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当一部分凶狠的孙军士兵攀上城头后,他们一面与城头的守军血战,同时将身上携带的软梯放下,使得后续部队可以源源不断地跟上。
就在这火烧眉毛之际,乐进举刀向着他的士兵振臂高呼:“人在城在,城破人亡,杀!”
“人在城在,城破人亡,杀……”无数涌上城头的曹军士兵跟着乐进在夏口城头纵声高呼着。
相对于夏口城头的万人齐呼的声势浩大,曹智的话语虽说说的轻,但周围的人都听见了,众人均诧异为什么曹操在世,就一定会犯这不敢“轻骑躁进”的失误呢,而且曹智之后提到的两人,现在不都是曹军中吗?怎么这些人十年后都会在这长坂坡小小之地,上演什么大戏?
众人不明白归不明白,一时忘了问明曹智此话原由之时,曹智已经轻轻打马缓步前行了。众人只得将满腹疑虑暂且放下,跟着曹智打马前进。
“许褚都能想出这些拒敌之策,难怪历史上有张飞一人‘飞据水断桥,嗔目横矛’之说了。看来张飞在这特殊的地理环境下,用计据守长坂坡,让曹操犯了‘穷寇莫追’的错误决断,也是很有可能的。毕竟这片树林之后,如果腾起阵阵灰尘,的确给人以伏兵严阵以待的假象,而只要张飞真有那么大的胆,以一百人雄立对岸,与数千曹军对持的话,这种确是超乎常规的战场情形,更是会加深曹纯、曹操的忌惮、犯疑!看来张飞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百人成功使曹军五千虎豹营裹足不前是真实的历史事实。而张飞一声断喝,震塌浮桥,使河水倒流,这肯定是小说言家的胡说了!夏侯杰被张飞一声喝叫,吓得肝胆碎裂,当场摔落马背的事,更是胡扯了!”
曹智在渡过长坂坡的渡口,来到这片名镇天下的树林后,又一次使众人不理解的下令就地休息了。
之前,曹智用了两天两夜的急行军,急赶四百多里地,眼看就要到指定地点,上船直放此次曹智预设的主战场赤壁了,但此时不知为何曹智却停了下来。
当然作为底下的将士,长途奔驰了两天两夜,行程尽四百里,吃饭、睡觉几乎都是在马背上度过的。一日数百里,风驰电策,铁打的身体,也以疲惫不堪。曹智已下令,好多人,一下马,就靠着身边的小树干,呼呼睡着了。
“报……”刚睡下的几名靠近渡口的士兵,就被一声急报惊醒,这些人都是曹军中的精锐中精锐,闻声一个个都火速爬了起来,以应随时的突发情况。
“周瑜水军与乐将军部在夏口遭遇,黄祖父子皆战死,李将军受伤,甘宁率部臣服,乐将军已全面接受夏口防务!蒋将军水军被阻,未能与夏口乐将军接防!”传令兵报完军情,呈上战报就返身退了下去。
在曹智刚“喔!”了声,结果战报后,曹智身边的文臣武将再次唰的一下围拢到了曹智青罗伞盖下,这份军情多少有些出乎所有人的意料之外。
“周瑜进兵这么快!”
“李典受伤重不重?”
“孙策的后援部队呢?”
“乐进凭一万人马,能守住夏口吗?”
“蒋钦的水军是怎么搞的?”
一连串的问题,七嘴八舌的从一众武将口中道出,现场有了些许的混乱。
曹智并没有阻止武将们的担忧之情,他只是默默的看完具体的战报内容,就把手中的战报转手递给了一旁的郭嘉。
然后曹智也对这份战况也不着急,甚至未发表什么将令,直接对着身后的亲卫道:“去叫后面的诸葛先生来此地议事!”
“是!”
军卫接令转身而去时,众人才注意到不光曹智一点不急,就连郭嘉也是一副老神在在的,只是低头认真阅读着曹智递给他的战报。
第九百二十七章 特别关照
诸葛亮现在是曹智走到哪,就带到哪,但身份还是很特殊,他既不是曹智的幕僚,也不在朝中担任任何职务,还是一介平民的身份,随行在曹智身侧。但曹智每有重大军政要事,都会叫上此人,让其参与。这个诸葛亮多少有些自知之明,从不在曹智群臣议事的会议上,过多的发表什么真知灼见,好像不求什么表现,通常他只是在听,除了神色会有些变化外,他总是很低调。这样一来倒是没有引起多少曹智属下的反感。
但曹智过分的器重诸葛亮,还是多少让曹智身边的文臣武将看不懂,不知道曹智为何如此器重此等一无表现,二无特长之人,此人的长处他们也着实没看出来。
“主公,我们要不要增兵夏口?”曹纯率先进言着,他很担心乐进率一万孤军很难守住夏口。他们得到的情报时,孙策这次会倾巢而出,出兵荆州,与他们虎口夺食。
曹纯等曹智帐下的将领虽说在曹智一再慎重之下,对孙策这股以年轻将领为主的势力,多少提高了些重视程度。但他们打骨子里看不太起这个才二十五岁年轻人所领导的江东集团势力,但他们知道孙策除了留下必要防守他最主要四郡的防守兵力外,还是可以筹集到五万正规军。要是这么多兵马都围在夏口,乐进肯定守不住那个地方。
对于曹纯的请命,曹智随口道:“要增援的,夏侯杰在吗?”
