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宋王-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还有如平湖秋月,断桥残雪,因为季节的缘故,无缘一见。至于观赏雷峰夕照,听南屏晚钟还是可以的。

苏堤虽尚未出现,但绿杨阴里白沙堤还是可以有的。唐时白居易在杭州疏浚西湖,修建的白堤犹在。

林昭一路走来,已经快到二月初了,相当于公历的三月,湖边已经绿树已经开始吐新芽,有的花儿已经含苞待放。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大概就是这幅场景吧!走过断桥,便可见湖水如镜,波光粼粼,与远处的南屏山组合在一起,湖光山色好不怡人。难怪后世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而杭州正是美在西湖之上。

待在这里是惬意啊,林昭不禁笑着揣度,暖风熏得游人醉,错把杭州作汴州,难不成南宋的君王是被西湖的美景给迷住了?

对岸远处便是南屏山,山上那高耸宝塔便是鼎鼎大名雷峰塔,西湖十景之一的雷峰夕照正是出自于此。当然了,雷峰塔闻名后世更多还是因为脍炙人口的《白蛇传》!

塔下是否压着一条白蛇精林昭不知道,反正是没许仙那么好的运气,站在断桥之上,却不曾遇见一个白娘子……

甚至连个女人都少见,林昭摇头叹息的时候,一个中年男人引起了他的注意!

只见一个中年文士,时不时蹲在湖边,抓起泥沙观察,轻嗅,继而再观察四周山势地形,随即哈哈大笑。

“西湖哪里只是湖,原也曾是大海啊,这才是真正的沧海桑田啊!”

身边跟着一位十几二十岁的年轻人一脸茫然。问道:“叔父,你说什么?西湖明明是湖,哪里是海呢?”

那中年文士解释道:“西湖现在是湖,早年却不是……是海!”

“海怎么会变成是湖呢?”

“是因为汉朝修建了宝石山到万松岭的海塘,再加上多年泥沙之功……”

“泥沙之功?”

“不错,苏杭一带的土地可能都是大河冲积泥沙所形成……”

“泥沙冲积?”见年轻人不断挠头,全然不解。林昭见状不禁好笑。如此简单的地理知识怎么就不懂呢?

林昭笑着随口道:“冲积平原嘛!”

“哦?”中年文士猛然转身,不由有些惊诧,问道:“尊驾知道这个理?”

废话。难不成地理课白上了!林昭笑道:“大江河从上游山间而来,河水之中裹挟了大量泥沙,因为上游地势陡峭,水流快,故而泥沙不曾沉下淤积。到了下游,都是平坦沃野,河水流速自热放缓。于是混合在其中的泥沙便沉积下来。越积越多,时间久了便形成了陆地……”

“不错,正是这个道理。在下想了许久才明白,尊驾一句道破,真是佩服!”中年文士惊奇地看着林昭。

那青年似乎还不明所以,说道:“要是这样,那泥沙在入海之处淤积最多才是,时间长了,河口还不得越来越高。完全被都堵塞了?”

“不会,因为有地转偏向力在!北半球……呃。随着大地运动,会产生一个向右的力,会让水流偏向右侧。不相信去看看大河河口,皆是右岸水流速快,河道被冲刷,越来越深。左岸因为流速较缓,泥沙沉落,逐渐淤积,就是这个道理。”

“不错不错!”中年文士几乎眼放光忙,异彩连连,赞叹道:“这位公子说的在理,困扰许久的问题总算是有眉目了,不过,敢问尊驾,这地转偏向力是何物啊?可否解释?”

“这个,地转偏向力……”在信奉天圆地方学说的古代,林昭还真不知道怎么解释!

中年文士只道林昭是因为陌生之故,不愿谈及,当即笑道:“在下沈括,不知尊驾如何称呼?”

“在下林昭……”林昭说话间猛然反应过来,他叫什么?

“你叫沈括?”

“你便是林东阳?”

两人不约而同看着对方,都震惊不已!

雷峰塔位于杭州西湖南岸南屏山日慧峰下净慈寺前,乃吴越国王钱俶因黄妃得子建,初名“黄妃塔”。后来吴越王钱弘俶六十大寿,饮了宋太宗贺寿酒水,暴毙而亡,留下一段迷雾重重的疑云揣测。

吴越国就此结束,兴许是宋朝为了有意淡化钱氏对两浙地区的影响,黄妃塔也就改名了。因为是修建在南屏山向北延伸的雷锋之上,故名雷峰塔。夕阳西下之后,宝塔与夕照,加上雷锋山势以及郁郁葱葱的树木,再与湖水相映照,景色甚美。

此刻塔顶站着一个三十岁左右的男子,凝望远处的断桥,沉默不语。片刻之后,身后脚步声响起,一个侍从模样的人走来,躬身道:“少主,宋官家赵顼派了一个叫林昭的年轻人来杭州!”

