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清朝那些事儿-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士。洪承畴中了进士之后,到崇祯朝,才受到重用,这期间他杀闯王高迎祥、大败李自成,功勋卓著。

皇太极知道洪的分量有多重:祖大寿的三个弟弟在他手下,吴三桂是他的老部下,更重要的是假设洪承畴投降,对明朝上下军心民心该是多大的震撼!可是,一贯以骁勇善战、宁死不屈而著称的洪承畴又怎么肯投降?!皇太极先后派了许多能言善辩之士,都被洪承畴骂了个狗血喷头,无功而返。这次,又遣他最为倚重的汉官范文程前去劝降,却是依然如故。

不过碰了一鼻子灰的范文程竟面有得色,向皇太极禀报说,洪承畴不出三日定会投降!皇太极一听忙问原因,范文程说:“臣和他谈话期间,房顶上落下了一片灰尘,正好落在洪承畴的衣襟上,他一见赶紧掸掸衣服。您想,一个人连衣服脏了这样的小事都顾及,又怎么会不珍惜自己的生命呢?”后来没几日,洪承畴果然剃发称臣,投降了皇太极。

“范章京知道吗?”

以努尔哈赤为首的女真贵族,对投降的汉官儒士是一概瞧不起的。有这样一个记载:天命八年(1623),报有复州汉人可能叛逃,努尔哈赤主张派兵镇压,当时明朝降将李永芳娶了努尔哈赤的孙女,贵为额驸(驸马),劝谏对此应该慎重。后复州汉人果然叛逃,努尔哈赤遂迁怒于李永芳,将他臭骂了一顿,还革了他的职。还有一次,议兵时李永芳与贝勒阿敏观点不一致,阿敏竟然大怒,大声辱骂:“尔蛮奴,何得多言!我岂不能杀尔耶!”驸马爷尚且如此处境,别人的地位便可想而知了。

努尔哈赤死后,皇太极得登大宝。他调整关系,调剂满汉,弥补了一些努尔哈赤晚年的错误,优待汉官,以笼络人心。皇太极重用范文程就是一个例子。“太宗即位,召直左右”,让范文程参与军政大计。每当议论朝政的时候皇太极总是问:“范章京知道吗?”遇到臣子办事不力、处理不当的事情,皇太极总是说:“为什么不和范章京商量以后再行事呢?”如果众奏事大臣回答说,范文程也是这么认为的,皇太极方拍板同意。

有一次,范文程因病难以处理政务,公务堆积如山需有人处理,但皇太极对别人处理不放心,谕令等范文程病愈后再行处理。抚谕各国的公文和皇帝诏书,都交由范文程起草。起初,皇太极还检查阅览一下,后来就不再详细审阅了,对范文程说:“你不会出什么差错的。”范文程出手的文字,在皇太极心目中,已经达到免检的标准。

范文程很孝顺,将父亲范楠接来赡养。有一回,他进宫陪侍皇太极用餐,饭菜很丰盛,山珍海味,范文程想到父亲从未尝过这些好菜的味道,思来想去没下筷子。皇太极明白了他的心思,马上命人将这一桌美味佳肴撤下来,派人送到范文程家里,赐给他老父亲吃。后来,范文程做到内秘院大学士,这是清朝汉人任相之始。

皇太极离间袁崇焕

袁崇焕是皇太极的大敌。宁远一战,努尔哈赤就死在袁崇焕的红衣大炮下,此仇可谓不共戴天。皇太极日思夜想,决定设计除掉袁崇焕。

崇祯二年(1629),皇太极绕过宁远打到北京城下。袁崇焕一听说北京被围了,他就调集部队“勤王”,亲率九千骑兵来保卫京师。皇太极一见袁崇焕被调到北京,正好施反间计。于是他几天没有作战,亲自布置了一个反间计。他抓了个明朝太监,关在一个屋子里,然后布置了两个将领:鲍承先和高鸿中,两个都是汉人,到这个屋子的隔壁高声谈论说:“这一次我们必胜了!”另一个则发问说:“为什么呀?袁崇焕可是非常厉害的!”“呵呵,现在根本不必担心他了,今天早上,袁军那边过来人了,和大帅交谈了很久,这样里应外合岂不是马上就会取胜?”太监假装睡着,听了个清清楚楚,过了一天,皇太极亲审太监,也没问出什么有价值的消息,就把太监放了。太监回到皇宫,报告了崇祯皇帝,本性多疑的崇祯皇帝顿时信以为真,向群臣宣布袁崇焕通敌!

