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她说罢便离开了屋子,门被关上时那重重的声响将我的思绪拖了回来。
我跪在灵前不知想了多久,心里泛起丝丝涩然。
似乎一场大风雨将至,很多事都将重新洗牌。这个年关,注定是不能平静度过了。
回想起刚入府那段时日,虽非真豁达,却也常常没心没肺地与生活玩笑两把。转眼间,人却变成了如今的模样,实在太不可思议……
不知过了多久,膝盖从发麻到渐渐没了知觉,兴许是饿昏了头加上昨晚上没睡好,我两眼一黑,便闷头往前栽了过去。
——*——*——*——*——
后来被踹门声惊醒,我费力撑开眼皮,赵偱模模糊糊的影子在我眼前晃来晃去,声音听起来也飘忽得很。
后背被人揽起,脚下一腾空,我抬手揉了揉痛得厉害的太阳穴,这才察觉已被他抱在怀中。
“回来了?”我一张口,声音却有些哑。
他抱着我出了门,穿过长长的廊道,也不说话,径自往卧房走去。一进卧房,他便将我放下来。我坐在床沿,他俯身卷起我的裤管,至膝盖处又停下来,拿过抽屉里的小瓷瓶,轻蹙眉抱怨道:“你这是跪了多久?”
沾了药膏的指尖有些许凉,我低头看看他,又问道:“才回来的么?”
他不答,替我擦好药之后只兀自道:“你方才是睡着了还是晕了?”他略抬头,牢牢盯着我的眼睛道:“没吃饭?我看你就同那小孩子一般,连自己都照顾不到。”
我抿了抿唇,方要说阿彰的事。他却开了口:“昨晚上刚到门口,府里的下人便同我说了阿彰的事,我嘱咐林都尉去找了。今日我刚出宫,他便告诉我找到了陶里长兄,他住在城西一家客栈。”
“阿彰接回来了么?”
“没有。”他将我的裤管放下来,低着头兀自说道,“陶里家的那位兄长说,若不能见到妹妹的灵柩下葬,便不会让阿彰回府。你且放宽心,他不会对阿彰如何。”
我想起老夫人先前连这件事提都不想提的模样,便告诉赵偱阴阳先生那封信似乎没有起到作用。
他浅应了一声,似乎有些心不在焉,随即目光落在我胸前。我猛地低头,信封从前襟夹领中露出一个角来,我连忙将信拿出来递给他:“这是李子让我转交给你的,说是要离开西京。大约是要回大宛了罢。”
他眼角微微下压,拆开信封略看了几眼,便又放回去:“他还同你说了什么?”
我摇摇头:“没有说其他。只是,守门的两个人被他打了,他是硬闯进来的。”全然不似以前的李子。
“他原先便这样。”赵偱看看我,手指突然抚上我的唇,说道,“太干了,先喝点水罢。”说罢伸手去拿桌上的茶壶,却又道:“茶是冷的,我出去一下,顺便让伙房给你准备些吃的。想吃些什么?”
我坐在床沿仔仔细细打量他一番,末了道了一声:“喝碗粥罢。”
“只喝粥又怎么行?”他边说着,先是将皂靴换下,又走到屏风后头换衣服,“你眼里全是血丝,面色也差得很,昨晚没有睡?”
我偏过头去,隔着屏风道:“你百步笑五十步的坏毛病看来是没得救了。”方才他一脸疲态,想必也是极倦。
我起了身:“你先睡会儿吧,我方才也算是眯瞪过了,我去伙房看看,顺便去瞧一瞧连翘。”
料想他应当也没有吃饭,我便去伙房要了两碗热腾腾的红豆粥。先喝些粥补会儿眠,等晚些时候起来再吃些别的罢。路过连翘客房时遇着一名小婢,便问她连翘去了哪里,她却回我说连翘天刚亮便出了门,现下许是还未回来。
可又去见什么人了?我眯了眯眼,端着漆盘进了屋。
我瞥了一眼角落里的暖炉,屋子里似乎是暖和了些。赵偱坐在床沿看书信,头发皆放下来,只着一身中衣。这未束发未系腰带的模样倒是少见,我将漆盘搁在案上,端了一碗粥递给他:“吃完了再看罢。”
他接过去,挖了一调羹粥,忽然道:“我差了你多少个寿礼,这个债可是记下了?”
