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七算八算,日本获得的直接财富在白银3。3亿两以上,这个数字是两次鸦片战争赔款总额的近十倍,是清国当年度财政收入(8000万两白银)的四倍,日本当年财政收入(6000万两白银)的五倍。日本人打了半年的仗,获得了五年的直接收入。
清国最终在1898年5月,分四次将以上这些赔款向日本全部付清。
日本用这些赔款投资建立了军火、钢铁、铁路、航运、采矿、电报电话等近代企业,快速地完成了产业革命。数据显示,在获得赔款的第一年(1895年)至1900年的五年里,日本的工业化成就相当于明治维新以来至战前30年的总和。除了完成产业改革,他们还成功地完成了金融改革。
要求用英镑支付赔款,除了汇率问题,还在为币制改革作准备。当时由于国际市场上金价上升,银价下挫,世界上各强国先后将币制改为金本位制,而日本和清国一样,还是银本位的国家,要改为金本位制就需要动用大量的黄金和外汇储备了,而日本的外汇储备是不够的。在获得巨额英镑后,日本提取了一部分作为储备。1897年10月1日,日本成功地改为金本位制。
改成金本位制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一是成功地绕开了国际银价下跌带来的风险,而更重要的是,日本从此可以在当时的世界金融中心伦敦参与金融运作,直至成为亚洲金融中心。
好吧,日本的账算完了,大家是不是可以长出一口气休息一下了,毕竟数字是枯燥的,看起来没意思,不过还要耽误大家一点时间,因为清国的账还没有算完。
因为清国还给日本的钱是借的,而借又是有利息和回扣的。
两笔最大的数目:向俄国和法国的联合财团(华俄银行)借了一亿两白银,付给对方回扣5。875%,年息四厘,分36年还清。向德国和英国的联合财团(德华银行以及汇丰银行)又借了一亿两白银,回扣6%,年息五厘,分36年还清。
这36年期间,不许提前还清——那样就没利息了。而外国人并不担心清国还不完,因为这些借款都是以清国的海关收入和其他常规税收作保,清国收的这些税必须先交到这些银行,银行先扣款,而总体负责清国海关收税工作的第一领导(海关总税务司)是由英国人担任。
借了两亿两,似乎已经差不多了吧?错!我专门研究了一下,这两亿两白银的借款,最后用于支付赔款的,只有大约1。3亿两白银,其余7000万两左右一部分是给了外国银行的回扣,但还有一小部分,下落不明,它是被各种“中间人”作为佣金抽走了,或者被具体经办此事的清国政府部门里的人盘剥了。
就这样,我又统计了一下,为了这三年的还款,朝廷总共向外国银行借款7次,共计白银3。7亿两,加上利息、回扣等,这3。7亿两白银又翻了一倍,变成了七亿两以上。也就是说,通过金融手段,英法德俄等西方国家总共从清国掠走了三亿多两的白银,通过清日一战,他们附带发的财并不比日本少多少。
为什么清国组织的六方会谈一次次失败,为什么西方国家始终并且一致支持日本开战,从发财的角度,找到了原因。
而清国的损失不仅仅只是经济上的,更致命的是,它打开了一扇门,一扇让其他强国蠢蠢欲动的门。
当时的西方媒体报道:日本人打开了世界的眼,让人看到了清国朝廷真正的无能。后面还有一句没有说出来的话是:大家快来抢啊。
本来通过洋务运动,清国给了它自己以及整个世界一个幻觉:它已经强大了,列位要想像鸦片战争时期那样强力侵略清国不得不有所忌惮了。但不信邪的日本人打破了这个幻觉,击碎了清国洋务运动的虚假繁荣,踏破了清国人民的强国梦,从日本开始,列强开始了大家快来抢的瓜分行动。
·继续算账·
前面我们计算了日本的直接收入,是时候计算一下他们的间接收入了。间接收入是算不清的,但算不清并不等于就不能算,更不等于不需要算。
第一笔间接收入是日货在各通商口岸免除的税和厘金。
而第二笔间接收入数目更加庞大,通过《马关条约》,日本获取了它的第一个殖民地——台湾。从1895年开始,日本强占台湾直至1945年,在这50年间,日本从台湾收税以及获得其他物资。
而当日本人以为他们可以靠条约轻松得到台湾的时候,为了反抗割让台湾,台湾人民开始团结抗日,英勇地抵抗日本侵略者。这是一次在历史书中很少被详细记录的战斗,孤军奋战的台湾民军最终也走向了失败,但是他们从未屈服!我把这次战斗较详细地记录下来,因为在这场战斗中,有值得我们缅怀的,有值得我们感叹的,更有值得我们铭记的——
真正的抵抗。
第十六章 最强抵抗!台湾孤岛抗日
·日军占领台湾·
当李鸿章与伊藤博文谈判的时候,日本要割走台湾的风声渐渐传到了台湾。台湾人民闻听此消息如晴天霹雳。台北,老百姓们鸣锣罢市,涌入台湾巡抚衙门,哭声震天,向巡抚唐景崧力陈民情,要求朝廷设法保住台湾——台湾虽然孤悬海外,但它是大清的领土,母亲不能抛弃孩子。
唐景崧上奏北京了。而朝廷的答复是:我们也有苦衷啊,是不得不弃台也。
受到百姓情绪感染的唐景崧这回也天不怕地不怕了,他再次上奏章,直接质问光绪皇帝:如果割走台湾,千百年后,人们会怎样评价您这个皇帝?您又有何面目去见祖宗于地下?臣为祖宗守土,唯有与台湾人民一道,与台湾共存亡,只怕到时不敢奉皇上之诏!
