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锦医卫-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咦,那姓秦的到底说了什么,能把越老越沉稳的老爷子激动成这样?王家众位儿孙心头存着个疑团,可看老爷子那样儿,必定是不肯把事情说出来的……

第二天下午,秦林府中似乎并没有什么大动静,看上去一切如常,额朝尼玛挺着个大肚子,率领师兄弟在外巡查,众官校弟兄站在内院防护守卫,一点都没有异状。

只不过到了约定的时间,大概太阳西垂的时候,众位骑士簇拥着一乘轿子,从城西蒲津渡黄河浮桥远远而来,那骑士所乘的马屁股烙着马字印记,正是同州马家的标记!

有这么多骑士簇拥,轿子也格外华丽富贵。凡是了解情况的商贾,轿中人是哪位也几乎可以猜到了:同州马家当代家主,马自励!

这位爷富甲关中。商队北上塞外南下沿海。家中财富堆积如山,又有不计其数的良田,据说骑上快马三天三天都跑不出他家的田地,还有个了不起的哥哥马自强,曾任内阁大学士,虽然已经死了,门生故吏仍遍布大明朝中,那潜势力何其之大!

他怎么会到蒲州来,莫不是拜会杨家或者王家?不少官商士子上去行礼,各种献媚讨好。

马自励似乎有什么事情,并没有从轿子里下来,坐在里头和众位答话,这就让人越发不明所以了,要知道马员外平时很平易近人呢。

轿子没有像人们猜测的那样停在杨家或者王家,倒是停在了几乎就在西门边上的秦林宅邸门口。

对了,一名士子觉得知道了原委:“关中三晋的几家,都是同气连枝,因秦长官破了少师府张家,所以马员外特地来此,或者替张家讨情,或者威慑秦长官。”

轿子一停,轿夫从后头抬着让它倾斜,几名青衣小帽的仆人非常细心的掀开轿帘,马自励从中走出。

这位爷年纪五十多岁,长得不胖不瘦极有风度,蒲州和同州挨得近,不少人见过他平时的仪态,那都是非常端庄的。

可今天大不一样,马自励脸上带着不加掩饰的焦急之色,下了轿子抬步就朝里面走,刚刚走到台阶下面,又伸手整了整衣冠,然后才由管家唱名通报。

外头看的众人大跌眼镜,从来没看到马老爷这个样子,莫不是秦长官大破少师府,连带这些关中豪门都吓破了胆?还有个穷秀才就嘀嘀咕咕,说要是秦长官和张都堂能慑服诸豪门,再把张江陵清丈田亩平均赋税的新政推行起来,关中三晋的老百姓还有几天盼头……

但也立刻有人反驳,这些个老爷们树大根深,秦林对付少师府一家都已焦头烂额费尽心力,还能对付另外许多?

话音未落,又一乘轿子从城北王家抬了过来,看看扶轿杠的竟是王家老太爷身边最得力的那老苍头,众人齐齐把舌头一吐:这轿子里的,必定是曾任宣大总督右都御史兵部尚书的三朝老臣、九边重帅王崇古了!

果不其然,轿帘一掀,王崇古须眉皓然,虽然没像马自励那样诚惶诚恐的整理衣冠,却也是叫管家通名报姓,然后自己走了进去。

请客的主人秦林,莫说降阶相迎,到这时候连脸都没有露一面!

蒲州人的稀奇还没看完,兵部尚书太子太师杨博的儿子杨俊民,巨富沈家的当代家主沈鑫,都前后脚的赶到秦家,而且那副患得患失的样子,和前面的马自励相差无几。

好在有王崇古这尊大神顶在前头,众人到这里也见惯不惊了,等四位大佬都走进秦林府邸,那扇镶铜铆钉的大门徐徐关闭,看热闹的人们齐刷刷把舌头一吐:秦长官到底有什么本事,让这些轻易不动的大佬都聚到他这里来?

“再通西域,重开丝绸之路!”正厅之上,秦林手指身后的巨幅地图,一句话掷地有声。

尽管早已从请帖书信上了解到大体内容,王崇古、马自励、杨俊民、沈鑫都还是觉得这句话有振聋发聩的效果,声音在花厅中回荡,耳膜嗡嗡作响。

丝绸之路是起始于古代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古都长安(今天的西安)连接亚洲、非洲和欧洲的古代路上商业贸易路线。它跨越陇山山脉,穿过河西走廊,通过玉门关和阳关,抵达新疆,沿绿洲和帕米尔高原通过中亚、西亚和北非,最终抵达非洲和欧洲。

