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南薰殿廊,随风飏入殿内的桂蕊莲子之香,涤尽皇帝胸中浊气,他从疲乏中解脱出来。玄宗刚刚落座,殿堂外突然传来高力士的传奏声:“新赐翰林学士李白,奉敕进宫见驾呀!”
殿内听此传奏,不仅皇帝双目注视着殿门,连伴驾宫娥,内侍,也都暗暗注视着殿前:他们急于想一睹这位久传诗名于禁中的谪仙风采。
在众目睽睽之下,太白捧着木笏,疾步步上了御阶。高力士在殿阶檐下,看到李白不凡的气度,不禁颔首暗赞:“好个谪仙人!果然神气轩然!”
“臣李白,奉敕见驾!”这时,李白已到殿门,却不知仪度地于正殿门前撩袍下跪奉报!御座上的皇帝,见李白气度非凡,神采袭人。竟忘记了自己是万乘之尊,从御座上立起身来笑道:“卿,上殿吧!”
李白脱去双履,回过身去,捧着木笏,由天子方可出入的大殿中门昂然而入,在御座前的丹池上,拜伏在地:“臣李白恭祝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李卿!”皇帝敕他平身侍立之后,便急切地唤呼李白道,“今有回纥无状,呈朕以蛮文表章,据左相举荐,道卿能辨识,卿可当殿辨来!”
“臣领敕!”
高力士迅即于御案右首,将用龙头镇纸压住的回纥表文,双手递与李白。同时,从袖内取出银剔,将李白身后的凤首擎月形九枝烛灯一一拨明,李白展开羊皮表章,就灯一览而过,脸上显出轻蔑的笑容。
这一切,全被皇帝看在眼底。而李白那迅速浏览的举动,嘴角泛出的微笑,似一阵晚风拂入皇帝心脾,使玄宗感到骤然舒杨,从回纥使臣呈表起便亘于心中的块垒,一时尽消。他拈须而笑,并不相问。李白将表文一卷,躬身奏道:“启奏陛下,此文确系乌罗浑文体写成,俚俗至极,臣不敢诵于圣人近前!”
知道这表曾在中书省众通师中空传一遍,阖朝文武也皆不认识的宫侍们,听李白这一说,这位平日使他们无限神秘的特赐翰林院学士,此时更如临风玉树一般,显得神采飘逸,气宇轩昂。
“朕正欲知其所奏,卿可对朕念来!”皇帝控制住满心高兴,以一种猎奇的口吻,敕道。
“臣领敕!”李白躬身领敕后,复立于烛灯旁,展表朗声转译道:
回纥大可汗怀仁书达唐朝天子:自你据占饶乐、松漠、逼赶奚与契丹二邦之后,复向孤部逼近。然而孤闻:“如有智谋,就敢把手放在狮子头上;若有胆量,就可将老虎的腰子拿到手里。”我回纥《:文:》兵多将广,足智《:人:》多谋,岂似奚《:书:》与契丹,甘受《:屋:》你之驱逼!今遣使递表,要你以金山、碛口为界,将关内、河北二道割让孤邦!从今而后:“是乌鸦是鹊雀要分清楚,是山羊是绵羊各走各路!”若还不肯,孤一如吐蕃,常搅你北疆不宁!
“哈哈哈哈!”在御座上聚精会神听李白朗朗诵读的皇帝,虽被回纥表文中的大不恭之辞,激得异常恼怒,但同时却又被表中的俚语,逗得忍俊不禁,仰首大笑起来。
李白恨恨说道:“这怀仁狂悖甚矣!”
“哈哈哈哈!”皇帝听了,笑得更加开心了。“这怀仁老酋,竟欲效吐蕃!他不知陇右节度使皇甫惟明,已奏请破灭吐蕃大岭等军!不出今岁,那吐蕃叛部,尽将成为无头之鬼!对这怀仁老酋,平卢节度使安禄山,亦已愤然请缨!这老酋死到临头,竟还痴人说梦,欲与朕分庭抗礼!哈哈哈哈!”
听说安禄山又在请缨,李白想起晋京途中、晋京之后从百姓和李适之等朝官那里得知安禄山为邀宠而大逞开边之心、致使边帅竞相仿效,而导致诸疆不宁的事来。他默默地将手中表文又看了一遍,躬身奏道:“启奏陛下!回纥此表虽大肆狂吠,然怀仁不过色厉而内荏罢了!”
“唔?”
“陛下,以臣观之,怀仁是以此表文,前来窥探我朝虚实的!”
“窥探我朝虚实?”李白的奏告大出皇帝意外,他侧身相询。
“启奏陛下:臣幼时随父贩马碛口,也曾听说回纥虽废止这乌罗浑文体近百年,但每当祭神,巫者仍用此文卜占本部吉凶。”李白简捷地讲出渊源后,紧接着转回正题,“今怀仁竟以此文书表上献,从文中之意看,是试探陛下,是否任边帅如破奚与契丹二部一样,破灭彼邦;而以此文书表上献,也可卜占朝中文武,是否精萃毕集!”
