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三十三卫里面。在地里面干活的大多都是妇孺老弱,而其他的民卫基本上都是壮丁下田。好在是畜力比较丰富,倒也可以应付过来,若说是此处缺乏男丁,倒也不是,时常看着剽悍精壮之辈在这里进进出出,这些人各个挎刀带剑,若是按照老人们的话说。这些人看起来可不像是什么好人。
各民卫各镇都有团练,而且经常有江家军的例行防务巡视在这里,带刀带剑倒也不稀罕,不过三十三卫地人明显不是那种军队或者是团练的模样,以华州地细密严酷的治安系统,偏偏对这个民卫的情况不闻不问,大家心里面都是感觉到有些神秘莫测,平日就算是谈论也不愿意多谈。
刘十二是华州都督府的司马。其实是作为谋主存在的,都督府主要是军政,不过刘十二却对这个三十三卫有完全的管辖权。
各地的绿林草莽豪杰,那些一直是受江家军资助,并且是提供情报地人,而且还有一些江峰豢养的做些特殊事情的人物。都是放在这里。
原本在登州的时候,北直隶,山东,南直隶,浙江,福建,沿海这一线的已经是通过酒楼,商铺,绿林,走私。私盐和海盗等等脉络串联起来了一张网络。自从离开大陆来到朝鲜之后,江峰为了更加方便和稳固的控制这些人。索性是把他们的家眷也是接了过来,当然,若是死心塌地跟着江峰做,为了将来博取一个富贵的,家人送过来也就是无所谓了,最起码也是免除自己地后顾之忧。
还有那些不情愿把自己的家人送到华州来居住的,因为谁都是知道,若是送来的话,等于被江峰牢牢的控制住了。
不过这些不愿意的,刘十二地处置雷厉风行,有价值的,往往是半夜里面家里就被几十个人围住,家小蒙上眼睛丢在马车上,运送到港口装船出海,若是没有价值的,直接就是灭门,全家地下相会。
来到朝鲜居住的这些细作家小,开始的时候不习惯,不过随即就知道这里的好处了,他们可都是按照军属的标准配给和对待,从前自己的孩子兄弟的,在外面做哪些为非作歹的事情,家里天天担心,总是害怕会有什么好歹,有时候,家中人还想,这样地混帐还不如死了干净。
被带到或者被绑到朝鲜来地时候,更是在肚子里面骂了自己的子女兄弟千万遍,心想你在外面伤天害理就是了,这下子还把家人连累,真真是要被天打雷劈。
不过过了几个月,在这个大山寨(几乎这些没有跟江家军真正打过交道地人都是这么认为,这里不过是一个大强盗的寨子而已)生活颇为的方便,不仅是有田地,牲畜的免费配给,还有种种的照顾。
而且从前自己以为的要天打雷劈的子弟,居然是拿着别人的饷银做些事情,说起来也算是在这个山寨里面做“锦衣卫衙门”之类的行当,尽管他们的想法颇为的别扭,因为既然是“强盗的山寨”就不可能有什么“锦衣卫”,不过看自家的子弟,回到民卫的时候,穿着的是官衣(当然回到大明的时候要换平民的服装),心里面还是有些自豪感觉的。
这些人或者是原本的绿林黑道人士,或者是民间招募的武功高强的人士,受到华州司马的管辖,在都督府里面的正式称呼是‘司马从事’,意思是辅佐华州都督府司马刘十二做事的官员,最基层的待遇等同于军队中管理十名士兵的小队长。
当然,这种特务系统不可能由刘十二独自掌管,这样不管是对谁来说,都不能说是安全,所以司马从事的队伍里面,有三分之一,是江峰的亲卫队轮换下来的人员,由罗义掌管。
三十三卫其实和在仁川附近,还有华州南北两端的军卫差不多的性质,所以你若是进入这个民卫,也会发现其中的种种不同,各个民卫在初建的时候,也没有什么太过复杂的设计。
在白人和流民里面,有几个是懂得规划的,在他们的建议下面,每个民卫都是以和其他民卫连接的官道,还有水源为参照物修建的棋盘类的格式。没有什么美感,不过卫生和生活已经是足够了。
三十三卫则有所不同,它本身就是在民卫的腹地之中,地理的位置可以说对于保密和一干的事体来说非常的方便,所以第三十三民卫的形状如果从附近的山上看下去的话,就会发现这不是边上几个民卫的那种长方或者正方形形状,而是一个椭圆形,面积要大于其他的民卫的椭圆形。
