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万历王朝-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辛儒扔下了纸,颇为不屑地:“狗屁,还大臣呢,才贴八张纸,小命就完完了。”

冯保这天不顺气儿,回到屋子里,看那盆“魏紫”,怎么看怎么不顺眼。他喊来小太监辛儒,问:“狗东西,跟我说说,这些日子你都干什么了?”辛儒怕冯保,说:“我……我没干什么啊。”冯保骂:“王八蛋,噢,蛋没有了,你只是王八屁!连个蛋都不是!你干什么,当我不知道?”辛儒说:“我……我只是……娶一个小。”冯保乐,一敲还真就弄出了件事儿,还真就不知道他忙了这么件事儿。

冯保就说:“带来我看,带来我看,我看看,是个什么样儿的玩艺儿?”

辛儒不敢不从,马上跑出去,把一个丫头领来了。

冯保叫:“过来,过来,让我看看,是什么玩艺儿?是上等货,还是个次货?”

他用肥腴的手指挺着那小丫头的下巴,看她。一看就愣了,怎么弄的,一个丫头,水灵灵的,眼睛会说话,眉毛会说话,脖子也会说话,耳朵,哎呀,耳朵竟是冯公公最喜欢的透明耳,一双小耳朵在阳光下闪光,透明的。

冯保说话的声气儿忽然变了:“小丫头,哪儿的?叫什么名字?咋跟他了?”

小丫头说,是通州人,叫莫小苏,家里没人,爹娘都死了,给人卖了,卖给这个公公了。

冯保拍手,很夸张地叫:“哎呀,卖,也得卖给我呀,卖给我,你日子好过。卖给他,一个小珰,有什么好日子?莫小苏,不好听,不好听,我给你起一个名字,叫莫小耳,懂吧?小耳,我最喜欢小巧玲珑的耳朵了,你就叫个莫小耳吧?”

辛儒腆脸笑:“活老祖宗,你要是喜欢,就拿去玩吧,算是孙子孝敬你的。”

冯保很大气:“扯你妈个蛋,你孝敬我?我才不用你孝敬呢,你拿多少银子买的?”

辛儒直行礼:“说银子,不就见外了吗?活老祖宗,你平时也用不着我,这会儿我拿一点儿俸银孝敬你老人家,就完了。”

冯保不下眼瞅辛儒,只是瞪眼看着莫小耳:“你完我不完,你说,别废话,你拿多少银子买人家的丫头?”

辛儒说:“三十两。”

冯保瞪眼:“一听就知道该打,你哪儿拿出这么多的银子?你有那么多钱吗?”

辛儒赔笑:“咱们司礼监小珰大伙儿凑的,算是给我娶一房媳妇儿,弄了个‘对食儿’。”

冯保大怒:“你还有那玩艺儿吗,你娶媳妇儿?睁开你那狗眼看着,手里攥着,没玩艺儿;心里算着,没斤两。愣就是使不上劲。你那是白扯!”

辛儒心想:你不是白扯?可心里想,不敢说。

冯保说:“就算是买的,我听听你怎么说价的?”

辛儒说:“我就说,我就说……这么个小丫头,没长成呢,也敢卖四十两,三十两吧?”

冯保忽地说:“三十两不行,四十两?也不行。”

辛儒说:“活老祖宗说话了,说多少是多少,你说,多少银子?”

冯保直说:“八十两,我买了。”

辛儒直叩头:“多谢活老祖宗了,我还赚四十两呢。”

万历喜欢读书,喜欢读《太平御览》,喜欢读《永乐大典》。他问冯保:“《永乐大典》有多少本?有多少卷?”冯保也懂这个,就忙答说:“那可多了,有22211卷,足有1195册呢。”

开讲筵是明朝的旧例,通常是每月逢二之日,也就是初二、十二、二十二日皇帝登文华殿,由侍讲或叫翰林院学士分直侍讲,这是从先皇英宗继位后就被定为仪式的日程,遇到寒暑或是有事儿可以暂免。

张居正上疏请开讲经筵,皇上给经筵官朱希中、张居正及同知经筵官吕调阳三人各下一道旨,宣布定于二月初二经筵开讲,要他们三人分别侍讲,再命陶大临、丁士美、陈经邦、何雒文、沈鲤、许国日侍讲读,要他们在讲解中明白敷陈,委曲开导,着重阐明理欲消长之端、政治得失之故、人才忠邪之辩、统业兴替之由。

万历很兴奋,他愿意跟百官在一起吃饭。直到今天,他最多就是跟宫内的两位皇太后再加上两个皇太妃四五个人一齐吃饭,旁边站着看的人是不少,但那饭局很闷,没人说话,就低头吃,没什么意思。他喜欢开经筵,讲经之后来一场筵,可以看到官员们一个个吃饭的样子,想着他们头一天斋戒沐浴、毕恭毕敬,把经筵上要穿的官服用香草熏过,在这一天郑重其事地穿上,就觉得好笑。