在汉唐时代,丝绸之路是一条铺满黄金的泱泱大道,它的辉煌为汉唐文明增添了瑰丽的色彩,长安城有胡姬当垆卖酒,而罗马皇帝也以身穿中国丝绸长袍而自豪。

对于沿途,特别是关中山西一带的商人来说,这条商路就意味着无穷无尽的财富……

可宋代以来,中国的经济中心由关中、河洛,逐渐向东南沿海转移,同时由于西夏、辽朝、金朝相继而起,这条路就不能保持畅通了,慢慢地没落下来,被从泉州广州出发,经南洋抵达波斯湾和红海沿岸的海上丝绸之路取代。

元朝时候,丝绸之路曾经有过短暂的复兴,因为蒙古帝国陆上称雄,最盛时几乎统一了除西欧之外的整块亚欧大陆,丝绸之路尽数在版图之中,而蒙古帝国的海上力量就稀松平常,远不如宋代那么辉煌,所以东西方贸易的重心又从海洋转回,至少是部分的转回陆地。

到了元朝中期,因为汗位之争,四大汗国逐渐不服从元朝皇帝,路上丝绸之路再度陷入混乱而衰落,明朝建立之后哈密卫等处陆续失陷,力量收缩回嘉峪关以内,丝绸之路更是此路不通,贸易完全由海运承担,特别是郑和下西洋建立起了完整的南阳朝贡体系,力量最远达到红海沿岸。

可时移势易,如今的南洋已成西洋人的天下,朝廷还暂时没有力量去对付他们,至少在远海不行,那么,何不把陆上丝绸之路重新利用起来,哪怕承担一小部分商贸往来,也比马六甲握于西洋人之手,远洋海贸尽数受制于人来得好些?

何况秦林此时抛出计划,里头还含着一层深意……

四家大佬互相看了看,还是辈分最尊的王崇古先开口:“秦将军美意,我等自是求之不得,只不知秦将军有何手段,能重开丝绸之路?”

第913章 坑了这个坑那个

王崇古话一出口,马自励、杨俊民、沈鑫都眼巴巴的盯着秦林,似乎要从他脸上看出一朵花来。

晋商晋商,首先是大商人,其次才是大官僚、大地主。

明中期以后商贸逐渐兴盛,用后世泛滥成灾的说法,乃是“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田租所获的利益即使极尽盘剥,泥腿子身上能刮出几两油?远不如行商那么日进斗金嘛!晋商豪门的收入有大部分来自行商,租税所得只是小头。

至于做官,光耀门庭、庇护家族,更大程度上是替他们的商业活动保驾护航、开拓局面,比如晋商希望和蒙古诸部开边贸互市,王崇古就竭力支持张居正推动俺答封贡。

无奸不商,在座的四位晋商大佬没一个不是老奸巨猾之辈,他们最清楚丝绸之路四个字的分量——那就是金山银海!

重开丝绸之路可能获得的利益,真是难以想象,就算白痴都知道,通过丝绸之路,和盛产羊毛、宝石的中亚,人口众多的印度,富饶的波斯和鲁密国贸易往来,丰厚的利润绝对会让人头晕目眩!

所以一旦听说秦林有重开丝绸之路的计划,哪怕这个计划成功的可能性渺茫到只有百分之一,关中三晋豪门的四位大佬就要放下手头的任何事情,毫不迟疑的赶来会面。

此时此刻,他们投向秦林的眼神,怀疑与热切交织,既有些不敢相信,又盼望他说得实话,能拿出个切实可行的计划。

秦林微微一笑,晋商家主们有这种反应,早在他意料之中。

他想替关中三晋的父老乡亲,想替这个国家这个民族真正做点事情,之所以重开丝绸之路,也有他的想法。

晋商的确干了不少坏事儿,历史上造成明朝覆亡华夏沦陷悲剧的两大势力,都和他们有着密切关系:关中流民四起,高迎祥李自成张献忠的农民军如火如荼,逼得崇祯吊死煤山,固然有朝廷政策不当,可晋商大地主的盘剥也是激发民变的重要原因;建奴起初被堵在关外,明朝的封锁让他们缺粮少衣兵器匮乏,又是晋商走私违禁战略物资……

不过,晋商天生就是汉奸叛徒卖国贼吗?是不是别处的巨商就是老老实实做生意,唯独晋商喜欢卖国?

这倒也未必。

十六世纪的商业环境,说实话不咋的,要么官商勾结,要么刀头舔血,甚至两者兼而有之,从五峰海商到后来的郑芝龙郑成功,都不是什么善男信女,你能想象一群纯粹的商人能跑到日本割地称王,另一群商人可以打跑盘踞台湾的荷兰殖民军?至于同时代的西方,英女王伊丽莎白一世正在给海盗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