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少尉说:“好,这次依然以指挥车带队,091排第二,077和078按顺序跟在后面。出发!”
坦克手们纷纷跑向各自的战车,正准备钻入驾驶舱的金发下士突然对自己的同伴说:“嘿,你说那里面有几辆是马蒂尔达?不会全都是吧!”
黑发士官有些哭笑不得:“你怎么不猜些好事情,比如说英国人把他们在上一场战争中使用过的小游民坦克重新搬上战场?好吧,如果碰到马蒂尔达,驾驶员先生,请记得绕到它们屁股后面再叫我开火!”
金发士官顽皮地笑道:“放心好了。你难道忘了,我战争爆发前可是在柏林开出租车的!”
柏林?柏林的出租车司机可讲秩序了!黑发士官在心里嘀咕着。
夜幕下,远处的枪炮声从一个多小时前开始就没怎么停过,仔细听着,有些似乎就是几公里之外传来的。在一阵发动机的轰鸣声中,两辆三号坦克率先驶上公路,身材低矮的三型突击炮紧随其后,再接着便是乘坐摩托车、半履带式装甲车和卡车实施机动作战的装甲步兵(1940年还没有装甲掷弹兵这个称谓)——从第一辆坦克出发到最后一辆卡车驶离村镇,前前后后只持续了5、6分钟,机械化部队的敏捷性可见一斑。可惜的是,德国陆军虽然拥有目前欧洲最先进、最强大的机械化部队,但大多数步兵师却还在使用骡马作为交通运输工具,而当大半个欧洲的工业都在为帝国这部战争机器服务的时候,军队的整体机械化程度上不去,完全归咎于车辆缺乏恐怕是说不过去的!
外形低矮的三号突击炮,内部舱室要比人们想象的宽敞。一辆早期的三号突击炮标准配置4名成员,即车长、炮手、装填手和驾驶员。炮手在驾驶员身后,车长在炮手左后,装填手在炮尾右侧,而战斗室四周可存放44发炮弹。由于这种突击炮的设计用途是为步兵提供火力支援,目标往往是敌人的普通防御阵地和混凝土工事,因为炮弹的标准配备是6发穿甲弹、28发榴弹和10发烟幕弹,但也可以根据作战目标的不同而调配比例。
透过前部的观瞄口,黑发士官默默地看着不断被火光映成红色的树林、田野和云朵。马蒂尔达,真的会碰上马蒂尔达吗?得益于曼斯坦因计划,德军的西线战役可谓顺风顺水,但在巨大的胜利背后,盟军的一些武器装备还是让德军官兵们意识到了自己的不足——“马蒂尔达”就是其中一种。阿拉斯血战,德军精锐的第7装甲师差点被打垮。随行的党卫军装甲部队更是被英军的步兵坦克冲得七零八落,若不是88毫米高射炮担当了战场奇兵,战局就此改变也未可知。因此德军的坦克手们被告知,当视线中出现英军的马蒂尔达或者法国的B…1坦克时,最好及时呼叫斯图卡的空中支援。在西线,也只有漫天呼啸的“黑色死神”能够克制这些厚皮的爬行怪物们!
沉闷的气氛令人稍感压力,将脑袋探在舱口之外的车长,冷不丁用车内通讯器说道:“伙计们!这一战,很可能是我们在威尔士与英军装甲部队展开的第一次正面战斗!想想就令人兴奋啊!”
“如果碰到马蒂尔达怎么办?”黑发士官忐忑地问。
平日里不苟言笑的车长,依然用他那刻板的腔调说:“嗯,如果那样的话,就像容根说的那样……狠狠地踢它们的屁股!接下来,我们也许还会在英国的其他地方碰到它们,所以我们从一开始就要占据心理上的优势!”
“好吧,希望它们的屁股够大!”黑发士官轻轻地叹了口气,他心里其实很清楚,博古馆里的“小游民”是不可能拖着笨重、庞大而脆弱的身躯出现在这片田野中的。可是,德军目前任何一个型号的坦克在与“马蒂尔达II”的正面对抗中都难以占到上风,夜间的坦克战,更是充满了不确定性因素!
白天的时候,德军除了构筑加的夫外围防御圈,还对城区及周边的每一条道路进行了细致的检查和测量,经过修正的作战地图被发放到了每个步兵连和装甲排。因此。德军的快速机械化部队可以放心大胆地实施公路机动,而他们越往北,枪炮声越是密集——前行了大约有20分钟,视线中的火光已经近在眼前了。
快速行进的装甲部队并没有冒然冲入战场,而是派出轮式装甲车前去侦察,主力部队则放慢了推进速度。恰逢一群德军士兵和伤号狼狈不堪地从前面撤下来,他们带来的消息是:一队英军坦克和大股步兵自北而来,正猛攻位于前方村镇的第118步兵团1营指挥部。尽管奋力反击,并且利用新配发的“铁拳”打瘫了两辆英国坦克,但无奈对手人数和火力均占优势,德军这边伤亡惨重。阵地岌岌可危!
