清楚林辉来这里的真实意图。
宾馆地势高,站在露台,县城夜景尽收眼底。昏暗的路灯照着仅有的两条冷冷清清的街道,从每一座塔楼似的建筑里,透出似明似暗的灯光,听不见音乐也听不见人语,可以看到窗子里安静的人影,在灯光中移动,不知在忙什么。
“这里一座安静的县城,大街上没有夜市,人人都喜欢安静。晚上早早地呆在家中,不打麻将,不听音乐,也不爱看电视,知道他们在做什么吗?”林辉的脸上闪着笑容。
我摇摇头。
“这些人很爱干净,晚饭后的时间都在收拾房间,从屋里到屋外,从自家到邻家,一直到外面街道,他们全包干了。他们把这块地方打扫成地球上最清洁的居住地,对外却从不张扬。从心理学角度分析,生活在这里的群体应该很自恋,自恋的人多半清高,清高的人多半努力而且好学,他们是不同寻常的山里人。你看,这些紧紧包围在房子周围的树木,排列得多奇怪,如同浮动的水波,又如环成一团的月牙,当年这些树挡住了经常袭来的怪风,那股风不知从何来,也不知从何去,之后,消失得无影无踪,至今仍是个谜。”林辉抬眼望着前方,黑暗中,我依然能感到他黯淡的心情。
“那个失踪的人和你是什么关系?”我终于向他提问。
他看上去很平静,我的话没有让他震动,他还是刚才的姿态,一动不动地站立,眺望黑暗的远方。反而我感到呼吸急促,需要努力平静自己,过了好一会,他才转过头,黑暗中,我们彼此对视。然后,他轻轻笑了笑。
“你就这么爱揣摩人吗?”他问。
“你忘了我是学心理学,我喜欢探究真相,尤其是心里的真相。你并不是偶然出现在我生活中,其中另有隐情,既然我们已经一起走到这里,还要一起面对我现在还说不清楚的事情,我希望你能把真相告诉我。那个失踪的专家……是你什么人?”
尽管我在心里一千遍一万遍地渴望林辉告诉我,他没有隐情,一切只是因为我,因为想和我呆在一起,想陪我共度难关。但现实和渴望永远有差距,林辉的沉默不语,和他难以启齿的表情,让我明白,他的确另有隐情。
正文 第二十九章 生命的谜团
这是一个清凉的山区之夜,周围弥漫着远古的沉寂。在朦胧的灯影里,林辉用他沉稳的声音,开始讲述一个五十多年前的故事。
“我也是直到今天才确定,那个失踪的专家……是我的爷爷。”
“原来如此!”我在黑暗中冷冷地说。
林辉鼓足勇气透露的秘密,虽然我早有心理准备,但还是震惊不小。我重新审视林辉,他看上去非常坦然,好像这一切他早就已经接受下来,而且为了等待这一刻,他一定经过长时间的磨练,他在表现他的韧性。我心里有一阵不快,如果我不是这样盯着他的眼睛问,他还不知道要对我隐瞒多久。
在片刻的沉默后,林辉继续说:“他是一个科学家,和教授一样,知识渊博,是同行中的佼佼者。他写的《生命的谜团》一书,在当时引起轰动。本来我对他这个人一无所知,在我懂事时,父亲就告诉我他生病死了,父亲对他没有记忆,因为那时父亲只有三岁。你知道我们家乡的风俗是不留死者遗物,家里所有关于他的记忆全都化为灰烬,等我出生时,‘爷爷’的概念只不过就是写在纸上的这两个平平淡淡的字。所以,我无忧无虑地住在他曾经生活过的地方,从来没有想到有一天,会在一堆旧书中发现他的影子。
那是一个偶然的机会,一天下午,我呆在家中没事可干,见后院堂屋里架着一把梯子,梯子通向上面的一间阁楼。我从来不知道家里还有一间阁楼,此时,阁楼的门正敞开着,母亲上街买菜,一定忘记收掉梯子。我马上产生想上去看看的冲动,我悄悄爬上阁楼,里面只开着一扇天窗,一缕不明不暗的光线映进来,阁楼里如黄昏一般,一股浓浓的霉味钻入鼻孔,我忙用手捂住鼻子,俯身踏进阁楼。
