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天朝之梦-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我想,现在放在大明帝国面前的首要任务并不是扩张而是工业化!”

恩格斯说的不错。实际上,大明帝国的扩张是服务于工业化的。因为工业化的过程必然伴随着对传统经济的冲击,如果没有足够多的土地来吸收由此产生的震荡,大明的工业化进程很有可能会被内乱而打断——如果没有新大陆来吸收欧洲的穷光蛋并且提供贵金属和原材料,欧洲的工业化多半也不会成功。哪怕是后世自力更生的中国,真正转化为工业国家,也是要依靠全世界的市场、资本和原材料作为动力的。如果单靠中国本身的工农业剪刀差,顶天就是起个工业化的头,无论如何不可能走完这条道路的。这大概就是进入工业化时代之后,人类社会经历两次世界大战的主要原因吧?市场和资源,并不是无限的!

不过通过侵略战争夺取了大片土地、资源和贵金属,也不等于就能顺利实现工业化。西班牙和葡萄牙这两个殖民时代的先行者就是替人做嫁衣的典型。虽然抢到了足够的黄金白银,开拓了足够大的殖民地。可最后却没有善加利用宝贵的财富和历史机遇,反而成了其他欧洲列强崛起的垫脚石。

而对已经处于后发的大明帝国来说,有计划的促进工业化也是必然之选。当然,这并不是说可以贸然抛开市场抛开私有制,去搞公有制经济,不是说这条路线不对,而是时候未到。现在是1854年,没有那样的生产力做支撑,大明的劳动者和统治者也没有那样的觉悟,可以说既不具备物质财富的基础,也不具备精神财富的基础。

在走了六年的资本主义道路之后,现在的大明国内,已经出现了一大批属于机器工业的私人工厂。从事海外贸易和航运业的商行更是发展迅猛,在十三家行商之外,又涌现出数十家规模不亚于十三行的大商行。而大明银行、钱庄业所吸收的存款总额,更是超过了15亿银元!

在这样的情况下,已经存在实行国家引导私人资本投入重工业的可能性了。而这种自上而下进行改革和推动,实现资本主义工业化的路子,也就是历史上普鲁士所采取的模式,在后来还被德意志的社会主义者们称为王朝社会主义(说明一下,王朝社会主义还有另一个组成部分,就是社会福利),再后来被称为国家社会主义——事实上,历史上大部分后发的资本主义国家,都存在这种政府主导下的产业发展模式,如日本、韩国、台湾、新加坡,当然还有后来的天朝。

对经济学颇有研究的普鲁士人恩格斯,当然是非常赞同这种模式的,他微笑道:“皇室财团现在的运作,就是一种类似于国家主导下的工业化模式。在普鲁士、俄罗斯和法兰西甚至是英国,这样的模式都或多或少存在。我想,大明帝国完全可以将这种模式推广发展,一方面成立一些国营公司,用于某些地区或行业的发展;一方面还可以建立一些官方背景的商会,用他们来促进某些行业的发展,引导投资的流向。”

罗伯特·欧文补充道:“皇帝陛下准备开设的东西伯利亚开发公司就是这样的国营公司。我想,类似的公司还可以再成立几家,比如蒙古开发公司,库页岛开发公司,阿拉斯加开发公司等等。

另外,大明帝国在东北地区推行的集体农庄,现在看起来也是比较成功的。”

他笑了笑,“比我在美国进行的实验要成功,我想应该进一步将这种模式扩大到所有的新占领土之上。”

“哦,欧文先生也研究了东北的集体农庄?”

马克思这时从一个随身带来的皮包里面拿出一份报表交给朱济世,“这是东北开发公司的账簿,1853年度已经实现了收支平衡。”

欧文接着说道:“是的,我研究过东北的集体农庄,并且将之与我在美国开办的新和谐公社进行了比较。很显然,前者更接近于一家股份制公司,而后者更接近于一个……社会!实际上在我的新和谐公社之前还有一个和‘谐社会存’在于新和谐公社原来的土地上。”

第779章 成功的集体化

“和谐社会?”朱济世头上冷汗直冒,这个词儿太耳熟了,该不会是那位爷也穿越了吧……

“是一个宗教团体,是由德意志移民组成的,他们在短短十年内创造了令人刮目的财富,将那里建成了‘西部雅典’,后来他们打算迁移到别的地方去,我就买下了他们的土地和城镇进行试验。但是很遗憾,我失败了!”