在确定英军坦克均为厚皮重甲的马蒂尔达之后,德军指挥官立即将这个重要的情报传达到了每一辆战车和每一个步兵班,装甲步兵们两个星期之前才接触到在怀特岛首次投入实战并取得惊人成效的“铁拳”,对于这种单兵反坦克武器的使用还不太纯熟。
“真的是马蒂尔达!”黑发士官倒吸了一口冷气,最不愿意碰到的对手挡在了前方,退是没有可能的,真的能踢到它们的屁股吗?心里没底!
“伙计们,别太担心,敌人坦克数量并不多,我们可以充分利用地形优势!”车长也不知是在安慰下属们,还是在给自己打气。不一会儿,作战命令传达下来了:两辆三号坦克和一部分装甲运兵车突进到村镇外围,掩护那里的德军步兵后撤,并顺势吸引英军坦克前来;两辆三号突击炮和其余士兵埋伏在公路旁边,若是英军紧随而来,便打他们一个措手不及!
对于马蒂尔达,德军官兵们的忐忑和忧虑并不完全是一件坏事,至少德军统帅部已经下令装备部门尽快为三号和四号坦克配备长身管火炮,以此来提高穿甲能力——这样的改进虽然成效明显,但绝大多数德军参谋们此时并不知道,东面看似狂热却落后的敌人,反而拥有远比马蒂尔达更加可怕的战车,而且,随着大英帝国摇摇欲坠,他们更见坚信,德国人一旦空出手来,便会全力转向东面,朝着一统欧洲、图霸世界的勃勃雄心挺进!
********
威武,秋风落叶荡英伦第50章威尔士,钢铁碰撞!
站在纯粹的军事技术角度,飞翼机、巡航导弹、空对空和地对空导弹、巨鼠还有传说中的飞碟,二战德国的末世科技给人们留下了震撼、惊叹与扼腕,这些超越时代的产物若是能够实用化并且大量生产,战争胜负还未可知。
除了这些略显飘渺的战争奇葩,德军在战争后期还有一大批堪称经典并且在战场上发挥了一定作用的先进武器,诸如G43半自动步枪、灵巧炸弹以及FG1221型夜视仪——世界上第一种红外线夜视仪,装备这种夜视仪的豹式坦克无疑是夜战中最犀利的攻击武器,并且在西线创造过一辆坦克击垮盟军一个坦克排的惊人战绩!
不过在1940年的时候,德国的军事科技还只能说是“先进”而不是“超先进”,海陆空军的夜战模式仍拘于传统,甚至还没有专门的夜间战斗机。对于陆军的坦克部队而言,要在黑暗的环境中摸瞎打仗是不现实的,它们需要哪怕相当微弱的光线来判定对手的方位,也正因为夜战的特殊性,在西线发生的多场夜战中,数量占优势的未必能够赢得胜利。
在加的夫东北方的一处田野中,等到两辆三号坦克以及向村镇推进的装甲步兵们已经基本就位,由Sdkfz型半履带式装甲车所搭载的80毫米重型迫击炮向村镇发射了两枚照明弹。
炽烈的白色光芒瞬间刺破了黑暗的幕布,暗绿色的田野重新展现在人们面前:
两辆英军坦克已经冲进了依托村庄建立的德军营级指挥部,还有几辆在村庄东北方慢速运动。争夺这座村庄的战斗还未最终分出胜负,德军步兵们基本上是以班排规模就地进行防御;MG34机枪的索索声此起彼伏,炮弹或者手榴弹时不时在各处爆炸,数以百计的英军士兵是进攻一方,但似乎除了坦克提供的火力支援之外,他们自身的攻击力并不强……
从公路右侧进入田野的三号坦克,几乎在照明弹亮起后的刹那就从600米外向英军坦克开火了,经历过波兰战役和西线战役的磨砺,陆军老鸟们的射击相当精准。一发炮弹直接打中了马蒂尔达的车体,还有一发炮弹锵锵落在了它的履带旁边——对于这些厚皮怪物,车身和履带显然比炮塔更容易突破!
接连两团爆炸的烈焰映红了附近的建筑,在惯性的作用下,那辆马蒂尔达仍在前进,过了好几秒,它才停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