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动如山,动如雷霆。
面对苏军薄弱的防线,绿脚兵以摧枯拉朽般的攻势将其粉碎,然后沿着突破大步向前挺进。张延枢部、梁忠甲部等友军跟在后面,甩开苏军第35步兵师这个诱饵。强渡达兰鄂洛木河,快速进入苏联境内。
被避实就虚晃了一下,布柳赫尔的妙计没有成功,只好紧急收缩兵力,准备在阿巴该图和大乌里节节抵抗,以消耗中**队的进攻力量。
但前线传来的情报再次出乎意料。中**队的推进速度非常快,先头部队乘坐坦克和汽车直杀克拉斯诺卡缅斯克,经过一个小时的激烈战斗,占领这座兵力薄弱的边境城市。
克城在大乌里后方数十公里,是个五六万人口的小城。苏军前几天还在猛烈进攻,没想到这里会变成战场,以至于被中**队轻易攻克,带来了严重的后果。
中国人占领克城之后,拦腰斩断了赤塔到大乌里的铁路交通,数万苏军赖以生存的补给线被截断,中国人迂回到了侧翼后方,苏军却仍然阵型散乱,无法组织有力的反击。
一时之间,还散布在达兰鄂洛木河两岸的苏军纷纷撤退,指挥调度陷入混乱,中**队却抱成一团,如狼群般不断分割包围小股苏军,一个团,一个营地加以歼灭……
面对中国人咄咄逼人的攻势,克林姆林宫的主人终于失去了耐心,斯大林当天晚间发来急电,解除了布柳赫尔的指挥权,临时指派伏罗希洛夫担负领导责任。
不过斯大林非常清楚,伏罗希洛夫只是一条咬人的恶狗,难以担负指挥中东路战争的重担,真正能力挽狂澜的,还得看列宁格勒军区司令员图哈切夫斯基…………
冬日的西伯利亚上空密布着厚厚的彤云,预示着一场暴风雪即将来临,空旷的雪原上寂静无声,只有北风吹过原始森林的树梢,发出阵阵尖利的呼啸。
空中突然传来一阵单调沉闷的引擎声,一架军用飞机从云端穿过,向着东北方向飞去。
“图哈切夫斯基同志,刚刚飞过赤塔,再有半个小时就要到大乌里了。”说话的是苏维埃外务委员会委员,斯曼诺夫斯基。与别的苏维埃官员不同,他没有穿着流行的列宁服,而是一身得体的西装,带着金丝眼镜,文质彬彬,风度翩翩。
“是的,我们该说再见了。”图哈切夫斯基合上厚厚的卷宗,表情异常的严肃。
“怎么?前线的战事非常被动吗?”插话的是梅里尼可夫,驻哈尔滨俄国总领事。
他和斯曼诺夫斯基要去伯力城,和东北当局的代表会面,如果苏军在战场上太过被动,被谈判极为不利。
面对两个文职官员,战场形势三句两句也说不清楚,图哈切夫斯基默默地点了点头,在脑海中梳理着刚刚看到的各种军报。
在西线二次战役中,中国人动员了社会各阶层的力量,展现出高度的组织能力,并采用了许多全新的战术战法,有效地克制了苏军的装备优势。
自从中国人渡过达兰鄂洛木河,就采用车轮战术不断冲击、包抄、歼灭小股苏军部队。积少成多之下,反而累积了一个惊人的数字,苏军阵亡、受伤、被俘、失踪的总数将近一万人,等于被整整歼灭了一个师。
尤其麻烦的是,中国人在克城车站缴获了两辆运送物资的火车,并改装成全副武装的铁甲列车,今天中午时分。中国人的铁甲列车一路北进,直到距离赤塔市三十公里的地方才掉头拐了回去。
赤塔市内已经处于紧急戒严之中,所有政府机关和工厂学校停工停课。准备迁移撤退,普通民众更是蜂拥出城逃离战火,大批市民拥堵在赤塔火车站中。
一州首府受到威胁。伏罗希洛夫急于援助,因此停止必要的集结调整,将前线撤下来的兵力逐节投入克城方向。
图哈切夫斯基敏锐地看出其中的危险,西线二次战役的结果充分说明,这支绿脚兵与以往的中**队完全不同,不能用固有成见来看待,幻想在英勇的苏联红军冲击之下,中国人就会一击而溃,最后却只会害了自己。
不过没关系,自己这次带着斯大林同志的最高指示。很快就能纠正伏罗希洛夫的错误。剩下的事情也很简单,收拢败局,尽快停火以结束战争。
在图哈切夫斯基心中,还是感到一丝浓重的遗憾,自己上任的太晚。已经无法挽回败局,西线二次战役已经彻底失败了。
斯大林交给自己的,是一个替人擦屁股的脏活,如何能在有限的时间内创造奇迹,图哈切夫斯基绞尽脑汁却一无所获,和两名外交官聊上几句。反而感到一阵轻松。
“外务委员同志,领事同志,中国不是已经统一了吗?为什么我们要和东北当局谈判?”
