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朱棣的亲自关心及孟飞龙源源不断的财力支持下,永乐元年(1403年)七月,由大学士解缙带领一百多名饱学之士开始着手编书的工作。他们夜以继日,终于在一年后,也就是永乐二年的11月将书编辑完成。
这部编辑完成的图书为朱棣赐名为《文献大成》,但是他认真阅读后,对此书的内容并不满意,认为全书太过单薄,没有能够按照他当初的意愿包罗天下奇书。
负责编书的大学士解缙没有完成好皇帝交待的差事,很是苦恼,但他也是确有难处。编书任务来得突然,人手不够,朱棣还要他限期完成,这些原因决定了图书编辑的简单、粗糙。
在孟飞龙与姚广孝等人的斡旋下,朱棣了解情况后,决定增派人手,重新编修。为编纂此书,朱棣召集朝野文士、宿学高儒约三千多人,仍由解缙负责,在保证其一切费用的同时,还允许他们调用皇家图书馆文渊阁中的全部藏书,并派人到各地搜采图书,为编纂图书提供了充分的保障。
就在图书编辑进行得如火如荼的时候,另一项计划也紧锣密鼓地进行着。早在与孟飞龙密谈后,朱棣便有了主持该项事务的负责人选,那就是跟随自己多年,一直以来忠心耿耿的太监郑和。
郑和原名马和,洪武四年(1371年)出生于云南昆阳,11岁时被掳入明营,遭阉割,后来19岁的马和被朱棣看中,选入燕王府服役,从此成为自己的贴身亲信。朱棣选中他做出海主事,除去他是自己的亲信、深知自己与孟飞龙的关系之外,也是考虑到他是个太监。在朱棣看来,一个‘无欲无求’的太监,在面对金钱与美女的时候要安全本分得多。
永乐二年,33岁的马和获成祖赐姓‘郑‘殊荣,从此改称郑和,并擢拔为内官监太监,负责监督建造海船,为出海南洋做准备工作。永乐三年,所需海船顺利建成,而出海所需的一切商品也由孟飞龙准备妥当,于是明着是郑和主事,实际上由孟飞龙统领的一只二万八千多人的船队,在永乐三年六月十五,从南京龙江港起航,经太仓出海,远复南洋。二年之后,也就是永乐五年的九月初二,他们完成任务回国。这次朱棣与孟飞龙的合作,又取得了巨大的成功,直接的成果,便是带回了朱棣急需的大量黄金与白银。
有了金银的支持,编书的工作也进展得神速起来,永乐六年,即公元1408年,这部巨书终于编好,明成祖朱棣阅后非常满意,特将其命名为《永乐大典》。《永乐大典》全书共22937卷,分装成11095册,光是目录就长达60卷,总字数约3亿7千万字,成为中国历史上最大的一部百科全书,对后世影响极大,这也许是当初朱棣与孟飞龙所没有想到的。
得了便宜的朱棣欲罢不能,而他由于迁都北京、修复运河等工程,资金的支出越来越大,国库的收入已经远远无法满足于他,他便把更多地希望寄托在出海航行上,于是又有了第二、第三次的出海行动。这两次出海行动也很成功,但是第三次的时候出了点意外,是朱棣万万没有想到的,那就是孟飞龙一家的离开。
由第一次出航开始,孟飞龙便带了自己的娇妻们一起出海,说是生意,其实游玩的成分更多些。也许是海外美丽的风光,或是那里自由的空气,可能还有他们内心对朱棣深深的戒心,总之,他们留在了海外。
孟飞龙一家的离开,对朱棣打击极大,细心的人们发现,由这天开始,朱棣明显地衰老了,而且是终日里阴沉着脸,稍不随心便是怒火冲天。于是有人开始责备起郑和来,郑和也觉得自己失职,在后来的几次出海中,他把寻找孟飞龙做为自己的主要任务,格外留心,越寻不到便越向远行,几乎是一次比一次走得远。后人证明,郑和先后率领庞大船队七下西洋,经东南亚、印度洋远航亚非地区,最远到达红海和非洲东海岸,航海足迹遍及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成为世界航海史上的一个奇怪,但是当时的他是苦闷的,因为他最终也没能完成自己的心愿,找到孟飞龙一家。
