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好似是大权在握,权倾朝野但一来其与恭亲王相比是才疏学浅,易于控制,二来他本来就是慈禧为了打压恭亲王才提拔起来的,慈禧能让他上天,就能让他入地,这样的一个棋子偶尔提出一些奇思妙想不但不会让慈禧有所戒备反而还极有可能让她感到她这么多年的栽培没白费。
沈哲赶紧借机讨好一下自己的老上司:“还是王爷英明。”
恭亲王摇头笑答:“本王再明白这也过了大半辈子,倒是瑄瑜任重而道远。”
二人仍然在皇宫中步行,为了避嫌沈哲此时后退了几步,没听清恭亲王说什么,刚想问奕䜣他刚刚说什么,一抬头却见自己的面前竟站了个中年太监,而恭亲王的背影已经渐行渐远。
沈哲不动声色地将这太监打量了一番,立刻认出此人正是西太后面前的第一红人李莲英李公公。
他本来就对这些公公什么的没什么好感,对这个在历史上臭名昭著的李莲英更是厌烦,但如今人家仰仗的是西太后,出于多方面权衡还是勉强提起了自己下拉的嘴角:“这不是李公公吗?有何贵干?”
李莲英弓着腰,没在沈哲面前表现得多恭顺但却也没有沈哲事先设想的那种高力士、魏忠贤式的飞扬跋扈,至少礼数都是做周全了,这让沈哲多少放了点心,像李莲英这些靠着他们主子吃饭的奴才,可以说他们的态度往往取决于主子的态度,现在李莲英可以不因他品级低而欺压他,那就说明西太后对他的印象还是可以的。
李莲英手执拂尘立着,没有对仅仅与他有过一次照面的沈哲记住了他这个人而感到受宠若惊,这种事他早就习惯了,大清国的官员们都是人精,一个脑袋比风向标转得都快,谁被引见了还不知道李公公是什么样,那这次引见那就算是白见了。
早已不是一个得对这些有头有脸的官员卑躬屈膝的小太监的李莲英面无表情地将身形向旁边一闪,让出路旁的一道偏门:“沈大人,太后召见,请吧。”
(考试党归来,向各位读者报道·~)
第二十一章 太后召见(上)
第二十一章太后召见
沈哲不知道自己究竟被李莲英引到了什么地方,偌大的紫禁城让他绕得晕头转向,不知怎么地又回到了养心殿,只是这次李莲英没在把他往东暖阁带,而是调了方向,引进了明间西侧的西暖阁中一间名曰:“勤政亲贤”的小室。
宫人太监都已经提前被打发出去,连李莲英也识相地只于门口。
虽然是私密的会见,慈禧不发话,沈哲也是不敢抬头,只是刚刚进来的时候,快速地扫了一眼低头抿茶的慈禧。
他对慈禧的面容并不陌生,作为各省历史教材必选插图,沈哲在前世的时候就已经非刻意地瞻仰她老人家的面容很多次了,当时他和他的同窗们一致肯定,咸丰皇帝不是眼睛有问题就是脑子有问题,慈禧展现在他们面前的尊容是——眼角耷拉,双唇单薄,两边的脸颊还受地心引力严重作用。就这还红颜祸水,这不是坑人吗!
