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等等疑团的背后居然都有刘表的影子。前两者之中可以隐约看到刘表的影子,而后者则是拜他所赐,就是他做的;除了他之外,没有第二个人选。
“想不到啊,这个驰名天下的老好人。垂垂老矣的刘表竟然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哪!不动一兵一卒,悄无声息之中,竟将孙氏一族和江东群贤玩弄于鼓掌之中,弹指之间便捕杀我西凉数百细作和眼线。当真是好气魄,好手段,老而弥坚!”说到这里,李利话音一顿,满脸阴沉地咬牙切齿道:“老而不死是为贼!”
李儒、李玄和鞠义三人深以为然地轻轻点头,李儒有感而发的接声道:“主公所言甚是。据细作传回的消息上看。如果说孙策遇刺与刘表并无直接关系的话,那紧随孙策之后孙翊再度遇刺,绝对是刘表所为。而我军细作在长达三个月的时间里居然没有传回任何消息,除了荆州刘表封锁长江北岸并大肆追杀之外。再无第二种可能。”
李儒话音未落,李玄接话道:“远不止如此。文优之前通报军情时,微臣就在想。如果说我军细作和眼线全是在江北受阻,以致这么重要的消息迟滞了数月之久。未免太过儿戏。须知扬州半数郡县早已在我军掌控之中,完全可以避开荆州。从庐江将消息传出来,无非是延长几天时间而已。由此不难看出,荆州刘表早已将手伸进江东,在江东境内广布细作和眼线,不断制造事端,煽动江东内乱,还派遣大量刺客沿江狙杀我军细作,封锁长江两岸,从而将江东动乱的消息封锁在长江以南。
直到江东局势趋于稳定之后方才罢手,故意将江东内乱的消息散播出来,如此我等方知江东遭遇动乱巨变,短短三个月间江东已数度易主。如果事实果真如此的话,微臣敢断言,此刻江东内乱虽然已经平息,仍旧是孙氏一族提领江东,但其必定与荆州刘表暗中媾和,珠胎暗结。
这两股势力之间要么达成某种共识,要么暗中结盟。换言之,此次江东内乱能够平息下来,必定是江东文武私下里与荆州刘表达成协议,从而换取局势稳定。否则,以刘表的老谋深算,以荆州军的强大实力,岂能坐视江东内乱而按兵不动,焉能错失良机?”
李玄这番推断得到李利、李儒和鞠义三人的一致认可,鞠义附和道:“掌军所言极是。如今占据江南的只有我西凉军、荆州和江东三方势力,此次江东巨变,惟有荆州刘表有能力封锁消息。而仅仅是荆州单方面封锁消息还远远不够,想必江东内部同样在刻意隐瞒,一边内讧争斗,一边竭力防止消息泄露。只有这样,才能将我军细作堵在江东境内数月之久,直至内乱平息之后才将消息传送出来。
而江东此番巨变,若是没有荆州刘表的支持,其动荡局面根本无法稳定。所以,末将几乎可以断定,眼下荆州和江东两方势力已经结成联盟。或者说,江东孙氏一族被逼无奈之下已然向刘表低头,尽释前嫌,与刘表达成城下之盟,沦为荆州刘表的附庸。”
不得不说,鞠义这番推断很大胆,很武断,却又与目前形势相符。只不过这恰恰是李利最不希望看到的结果;一旦江东势力依附荆州,那么刘表的实力至少暴增四成,实力之强与冀州曹操不分伯仲,成为挡在李利面前的又一劲敌。
顿时间,帅帐里一片沉寂,主臣四人沉默不语,各自思索。
显而易见,此番江东内乱虽然局限于江东一隅,可是随着孙策、孙翊兄弟二人相继遇刺身亡,无形中改变了整个格局,致使天下局势彻底明朗,呈现三分天下之势。
西凉李利以独占半壁江山的雄厚实力独占鳌头,横跨在冀州曹操和荆州刘表中间,成为当之无愧的第一霸主。而荆州刘表有了江东势力的支持之后,横跨长江两岸,实力直线上升,兵力多达五十余万,单是水军就有将近三十万之众,成为雄踞荆楚的诸侯霸主。与此同时,拥有冀州、兖州和青州三州之地的曹操,兵力同样超过五十万,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水军,大多是步骑,战力之强足可与西凉军正面对抗,实为占据中原腹地的诸侯霸主。
