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只是一小会儿的功夫,幽蕊神魂已经有所伤损。
但代价值得,她看懂了一些玄机。
刚刚的刺探,余慈重点放在“种子”内部结构和运化机理上。
幽蕊却是尽可能地去理解黄泉夫人情绪思维的流向。
余慈和她心神互通,动念间也是明悟。
特殊的观照方式只是初步,真正的要旨是在观照之后。
对黄泉夫人来说,没有什么是没用的。
黄泉夫人观照大千,标识万物,然而她做的标识,不是分散的点,而是空间无限扩展的密网、又是时间上极度延伸的长链。
好比在黄泉秘府的宫殿中,看到一块普通的砖石,黄泉夫人的思路是:
此块砖石,材料如何、产地何处,生成机理、制法如何。
根据制法和成品,又可以分析出过程中有了怎样的变数;制成并垒砌之后,又生了什么。
由于她巨量而清晰的记忆、不可思议的学识还有卓的认识境界,任何寻常的一点,都可以无限拓展开来,不断扩张和深入,当信息详尽到一定程度,便自然而然地进入到法则层面。
而这才只是开始。
黄泉夫人本身的修为且不说,但她在层次境界上,无疑是站在真实之域的大能。
结合“种子”结构和运行法理,余慈可以认为,黄泉夫人已经根据天人九法那个级别的认知,形成了一整套思维体系,直指根本要义。
外界一切信息进来,都会自然切入法则层面,打破了、揉碎了,分门别类,归入各自领域,再加以重组、还原。
那时所见的,不是别的,就是真实。
失其形,而得其真。
寻常人认识一个人、一件事,大多是直接在识神层面接收、判断,偶尔会由元神起作用,那叫“灵感”。
修行有成的修士要多两个步骤,在显识接收、在隐识过滤,再通过元神判断,这样自然要高一筹。
但面对黄泉夫人直指法则真实的观照方式,不免就是小巫见大巫了。
黄泉夫人完全通过元神核心,就是这颗凝聚了通盘法则运转机理的“种子”,进行认知。
从这方面来看,黄泉夫人已经与“常人”,或曰“生灵”完全不同。
为何陆沉在黄泉夫人的观照之下,模糊不清?
就是因为这位五劫以来第一人,在运化天人九法的造诣上,已经是登峰造极,浑然一体。
黄泉夫人拆无可拆,也无从解析重组。
从这里也可见出,黄泉夫人的思维方式,已经形成了周密森严的体系。
看起来,更像是一处“自辟天地”,是“思维的宇宙”,有特殊的运行机理,完全合于灵性之一点,与外界真实宇宙有沟通、有冲突。
而沟通和冲突的“介质”,就是她观照存留的记忆。
余慈有所悟,或许,这就是黄泉夫人最大的依仗!
这么一颗种子,拥有着“悉具自足”的法理根基,又与外界天地保持着沟通交流,某种意义上,已经是不死不灭的程度了。
移转灵枢也好、干脆投胎转世也罢,甚至是依附到任何一件生灵或死物之上,只要给她足够的时间,形成物性的根基,她都可以重新活过来。
损失的仅仅是记忆……甚至通过特殊的推衍方式,完全可以再找回来。
原来还有这种方法!
余慈不由惊叹,如此精妙通玄的手段,让他都想尝试一下了。
但他很快就是冷笑,黄泉夫人果然是好算计啊!
就算把灵枢摄进来,只破不开这颗种子,不知道还会给他玩什么花样呢!
黄泉夫人并不担心,因为有些秘密,世间确实只有她和少数几人知晓,余慈目前能问到的,也只她一人而已。
如果不是赵相山屈服,到了事态紧急之时,就算余慈捏着鼻子,怕也是要让她“活”过来的。
现在么……
“种子”可以说是不死不灭,但可不是“不坏”。
如果余慈愿意,照样可以通过强绝的力量,硬生生击碎。
他很想看看,那时候,黄泉夫人是否会再翻出张底牌呢?