“林昭?”

“是的,此人不过二十岁左右,不过去岁在汴京闹出的动静可不小!”

“赵宗咏家有什么反应吗?”

“没有?”

“嘿,赵家叔侄兄弟到底唱的哪一出啊?哼!”男子冷哼一声,吩咐道:“密切盯着他们,有消息及时禀报!”

“是!”

第九十六章科学启发

有时候就是如此巧合,林昭没想到来西湖闲游,竟然遇到了沈括!

沈括是仁宗末年进士,先后在多地为官,中年时间还曾为翰林学士,代理三司。

不过沈括青史留名却并非因官职地位,而是因为享誉后世的《梦溪笔谈》,因为他是宋代著名的科学家。

古代科技发展缓慢,但每个朝代都有其杰出的代表人物。比如汉之张衡,南北朝的祖冲之,明之徐光启、宋应星,宋朝最杰出的代表无疑就是沈括了。

其成就不胜枚举,比如发现地磁偏角,凹面镜成像原理,飞鸟图,以及发现必将大行于后世的石油。晚年所著的《梦溪笔谈》更是流传千古,影响深远。

沈括于宋仁宗嘉祐八年(1063)考中进士,被任命做扬州司理参军,掌管刑讼审讯。英宗治平三年(1066),被推荐到京师昭文馆编校书籍。

在宋朝能进入馆阁任职,那就是前途无量的象征,可是入翰林,为宰辅的前奏。何况还是在昭文馆,要知道昭文馆大学士通常是当朝次相。

沈括在汴京一待就是好几年,去岁年末才返回家乡杭州探亲,休个长假。近来一段时间,沈括对地质学颇感兴趣,对苏杭长三角一带的形成有些思考。今日到西湖便是考察,寻找证据的,不想听到了一番宏论,更遇到了林昭。

初时,沈括只是震惊于林昭的地理知识。见解精辟,说的头头是道,十分惊奇。一个年轻人竟然有如此深入的见识,当真是厉害!沈括佩服的五体投地,为了科学研究,还做好了不耻下问的准备。

结果,更让他没想到的是,这个年轻人竟然是林昭!

林昭在汴京的名头是相当响亮的,去岁的风波已然让他彻底成名,知名度甚至超过了某些尚书侍郎。

对林昭这个年轻的风云人物。沈括颇为好奇,可惜一直无缘得见。不想今日机缘巧合,竟然在西湖断桥之上偶然相遇。

沈括与郑獬不同,他是偏向改革变法的,是支持王安石的。如今林昭身上已经打上了浓重的新党标签,志同道合的人物,彼此自然就亲近了许多。

“原来是大名鼎鼎的林东阳,想不到在此得见……”沈括呵呵一笑,颇为惊喜。

“是啊。我也没想到能遇到沈先生……”对于科学家,林昭还是相当敬重客气的“东阳知道在下?”沈括不禁疑惑。按理说自己没那么有名才是,何以林昭对自己似乎很熟悉的样子?敬重程度似乎也超乎想象。

呃……一激动,热情过分了!

林昭挠挠头,讪笑道:“在汴京时,曾听王元泽提及先生,在下亦对自然地理之学感兴趣,很仰慕先生,说起来也是神交已久。”

“原来如此!”沈括将信将疑,不过林昭的态度着实让他高兴。甚至有点受宠若惊。国朝士大夫读书只注重诗书礼仪,经史子集。

对科学技术之道看得颇为下成,虽说那会还没有被鄙夷成奇技淫巧,却也没几个人重视。一直以来,林昭的科学之心一直颇为寂寞,难得遇到一个兴趣相投的朋友,心里还是很高兴的。

“东阳适才所言的地砖偏向力。是怎么回事?可否解释一二!”沈先生饶有兴趣地询问,这个概念还是第一次听说!

沈括摆出一副虚心求教的姿态,林昭心里还有点小得意,给科学家当老师。这感情好啊!现在终于明白了,为什么穿越众为矢志搞发明创造,赚钱刷名望是一方面,而且相当有成就感的!

自己重生这么久,除了几道菜,教会孟若颖使用阿拉伯数字外,似乎还没搞过什么发明创造,要不要也尝试点?

四大发明里前三个似乎都有了,不过火药的应用似乎不多……至于活字印刷……毕昇似乎是北宋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