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亲爱的主席先生,这一切实在太可怕了!我们很难想象,如果人类的城市遭受这样的武器攻击,会是一个如何凄惨的下场……我们请求您,如果没有必要,请不要使用这种武器,行吗?”
看到一群科学家希冀的眼神,安毅想了想,郑重回答:
“这种超大威力的炸弹,只是像我们早已装备部队的毒气弹一样,作用是吓阻和威胁敌人,起到维护和平的作用。对于我们政府和军队来说,原子弹必须要有,但是却不能随便使用。我们中华民族是爱好和平的民族,向来严以律己宽以待人,绝对不会像欧美殖民者和日本军国主义者那样做出把整个民族灭绝的事情,请大家不必担心!”
犹太科学家们一听纷纷点头,显然对于安毅的承诺还是深具信心的。
安毅又道:“各位都是核物理方面的专家,我希望大家能够尽快投入核爆数据的收集与计算,将原子弹的体积重量缩小,特别是要尽快发展出几十吨当量的超小型原子弹,这样就可以在战场上用来拯救友军的同时,又避免伤及无辜。”
众科学家细细一想,深以为然。
这么大威力的炸弹若是扔在战场上,恐怕会波及不少平民,但如果发展成小威力的炸弹那就不同了,只是单纯的军用战术武器而已。这么一想,所有人心里觉得好受了许多,于是一一称善而退,回去继续进行他们的工作了。
近来迷信道教因果报应说的欧耀庭担心遗祸后世子孙,不无担忧地问道:“小毅,你真的不准备用这东西吗?杀人太多会折寿的……”
“爸,我骗你干什么?”
安毅耸耸肩,道:“现在我们已经拥有多种领先时代的武器,除非到了情况危急的时候,我是不打算用它的!原子弹的出现,实际上给战争上了一道紧箍咒,除非有绝对的把握,谁敢轻易动用?”
说到这里,安毅放低了声音:
“爸,实话告诉你吧,短时间内我不准备把这用在陆地上,我打算把它缩小到几十吨炸药的威力,然后拿来给海军使用,通过雷达无线制导的小当量核弹,一发就可以击沉皮坚肉厚的战列舰,对付航空母舰、巡洋舰和驱逐舰更有把握,如此就不会伤害到平民……这样解释,爸,你应该满意了吧?”
欧耀庭连连点头,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
安毅也很满意,他承诺的不随便使用原子弹并不意味着不使用,如果形势危急,傻瓜才会放着这等大杀器坐视山河沦丧。
而且安毅话里还埋了个坑,现在核物理研究所已经在做氢弹的研制准备,有了原子弹的技术积累,再加上电子计算机的强大运算能力,还有安毅小时候看过的关于两弹一星的科教片的模糊记忆,氢弹的研究也将跨上高速通道。
氢弹是利用原子弹爆炸的能量,点燃氢的同位素氘等轻原子核的聚变反应,瞬时释放出巨大能量的核武器,又称聚变弹,原子弹的威力通常为几百至几万吨级tnt当量,氢弹的威力则可大至几千万吨级tnt当量,其比原子弹优越的地方在于单位杀伤面积成本低,同时自然界中氢和锂的储藏量要比铀的储藏量大得多,所需的核原料也没有上限值。
不过热核反应只有在极高的温度下才能进行,而这样高的温度只有在原子弹爆炸时才能产生,因此氢弹必须用原子弹作为点燃热核材料的“雷管”。在核物理的发展历史上,轻核的聚变反应,实际上比重核裂变现象还要发现得早,这样在理论上就有了支持,只要持之以恒地不断研究下去,安毅相信结果不会让自己失望。
一旦研发出氢弹,以后对敌时就使用这种威力更大的武器,这样也算不上违背承诺。
中亚间隔时间不久进行两次核试验,不是没有其他科研机构发现异常,之所以没有引起关注的原因,在于科技最为发达的欧洲和北美都在进行惨烈的大战,各国政府和军队根本无暇分心。
而且在首次核试验结束后一小时,南华中央政府便对外宣布称克泽尔沙漠地区发生了4。8级地震,第二次则称在西南部卡拉沙漠发生4。5级地震,叙府研究院地质研究所还在媒体撰文质疑中亚地区是否已进入地震活跃期。