十二月初一,崇祯皇帝假意召袁崇焕到宫里头议军饷,袁崇焕已经是马无料草、人无粮食,听说议军饷便不假思索领命前去。崇祯皇帝又以怕敌军突袭为借口,不开城门,而是让袁崇焕坐到一个筐子里头,拿绳把筐子吊到城上,袁崇焕一进城立刻被逮捕,下锦衣卫狱。第二年八月十六,袁崇焕被处以“凌迟”,被刽子手拿刀一片片片他的肉,片得身体和鱼鳞一样,鲜血淋漓。明代计六奇写的《明季北略》中讲了这个事情,片下袁崇焕一片肉,立刻就有人花钱买来,就着酒喝,边喝边骂。可怜一代名将落得如此下场。

清朝入关以后修明史,写到袁崇焕的传记时,翻出当时的满文档案来,此事才大白于天下。

莽古尔泰之死

莽古尔泰是正蓝旗旗主,四大贝勒之一。

史书记载,莽古尔泰脾气暴躁,有勇无谋。他曾经同太宗皇太极因差遣人员之事发生争执,皇太极愤而欲乘马离去,莽古尔泰说:“皇上为什么单单喜欢为难我?我因为看你是皇上,事事都迎合你的意志,事事恭顺,可你总不满,你难道还想杀我不成?”说完,举佩刀递向皇太极,并挑衅地看着他。其同母弟德格类见状赶紧上前,连声说莽古尔泰“大逆不道”,还以拳殴之,想给皇太极一个台阶下,谁知莽古尔泰竟抽刀出鞘,再次递向皇太极,德格类拼力将他推出大帐,此事才算暂时了结。事后,太宗怒责众侍卫说:“我养你们有何用?!有人拔刀要害我,你们竟然呆立一旁无动于衷!”后经众议,革去了莽古尔泰大贝勒名号并给予一些其他处罚。

太宗即位第六年,莽古尔泰暴卒,享年46岁。一年后,莽古尔泰原先所属的正蓝旗的一些手下为莽古尔泰扫墓,祭祀完以后,强谒莽古尔泰福晋并让其献酒,有很多人喝得大醉。这事被太宗得知后召集大臣商议。最后太宗决定让皇室所有福晋唾面辱骂莽古尔泰福晋。这种羞辱是很难承受的。

英极一时多尔衮

多尔衮是清太祖努尔哈赤的第十四子。后金天命十一年(1626),努尔哈赤死后多尔衮的生母被逼殉葬。接着,努尔哈赤的第八子皇太极即位,即清太宗。当时多尔衮年仅15岁,被封为贝勒(贵族封爵)。因按年龄排在第九,故称九贝勒或九王。

多尔衮几乎是每战必征,而且每次都表现得无比英勇。天聪五年(1631),他随皇太极攻明于辽西。大凌河之战,他亲自冲锋陷阵,直抵大凌河城下,城上炮矢猛烈,后金军颇多伤亡。事后,皇太极怒责他的部下不劝阻多尔衮,说:“如果他有什么闪失,我一定会严加惩治你们,断不宽容。”攻锦州时,多尔衮又一马当先。祖大寿从锦州城头向南发炮,洪承畴军由南向北发炮,多尔衮被夹击于中间,几乎被击毙。祖大寿投降后,多尔衮曾向他谈到当时的危险情形。祖大寿惶恐不安地说:“真有此事吗?!幸亏没出事,如果当时击中了王爷您,可如何是好。”多尔衮则坦然说:“当时两仇相敌,唯恐不中,大寿你说这话言不由衷,有点可笑了!”

崇德三年(1638),多尔衮为奉命大将军,将左翼,岳托将右翼,自董家口等地毁明边墙而入,纵横豕突数千里,蹂躏城池四十余座,掳掠人口二十五万有余,夺取财物更是不计其数。而多尔衮因为此役被皇太极赐马五匹,银二万两。崇德七年(1642)下松山,他俘获明朝统帅洪承畴;攻克锦州,迫使明朝大将祖大寿最后投降。持续三年之久的松锦战役,明朝受到巨大的打击,多尔衮威望大著。

崇德八年(1643)八月初九,皇太极暴疾而死。皇太极第九子6岁的福临被立为帝,由济尔哈朗和多尔衮辅政,等福临年长之后,当即归政。多尔衮排除了他的政敌豪格,使自己实际上享有帝王之权。集大权于一身的多尔衮继而把握时机,占领北京。九月,福临入山海关,多尔衮率诸王群臣迎迓通州。福临到北京后,马上封多尔衮为“叔父摄政王”,并为他“建碑纪绩”。多尔衮的胞兄阿济格、胞弟多铎也都升为亲王。

顺治七年(1650)十一月,多尔衮出猎古北口外,坠马受伤后又用错了药。十二月初九死于喀喇城,年仅39岁。发丧回京的时候,顺治帝率诸王大臣迎奠东直门外,并追尊他为“诚敬义皇帝”,庙号“成宗”。

多尔衮的“声色犬马”

多尔衮身材细瘦,虬须,素患风疾。顺治四年(1647)以后,由'。 ·电子书下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