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百度宅男当崇祯-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陛下,火器对骑兵,我朝也早有战法先例,一般都是步兵在中,依靠火器严密防守,骑兵在两侧,严防敌人骑兵偷袭,两侧骑兵也可以出击击溃敌人。”孙承宗也不含糊,就和杨改革讲解起步、骑的配合作战了。

“嗯,是这样?那么,武器的配比呢?是如何的?”

“陛下,步兵有一半到七成是持火枪的,三列持枪,轮番射击,保持火力的持续。其他持盾或者长矛,保护火枪兵,遇到敌兵突袭近身,就合拢盾牌,格挡箭矢,或者组织长矛阵,阻击敌人。前排还有火炮轰击,以轰散敌人的队形……”孙承宗也算是戎马多年,对这些军事上的著作或者说是军事典故,军事作战技巧,也算是相当的熟悉。

“孙师傅的意思是,先用火炮轰击敌人,然后是火枪按照三列轮番射击的办法杀伤敌人,等敌人突袭到近身,就依靠盾牌或长矛来保护火枪兵?”杨改革纳闷了,怎么和自己想得是一样的呢?自己还以为自己这个野战打法很先进呢。

“不错,陛下,先是火炮轰击,然后是火枪,最后是盾牌和长矛阻击。这样,如果组织得好,敌人是很难靠近的。等敌人攻击乏力,或者萌生退意之时,两厢的骑兵出击,彻底击溃敌人。”孙承宗如此答道。

……

杨改革就纳闷了,怎么明朝就有如此的战法了?那怎么和野猪皮干的时候就一败涂地呢?纳闷和不解。

“孙师傅,既然有如此犀利的战法,为何我朝和东虏后金野战,总是失败呢?而且一败就是一败涂地?”

……

这个问题,孙承宗也头疼,大明朝不是没有犀利的火枪,也不是造不出厉害的大炮,也不是没骑兵。可惜,遇到野猪皮,野战总是要输。真是没天理。当然,这里面的原因“不好说”,文人领兵,没见过“世面”,看到敌人自己就吓个半死,尿都吓出来了,勉强撑了几分钟,尿憋不住了,去尿尿,结果士兵现“老大”居然不在,估计是跑路了,所以,一大群人都跑了,结果就大败了,被敌人赶羊了。

孙承宗想了想,犹豫了半天,还张望了一下,才小声的说道:“……文不知兵,武将怕死……”一句话,将明末和野猪皮作战不胜的原因总结了出来。

这也是明末的真实写照了。

比如文臣里好不容易出了个袁崇焕,是个文人,也还能领兵,可惜,战略眼光差得一塌糊涂,顶多也就干个师长、团长,当个守备区司令之类的东东,和敌人面对面的干,一旦要到了和敌人展开战略比拼,比战略眼光的时候,军事智商就急剧下滑了,还在用干师长、团长,当守备司令的那一套用在战略级的比拼上。典型的“文不知兵”。武将怕死就很好解释。家丁制,就可以很好的解释明末的军队战斗力问题。

一个将领的战斗力和财富来源于家丁,也只有家丁才能保障武将的地位和财富,一旦家丁打光或者损失过重,这个将领也就没了本钱,当然不会下死力,拼老本,所以,在战况不利的时候逃跑,转进也就经常生了,所以在紧要关头,自己身边准会冒出猪一样的队友来。【嗯嗯,貌似我又出场了,老板,该加钱了。】在和野猪皮野战的时候遭遇大赶羊也就是情理之中的了。

家丁制,只适合战斗强度不大的剿匪战,治安战,并不适合野战军的大规模野战,消耗的补充上有着先天不足。你不能把a将领的家丁补充到B将领哪里去,就算补充过去,他也当不成家丁,家丁,都是自成体系的,家丁和家丁之前的融合相当的缓慢。

杨改革只能长叹一声。无言以对。

半响,杨改革又才问道:“孙师傅,你说这种战法我朝早已有了?可有战例?”

“陛下,我朝和蒙古作战,常年就是用这种战法,好用得很,基本上都能赢。”孙承宗如此解释道。

“和蒙古作战?都能赢?……呃……”杨改革才想起来这明末还有一只力量,那就是蒙古了,要说也怪,这明朝打蒙古,那就是打一废柴,几下就把蒙古打趴下了,从来就不含糊,可是,一旦对上野猪皮,就不行了,真的是怪事。还有打农民军的时候也是一样,经常是几千官兵就能和几万,甚至十几万的农民军对战,还能打赢。一遇到野猪皮,就萎了,难道野猪皮真的是神一样的对手?【老板,我貌似又出场了……】

“……孙师傅,那这是我为何?同样都是游牧民族,为何结果大相径庭呢?”杨改革不解的问。【其实,野猪皮最多能算半游牧,但是不缺马,有骑兵。】

……

孙承宗没有立刻回答,想了半天,道:“这可能还要用陛下的话来解释啊!战斗意志的问题。”

“何解呢?”