我站在那个狭窄、低矮的空间,目光四下里搜寻,一眼就发现角落里的一叠书。我从小爱看书,当时家中经济拮据,舍不得多买书,常常到同学那里借。当我在隔楼上意外地看到书时,我好像发现了宝贝似得兴奋,忙上前一本一本翻出来看,其中就有一本《生命的谜团》。封面已经发黄,边角大概是被老鼠啃过,毛里毛糙。一开始吸引我的是书名,书名旁边的两个小字是林森,大概就是作者。我一看这名字特别有趣,就倒过来读作森林。
我捧着这本书悄悄下阁楼,将书藏到自己房间,不想让我妈知道我爬上阁楼。晚上,趁着夜深人静,我取出书读起来。我那时只有十四岁,本来这种书不会吸引我,可作者用了小说般的文字,使整本书充满迷幻色彩。
我一边看一边就觉得后背上好像有一条冰冷的蛇在蠕动,有好几次我毛骨悚然地不敢看下去,可偏偏又爱不释手。一整夜我都沉静在书的内容里,我不知疲倦,忘记睡眠。这本书简直就是一个陷阱,一旦开始阅读,让人如入牢笼,难以脱身。
书是以第一人称来写的,从书中可以看出,作者也就是我的爷爷年轻时喜欢巡游各地,和别人不同,他出行的目的只有一个,探访各地奇闻异事。你看过清朝文学家纪晓岚的《阅微草堂》吗?”林辉扭头看着我问。
“看过,把那种迷信的事情,说得像真的一样,有名有姓有地址的。如果纪晓岚能死而复生,一定有不少人追问书中这些荒诞的事。”
“如果他能死而复生,还需要问吗?”林辉笑起来,我一想,的确如此,能死而复生那不等于说明了一切。
“可《生命的谜团》写的不是迷信,即不是妖也不是鬼,是生命体超自然的现象,应该算是怪呀,怪现象!我爷爷毕竟是科学家,他对文学中的虚构不感兴趣。他书中的人物,也是有名有姓有地址,书中写了几个有特异功能的儿童。爷爷对他们异常的行为记录得很详细,他们当中,有的能用眼睛将物体看得变形,有的能用耳朵辨别方向而且分毫不差,还有的可以单手推几十吨重的卡车,最令人不可思议的是一个三岁的孩子竟能用自己的身体发电,他只要把双手放在一只一千瓦的电泡上,那只灯泡就可以将一个会场照得通明,而他自己毫发不伤,这种离奇古怪的记载都是作者亲历的。爷爷认为他们的出现,都与一种生命体有关,爷爷称这种生命体为‘怪胎’,怪胎是产生特异儿童的母体。而怪胎本身的起源却是个迷。
爷爷提到他童年时亲身经历的一件事,他说这件事千真万确。在他六岁时,家人带他去山里走亲戚,他不小心走失了,一个人不知不觉地来到一座山洞外。他不知道自己是怎么走到那里,也许是冥冥之中有一种神秘的意志在指引他,过后他就不知道那个地方。但他确信他到过那座山洞,多少年以后,他还能从自己的身体中感觉到洞中一冷一热两股奇怪的气流,他当时虽然看不见它们的存在,但他身体的每一个细胞都在接触这两股气流。他如同梦游一般慢慢走进洞中,看见里面亮晶晶的,好像蕴藏着一个更大的世界,于是,他又紧张又激动地继续往里走,直到看到无数晶莹透明的石头,从书中记录看,这些石头会发出一种幽蓝的光,异常美丽。我爷爷停住,好奇地凑近去看。他说他看到了石头里面许多光束,光束之间还有一些微小的尘埃,它们有规则地游荡,时而排列成线,时而排列成圆,时而又排列成一种很奇怪的图形,爷爷说他简直看呆了,就像看万花筒一样。直到那些尘埃突然变成一只眼睛,而且朝他眨了一下,他吓得大叫一声逃出来。他一路飞跑,惊惶失措,到家后就病了一场。
这一段文字听起来像是天方夜谭,爷爷却用了不容置疑的肯定口气,他说他从此迷上科学,他相信总有一天他能揭示自然界中无穷的奥秘。因为在一开始,他就凭感觉,发现那些石头中蕴藏着一种我们未知的生命体,或者说就是那些超能量的怪胎,他们在毁灭肉身后,将生命体凝聚成另一种物质形态,然后,以我们尚未接受的形式存在。
爷爷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