从目前形势上看,西凉李利的地盘遍及辽东、中原和淮南,占据的州郡虽多,却处于分散状态,横在曹操和刘表两股势力中间,硬生生将他们隔开,使其无法联手,无法形成合力。因此李利的实力明显强于曹操和刘表,若是单独与某一方势力交锋,则占据一定优势,胜算颇大;然而一旦曹操和刘表两股势力打破阻隔、联手结盟,李利就将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胜负难料。
是以目前最明智的对策就是,趁着江东初定,刘表和江东势力还处于磨合期,彼此缺乏信任之际出兵攻打荆州,或从庐江出兵,直接攻打江东,一举粉碎荆州和江东势力同盟,从而打破荆州刘表横跨大江南北的美梦,将刘表这一路诸侯霸主扼杀于摇篮之中。这是最理想的战术策略,趁早剪除来自荆楚的威胁,以免将来腹背受敌,随时都有倾覆之危。
怎奈李利现下兵力分散,仅是三面围困冀州曹操一项,就拖住了四十余万西凉大军,此外还要防御荆州刘表。初步统计,迄今为止,李利麾下六十余万大军都已陷入这两股势力的牵制当中,从而保持目前的僵持和平衡。而李利手中的机动兵力则全部投在了益州战场上,时下诸葛亮正率领二十万大军征剿南蛮,战事如火如荼,正处于关键时刻,无法抽调兵马,否则平定南蛮的大好局面就会毁于一旦,半途而废,前功尽弃。
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势,又恰逢江东局势突变,李利顿生骑虎难下之感。毫无疑问的是,眼下正是出兵荆楚的大好时机,奈何远在数千里之外的益州战场上牵制了李利麾下三十余万兵马,且激战正酣,无暇他顾;可是中原战场上的几十万大军又都被牵制着,围困曹操和刘表的同时,他麾下大军也被钳制住了,犹如深陷泥潭一般不敢擅动。不难想象,一旦他麾下大军稍有异动,冀州曹操和荆州刘表岂能坐视对方被消灭,势必出兵相助;可是他们如果同时出兵,李利就将腹背受敌,兵力上将处于劣势,处境堪忧。
所以李利此刻真正是势成骑虎,纵然有心出兵攻取荆楚,却又顾虑重重,牵一发而动全身,心有余而力不足。
沉默半晌,李利轻声叹息道:“罢了,刘表雄踞长江两岸的局面已成定局,随他去吧。眼下我等仍以防御为主,维持现有局势不变,一切只待孔明平定南蛮之后再行商议。元忠速速传令,各镇都督不得擅动,命郭嘉增派三万步军增援南阳,加强防御。”
就在李利主臣帅帐密议的同时,数百里之外的邺城州府大堂上,曹操怒发冲冠地拍案而起:“竖子欺我太甚!”。
ps:衷心感谢:书友“洪荒逍遥大帝”打赏激励,感谢“封口刀片”书友月票支持,多谢!
第191章 焦头烂额的曹孟德
“孤一再忍让,对其百般礼遇,而今却换来恩将仇报,竖子欺我太甚!”
邺城州府大堂上,曹操怒发冲冠,随手将案头的书简摔落一地,墨汁和朱砂随之横飞出去,溅得满身都是。可他却浑然不察,仍旧拍得案几“砰砰”作响,满脸涨红,那双充满血丝的眼睛似乎欲要择人而噬一般,冷厉之极,杀气四溢。
盛怒之下,曹操昂首立于上阶,咬牙切齿地厉声暴喝,然而一句已到嘴边的狠话却被他生生了咽了回去。
不仅如此,他都被气成这样了,却仍旧顾及情面,没有当众指名道姓的破口大骂。
此时堂下聚集着数十名文臣武将,除了寥寥几名冀州文武之外,全都是曹操帐下的亲信。所谓亲信,就是曹操占据兖州时追随他的文臣武将。原袁绍帐下的文臣武将不在此列。
眼见曹操大发雷霆,堂下众人纷纷起身而立,一个个噤若寒蝉,惟恐殃及池鱼,招致无妄之灾。
就在这时,尚书令荀彧越众而出,目光从曹仁、曹纯、程昱、陈群、刘晔等人扫过,遂挥手示意众僚散去。
看到荀彧强出头,众文武如蒙大赦,纷纷躬身施礼,遂忙不失迭地疾步离开大堂。这一幕就发生在曹操眼前,可他却视若无睹,自始至终没有任何表示,满脸铁青地仰头看着大堂正中央的横梁,怒气未消。
目送众僚离去,还留在堂中的正是荀彧、程昱、曹仁、曹纯、陈群和刘晔六人。这是他们之前相处多年以来的默契。彼此间无须多言,只需一个眼神就够了。
而荀彧之所以屏退众文武。只留