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天朝之梦-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总有上千吧!已经封锁了贡院街的两头,还拉来了大炮!”

肃顺吁了口气:“不是抓我们的!抓我们用不着大炮!”他看看瓜尔佳·元宝,忽然一笑道:“好了,这下有好戏看了。”

“明军要弹压?”

肃顺笑道:“这下整个四川都要乱起来了!朱皇帝算是走了一步臭棋,四川一乱,咱们大清就能复兴了!”说着他就站起身,走到窗户前面兴致勃勃地准备观看万恶的明军怎么血洗四川贡院街了。

而住在贡院街上几十家客栈还有成都贡院里面的上万热血儒生,也已经发现朱大皇帝的军队把屠刀高高举起来了,这些人顿时就被吓呆了。整个贡院街上空无一人,所有的客栈都门窗紧闭,每扇窗户背后都有好几双眼睛,用悔恨交加的目光看着浩浩荡荡开进贡院街的明军官兵。

有些人还用带着哭腔的声音念叨起来了。

“背时了,背时了,闹个啥子呀,皇帝老子要考啥子就考啥子,这下子要砍脑壳了……”

“逗是,这回杀个了,官老爷没得做,要做班房了!”

“砍脑壳做班房还不至于吧,最多就挨顿球吧?”

几个拿着洋铁皮卷成的喇叭的明军军官分散到贡院街各处,大声吼了起来:“现在是奉旨办案,敢有阻挠者格杀勿论!现在是奉旨办案,敢有阻挠者格杀勿论!”

喊了两遍后,这些人又吼道:“所有门窗全部打开,所有人都回房等候检查,凡是不配合行动者立即锁拿逮捕,交官衙重处!”

哗啦啦一阵开窗开门的声音,整个贡院街上所有的门窗都在第一时间被打了开来,肃顺所在的那间上房当然也不例外。

“这这这帮软骨头,这帮没用的东西,真是把读书人的脸都丢光了!”肃顺喝骂了起来,虽然面对大明反动军队的刺刀,他的表现并不比旁人好多少,但是他和这里的四川士子是不一样的,他只是路过打酱油的,又不是四川读书人,当然不用挺身而出拿胸膛去对抗敌人的刺刀了。

“爷,爷,少说两句!明军要来搜查了……”

屋子里面肃顺的随从连忙提醒:“爷,咱们还带着家伙呢!要是被他们发现了……”

“家伙……”肃顺一拍脑袋这才想起来自己的手下都是带着手枪!虽然新明朝并不禁止民人持有手枪(步枪是需要凭证持有的),但是现在可是特殊情况!他们这些人都是塞北来客,又人手一枪,还住在四川闹事士子集中的贡院街,这下跳进长江都洗不干净了!

“快快快,快把家伙都藏起来!记住了,咱们是关外过来的客商,原籍是北直隶天津府,是做毛皮和人参买卖的!要是被抓进去了谁也不能说自己是从渤海国来的,知道了吗?谁要是敢把主子卖了,谁的妻儿老小都得被贬为包衣啊哈!”

肃顺跺了下脚,赶紧吩咐手下把手枪都藏到床底下,又教好了瞎话,还威胁了几句,心里面默默祷告千万别给盘查的明军看出破绽。只可惜事与愿违,进来盘查的明军听到他们的北方口音立马就不问青红皂白把他们逮了去,又一搜查就发现了被藏起来的手枪了……

第581章 第一次请愿

应天紫禁城,午门之外,正是人头涌涌。来自四川、湖北、江西、安徽、南直隶等沿江五省的数百位青年士子一大早就在李宗羲、伍肇龄、崔荆南、李品三、伍奎祥、华国清等“六君子”的带领下聚集到此了。

成都戒严,贡院街大逮捕的消息已经通过电报传遍了大江南北,六君子他们当然已经知道了。不过朝廷并没有下令抓捕李宗羲等六人,毕竟他们还是依着《钦定大明宪发》的规则行事。向皇帝请愿是大明每个臣民的权利,何况是这些身为一国精英的士大夫呢?

如果今天捕了六君子,那么《钦定大明宪法》的权威性就会立即荡然无存,大明的宪政可就算是个让人戳破的画皮了。所以朱大皇帝虽然对六君子的行为有些恼火,但也只能咬着牙忍耐下来。非但没有让人去捉拿他们六位,还吩咐锦衣卫暗中保护。

而这六人和一路上追随他们过来的五省士子在刚刚听说“四川贡院事件”的时候也都是冷汗淋漓——关于这次事件坊间是有几个版本的,官府公布的消息是抓了一百四十八人,搜出19支洋枪(都是肃顺等人的),没有人被打伤或打死。而民间的传说就五花八门了,有的说抓了五六百,杀了有一百多,被抓到的士子一律流放婆罗洲。还有人说明军血洗了贡院街,聚集在那里的士子无一幸免,全部被杀!现在整个成都已经被明军实行军管,朋友在路上碰见都不敢打招呼,生怕被明军当成非法聚会给捉了去,只敢打个眼色。总之恐怖的很!

