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三国之最风流-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何进是何时死的?荀贞不知道。可从洛阳眼下的局势发展情况上,他却完全可以推出结论:何进离他死在宦官之手的这个结局已然是为时不远了。

那么,在这个时刻,荀贞干嘛还要去洛阳?

他还不如立刻返回颍阴,等待何进、袁绍檄书召“四方猛将及诸豪杰,使并引兵向京城”。

荀贞心道:“何进虽亲士人而实忌惮,纵便我飞书与他,他也肯定不会听我之言,何进之死已不可挽回。尽管阻止不了何进死,但是……,但是不知能否改掉董卓横行洛阳的结局?”

荀贞穿越到这个时代很久了,之前他人微言轻、无权无势,不敢有“改变时代”的奢想,那太不现实了,可他现在算是有了名,也有了点势,虽然不多、但已经具备一点改变时局的能力了,他的想法当然也就会随之改变,想要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以稍微改变一下历史本来的进程,比如“士人与宦官两大集团恶斗、却便宜了董卓”这个结局,他就想改掉。

对后来的三国争雄之世,荀贞是颇为神往的,可三国乱世,书上看到的是群雄逐鹿、谋士斗智、将星璀璨,现实中却是百姓深受战乱之苦,十室九空,“千里无鸡鸣、白骨露于野”,如能在这一切发生之前,把时局扭转,以使百姓不再受那战乱之苦害,又为何不为呢?

如能做到,他绝不惜力。

可能不能做到?

他做不到,因为汉室腐朽已久,大厦将倾,谁也支撑不住,谁也改变不了。

改变不了天下将分崩离析、陷入战乱的局面,那么,退而求其次,能不能把董卓独握朝权这件事给改掉?

老实说,他也没有把握。

要想改变董卓独握朝权、横行洛阳的结局,最好的办法是当然是不让他进京,可这一点,荀贞改变不了。何进正是因为担忧士人一支独大,所以才召延武人为爪牙、外援,进而召董卓入京的,试问,作为士人一员的荀贞又如何能劝阻得了何进召董卓入京?

他劝阻不了。

改变不了这件事,又该怎么改变董卓握洛阳大权的结果?

荀贞思来想去,只有和董卓比进京的速度。

如能赶在董卓进京前,带兵抢先入京,与袁绍、曹操等合兵一处,那么就算董卓来了,料来亦无忧也,——董卓只是个武人,在天下没有什么德望、在朝中没有什么根基,虽说他后来有独握洛阳权柄的一刻,但那只是机缘凑巧,士人与宦官两大集团两败俱伤,让他捡了个便宜,他刚好又“野心勃勃”,这才从而导致了后来的洛阳大乱,正常情况下,他是绝对做不到这一点的,即便眼下颇欲借重董卓的何进,所看重的也只是董卓的兵马,而非是董卓本人。

如果能把“董卓独握朝权、横行洛阳”这件事给改变掉,那么即使仍然改变不了天下分崩离析的局面,却至少可以使洛阳的百姓少受一点苦害、使洛阳避免被火烧一空的结局了。

既已看出何进命悬旦夕,想来不日何进、袁绍就会召四方豪杰带兵入京,为了能赶在董卓前入京,荀贞需得及早准备,长沙临湘是不能继续待下去了。

他等孙坚、程嘉看完这道消息,对孙坚说道:“文台,我欲返乡。”

第二十一章 甲兵四千向神都(一)

荀贞欲返乡,孙坚不知他的打算,劝之再三,荀贞不听。

没办法,孙坚只得妥协。

孙坚张罗了些荆、扬特产,如长沙的酃醁、棘阳的纸、会稽的铜镜和越布,——棘阳是蔡伦的家乡,那里的纸颇为出名,不过荀贞却一概谢绝,不但谢绝了这些特产,他来长沙时带了些财货,至今尚未用完,他并且把剩下的这些财货也全部送留给了孙坚。

之所以如此,却是为了能甩掉累赘,尽快、尽早地回到颍阴。

他说走就走。

当晚,他与孙坚夫妇、孙策兄弟、吴景诸将、桓阶等人宴别,次日一早,便踏上了归乡的路。

临别之际,他握住孙坚的手,说道:“文台,洛阳政乱,卿当整兵厉卒,以备时需。”

孙坚点头说道:“卿放心,我必会保长沙无事。”