“放心吧我都写在簿子里了,一笔一笔清清楚楚,等着你还。”我端起粥兀自喝起来,又听得他道:“陶里得了诰赠。”
“恩?”他怎么突然提到这个?
“大约就这两日罢,诰赠就要下来了,届时即便母亲不允,他们也终究能葬在一起了。”他说得很是轻松,又低头吃了一口粥,“其实我也未想到,会这样容易。”
眼皮忽然跳了跳,我用力闭了闭眼,又睁开道:“你去向皇上请诰赠?可——”
老夫人那一句“为人臣,凭什么与帝王谈条件”一下子就从脑海里冒了出来。
他仍是低头喝粥,语气平淡:“顺便提的罢了。”
“顺便?!”我倏地坐正,“你还提了什么?你又以什么来换?可是与你那一道折子有关联?”
“你不用急。”他缓缓道,“皇上担心兵权太散会出事。他既有意要改兵制,我便先遂他的愿。赵家素来与朝政牵扯较少,也是难得的一心为主,但时间久了,君臣必生嫌隙。我不想等到那一天后悔,便擅自做了这个决定,退出这一局。但——”他倏地停住了。
我看看他,索性放下碗:“你接着说。”
“皇上要的不过是江山稳固,不必为外敌所威胁。先帝在时,西北夷狄屡屡犯我边疆,凭驻军之力根本于事无补,出征过几次,却一直久攻不下,所以到如今也是个大祸患。起初大宛求归附,皇上还存着合大宛之力一同抵御西北夷狄的心思,但如今出了这等事,足见大宛非诚心归附,甚至对我朝边境虎视眈眈。大宛本就是墙头草,攀高踩低。如今皇上的意思是,既然大宛已是衔在口中的肉,那必然是要吞下去才安心。这一仗,即便我不提,也要打。攻下大宛,便有了跳板,粮草供给也更方便,届时再对西北用兵也有更大胜算。”
我默默听完,只问了一句:“所以——你又要出征?”
他亦将碗放回至案上:“是。从我回来,知道兵部在关中筹集粮草之时,便料到了这一天。”
“十万军……先往西打大宛,再攻西北,战事不宜久,你又有几分把握?”我顿了顿,“皇上所愿,又是要打到什么程度才可以?你们方从西北回来,这会儿又要往西。营中可有一人受得了这等折腾?真是疯了……”
“没有那么快。”他顿了顿,“但明日起,我大部分时间都得留在军中。”
我咬了咬下唇,一言不发。
“你可是要问我,有没有体谅过你们的心情?”
我看过去,他布满血丝的眼睛里倦意更浓,声音也是压得低低的:“凯旋之日,便是卸甲之时。这是我能交的最好的答卷,不负赵家清名,亦让皇上放心,且终于——能为自己活。”
“我一介女流,军务上也是外行,充其量不过是纸上谈兵。我不妄作评论,方才那一席话,你不必在意。”他若有信心,我又何必短他志气?
人臣皆是帝王霸业中的箭矢,方向不是自己说了算。与帝王谈条件,相当于与虎谋皮。他既然有勇气自己提出来,且皇上还应了他的条件,我便只能往好里想。
其实西北若攻得下,也免得年年征战苦了百姓。
只是当年,赵怀宁……可也是抱着这样的期待离开?他此行,是否还抱着为实现兄长夙愿的念头?
倦意袭来,我低头脱了鞋子,爬进了里侧的被窝里。一只手伸过来,将我轻轻揽进怀中。令人安心的气息在鼻间萦绕,我贴着他,能察觉到他胸膛起伏,听到他稳稳的心跳声。
害怕失去没有用。他有自己无论如何必须走完的一段路,我只能祈求他顺顺利利。
——*——*——*——*——
诰赠是两日后到的,赵偱不在府中,我遣人将消息送去了城西客栈,并将文书呈给了老夫人。
老夫人一直紧抿着唇,盯着那一纸文书看了良久,一言不发。我等她的最后表态,却只听得她几不可闻地叹了一句:“她不配。”
即便如此,陶里的葬礼也紧锣密鼓地筹备起来。她兄长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