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天朝之梦-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马车里面一片死寂,奕欣沉默了许久,才叹口气道:“向逆……大明求和也不是不行,就怕朱济世不会允许我们保留盛京,不会让咱们再留在辽东、辽西……”

盛京是明朝的沈阳,明朝的辽东镇是九边重镇之一。这辽东、辽西的土地,都无可争议属于大明王朝的直辖土地。朱济世一直高举复明大旗,当然要恢复当年的辽东镇,岂容北清继续占据盛京?肯定也不会允许旗人再滞留辽东、辽西。

耆英道:“皇上,咱们大清的地盘可不止满洲,内外蒙古、新疆、甘陕、西藏这些地盘都是咱大清的。惠亲王和僧格林沁都是皇上的臣子。俄罗斯的穆拉维约夫将军说了,只要咱们能带着兵马部众去蒙古、去甘陕,他们俄罗斯还是愿意继续支持大清的。所以咱们可以把辽西、辽东都交给大明,只要能保住80万满洲蒙古的祖宗之民!”

奕欣听他这么一说,眼前顿时一亮,赛尚阿和桂良也连连点头。大清还是有许多土地的!即使失去了辽西、辽东,大清也能生存下去。现在的关键是保住80万祖宗之民——至于汉军旗什么的就算了,这核心的80万祖宗之民要是被明军都杀了,大清才真是没救了。

如果朱济世这个穿越客在后世真的用点心思研究一下历史的话,他现在就不会为怎么全取辽东、辽西,怎么整治旗民而烦恼了。

因为他现在已经捏住了大清朝的命门七寸!便是辽东、辽西的几十万满蒙之民了!说起来这大清才真正的“以民为本”的,只是这民不是四万万之汉民,而是一百几十万“祖宗之民”也就是旗人。大清的根基就是这一百几十万旗人,或者是大清的主人就是这一百几十万八旗子弟。

所以历史上的大清朝在对待国都的问题上,和后来的国民党截然相反。只要满清的国都被人捏住,那就要它圆就圆,要它扁就扁了。如英法联军侵华之时,北京陷落,大清朝便一点脾气没有了。又如中日甲午战争之时,日本先是侵入东北的满洲“祖宗之土”,继而又威胁北京城,惶惶大清就赔了2亿3000万两白银还割了个台湾。再如后来的八国联军攻入北京,这大清王朝也乖乖签了赔款四亿五千万两(不算利息)的《辛丑条约》。

而后来的国民党反动派的南京城被日本人拿去屠个干净,老蒋愣是眉头也不皱一下。这两者对于首都民众的态度如此天差地别,主要就是因为北京乃是旗人之城,天下的旗人有一半生活在北京及其周边地区,要是让帝国主义屠个干净,大清朝想要不亡也难啊!

在这个时空,惶惶大清之所以那么快就垮下来,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杨秀清带着几十万太平军直奔北京去杀人。先是在滑县杀掉了最少十万八旗新军,接着又在北京城杀了十来万旗兵旗民,这个数字已经占到了八旗子弟总数的15%,而且大多是青壮年男性,这满清王朝的脊梁算是断了一半。而剩下的一半大清脊梁,现在又被朱济世捏住,随时都能敲断。

公元1849年8月3日,辽阳城。

从这座满洲第二大城市的城头上向下看去,已经在辽东之地消失了200多年的大明王师,正活生生出现在眼前。

“他们的人好像不多啊,不知道有没有一万?”

“一万还不多?你没听说过明军不满万,满万不可敌吗?”

“那个是说明军?那是说咱们满人……女真不满万,满万不可敌啊!”

城头上的八旗兵都在议论纷纷,似乎都很不理解,本来该是他们“女真不满万,满万不可敌”的传说,现在怎么成了“明军不满万,满万不可敌”了呢?

“这可如何是好,可如何是好……明军怎么就到了城外了,求援的信使什么时候出发的?这会儿该到盛京了吧?”

带兵守辽阳的是叶赫那拉·瑞麟和巴鲁特·柏葰,一个是满洲正蓝旗的都统,一个是蒙古正蓝旗的都统。两人手中的可战之兵本来有15000,不过两天前他们俩不知道天高地厚派出3000马队想去迟滞一下登岸向辽阳城开来的明军,结果3000人马队先是被明军用大炮轰了个七荤八素,继而又被明军的1000名锦衣骑士打了场墙式突击!这明军的马队虽然很少,但人、马俱是精锐,装备更好,胸甲、马枪、柯尔特手枪、马刀,都是精品,只是一个冲锋就把蒙满马队打崩,然后一路追杀到了辽阳城下!

第476章 还有咸丰朝吗?