此时的唐景崧,是一条硬汉。可是,评价一个人不仅要听他是怎么说的,还要看他是怎么做的,并且要看他是持续怎么做的。唐景崧很快会告诉我们答案。
见到台湾人民的强硬态度,光绪不得不反复权衡,但在日本强势的野心面前,他很难保住台湾,御前会议上,大臣们的意见是:“台湾虽重,但也比不上北京啊(比之京师则台为轻),如果我们不答应日本人的条件,日本人乘胜直攻大沽,唯恐京师危在旦夕……”
光绪只好安抚唐景崧,要求他立即来北京做官。对于台湾百姓,朝廷欢迎他们回到祖国的怀抱,在两年内回大陆的(内渡者),朝廷一律接纳安排,两年后,“台民即为日民,改衣冠……”
《马关条约》正式签订了,台湾将正式割让给日本。当天,这个消息便传到了台湾。台湾的大街上挤满了愤怒和哭泣的人们,学校停课,工厂停工,商人停市,人们奔走相告,所有的民众、官吏、驻军一齐发表通电:发誓台湾永远属于清国,永远是清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即使朝廷不要台湾,全体台湾人也决不屈服。如果日本人强攻,即使朝廷不出兵,台湾人也将独自与倭贼血战到底!通电还号召在外地的台湾人立即返台,拿刀战斗。
在台湾士绅的商议和要求下,“台湾民主国”成立,这是在朝廷弃台后,台湾成立的整合各方力量、抗日保台的领导机构。唐景崧被推举为“民主总统”,年号“永清”(表示永远归顺大清之意),“国旗”为蓝地黄虎旗,虎头低头朝向内地,表示永远臣服于内地。
“台湾民主国”并非为分裂的国家,相反,它表达的是一种决心。从巡抚衙门改为“民主国”,便表示台湾可以不听从朝廷割台的政令,全体台湾人民生为大清之人,死为大清之魂,与倭寇抗争到底,台湾永不属日本!
在“台湾民主国”统一领导下,抗日联军成立了,并制定了四条备战措施:一、停止向北京交税;二、停止卖盐,用以备战;三、台湾本土官库里的银钱,一律不准外流,全部留作抗日经费;四、各地加紧赶制武器。
台湾如此强硬的行动让朝廷深感不安,这是会激怒日本人的啊。李鸿章的儿子李经方成为了割台大使,要迅速办理向日本交割台湾的一切手续。而李鸿章也专门给伊藤博文拍了封电报,“善意”提醒他:“你们日本应自己派遣水陆各军,以资弹压,保持平安。”
朝廷对日本的惧怕如此之深,而对台湾的放弃又是如此之绝情!
而日本也终于明白,虽然在《马关条约》上得到了台湾,但在台湾人民的武装备战前,这还是一纸空文,日本必须付出血的代价。
此时,日本本土已经无军可派(他们都在清国的东北和山东)。“那就派近卫师团吧!”睦仁说。
近卫师团也就是睦仁的御林军,师团长名叫北白川宫能久,他是一位王爷,曾被睦仁的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