皇帝听了,又回忆着回纥表文上递的时辰、情景,不觉深感李白剖析得当,缓缓颔首赞同。
“彼选于改元、千秋大典,也知即或触怒天颜,陛下也会思开一面,善加谕训,不至招来灭邦之灾!”
“哼!”
“陛下!”李白赶紧继续奏道,“彼既请大酺完毕,遣使返归赐还国书,不如允其所请,赐其同文敕文,再察其情而定剿抚!”李白稍稍一顿,继续奏道,“如此,则也示我主圣度汪洋,更使万邦心悦诚服!恳请陛下圣裁!”
李白所请,与左相午间之谏,不谋而合。皇帝想一睹李白书写乌浑罗文体,同时也欲当殿一试这位诗人的文思才干,于是颔首允准。命高力士:“令近侍,设案、榻于殿侧。李卿代朕草敕!”
李白听皇帝这声敕下,感到一股暖流,贯通全身!“游说万乘,代圣人立言,乃白素志,不意今日得以身体而力行!从今而后,白当辅佐圣君,续开元之盛,使海县清一,激昂青云!”激情,将他推倒在御案前,两行热泪,夺眶而出!
望着拜伏案前的李白一片报效君王的热忱,皇帝忘情地走出御案,来到李白跟前,心情极不平静地道:“卿,且起!……”
李白听到皇帝的声音竟从自己头上传来,他心中又是一震!他抑制不住地仰面觑看时,确见万乘圣君,就在面前!一时间,他觉得自己是垂钓磻溪的姜子牙,面对着寻访贤能的周文王;又象是高卧隆中的诸葛亮,迎来了三顾其庐的刘先帝。他猛地拭去热泪,朝皇帝又是一拜,这才起身撩袍,迈开大步,走向已经由宫侍安顿好了的七宝玲珑书案前,提起笔来,饱蘸砚中之墨,向五花起草笺上,挥洒起来。
立于殿侧的高力士,目睹着案前君臣的情景,一股欣慰的热流传遍全身。此情此景,使这位经历了大唐沧桑的老宦官,回忆起许多难忘的场面……
东宫翠薇园中,尚是储君的李隆基和姚崇、宋璟、张说弹泪相议;渭川雪野上,雄心勃勃的年轻君王,聆听着新从同州召还的姚崇雪原十请;含元殿里,皇帝怒敕杖毕不崇师道、大打朝官的皇后妹夫长孙昕……
圣人离座扶李白平身的举动,令他又想到玄宗许多思贤如渴、敬惜人才的往事。……他轻声地说道:“但愿当年圣举再现!”皇帝重新归座,才使这个宦官从回忆中惊醒过来。他见今上正在沉思,暗自揣测,“今上,大约正在斟酌安置李白入阁之事吧!”他耳畔又响起当年皇帝在渭川雪野上,用激动、果断的语气对姚崇宣敕的话语:“卿,可宰相行!”
皇帝在沉思。
由于李白的出现,回纥表文的转译已迎刃而解。皇帝如释重负。慢慢儿的,眼前又显出早上出宫时,太真娘子牵着袍带,似嗔似喜,似艾似怨的身影。
“三郎,难道太真就以女冠之身,潜纳南内,永伴于你么?”乍然间,那身影却变成蛾眉淡扫、裙裾曳地的太真三姊杨玉瑶,用她那火辣辣的、野马似的目光注视着自己,又一次询问对太真的安置。
记得他当时故意低眉垂目,苦笑不答。
“三郎!”
“陛下!”
果然,太真和玉瑶,一前一后,一恼一急的,向他呼唤起来!
他差点要仰天长笑起来了,但他仍不愿把李林甫献的正名之计立即告诉太真和玉瑶。他只许诺:“待大朝贺后,朕再告诉卿吧!”
实际上,为太真正名册封一事,很长一段时间,使他不知所措。
父纳子媳,子纳父妾,就宫闱之中、帝王之家来说,玄宗并非倡始者。远有卫宣公纳子急子媳齐姜,近有高宗纳父太宗之才人武氏。但前者,是父王见子妇美而不待其完婚即纳之,后者,是父亲死后而纳之。故卫宣公高宗对齐姜、武则天的册封,并无多少顾忌。不象太真,定为寿王妇后,曾遣力士赴蜀,大张旗鼓地迎侍;册为寿王妃,又阖朝庆贺,致人人皆知。现在,让玉环自请注籍太真观,出家为女道士,也快五年了。对这位六宫皆称为“娘子”的女道士,其服舆仪典,皆比照皇后。皇帝专宠的程度,也远甚当年武惠妃,但要正名册封,却因上述缘故,大为不易。虽说册封寿王妃一事,业已八年,太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