堂堂满洲八旗和八旗蒙古的马队,而且都是塞外、关外野性未泯的八旗子弟所组成的马队,居然被数量不过他们三分之一的汉人马队随随便便打崩!3000马队当中,最后狼狈逃回的还不到500,这可让瑞麟和柏葰两人完全抓瞎了。拼步兵、拼大炮输给明军也就算了,现在居然连马队都让明军狂虐,这仗还怎么打?

“澄泉,看来只能守城了!咱们辽阳城高壁厚,明军远来,肯定带不了万斤大炮,咱们怎么都能守个十天半个月!”

蒙古人柏葰对身边的瑞麟言道。柏葰现在虽然是武职,可实际上并不通军事,他是道光六年的进士,走翰林院、内阁学士这条路子上来的,离开北京追随天德帝来满洲之前是吏部尚书(满尚书),正经的文官。而文官打仗一向喜欢守城,害怕野战。这柏葰也不例外,总是觉得守城比较保险。

同样是文官一路做上来的瑞麟答道:“对,只能守城了,咱们还有一万多兵,城里面还有十几万旗人,怎么都能再拉万把人出来,凭着辽阳城墙,总能坚持一个月的。明逆远来,所携军粮一定不多,辽土人心又尽归我大清,明逆人地两生粮食不足,一定不能持久的……”

他的话还没有说完,身边就有人惊呼起来。

“明逆的援兵到了,明逆的援兵到啦,好多啊!”

城头顿时哗然,怎么可能?瑞麟和柏葰凝神远眺,果然,大群大群穿着式样古怪的老百姓衣服的人,在明军的“红衣骑士”引领下从南面源源不断开了过来!

“他们是……是朝鲜包衣阿哈!”瑞麟和柏葰同时惊呼起来,脸上露出了绝望的表情。他们知道,在辽阳附近有几个圈着朝鲜包衣的营地,这些朝鲜包衣是天德帝从朝鲜掠来的,原本准备分配给满蒙八旗的皮甲人为奴。结果因为朱明入侵辽西的事情耽误了,没想到这些人居然落在了明军手中!

城外一个新立起来的大帐内,刚刚抵达辽阳城下的大明天子正满脸微笑:“你叫崔济愚?能说汉话吗?”

跪在地上的是一个剃光了脑袋的青年,五官端正,透出几分儒雅,身上穿着一件明朝式样的外套,非常破旧肮脏,简直看不出原来是什么颜色的了。这个青年是朝鲜人,名叫崔济愚,是朝鲜庆尚道的两班户,满清入侵的时候他正在汉城游学,结果被抓去当了包衣阿哈。

“草民崔济愚给大皇帝陛下叩头了!”崔济愚用生硬难懂的中文回答道。

朱济世笑着点点头,身边的罗泽南问道:“崔济愚,你说你能将一百万朝鲜包衣奴才拉过来为我主效力?”

崔济愚大声回答道:“草民不是什么包衣奴才,草民是朝鲜之民,两班出身。大皇帝陛下摄行朝鲜国王,草民和所有别掳掠的朝鲜人都是大皇帝的臣民!”他微微抬头,望了一眼朱济世,又连忙低下脑袋,“草民现在还不能将所有被掳掠的朝鲜人带来给皇帝陛下卖命,但是只要皇帝陛下授予草民相应的官职,草民就有办法为大皇帝带来百万朝鲜人了。”

朱济世看看罗泽南:“军师以为如何?”

罗泽南摇着纸扇子笑道:“既然这位崔先生有信心,王上不如封他一个朝鲜总管的官,让他把咱们解救的朝鲜人管起来,让这些朝鲜帮咱们做事。”

这崔济愚能勉强听懂罗泽南的话,脸上顿时露出喜色。有个上国大君封的官职,才能去号令下面的朝鲜人来为上国卖命效力嘛!

“那就依军师所言……崔卿,孤王封你当个正三位总管,现在辽阳境内的朝鲜人都归你管,限你两天之内组织3万壮丁帮我军修筑营地,挖掘长壕围城。”

崔济愚大喜重重叩了个头,才在秘书官翁同龢带领下离开,他前脚才一出帐,苏玉娘就脚步匆匆地走了进来,冲朱济世行了抬手军礼:“王上,罗大纲的军报到了,锦衣近卫第二师已经到了盛京城外,在东陵和清军打了一仗,大获全胜,现在已经在东陵立寨了。”

东陵当然是个陵园了,是满清的关外三陵,努尔哈赤和皇太极都埋在那里。朱济世在亲率锦衣近卫军军部和锦衣近卫第一师进军辽阳的同时,又命罗大纲指挥锦衣近卫第二师去抢占盛京东陵,一来看住盛京城里的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