“其实也很简单,如果我大明朝的战斗意志能坚持到军队在伤亡三成之后才开始溃败,那么,蒙古是没有机会等到我朝有三成以上的伤亡的,那个时候蒙古基本上就已经溃散了。东虏后金则不一样,恐怕我朝的伤亡都四成了,东虏后金还在坚持。所以,我朝很难坚持到东虏崩溃的那一刻。自己先就崩溃了……所以,老臣在看了陛下些的关于,意志,组织,纪律,这三要素之后,也才是茅塞顿开。悟透了。想要大败东虏后金,还要在这作战的意志和纪律上入手啊!……”孙承宗一席话,说出了自己的心里话。也给杨改革解释清楚了为什么面对蒙古,农民军,野猪皮会有不同的战果了。

杨改革现在明白了为什么孙承宗为什么会任劳任怨的给自己训练新军了,一方面,自己是皇帝,帝师帮助皇帝那是义务,也是责任;另一方面,恐怕也是想要实验一番自己的话是否正确,能否车翻野猪皮。

……

“……那就是说,如果我朝要想赢东虏后金,可能需要经受住五成的伤亡而不崩溃?”杨改革大胆的作出了一个设定。

“陛下圣明,老臣也是这样认为的。”

【有票的就来点票吧!】

第三十九章新军(三)

'''cp|:25o|h:19o|a:1|u:fi1e1。/chapters/2o1o1o/7/17o584563422o49o68o8284765o217o。jpg'''

(据说是明朝战车实图)

“也就是说,如果朕的军队能够承受五成以上的伤亡而不崩溃,面对东虏后金才有胜的把握?”杨改革问道。

“是的,陛下,老臣估摸着也是这个数字。当然,可能更高。”孙承宗虽然还算了解野猪皮的战斗力,但是还是不敢打包票。

“那样说,岂不是朕想赢东虏后金,那是相当相当难了?”

“也不是,陛下,老臣估计,东虏能坚持这样伤亡的军队也不多,估计也就一两万的样子,其他的,都是依靠这些核心军队作战的,这些军队如果灭亡了,其他的都不足虑。如果不能消灭这些核心的军队,那,陛下,和东虏后金的作战,可能还要持续。”孙承宗如此解释到。

“这……”杨改革对于孙承宗的眼光,那还是有几分相信的,孙承宗说的没错,东虏后金总共才那样多的人,核心的军事力量不是很多,后金起家才多少年?后来那什么蒙古八旗,汉军八旗,都是凑数的。他们这些人依靠的就是那几万的核心军队,没有了那几万的核心军队,别说给野猪皮卖命了,不反过来倒杀过去就很不错了。

“朕相信。”

组织,纪律,意志。这三样,是杨改革视为作战的三要素,都有一个共同的目标,将更多的杀伤力作用于敌人的身上,直到敌人崩溃,或者完全消灭为止。杨改革相信,只要是人,面对五成,六成的伤亡率,会崩溃的,那种需要百分之百消灭的军队,杨改革觉得,这明朝可能还没有出现,就算有,杨改革觉得人的身体也抵挡不了子弹和大炮。杨改革有信心消灭他们。

……

“看来,朕的新军,训练还真的不够啊!需要更加严格的训练啊!目标至少也要定在五成以上的伤亡不崩溃,才有胜利的把握啊!”杨改革总结出了这样一句话。

“陛下圣明。”

“孙师傅不用夸奖朕,对了,孙师傅,朕听说有一种战车部队,不知道孙师傅可听说过?”杨改革很想说自己准备造一些明朝版的“坦克”“装甲战车”。又怕孙承宗听不懂,于是就说了个笼统的,战车。

“启禀陛下,确实有战车部队,也有相应的战法,我朝还有相应的战例。”孙承宗不紧不慢的说道,果然是个活字典,杨改革说个什么,孙承宗总能说点名堂出来。

……

这回轮到杨改革傻眼了,杨改革没想到这明朝就已经有了战车部队,还有实战的战例,在杨改革看来,用载重型的马车装上铁皮什么的,就是古代的“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4 4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