消息刚刚传来的时候,追随六君子来应天给朱皇帝添堵的士子登时就散了大半,从原本的两三千一下变成了五六百。后官方一再辟谣,才没有让剩下的人全部散光。要不然李宗羲他们敢不敢来午门敲鼓都难说了。

向天子请愿是有专门规定的,在紫禁城入口的午门外面有个小小的衙门,挂着皇宫通传处的牌子,就是专门接待那些没有资格入宫,但是想见皇上或是想给皇上上书的文武官员和臣民的。递交请愿书的地方也在这里。根据《钦定大明宪法》,任何臣民都可以向皇帝或是各级主管衙门递交请愿书。不过请愿书递上去以后人家看也不看就存档了,那也是合法的(扔废纸篓是非法的)。

所以在正式向皇上递交《请皇上尊名教禁邪说停新政及中止征伐安南折》的同时,还将这份折子的全文发到了应天府的各大报馆当中去了。

皇宫通传处的管事们已经提前得到了指示,士子们过来的时候他们已经从衙门里面迎了出来,入眼的都是涌动的人头。

当他们接过李宗羲等人恭恭敬敬递上的折子,只看了一眼题目,就人人在心中叹了口气,他们这些管事官儿也都是儒生啊!

不知道是谁说了一句:“果然是读书种子啊!”

李宗羲拱了拱手,傲然道:“不过是胸中还有一点浩然正气罢了!请各位将这折子赶紧递上去,我就在这里等着。”

皇宫通传处的总管事笑着摇摇头:“等什么?等皇上龙颜大怒下旨拿人吗?不必等了,皇上是不会下这样的旨意的,你们还是回去吧。”

他顿了一下又说,“虽然你们是反对新政的,但是却循着新政中最要紧的宪法向皇上请愿,如果皇上拿你们问罪岂不是自己违宪随了你们的心愿?这种事情皇上是不会做的,不过你们六个君子以后也别想在朝廷谋得一官半职了。如果想在应天城谋一份既体面又能糊口的差事,还去各家报馆看看吧,不过这报纸也是新政啊。”

这番话都是朱济世交待的。无论李宗羲等人请愿的内容多么不合他的心意,这几个人总归是新明历史上第一批向皇帝请愿的臣民。他们的名垂青史是一定的,而且《钦定大明宪法》的严肃性也将在这次请愿活动中得到正实。所以朱济世无论如何都不会拿他们几个怎么样的,顶多就是永远不给他们官做罢了!

……

“今天有人递交了请愿书,叫做《请皇上尊名教禁邪说停新政及中止征伐安南折》,要朕禁了西学,停了新政,也别再征伐安南不臣之国了,连南洋兰芳国也不要了,只管关起国门做弱国,等西方列强再来第二次、第三次鸦片战争!诸卿以为如何?”

谨身殿内,朱大皇帝正捏着刚刚收到的请愿折子侃侃而谈,不过容色却没有半分恼怒。李宗羲等人请愿虽然会让很多士大夫出身的官员在心底里面产生认同感,但是他们也知道国家不能真的按照这个请愿折行事,要不然就等着亡国吧!

朱明的官虽然容易做,但是真正掌权的大员却没有迂阔之辈,即使是儒臣,也讲究经世致用。而且现在朱明的文武官员已经多达近30万!数量比满清至少多了六七倍,且待遇优厚。如果不是新政带来的财政收入,朝廷是无论如何养不起那么多官员的。

所以这30万大明官员中的绝大多数,都是新政的受益者,再进一步,整个东南八省士绅的中间力量,也都是朱济世新政的受益者——虽然他们反对西学,但是却不肯放弃和新政给他们带来的利益,的确是极为矛盾的一批人。

但总得来说,他们得到的利益是是实实在在的,对西学和新政的不满是感情上的,都是虚幻的东西。谁会为了这些虚幻的感情而放弃实实在在的利益呢?这样的人靠孔子的圣贤书是教不出来的。因而朱皇帝现在才会一次次的挑战这些儒生士大夫对新政容忍的底线。

“皇上,臣以为李宗羲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