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没有埋怨,只是感觉李泰的行为有些好笑而已。
他不知道的是,李泰在信息传播飞快的后世见到的可比他要多,特别是一直有些愤世嫉俗的李泰更是将心思放在了这些社会的阴暗面上。无论是网络还是各种媒体上,这些事情层出不穷,在那些长篇累犊的叙述贪官,和各种以权谋私的手段的报道让李泰印象深刻。仅仅是半年不到的公务员生活让李泰对这些官场之内的黑暗也是有所了解。
即便是时代不用,或者这些手法有区别,但李泰还是认为,人性是相同的,到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改变不了人性中的贪婪。有人的地方就避免不了会产生因私害公的事情。
杜正伦的信心满满在李泰看来是固执不化,是冥顽不灵。但是李泰手中没有直接证据,有的只是他根据小山的冤情和杨鹏的话语的推断。主观上的推断无法作为证据,在这个时代,没有人比李泰更相信运点,所以他对着杜正伦的自信。只能是提出警告,而不会去强力扭
带着忧虑和担心,李泰回到了自己的小院,入目所见,杨鹏还站在他离开时的位置,不同的是那副不卑不亢的神情又换成了谨慎小心。
杨鹏还在满心的惴惴不安,见到李泰回来,连忙侧身一步,低着头等待李泰说话。他心中还以为自己又说错了什么话,惹得李泰急匆匆的离开。特别是李泰此时一副沉重表情,让他心中更加慌乱了。又不敢开丘询问,只能是低头不语,等待着李泰吩咐。
杨鹏到现在也不清楚。李泰叫他来到底是让他办什么事情,李泰又没有定1许他离开,只能是等待。
李泰满心沉重的坐回月牙凳上,接过恶兰送上来的茶水。一口喝干,沉声说道:“杨鹏,你知不知道这洛阳城内有多少家粮店?现在仍然在开业的有多少家?。
杨鹏算了一下:“回殿下,这洛阳城内有大小粮店八十家左右,具体的数字小子不清楚,不过县衙里是有备案的。殿下若是想知道具体数字是很容易的,一查便知。大多数现在都在开业。有那么**家小小粮店,因为没有将粮食涨价,店内的粮食早被百姓哄抢而光。除了无粮的他们已经停业了,别的都还在营业。”
杨鹏给李泰的数字虽然不算准确,也差不多,按照他的说法,这个洛阳城内九成的粮店都还在营业,这样李泰就升起一个想法。那就是这些家的粮食是从哪里运来的。
或许有的粮店实力雄厚,能够屯得起粮食,但也不可能七十多家都有这样实力。
李泰将这个问题和杨鹏说了出来,但杨鹏的答案却让李泰大吃一
杨鹏说这些人的粮食不是自己囤积的,而是早早的买来放在官府的粮仓里,由官府帮助他们保管。根据存粮的多少,官府按月向他们收取费用。
听到杨鹏的解释,李泰第一个感觉就是新鲜,太新鲜了。谁能想到存唐朝就有公私合营的说法了。这让李泰太意外了。听到这是郑本史的“创举”李泰却对这个郑刺史刮目相看了。
不说这样能为官衙带来多少收入,其中的弊端李泰却是一目了然。以私粮存放在官府的粮仓里。就是不考虑其中的贩卖官粮的嫌疑。单单就是以旧换新,这其中的利润就可以让人铤而走险。
没办法评价这位郑刺史是聪明还是糊涂,或许这期间官府衙门能够得到一定的钱财,但其中的弊端郑刺史是肯定知道的。但他还是执意这样做,其中的微妙之处就只有郑刺史自己知道了。也让李泰越加的肯定这个郑刺史和城里的粮商之间存在着不可告人的关系。
想到这些,李泰决定走出去看看,到洛阳城内的粮店看看。打定主意的李泰也不多说,直接吩咐让杨鹏带路。
杨鹏在前面领路,李泰带着陈柱和文宣跟在后边。距离不远是担心李泰危险的洪平带着几个侍卫装扮成路人的模样,暗中保护着李泰的
全。
洛阳城虽然名义上是个县城。但却比一般县城要大的多。隋烁帝杨广在即位当年来到洛阳之后,就决定在这里营建”洛阳城也就婶来了他的繁着隋焰帝常驻洛阳照一“城池就成为了隋朝时期全国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最繁华的时期,这里人口过百万,富商数万家。
虽然到了唐朝,经历过隋末的战乱,人口锐减,但那厚重的历史感却存留了下来,人口和富裕程度在大唐也是数一数二的。
李泰此刻漫步在洛阳城中,头顶上的秋老虎灼烧着大地。由于杜正伦的下令洛阳城内已经没有了灾民,所以显得任然是秩序井然。路上有匆匆而过的行人,也有漫步街头的老汉,但无论怎么看,这个从夏朝就存在的古老城市在表面上看却丝毫没有发生过水患的迹象。
李泰跟随着杨鹏在大街上七拐八拐来到了一处粮店,听杨鹏介绍,这家是洛阳城最大的粮店。怕杨鹏的这张熟悉的面孔被店中的人认出来,李泰将他留在的门外,自己带着文宣和陈柱走进店中。洪平带领着侍卫散布在店外,时刻关心着李泰的安危。
李泰刚刚迈进粮店打开的房门,一今年级不足弱冠,嘴皮子极其利落的店伙计就迎了上来。
“这位公子人有礼了。
您这带着贵仆是准备买粮吧。不是小人自夸。这洛阳城里小店是最大的,各种货物也是最全的,无论是禾、秦、稻、麻、寂、麦小店各种档次的都是应有尽有,只要您开口,就没有小店没有的。”
李泰斜了小二一眼,扬声道:“有米吗?”