——他却是没有领会荀贞这句话里的深意。

荀贞没再多说,与他辞别,与程嘉、魏光、栾固、陈仪、刘备、简雍等等诸人登上辎车,在典韦、关羽、张飞等的扈从下驰出郡府。

出了临湘县城,跟着他来长沙的义从们早早地就在城外相候了。

两边会合,迎着晨光,沿着大路,向北奔行。

与来长沙时不同,来长沙时,荀贞一路多夜行晓宿,此次返乡,为了争取时间,他却是日夜兼程。五月十五启的程,只用了八九天,就驰行了千二百里,出了荆州地界。

荆州与豫州的颍川、汝南皆接壤,荀贞走的这条路是直通颍川的,出了荆州,便是颍川的地头了。

张飞驰骑回报:“前边将至昆阳。”

荀贞离开“家乡”已有多年,听到“昆阳”这个熟悉的名字,心头顿时浮起他当年在颍川为北部督邮、郡兵曹掾的时光,只是现今洛阳局势紧急,他没有太多的余暇、也没有什么心情去“近乡情更怯”,撩开车帘看了看天色,天光尚早,他说道:“不要停,绕过昆阳接着走。”

虽无心思去追忆当年,但毕竟是返回到了“家乡”,也许是因为心理作用,一闻到了“昆阳”、已入颍川郡内,连呼吸到的空气荀贞都觉与别地不同了,透着一股浓浓的熟悉,渐有淡淡的乡情袭来。

“也不知族中怎样了?也不知阿芷在家怎样?这么久没见她,不知有无变化?说来自她嫁给我,我与她却是分多聚少啊。”思及此,荀贞颇为内疚。

陈芷嫁给荀贞时才十六七,这么些年过去了,他二人相见时少,分离时多。

陈芷嫁给荀贞后没多久,荀贞就跟着皇甫嵩击讨黄巾去了,后来荀贞在赵国为吏,把陈芷接了去,又后来陈寔去世,他又把陈芷送回了颍川,屈指算来,他两人已有差不多两年未见了。

又想起荀绲、荀衢、荀爽、荀彧等族人。

荀贞又想道:“我离乡时,已觉‘族父’日渐年衰,这么多年未见,不知他身体如何?仲兄以前感于国事、家事,块垒郁积、纵情酒国,身体不是甚好,这几年与他书信来往,却大约是因为心情舒畅之故,倒是不再闻他多病,只是岁月悠悠,这些年不曾相见,也不知他显了老态了没有?唉,春冬交驰,岁月催人老啊,与文若分别时,我方二十四五,文若则是加冠未久,倏忽四五年过去了,如今我已而立,文若也年近而立了,不知他的风度可有胜往昔?”

又想起了乐进。

“与文谦也是四五年没见了,……犹尚记得当年我还是繁阳亭长时,于雪下路遇文谦,他孤身南下、奔吊师丧,我乃由之与他得缘相见,倥偬岁月,逝如流水,当年与他初见的一幕仿佛尚在眼前,而却不意已多少年过去了!”

昆阳是荀贞入到颍川后遇到的第一个县,过了昆阳前行百里,第二个县是襄城,过了襄城再行数十里便是颍阴了。这天晚上,荀贞等在离襄城二十里的汝水河畔休息了一夜,次日天未亮便起来赶路,于傍晚到了离颍阴只有十几里的一个野亭界内。

这里已经是颍阴县的地界了。

多年未曾归家,荀贞特令在此处休息一晚。

次日早上,他先命随从的义从不必再跟随,叫他们去找许仲归营,并吩咐他们不要声张自己的归来,命他们悄悄地叫许仲等来家中相见,之后,又命典韦等取了水来,沐浴更衣,把尘土辛劳悉数洗去,整个人焕然一新,这才命起车驾,不再疾驰赶路,而是徐徐行,向颍阴去。

荀贞现还是亡命之身,所以这次归家不欲太多人知,没有提前告之家中,也没有提前通知许仲、荀成、辛瑷等人,便这么十分低调地在午时前进了颍阴县城。

入到县中,听得车外人声,荀贞忍不住把车帘撩开了一点缝,向外看去。

与多年前离家时相比,颍阴的变化不大,只是街上的行人稀疏了些,路过县里的“市”,“市”中也不如往昔热闹,虽说这几年颍川没有再遭到太大的兵灾,可天下动荡、战乱不已,颍川也难免会受到影响。

吴妦与荀贞在同一车坐,凑过脑袋来,也往外边看。

荀贞笑着指点路过之里区、市井、建筑,给她介绍。

忽数个高冠儒服的年轻人从路边的一个里中走出,荀贞瞧了眼,忙将车帘放下。

吴妦问道:“怎么了?”

“碰上熟人了,……那几个士人是县中刘家的子弟。”

颍阴县中有两大士族,一个荀氏,一个刘氏,刘氏是宗室,荀贞与刘家的人不少相识,他的义从里就有好些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3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