“为什么会失败呢?”

“因为我要在新和谐公社建立的是一个社会,我在那里建立了工厂、农场、学校,当然还有政府,希望建立一个同目前的人类社会组织形式完全不同的和谐社会。而陛下的集体农庄,就是个有武装警卫的农业公司。集体农庄的庄员是公司的股东,每一户的股份多少完全一样,通过股东大会选举出管理层。而这些股东本身又是公司的员工……这些集体农庄其实就是一家员工持股的公司。而且它们的业务都非常突出,就是农业!一点不复杂,又得到政府和东北开发公司的扶植,比如无偿提供土地,收购农产品,提供贷款等等。所以非常容易成功。”

实际上,朱济世也研究过那个把罗伯特·欧文搞得倾家荡产的“空想社会主义”。他在后世的政治课和历史课上也听过这位爷的大名,据说由于这位爷的失败,证明了马克思主义道路的正确性。不过在朱济世真正看到欧洲的“新和谐公社”的资料以后,他才知道这位的失败完全是因为太过理想化。找了一帮美国的教育专家,在新和谐公社开了许多很好的学校,向社员提供免费教育,在分配上面又实行平均主义,而且也没有集中财力投资到有优势的主业上面,而是想搞一个自给自足的模式。说他是空想社会主义真是一点不错。

而朱皇帝在中国搞“农业集体化”的目的是很现实的。一是为了保持工业化过程中的社会稳定——没有一个稳定的社会,工业化这种事情是不大可能完成的,那种一边打着内战一边就把工业化给办了的例子,在现实当中是不会有的。

二是为了替工业化筹集足够的资金。只要研究一下大明帝国这些年来的进出口情况就知道了。支撑大明工业化的资金并不是朱皇帝在欧洲创立的济世行的收入,济世行只是为朱济世的事业提供了一点启动资金罢了。包括铵油炸药、硫化橡胶、海洛因、可卡因、黄连素在内的一大堆专利,并没有为朱济世换来多少财富。

真正支持大明工业化的恰恰是农业!这些年来,大明的出口产品主要是农产品,如生丝、生胶、茶叶、黄连、大豆、猪鬃、桐油、棕榈油、咖啡、香料等等。在1853年度,这些农产品的出口总额已经超过了一亿五千万英镑!而同期,大明帝国的进口,也差不多是一亿五千万英镑。如果没有这么多出口创汇的农产品,大明每年就要承受一亿五千万英镑,也就是四亿五千万银元的逆差,国内的通货早就紧缩得一塌糊涂了,经济想不崩溃也难——历史上日本工业化的初期就因为没有多少出口拳头产品,造成了大量金银的尽流出和纸币贬值。

虽然,现在东北的集体农庄除了大豆之外,并不直接生成用于出口的农产品。但是没有东北的粮食,大明的东南沿海和南洋的粮食供应就不会像现在这么宽松,也就不会有那么多的土地和劳动力用于出口型经济作物的生产了。

欧文说完了话,恩格斯又像变戏法一样掏出了另一份文件,递给朱济世道:“陛下,我觉得现在的战争,给了我们一次加强经济管理和进一步推动集体化农业发展的机会。如果我们想尽快地在中国实现工业化,国家就应该加强对经济的干预,同时还要有一个强大的集体化农业做为后盾。这是我和欧文先生、斯克佩尔先生还有罗德里格斯先生讨论之后,拟定的一个经济改革方案。”

原来这才是恩格斯把皇室财团的董事们都带来北京的原因。

“经济改革方案?”朱济世接过文件,翻看起来。

“主要加强对重要的出口农作物的扶植和管理,一方面加强其在国际上的竞争力;一方面通过这些经济作物加快资本积累的速度。”恩格斯道。

恩格斯制定的计划当然是具有社会主义性质的,而这种社会主义就体现在发展集体农庄上面。

首先是要将集体农庄的模式从东北推广到南洋和东南沿海!

当然不是要全面铺开,而是将目标指向几个特定行业。如生丝、生胶、棕榈油、茶叶等重要出口农作物的生产。

先利用眼下的战争局面,对中国的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