中东路战争开始之后,苏联和中国南京政府一直在打口水战,甚至把官司打到了国联,唇枪舌战这么多天,怎么突然又绕开了南京政府?
“南京政府方面的态度很强硬,对东北的控制力也很差,我们的对手是张学良,当然要和东北当局谈判。”斯曼诺夫斯基推推眼镜答道:“我们会先和张学良达成一个停火协定,然后在进行正式的外交谈判,张学良那个时候通知南京政府就可以了。”
“是这样啊。”
图哈切夫斯基点了点头,沉吟了一下说道:“我想提出一个请求,如果进入正式谈判,我希望能加入代表团。”
无论从哪个方面来看,这支中**队都是值得尊敬和学习的对手,图哈切夫斯基希望亲眼去看一看。
斯曼诺夫斯基不由得一愣:“这个,我无权同意……”
“我会向斯大林同志提出申请的,只请外务委员会配合一下。”图哈切夫斯基的态度很坚决。
“好的,这个没有问题。”斯曼诺夫斯基的神态轻松了下来,又叮嘱道:“司令员同志,你在大乌里的担子可不轻呀,停火之前一定要争取最有利的态势,为外交谈判创造条件。”
图哈切夫斯基刚刚点了点头,梅里尼可夫又插话问道:“司令员同志,赤塔会失守吗?”
赤塔如果失守,就没有继续谈判的必要了,说什么都要调集全国之力,和中国人决一死战,哪怕为此经济倒退十年,也在所不惜。
“不可能,完全不可能。”图哈切夫斯基的声音很坚定:“中国人只是在虚张声势,赤塔距离克城将近500公里,他们没有这个能力。”
“他们不是控制了铁路吗?一天时间就能打到赤塔。”梅里尼可夫不依不饶地追问。
“不可能的。”图哈切夫斯基回答的很简洁,没有多做解释。
以中国人的能力,以11月末的寒冷天气,以敌人有限的兵力,都决定他们不可能攻克赤塔,500公里的战略纵深,就是赤塔最好的防线。
在图哈切夫斯基心中,还盼望中**队大举进攻赤塔,他们本来就是孤军深入,如果再把战线无限拉长。甚至不用苏军出动,这场即将到来的暴风雪就能将其打败。
不过这是不可能的,请报上说,中**队的指挥官叫肖林,这个人在二次战役中表现的非常精明,甚至可以说老辣成熟,当然不会犯这种低级错误。
等等吧。等我在大乌里稳住阵脚,一定要去伯力城会会这个肖林…………
赵四风流朱五狂,翩翩胡蝶正当行。
温柔乡是英雄冢。哪管东师入沈阳。
这是旧时空中马君武在“九一八事变”后写下的诗作,用来形容中东路战争中的张学良,最为恰当不过。
父亲去世的悲痛渐渐被时间冲淡。少帅又陷入了裘马声色的糜烂生活中,一边忙着和赵四小姐搞婚外恋,一边忙着注射吗啡代替鸦片,在这种情况下又豪情冲天地决定对苏作战,稍有见识的人都不看好这一战的结果。
但他们算漏了一件事,算漏了一个人,少帅在战事不利的情况下,重用肖林,几乎是登台拜将,调来数万绿脚兵。一举扭转了战局。
上午十点钟的时候,奉天帅府小青楼中还是一片静寂,张学良此刻还没有起身,所有人都不敢大声说话,生怕扰了他的好梦。
张学良其实已经起来了。不过,他正在……
卧室的房门紧闭,屋中却是烟雾缭绕,一个烟泡堪堪抽完,张学良放下烟枪,心满意足地长长吁出一口气。
“汉公。感觉怎么样?还是抽大烟比较合适吧,吗啡太伤身体了。”说话的是黑龙江政务厅长蔡运生,以他的年龄,如此称呼张学良实在有伏低做小拍马屁的嫌疑,但偏偏他却显得如此自然,令人生不出半点反感。
看到张学良放下烟枪,他连忙接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