小二呵呵一笑:“这位公子。看您说的。我们是粮店,怎么可能没有米呢?无论是楼米、粟米还是糯米。无论是好的还是坏的小店都有。您要的是那种米啊?。
“这几样米都是怎么卖的啊?”
听到李泰的问价小二眼睛一亮:“这位公子。您不清楚,这个,米的质量不冉,价格也不同。小,
“那枚米多少钱呢?”
“这个枚米也分好多种,最好的现在是十文一斗,最不好的是八文一斗。公子您要哪种?您瞧小人这多嘴,看着公子您。还用问吗?当然是最好的那种,对不对?公子您看,你要多少?”
“你这张嘴到是伶俐。”李泰夸奖了店小二一句,笑着说道:“暂时还不忙。我且问你,这上好的秋米不才是不到六文一斗吗?你们现在的价格太不合理了吧?就是为了赚钱,也不能这么办吧!”
听到李泰的问话,店小二到也是不恼。赔笑着说道:“公子,你说的是以前。现在满洛阳的粮店都是整个,价格。只会比我们店的价格高,不会比我们的价格低。以前是有过六文一斗的时候小但您也不看看这个是什么时候,整个河南府都缺粮食,若不是我们店主的本事大,您就是想买也没东西卖给您不是?上好的粳米十文一斗已经是很便宜了,就在前几天,我们还卖过三十文一斗呢。”
“三十文一斗?不错,你们这个钱还真的敢赚”。
听到李泰讽刺的感叹,店小二反而是一脸笑容:“这位公子,看您这话说的。在商言商,这能赚钱的时候,别说是我们东家了,就算是小小人也想多赚点不是。咱们还是说回来吧,公子,您准备买多少米
“算了。和你们这些不管不顾的黑心商人还真说不清这个,理。”李泰摆摆手。笑道:“行了,这个米我要了,让你们店东家出来和我
店小二眼睛一转小声的说道:“这位公子,您准备买多少啊?若是数量不大。小人就能做主的。”
“你做不了主,快快叫你们家店主出来吧。”李泰不断的挥手,像赶苍蝇一样。
“那好,公子您请稍等,我这就把我们家掌柜的叫来,让个他亲自和您谈。”
店小二转身走进了粮店的里屋,片巍之后,一个面白无须,年约五十左右的老者走了出来,见到李泰先是躬身一礼。满面微笑的说道:“可是这位公子要和小店谈一桩大买卖?”
“没错。”李泰点头回礼,笑着说道:“眼下水患成灾,我有心做一场善事。想在城外搭一间粥铺,因此需要大量的粮食,不知道这对你们店算不算大买卖?”
“那要看公子准备将这件善事维持多长时间了。若是三两天到是用不了多少的粮食。”
店掌柜的这话问的很有意思,明显是不相信李泰会真的开设粥棚。李泰也不解释。而是笑着说道:“开几天到还没决定,不过肯定不是三两天就结束。用多少粮食我就更不清楚了。不过先来个一万石看看吧。”
“公子你说多少?”对李泰一开口就是一万石,店掌柜有点不敢相信,买一万石粮食的人有不少,但是拿出来万石作善事的就没见过
“没错,就是一万石,而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