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问镜-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思维彻底转换之后,他把心念嵌入照神图中。按着心中印象,按图索骥,很快便找到了几个关键的节点。

  他还是对前面的“同心圆”现象更感兴趣些。

  最初感应到徐松的位置应该还是在道观中院;其后分辨出他的气味儿,则是西院的入口附近;至于等听到脚步声,便已经是他居住的院落外了。

  后面的节点好说,毕竟他嗅觉敏锐,异于常人。但第一个节点未免就有些惊人了,照神图上显示得非常清楚,那可是在两里之外,隔着一个偌大的园子,几幢院落,任他六识如何敏锐,也不可能探知到那里的情况。

  “这就是神魂感应。”

  神魂之奥妙,果然是不可思议。这是他进入通神境界以来,前所未有的体验。

  余慈以前一直以照神图映照周边,无论是范围还是清晰程度,都远远超过这次感应。可是,相比之下,神魂感应却有一种难言的玄妙。

  这时候,他想到那天然与“同心圆理论”相对应的的心象变化,还有那“微光”映照“湖水”的循环,这是感应,但又不纯粹是感应,而是带着一种充实自我、精进修行的妙处。

  果然,照神图虽好,神魂感应却也不能偏废。这一点,余慈是记着了。

  余慈正想尝试着再进入一回神魂感应的状态,院落外又有人敲门,只是这回,却是熟人了。

  宝光和惯了,敲门之后,直接推门进来,见他站在院子里,喜道:

  “余师兄,好机缘哪。”

  第八十章 符规

  “机缘?”

  余慈最先想到的是外门弟子一事,不过看宝光的态度,却又不像。

  还好,小道士没有吊人胃口的意思,直接便道:

  “明日山门解良解师叔到观中授课。师傅说,此类课程虽不直指大道,却也讲授一些实用的杂学。你精擅符法,恰好解师叔也是此道大家,师傅的意思,你不妨前去旁听,说不定会有些体会。”

  余慈奇道:“观主的意思?”

  见余慈还不怎么明白其中的道理,宝光都替他着急:“你不知道这机会有多难得。解师叔是宗门内排名前三的符法大家,在他那一辈,更是首屈一指,且又兼通多门,平日里都在山门内修行,从来没有到观中讲过课。这次来了,也只是说要精通符法的弟子去听讲,我都没资格进殿旁听。这样的机会,你万万不能错过了。”

  “怎么会错过?”

  余慈只是在想别的事:要知这是十天来,于舟首次对他有所要求,不论如何,这都是一个好兆头。

  他决没有拒绝的道理,当下一口答应。

  第二天一大早,余慈就来到止心观中院的显德殿,按着宝光所说,每隔一段时间,都有一位离尘宗的内门仙师到此讲学,顺带发掘可堪造就的美质良材,带到山门修行。当然,前者是年年月月都有可能,后者就是凤毛麟角,稀罕得很了,几十年都未必出现一回。

  踏入显德殿,这里早早就排好了二十几个蒲团,分两边排列。大多都有人坐着,余慈在殿外稍一打量,便迈步进去,不过,他总得里面有两人的面孔颇为熟悉。

  等迈步进来,他“唔”了一声,终于记起来了。

  原来真的见过。

  左侧最前,两个年轻人锦袍玉带,俗家打扮,与大殿中的道士群体格格不入,刺眼得很,偏又占据了最好的位置,难得他二人也能安之若素,倒让余慈有些佩服。

  金川,匡言启。

  这两个白日府倾力培养的后起之秀,不是到离尘宗山门修行去了吗?这才几个月,修行就结束了?

  看到这二位,余慈不免好笑。上次见面,他与白日府之间,还只称得上是龃龉不和,而如今再见面,却已经是深仇大恨了。

  当然,这一点他并不在意。

  余慈来得晚,轮不着好位子,倒是进门的时候颇为显眼,被昂首四顾的匡言启发现。两人目光对上,余慈勾起嘴角,匡言启一愣,回肘撞了下同伴,金川抬眼,而此时,余慈已经低头去找位置,直接把二人忽视掉了。

  两个年轻人脸色都不好看,可这个时候,殿中诸人翘首以盼的宗门仙长正从侧殿转出来,一下子便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余慈在最靠近殿门处找到了位子,盘膝坐好后,也抬眼打量。