经筵还有规定,各官员都要穿着整齐,分东西两班侍列,官员一律穿着大红的袍子,而展书官以下都要穿着青绿锦绣服。给事中、御史与侍仪官东西各三人站在一旁,仪式由鸿胪寺官员主持,他宣布进讲,一名讲官从东班出,另一名讲官从西班出,上前进讲。进讲完毕,鸿胪寺官员出列跪拜,赞完礼,官员都转身向北,听皇上吩咐。这时皇上说一句,众官员才可以吃酒饭。再全体下跪接旨。奉天门东廊下摆着酒宴,按照惯例,皇帝赐宴中,经筵可是最隆重、最精美的。官员们可以带着随从、家僮,拿着饭篮之类的盛器,吃不了的,可以带回去。

万历觉得这事儿很郑重,很热闹,他喜欢。

讲书很枯燥,但筵席值得一吃,他愿意和众官员一起吃这筵席,就吃个热闹,比平时自己吃饭有趣。

二月初二一大早,皇帝就坐在文华殿中间的御桌上,司礼监的太监们摆好了四书、经史各一册,摆在御案上,另一册摆在讲官的讲案上。

皇帝升坐,百官上来拜皇帝,磕头,然后开讲。

万历虽然年纪很小,但对于讲筵还是很认真的。讲官正讲《大学》,他细细地听,突然听到讲官讲差了一个字,丢了一个字,这可是大错,如果他背书丢了一个字,张居正决不会放过。他看看张居正,张居正凝听着,没什么表情。再看百官,也没有人听出来,没有人察觉。是他们没好好听讲,还是他们根本就背不下来《大学》?不会呀,他们许多人都是饱学之士,书念得比他好多了。

听着讲经,百官之中渐渐就有人坐不住了,四外撒目。

东廊下已经开始摆放酒菜了,有鼎有盆,有觚有杯,食物散发出香气,远比经书更撩人,有的官员肚子就不客气地咕咕叫起来,连皇上也知道他们是饿了。

终于讲完了,万历说了一句:“众官员可以吃酒饭了。”

这时官员们一个个动起来,对皇上行完拜磕之礼,很快地找到了自己的位置,坐下来,开始大吃。

皇上看着众官员吃东西,颇有心得。

有的人吃东西很快,远远地看他,只能看见大喉结一上一下,动得很快;有的低着头,喝酒时用袖子掩着自己的脸面,很是斯文。大学士们吃相文雅得多,边吃边说话。张居正和吕调阳、沈鲤等人接近,他很少吃东西,一会儿跟沈鲤说点儿什么,一会儿又跟吕调阳说几句话。首辅大人做事很是儒雅,绝不像别人那样匆匆忙忙,露出一副饕餮相。

这天晚上万历跟冯保说:“这经筵也没啥意思,我以为能特别好玩,可看他们吃东西,就跟从没吃过似的,是不是他们都特别馋?”

冯保可是明白,奏说:“皇上不知,这些官员中好多人其实挺穷的,每年俸禄就那么一二百两银子,不好干什么。有的人就指望这经筵,你没看见有人眼前盆笸里鱼啊肉啊的,都很少动筷子?那是想把东西带回去,给家里人吃。这也是大明朝顾念臣子的好处,皇帝的经筵要是开在冬天呢,就多弄些肥肉、肘子之类的,油水大些;要是开在夏天,就多些腊肉、熏鱼、腌肝,让他们能多带些回去,给家里人吃。这可不是小事儿。”

万历笑问:“他们在家吃不上鱼肉吗?”

冯保笑了,跟十岁的皇上怎么说?他说不明白了。

万历喜欢读书,对于日讲和经筵,他总是很认真。讲官们时常被皇帝提问,有些问题让他们感到难以回答。

一次在文华殿讲读之后,万历去看孔子像,说到周公和孔子,就问,为什么周公和圣人都站在一旁?万历回答,那是因为他们都不是国君;只是人臣。有一次张居正给他讲课,讲到前朝的皇帝,说到宋仁宗不喜欢珠宝、女人的美饰。他就说:“是啊,珠宝有什么用?只要有了贤臣,就有了宝贝了。太看重那些珠宝,根本就没用的东西。”

有的时候,他能够想到许多问题,令张居正也感到惊讶。张居正给他讲秦始皇,说到始皇帝怕天下人造反,把兵器全都销毁了,铸成了十二个大大的铜人。万历就笑:“这有什么用?就是用木棍,也能打伤人啊?”

张居正说,皇帝治理国家,要的就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