为了确保南华在核武器研究方面的领先,所有的犹太人科学家均被严密监控,好在这些科研狂人并不热衷于社交活动,蹲在莱州的深山里不愿意挪窝,倒是省了情报部门不少事情。
~~~~~~~~~~~~
第一九〇二章大风起兮
一九四二年五月,国际局势继续向着有利于轴心国的方向发展。
东非战场自去年年底战火复燃。
由于失去了美援,以英联邦军队为主体的东非盟军在连续作战后损失惨重,兵员和物资补给日益紧张,只能苦苦支撑。
“沙漠之狐”隆美尔得理不饶人,加大了攻击力度,德军的作战物资,源源不断地通过铁路、公路和海路送到,而盟军却越打越被动,到最后竟然出现一次战斗每名士兵发五发子弹的情况。
无奈之下,盟军东非军司令、从丢掉印度阴影中挣脱出来的独眼元帅韦维尔不得不下令,全军退出埃塞俄比亚、索马里、肯尼亚和坦桑尼亚等地区,一部分在海军接应下渡过红海,龟缩于阿拉伯半岛南部的也门,依靠安家军的庇护,苟延残喘,另一部分则急速向南,撤到北罗得西亚(今赞比亚),通过西南非和南非得到补给,沿东非高原、大裂谷和阿赞德高原与德军对峙。
苏德战场,德军为消除能源及交通枢纽罗斯托夫所面临的威胁,打通通向伏尔加河上游及乌拉尔地区的通道,从背后包抄莫斯科,南方集团军群和高加索集群于四月初发起斯大林格勒战役。
苏军在柳申科夫元帅的统帅下,奋起抵抗,目前虽然战局不明,但兵精粮足、弹药及燃油补给充分的德军两大作战集群占有绝对的优势,再加上乌克兰、高加索地区的“自愿军”助战,斯大林格勒危在旦夕。
中部战场,五月二十二日,希特勒集中一百二十个步兵师、四十五个机械化师,二十九个装甲师、六十个装甲旅,外加十六个芬兰师、十五个罗马尼亚师、八个挪威师、四个匈牙利师、三个法国自愿师,一个西班牙自愿师和一个葡萄牙自愿师,总兵力高达五百四十八万,向莫斯科城发起猛烈进攻。
面对纳粹德国近在咫尺的威胁,斯大林拒绝离开莫斯科,他把守城的重任托付给了屡败屡战逐渐成长起来的朱可夫元帅。
在这一年多时间里,苏军通过租借法案得到了大量南华生产的武器装备,同时组建起了数量庞大的军队,不管是武器装备的质量还是官兵人数,都不弱于德军。
苏军唯一较差的就是临时征召而来的大量新兵只是接受了简单的军事训练,素质比不上身经百战的德军,但苏联红军有着精神信仰支撑,加上保家卫国的信念,且属于守城一方有着地利等因素,双方一时间旗鼓相当,在莫斯科城下展开了殊死较量。
北美方面,当二月份日军左路军和中路军挺进受阻后,日军大本营果断地再次向前线增派了十二个师团,其中包括在缅印战场溃败后重新编成的六个主力师团,这些依然按照甲等师团标准组建的部队,由于战争初期那一拨百战老兵差不多已消耗殆尽,战力下降严重,但武器装备却比从前好了许多,总的来说保持着一定的水准。
日军果断增兵后,左路和中路参与进攻的总兵力已高达四十个师团、十八个独立步兵旅团,另外还有二十个师的仆从军,防守西海岸的美军第六军和第三军终于支撑不住,西部的华盛顿州、俄勒冈州、蒙大拿州、爱达荷州先后失守。
美军第六军、第三军和从中美洲地区赶来增援的第十二军、第十三军在加利福尼亚州、内达华州、犹他州、怀俄明州和科罗拉多州边境地区构筑防线,稳住阵脚后再谋反攻!
就在西部四州遭到日军蹂躏的时候,美国中部的北南达科他州、明尼苏达州、爱荷华州和威廉康辛州也正经受日军机械化集群的打击。
五大湖的工业中心对于美国有着重要的意义,为此美国陆军参谋部不得不做出决定,调正在洪都拉斯及伯利兹,发起对日军第十九军围剿的第四军、第十军回援,同时将许多正在编成的新部队派往前线,集结重兵守卫密尔沃基——芝加哥——圣路易斯——堪萨斯城——丹佛一线,以战练兵,整个北美局势一片混乱。
一向镇定自若、似乎一切困难都难不到他的罗斯福,再也无法忍受史无前例连任三届总统后遭遇国土沦丧的痛苦,与丘吉尔紧急在亚速尔群岛会晤,最后联名向安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