而且在这个椭圆的两端,还有两个半封闭的区域。
就如同边上的民卫看三十三卫的人感觉颇为莫测高深一样,在这个三十三卫里面的居住民户也是看着里面的两个区域神秘异常。
里面的区域是依山而建的,其中一个里面好像是许多作坊在这里,每天叮叮当当的,要不就是烟火升腾,热闹的很,而且里面还有些金发碧眼的白人在那里进进出出,时常看到有人乘坐马车进进出出。
开始的时候,这些人看到金发碧眼的白人可真是吓了一跳,不过后来也就是习惯。这处区域周围都是有木栅和石墙围着,有全副武装的士兵把守,无关的人靠近十步之内,就有人厉声的喝叱不允许继续上前。
另一个院子就更奇怪了,说他奇怪倒不是里面有什么声音和烟火,或者是有什么洋人的进出,这里只是平平常常的一个大院子,区域倒也是不小,看起来倒像是些富贵人家居住在那里。
不过里面只是有六七户人家,有些在三十三卫初建就来到这里的老人还记得,这个院子比另一个区域要晚了半年建立,搬进去的人家好像是分成两户,一户有了二十几口人,一户人丁少,也就是三两个人。
刚刚搬进去的时候,这两家人天天吵架,即便是院子特别大,可是争吵声音还是传了出来,自古国人喜欢看热闹,很多人听到里面争吵就要过去看热闹,不过这边守卫的士兵各个是背朝院子,也不呵斥那些围观过来的人,只是拿着手中的兵器挥舞一下,这个威胁和警告的意味已经是足够。
往往里面的争吵过后,甚至会变成要打架的样子,这时候一直是观察里面动静的军官才大声的制止,或者是派人出去拉架。
这种情况一直是持续了几个月,后来里面也就是安静了下来,外面军兵的监视也不那么严格了,有些胆大的靠近了观看,还能看到里面的几户人家也在那里开垦了农田,也渐渐的养猪养鸡。
不过却好像是从来没有做过农活的模样,根据几个眼尖的说,里面的人也就是一个老头子和其他的几个老人明白些,其他的人都是一窍不通的模样,而且还懒的要命,往往是干了一会就破口大骂。
又过去了一年之后,里面人都开始勤勤恳恳的忙碌了起来,也没有什么争吵,院子里面的人也经常有出来溜达溜达,特别是那个为首的老人,很是温和的模样,看起来好像是一个读书人,但是对农活也知道许多。
但是这些人往往是快要出这个民卫的时候,就会有人出来客气的把他们拦回去,看起来就好像是圈在这里一样……
两个人
三十三卫基本上没有什么真正意义上的良善之民,各个都是剽悍敢战的人家,不过他们家中的主力在外面操劳,家小们闲来无事还是要伺候一下农田,其实田地里面收成对他们来说可有可无,更多的是一种消遣,司马从事的收益比起农活来可是要丰厚太多了。
从中心另一个院子出来的那个老头,却说的是一口略带鲁南口音的官话,为人和气,经常是在民卫里面溜达,尽管快要出民卫的时候,就会有人过来把他拦回去,不过他也没有什么生气的意思,后来也是把范围判断了清楚,自己也不走的太远。
民卫里面的人可以说是来自五湖四海,彼此虽然是陌生,可也是知道在这种异乡地方,彼此的子弟还是同僚,也需要彼此的帮扶,大家的关系还是相处的很不错。
对待外人也不像是在大明的时候,那样的戒备和陌生。所以这名老者在村子里面走动了几次之后,大家开始逐渐的接近起来,这个五十多岁的老人特别的喜欢孩子,而且各家各户的还发现,老人居然还懂得诗书,算是文人,大家的敬佩又是高了一层。
慢慢的接触下来,老者自称姓王,三十三卫年纪小的就是叫他王老伯,年纪大的就叫王老哥,时间长了,更是发现这个王老伯不光是懂得诗书,而且对于农事水利也有不少的了解。
这可更是稀罕人物了,读书人知道农事。三十三卫那些人家看到那个院子周围种地庄稼确实是比起自己种的要好一些,现在各个民卫的居民耕种播种,都必须在农官在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