不过此次只是那么一扫,沈哲就立刻意识到,自己的确是被坑了,而且被坑了二十年,最主要的是他是被自己的眼睛给坑了,他所看见的慈禧的照片是慈禧七十岁的时候。现在他面对的这个慈禧只有四十多岁,要说这个年纪在这个年代差不多也是当奶奶的年纪,一个普通的这个时代的四十岁女人,大多都已经是满脸皱纹的老太太摸样,就算是养尊处优,脸上没能显现出太多岁月痕迹,但眼神举止乃至于整体气质无不透出龙钟老态,可现在他看到的慈禧不但是从硬件的保养还是她呈现出来的状态,都像是二十多岁的年轻少妇一样。眼睛和脸颊也没有他想象中的那样受地心引力影响,眼角反而像书里描写的北方佳人一样微微上挑,五官都算不上特别精致,但搭配在一起却是恰到好处,还处处透出满洲女子特有的一股英气,加上细腻白皙的皮肤,也难怪慈禧太后晚年回忆自己刚入宫时候的情况会说“宫人以为我美,皆妒我。”也怪不得咸丰皇帝当年会对这样一个女人一见钟情,如果忽略这个人圣母皇太后的名头,慈禧的身份,连沈哲也不能保证自己会不会对这样一个女人怦然心动。
自沈哲请安之后,慈禧太后还没有开口,沈哲自己也不知道究竟过了多久,人在紧张的时候本来就难以估摸出准确的时间,知道觉得他已经失去了紧张的感觉的时候,才听见慈禧慵懒地吩咐了一句:“平身吧。”
沈哲得命,向慈禧谢恩站了起来,此时他还并不知道在这样皇权空前强大的时代,慈禧太后的这句“平身”是给了他多大的恩泽。
“七王爷和六王爷都在哀家面前对沈卿家的才华大加赞赏。哀家也觉得你是个人才。这才把皇上交给你。”
“太后知遇之恩,奴才粉身碎骨无以为报。”
慈禧满意地点了下头,这谢恩只谢了他,对恭亲王和醇亲王提都没提,不管这个年轻人此时的表现是不是出自真心,但可以证明这个年轻人看得清形势,既然看得清形势就应该能明白现在这个大清国是谁做主,他究竟该替谁办事。
“皇上年幼,易受蛊惑,汝随皇上左右,除与皇上伴读之外,当避免皇上免受妖人之扰。”
“太后放心。”沈哲将身子向下又压了一点“奴才明白自己的主子是谁。这天下一心为皇上的只有太后一人,奴才效忠的也只有太后一人。”
沈哲清楚得很,疏不间亲,向慈禧示忠绝不是把对同治皇帝的忠诚彻底剔除,而是要将两者结合起来。
“沈卿家果然是识时务。”慈禧的话开始丝毫不掩饰,她此时正沉浸在她的巨大权力带给她的骄傲之中,是不是真的忠心耿耿有什么关心,她要的就是想臣服于她脚下的人得听她的,不想臣服于她脚下的,也不得不听她的。
这句话一出让沈哲不知如何回答,只得沉默不语。
好在慈禧也没想再从他嘴里听到什么歌功颂德,顺手拿起一旁放着的一个折子起身递到沈哲的眼前,沈哲一惊抬头看向慈禧却又立刻意识到了失礼将头低下去。
慈禧看着他的反应不由失笑,心想果然还是个年轻人,定力仍然差了些,什么感情还放在脸上。
“沈卿家的折子哀家看过了。但以我大清现在的财力,怕是承受不了沈卿家的大志。”
“奴才以为,其它不急于一时,但海防一事还请太后尽早决断。”
沈哲知道慈禧不会对他的建议太感冒,他在那份折子上写的措施都是有意夸大,练新军,办实业,逐外夷,别说现在的大清没能力实现,就算是放在鸦片战争之前也未必会被采纳,在慈禧太后眼里这份奏折大抵也不过是个血气方刚的少年的痴人说梦罢了。
不过他的主要目的也只不过是借用一个更大的条件来换取商量的筹码,就比方说一次性跟慈禧太后说办工厂要让她下拨十万两银子,慈禧太后必然不会爽快的答应,但如果一开始跟慈禧太后说要她拨二十万两银子,然后再在交涉中将银两数目降到十万两,那么成功的几率就会大大增加。
慈禧此时并没有想到沈哲此举更深用意,只是觉得这小子真不愧福州船政大臣的儿子,一天到晚就对大清那条曲曲折折的海岸线念念不忘。又忽地想起如今的朝中的确有一场关于是重视海防还是重视西北塞防的争执正在隐隐形成,只是如今西北边关吃紧俄国不断在伊犁挑衅,英国也屡屡从印度派遣所谓的考察团入藏,而恰好恭亲王在此时与英国订立同盟,朝廷关注的重点才放心地转向了对于西北的防御。而这个年轻人却突然又将此事提上了日程,并且认为是当务之急,慈禧凭她一向的敏锐的直觉又觉得沈哲提出此事不仅仅是他对于海洋的浓厚情节。
“我大清已于英吉利签订条约互不侵犯条约,沈大人仍然认为海上防御迫在眉睫?”
与英国的盟约?沈哲心中暗自苦笑,如今大清上下还真把这条盟约当成中国的救命稻草了吗?
且不说英国就算是站在大清这一方,也只能保证英吉利一方不会再轻易以武力解决中英问题,好一点也只会在中俄两国在新疆、西藏发生争端的时候为了不使中国拉他们下水给予中国一点武力援助,但现阶段还绝不会为了中国和别的国家撕破脸,更加不可能为中国无怨无悔地挑起国防大任。
更何况像现在这种与英国形成的互利互惠的和局能支持多久,且不论欧洲局势本来就瞬息万变难以捉摸,就说英吉利方面之所以能与中国签订同盟条约,除了借助中国控制中东、东南亚的法俄连势力以及独享中国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