强横直接的恶意毫无顾忌地塞进“种子”里去。
时间似乎暂停了片刻,随即,便在余慈眼前,这颗“种子”膨胀并透出无数细密茎须,与独立出来的记忆纷纷勾连,一一对应。
单纯观照、复刻的记忆,刹时间变得丰富多彩起来。
余慈微笑,这代表着:
黄泉夫人向他放开了一切秘密!
第一百一十章 镜中缘起 短兵相接(上)
相对于之前因观照大千而摄入的巨量记忆,“还原”过的信息给人的压力反而没有那么大。,
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黄泉夫人完整的记忆,绝大部分也都是极度理性的模式。
很多时候,思维的作用都是“简简单单”地将前后的记忆连接贯穿,分门别类,但世事的真实,往往也就是隐藏在千头万绪的场景情境之中,仅仅是顺序和类别的调整,就足以说明一切。
这般纯粹的理性思辨,给予记忆信息以条理——不只是简单的时间流程,而就像余慈刚刚所感受的那样,成网成链,结构谨严。
也是这样的思维模式,又谈何情绪?便是有,也在那诡异的“平均”中消磨掉了。
正是因为如此,黄泉夫人仅有的几处情绪波荡的记忆,除了年幼时期以外,都有了特殊的价值,也是非常值得关注的节点。
那往往就是在极其特殊的、危机的时刻,或者是最关键的转折点上。
余慈借此抓住了几个线头,比如说:
黄泉夫人成为照神铜鉴的主祭之后,观照世界的方式生了根本性改变,这里面,最深层的原因究竟是什么?
答曰:照神铜鉴!
进一步解答则是:照神铜鉴中那一个“幽灵”。
在纯粹的观照记忆中,没有体现这个关键的细节,只因为这份记忆更像是一份儿虚无的梦境,或者是灵光乍现的感悟。
还原为当时的情景,黄泉夫人初登长生,成就六欲天魔,已经因为出众的天资灵性名噪一时,更心怀远大,不为常理所拘,为了开辟前路,主动作为照神铜鉴的主祭,与镜相合,映照大千,感悟终极。
只是世上无人知晓,黄泉夫人如此选择,实是自少时以来,冥冥之中,便与照神铜鉴似有“天然契合”之故。
是巧合还是别有文章?
黄泉夫人按照“冥冥之中”的引导,成为了魔门距离照神铜鉴最近的人。也确实从照神铜鉴独有的观照之法中,获取灵机,结合自身实际,渐创出“无别有情”之术。
可就是在这一过程中,她现了所谓“冥冥之中”的真实。
像她这样,与照神铜鉴“天然契合”的魔门修士,不是一个两个,也不是一时一地,而是上溯到数千年前,三代魔门先辈,涉及人数过百人。
这些人有三个共同点:是女非男、灵性不俗、寿数不永。
而在黄泉夫人的调查中,她也现,同时代的一批同门里,类似的也有十多人,只不过在黄泉夫人成为主祭后不久,便失去了这份感应,也有的干脆就出了“意外”,湮灭在人世中。
这哪是什么契合,分明就是有人在通过照神铜鉴,在“挑挑拣拣”!
此时此刻,余慈明白,他终于抓到了最关键的证据。
那家伙……按照前面的推断,是照神铜鉴的器灵吗?
答案多少有点儿出乎意料。
算是,但又不是。
照神铜鉴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法器法宝,尤其是元始魔主留痕之后,更不算。
它是无量虚空神主神通根基的显化,同样是元始魔主展现其威仪的祭器,两位大能的意志在其中交汇,没有任何器灵能在这种环境下诞生并成长。
但随着无量虚空神主起了别样心思,缓慢而坚定地改易自家道基根本,回避元始魔主的法理道统,中古时代以来,都极少再通过照神铜鉴与元始魔主交流了。
照神铜鉴得到了难得的机遇,在以万年计的漫长岁月里,经过魔门修士一代又一代的祭炼、祭祀,灵性的光芒还是开始在其中闪耀。
然而,无量虚空神主也好,元始魔主也罢,他们的意念烙印何其深刻?
究其根底,都是远远出了照神铜鉴本身所能承载的极限。
再加上自照神铜鉴成形以来,百千世代轮回,拥有着以亿万计的被魔染的对象。其所共聚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