“末将在!”一个同样年岁不超过二十岁的小将应声从一圈武将的最外圈,跑了进来。
“给你一百个人,去往夏口,增援乐进!”
“啊!……。”
曹智轻描淡写的说完,底下一众人已经惊呼的都瞪大了眼珠子。让一个未满二十岁的孩子领一百个人,去增援一个有可能被五万大军围困的夏口城。在场所有人除了郭嘉外,其他人都以为自己听错了。
那个被点名出列的夏侯杰目前是曹智身边的一名裨将,才十八岁。他是夏侯惇、夏侯渊的同族侄子,也就等于是曹智的同族侄子。
曹操本来应该叫“夏侯操”的,曹智当然应该叫“夏侯智”,他们的父亲曹嵩过房给了曹家在朝中大太监曹腾做儿子后曹操才叫曹操,曹智才叫曹智的。故夏侯氏乃是曹智的本族,曹嵩、曹操现在虽然死了,但白占着原先曹智这具躯体的现在这个曹智,也不能忘本,所以“夏侯”姓氏的七大姑八大姨在曹智控制的目前这个汉朝廷里还是特别吃香的。中国人吗,从开小小的杂货店到打理大大的天下江山,总喜欢以家族生意的形式经营。素知人善任,有着现代管理理念伟大如曹智这样的人,亦不能免俗,所以征战时常常带着如夏侯杰、夏侯恩这些小侄辈的亲戚在身边,对他们进行一些特别的关照,也算对自己宗族里的长辈一个交代。
其实“夏侯”姓氏,在曹智军中还是要用如雷贯耳,来形容的,也不能一概以裙带关系视之。不了解夏侯一族情况的人通常一听见“夏侯”姓氏的人在军中任职,脑海中自然会出现瞎了一只眼还在征战沙场的夏侯惇。还有就是他的弟弟,善于奇袭,行军神速,并且在曹操、曹智事业起步阶段出力甚多的夏侯渊了。所以,对这些有着“夏侯”姓氏的将门之后,夏侯恩、夏侯杰,人们自不免对他们带有“骁勇善战””的期望。
但他们宗族里是出了好几位神勇无敌的将领,但这两个夏侯小子却还没资格担当大将之才。不肖说这两人年纪还小,夏侯杰十八岁,夏侯恩十七岁。而且是纯属老一辈打天下,他们享受天下,没什么特长或是特殊本领,还因为自己的姓氏挺骄傲,常常自诩武艺、作战绝不会输于父辈,很是期待上阵一现身手。现在在曹智麾下打工因这份裙带关系,都有一定的军中官职。
但令这夏侯兄弟俩郁闷的是,曹智很清楚这俩兄弟是什么货色,为了给他们的家长有个好交代,又根据他们“没特长便是特长”的实际情况,给小一点的夏侯恩度身定制“专职背剑”一职。专职负责背负曹操留下二口宝剑中的“倚天”剑,而另一把名叫“青釭”的宝剑早已由曹智赐给了他看好的年轻将领赵云。而曹智自己从吕布那得回“秦皇”剑后,已有随身的佩剑,所以平时根本用不太到“倚天”剑,此剑一直令夏侯恩佩之。所以实际上,夏侯恩就像是一把会行走的剑鞘而已。
但曹智一直不愿舍弃砍铁如泥,锋利无比的倚天剑,就是因为他前世的“金庸”情节,那句经典的“倚天不出,谁与争锋”的经典台词,一直让他舍不得这把他用不太上的宝剑转增或是舍弃,虽说曹智也清楚这个“倚天”和那个“倚天”不是同一把剑,但人有时就是这么奇怪。
话题转回到夏侯杰身上,他比弟弟夏侯恩好点,不用做会行走的剑鞘这份闲差。但此时一听曹智只拨给他一百人的阵容,还是去驰援,脸已经吓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