  转出来的是一个身量瘦高的道士,昨日听过宝光介绍,此人名叫解良,乃是山门排名前二十的高手,已经进入那传说中的步虚境界,可以踏空蹈虚,飞行绝迹。

  其实余慈对步虚修士还缺乏直观的印象。

  按照叶途的理论,步虚境界是“羽化脱蜕”之始,从此境界起,修士超越还丹水准,已经可以不依靠外物,遨游于天际,到火候深处,甚至可以飞至九霄云外,去那无边广大的“九天外域”接引天地至清至纯的“玄真之英”,淬炼“真形”。

  而所谓“真形”,也就是修士长生不灭的肉身基础,淬炼完满,便可打破时间和衰老的捆缚,驻颜长青,甚至万劫不坏的地步。

  在这个境界上,步虚修士的神魂层次,也由“阴神”向“阳神”转化。但这一点,叶途所在的宗门并不看重,所以也就语焉不详。

  此时,余慈对步虚修士的印象也仅有两个:飞行绝迹、真形法体,仅此而已。

  当然,在天裂谷下见到的鬼兽与那双头四臂的妖魔,看起来也有步虚的层次,但妖魔与修士毕竟不同,没有什么可比性

  此时此刻,看着这位解良仙长,余慈还是很难将心中的印象具现化。一时间,余慈甚至想开启照神图,看看在那上面,又会是个什么情形。

  仅以目见,这位解仙长和传说中的仙家高人相去甚远。其人面目平板木讷,一看便是平日里少言寡语,不苟言笑之辈,余慈不会以貌取人,认为来者名不符实,却担心以此人的性情,口才怕不怎么便捷,纵是心中有千般道法玄奥,也难以形之于口。

  便在这种心思之下,解良开口说话:“今日我讲符法。”

  语音干涩,几乎全无起伏,还带着一些地方口音。不过,长辈仙师的威严还是让殿中一下子静寂下去,人们的呼吸也不自觉变得细了。

  哪知他下一句话便是:“不谙符法、平日用符不超过五个的出去,强留无益。”

  余慈为之愕然,金川和匡言启的表情也差不多。不过其他人,无论是外室弟子还是挂单道士,都很是乖觉,当下便有七八个人站起来,向解良行礼后,陆续步出大殿,殿堂内一下子空旷许多。

  余慈想了想,干脆上前,就近找了个蒲团坐下,除了金川二人剜来两眼,也没人管他。

  解良眉目低垂,神色冷淡。等殿内恢复平静,他再次开口,语调依旧:“画符的心法,最紧要的便是三条,尔等记好:

  “符箓,布精气、书图象以通神者也。

  “气通天真,独具其神,可为符。

  “窍窍相通而灵光焕然,符成矣。”

  毫无起伏地列出三句话,解仙长便又停了下来,似乎是留给众人思考的时间。

  余慈听得入神。这三句话,他并不陌生。

  在《上清聚玄星枢秘授符经》的全书总纲内,便有此言论,几乎一字不差。但之前可没有人会把这三句话单独抽出来,并以这种秩序排列。

  便是余慈基础再差,也能听出来,这三句话,分明是以一种递进的关系排列,使得本来模糊的含义变得清晰起来。三句中,第一句是说“何者为符”,第二句是说“符之关键在何处”,而第三句则是谈及“应该如何画符”。

  明白了这个,余慈的思维便有些发散。《上清聚玄星枢秘授符经》中那些熟极而流的句子,一个个的好像都活了过来,在眼前飞舞,但事实上是围绕着那三句话,重新排列。

  这是一个非常奇妙的文字和思维重组的过程。

  是的,对余慈来说,那三个“论符”的句子,真正的价值不在其本身,而在于它们体现出来的鲜明的层次性,以及简明扼要、提纲挈领的作用。

  有了这三句话,《上清聚玄星枢秘授符经》总纲中洋洋洒洒近千言,便不再是诘屈聱牙、似是而非的生僻字词,而是一层层、一段段可以寻到其内部源流的绝妙文章。

  “高人啊!”

  余慈再看解良的眼神,已是彻底不同了。

  他努力竖起耳朵,争取把此人的每一句话都记在心里。现在他已经在后悔,没有拿纸笔过来,好记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