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问镜-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想来当年的上清宗里,学习此类法门的修士,应该都有比较明确的组合配对方式,以供修士适应这一思路。

  余慈没这个条件,只能是从一片空白中抹画,已是把低级的定式应用,当成了推演分析来做,平白耗费了许多力气,层次也还上不去。

  什么时候像天垣本命金符那般,三十六符,符符不同,却能化生真妙,成就道基,才真叫厉害。

  再次一等,天垣本命金符中,诸条符法脉络,以三至四符,形成一门全新的神通,也很了不起。

  可那种境界,还很遥远。

  解析出“符图”的主干,余慈的思路就彻底明晰了。

  一方面,他能够让组成“符图”的符箓,也就是他生造的“符字”更简练;另一方面,也能彻底从原本的“基本结构”中跳出来,尝试更合理的选择。

  他手心中燃起了心炼法火,将从铁八卦改过来的“符图”,再次改了个面目全非。

  这次,符图的基本结构只有三个,与三个主干功能一一对应,因为要按照符纹分形的分布打制,故而形状各异,并不规则,但三片基本结构拼合在一起时,却是拼合完整,不留丝毫空隙,成了一个拳头大小,腹心中空的圆球。

  无庸讳言,这是余慈参考天垣本命金符的结构,模仿金丹之形,所做的尝试。

  他松开手,圆球也自发地浮在半空中。

  和另一边已经铺开的九真仙宫模具相比,这玩意儿黑沉沉的,实是不上档次。

  但将神识覆于其上、透入其中,余慈却是有种“完美无瑕”的满足感。

  三种符箓,几十个分形,上千符纹,在圆球表面和内部,首尾相接,环环相扣,没有一个错点,没有一条乱线。当先天罡煞注入,循着符箓窍眼,吞吐流转,又与外界元气交互往来。整个圆球,就像是活了过来,好似母体孕胎,感觉极是玄妙。

  余慈对这一件练手之作,十分满意,他左瞧瞧,右看看,怎么都看不够。

  看得久了,他倒是又发现了一个问题。

  毕竟是辅助之用,没有“四极天星神禁”的加持,其基础结构再好看,都不能称之为“尽善尽美”。

  他当下就隔空联系小五,要她往这边注入神禁之力。

  很快,全新的“符图”就亮了起来。

  严丝合缝的圆球,没有任何透光的缝隙,之所以如此,是符纹分形吸收了神禁的力量,又通过窍眼,流转运化之故。正是由于这种效果,本是乌沉金属的质地,给人的感觉,就像是半透明一般。

  这下真的完美了。

  余慈眯起眼睛,他看“符图”,就像看一篇文章,虽然只有几个短句,可立意明确,文采亦佳,给人的感觉至少是“赏心悦目”。

  如此,在“构演玉章”上,他已经可算是入了门。

  泥丸宫中,《洞元玉章三气妙化符经》更是霞光层染,那显化神异的短句,正将其中真意层层化开,由天垣本命金符一照,就是渗入了余慈神魂之中,短短四字,却能解读出大量信息,密密排布。

  至此,余慈才算真正得到了《洞元玉章三气妙化符经》的传承,当然,这也只是开了个头,想完全解析,还不知道需要多久。

  这种传承方式,与《碧落通幽十二重天》非常相近,余慈既然经历过,也就不以为怪。

  此时,“构演玉章”中解析出来的精妙法门,已经占据了他的绝大部分心神,虽然还是没有特别具体的修炼之法,但明白了其中道理,再反观“符图”结构,又是另一种感觉。

  他由此知道,虽然之前所做的一切,已经接近完美,但还有一个关键步骤,没能实现。

  “构演玉章”的本质,正是“无有生有、旧体新成”。

  这个“有”和“成”,可不只是排列整齐,具备美感就好了,这样的结构,就像是那些空有华美文辞,而内容空洞的篇章,算不得上乘。

  其最关键之处,还在“生、新”二字。

  可否在旧符所无之法中,化生出全新之意?正如母体孕胎,成就一个前所未有之生灵?