越是找不到孟飞龙,朱棣就越是不开心,以至于后来在他面前,孟飞龙三个字成了谁都不敢提起的忌讳,恰巧这时朱棣的几个嫡系与原来龙凤会、圣教出身的一派官员有了口角,于是他们便在朱棣面前搬弄是非,说出北边蒙古人不安分,全是当年孟飞龙永宁之战,俘其五万,积怨太深所至。
原来,元顺帝妥欢贴睦尔弃大都北逃之后死于应昌(今内蒙古克什克腾旗达里诺尔西),其子爱猷识理达腊继位,退到漠北,仍用大蒙古——大元国号。由于明朝的多次进攻和蒙古贵族内部的激烈斗争,其势力逐渐削弱,元顺帝后裔虽然仍被奉为正统,但汗权衰微。汉位四传至坤帖木儿,正是朱棣与朱允文征战之时,坤贴木儿为朱允文重利所惑,聚集铁骑十万,出兵永宁,却为孟飞龙所破,事后坤贴木儿越发势弱,终在内争中被杀。坤贴木儿死后,贵族鬼力赤篡夺了汗位,因非汗裔,部众不服,其部将阿鲁台杀之,另立坤帖木儿弟本雅失里为汗,鬼力赤、阿鲁台、本雅失里皆为当年永宁大战的参加者,朱棣登位以来,三人多次对大明边疆进行骚扰,成为大明安全的最大祸患,这些人在朱棣面前搬弄是非,正是源出于此。
朱棣由于孟飞龙的离开对他怨恨已经深,现在听了属下谗言,再加上对元蒙多次出兵不利,越发对孟飞龙痛恨起来。到他老年,三修《太祖实录》及相关史料,不仅把孟飞龙的过去只字不提,便是跟了他去的永宁、福临他也不放过,删去了家书中对她们的一切记载,只用‘早薨’两个字一带而过。
由于朱棣对孟飞龙态度的改变,原来出身于龙凤会与圣教一派的官员,罢官的罢官,流放的流放,而更多的是转投到别人的门下,自然上上下下对孟飞龙这个人不敢提起,又过了若干年,曾经的一代风流、那个人人仰慕的孟少侠,终于为尘世所遗忘,埋没于历史的尘埃之下。当然,这一切都是后话。
第六卷 圣贤寂寞 第二章 尘埃落定3
话说与朱棣分别之后,孟飞龙回到杭州家里把主要精力放在了出海这件事上,其实借出海南洋达到远离中土的目的,早就是他事先想好的一着棋,孟飞龙与众女总觉得留在朱棣身边不很安全。孟飞龙一方面关注着郑和造船的进度,另一方面让方子箐与欧阳菲抓紧时间,准备出海时上船的货物。
时间一天天地过去,转眼就是一年多时光,郑和的船造得差不多了,而方子箐与欧阳菲准备下的各种货物早已经放满了孟家的大小码头。下来按着孟飞龙想好的步骤,他们应该去各女的娘家看一看了。一别五年,想家想得众女早就是神魂颠倒的一般。
由杭州出发,第一站当然是长沙。方老爷子在孟飞龙一家逃离江南的当年就去世了,虽然过去的几年受孟飞龙牵连方子杰一直过着战战兢兢的小心日子,不过现在已经是苦尽甜来,再没有什么人敢小瞧逍遥公的姻亲了。孟飞龙的两个干妹匙红、匙绿已经为方子杰生下四个儿女,一家人过得和和睦睦,今天见到自己的姐姐、姐夫上门,他们自然是格外地开心。
方子箐私下里向弟弟问起哥哥方子俊的消息,毕竟是一母同胞,心中牵念。方子杰告诉姐姐,自孟飞龙帮他得了方子家主之后,大哥无颜再在长沙立足,远走了武汉。不过经历了许多事情,似乎又让方子俊找回了良知,有方老父子留给他的银子做本,他本人又是自小在商场里滚打出来的,几年辛苦下来他便很快出头,现在在武汉也算得上一户殷实人家。自朱棣打败朱允文得了天下后,方子俊也开始与方子杰有了来往,兄弟相聚难免会谈起方子箐与孟飞龙来,看得出来他对妹妹也想挂念。方子杰道,不知道姐姐与姐夫现在回来,如果早几天给他个信,说不定已经是一家人团圆在一起了。
方子箐不求兄妹能够团圆,只要知道哥哥过得好她就很知足,她悬着的心终于能够放下来了。
离开长沙,下一站便是慕容世家,几年过去,慕容慧的母亲早已谢世,她的父亲尚在,只是老爷子的身体已经不太行,听到女儿女婿回来,自己行动不便,便早早地让儿子慕容胜在码头候着。
虽然一去四五个年头,亲人相见,还是一眼就认出了对方,孟飞龙带了众位妻子与慕容老爷子见礼,大家亲切中都是眼含着泪水。老爷子这几天的兴致极高,每天一定要亲自陪着女儿、女婿吃饭,在儿子的照顾下,他还喝了孟飞龙与众女敬他的一杯酒,把酒喝下的时候,他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