  在“构演玉章”之时,最上乘精妙之境界,当然是“法度成而新意就”,在“玉章书就”之时,便自具妙诣,发乎天然。

  但没有成功的话,也不用着急,此中还有“点化”之术。

  虽是后天之法,却也能从“文”中见“质”,从“形”里见“真”。

  当下,余慈再不迟疑,秘诀在心头一绕,他就结了个印诀,轻喝声响处,已将那点化之力,打入符图圆球之中。

  第一百一十一章 天阙魔影 掌中神明(九)

  印诀打入,余慈与符图双方气机就彻底交融在一处,奇妙的感觉泛起来,出乎意料地熟悉,下一刻,符图之上,光芒转剧,不再是符纹之光,而从内部透了出来。

  相应的,符图圆球之上,一道道缝隙沿着符纹开裂,没有承接符纹的无用之载体,逐一崩成碎屑,只留下纯粹的符纹结构,如同精致的镂空摆件,就像是天垣本命金符所呈现的形状一般,只是要简单许多。

  可是,余慈所指的“熟悉感觉”,并非如此。

  未等完全理清楚,小五那边传来惊讶的情绪:“师兄,你那边在抽我的力气呀……耶,断了!”

  说话间,小五止不住好奇,神意探视过来,绕着符图乱转。

  余慈却没有时间理会她,眼睛直勾勾地盯着镂空的符图中央,其中的光芒明炽如焚,但也渐渐分了层次,使得光焰之中,一个从未想过的轮廓逐步呈现出来。

  那是一具如妙手雕凿的人形,居于镂空圆球正中,在光焰中悬浮,盘膝而坐,随着光芒层次愈发分明,其发肤肌体,均可见出,又有冠、袍、履等物,一应俱全,虽说极小,却也极是精细,便如常人按比例缩小一般。

  余慈深深吸了口气,也终于想明白,那“熟悉感觉”究竟为何物。

  那分明来自于包括无生劫星宿破魂神光、赤天降魔金光符、玉京三光破元消魔符三种符箓的“天人降世”符法神通。

  在某个微妙节点上,二者当真非常相似,大约就是同类法门的源流吧。

  符球中的光焰由亮转暗,其中的人形却是愈发地实在。

  余慈见状,心念同动,那人形便化光而出,落在他掌心之中,虚托起来,极是奇妙。

  人形还可以变化姿势,此时就从坐势变成了立姿,其上袍袂都随动作起伏,略微飘拂,十分逼真……它已经能算是真的了。

  余慈已伸手在袍袂上捏了捏,虽说没有丝绸布料之类的触感,但也不是虚无的光影幻术。外袍其实是玄门形制,上有三垣四象二十八宿之星图,其位置细节上,正是四极天星神禁的显化,也说明了它的根脚。

  至于说余慈为什么单对外袍感兴趣,是因为人形本身,虽是肢体俱全,冠袍齐备,偏偏就是“浑敦无面目”,脸面的位置,模模糊糊,看不清样貌,不见五官七窍。

  有人体而未有人面,有人形而未有人味儿,整体感觉,和当年余慈第一次使出天人降世神通时候比较相像,至于日前冲击丹霄峰时所召来之“天人”,若不细看,除了体型比较巨大外,面目神情都是栩栩如生,层次自是远胜。

  这也是余慈自创的“符图”,和上清宗千锤百炼的符法神通存在的差距。

  而且,这里面还要注意一点,他创出的符图,其实并非是根本所在,只看人形身上所披的外袍,还有小五描述的变化,就可知道,其关键还在于四极天星神禁。没有那神禁加持,凭那试手性质的粗浅符箓,无论如何,都不可能形成这等玄妙存在。

  但不论怎么说,符图所生,与“天人降世”符法神通所成就的,应该是同一类没错。

  无中生有,要生什么?

  大概,这就是答案了。

  余慈盯着掌心中的人形,一时浮想联翩。当初他刚听闻上清宗时,就听人介绍,当年全盛时期的上清宗,其山门有三百六十层周天星斗大阵,驻有三十六天神明分身,是洗玉盟的魁首,北地玄门大派,实力仅在几大门阀之下。

  但他一直很奇怪,所谓神明、神明分身,究竟是什么样的。

  就算他一直在玄门中厮混,平日也拜道尊,但修行这么些年,见多识广算不上,但高层次的强者见得多了,该层面的冲突也见得多了,修为见识越是增长,疑惑越是深重。

  就不说道尊老人家吧,各类玄门典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